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电力设备论文范例

电力设备论文范例

来源:筏尚旅游网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1

分布式的监控系统是指,把电力线路监控仪采用网络化的组合形式进行整合,主机采用的是IBMPC586工业控制机。分布式电力设备监控系统的主要设备有:若干台线路监控仪、IBMPC586工业控制机、网络通信接口和调制解调器。。

2线路监控仪---监控功能的实现机理

电力设备监控系统具有遥控和遥测的功能,完成了对电力设备的监测控制任务,可以将电力设备的关于地理分布、运行控制和性能状态等内容的数据集合到一处,然后经过远程网络传输到电力系统的控制中心,并建立起相应的实时数据库,还可以连接到互联网上任意一台计算机,实时地监控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电力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的硬件组成。由一个上位机和若干个下位机组成,且他们之间的数据通信采用GPRS进行。

各构件的安置位置:上位机在监控系统的管理中心,下位机则在电力设备的现场,且各个下位机构成一个独立的远程控制终端。下位机内有与电表进行RS-485数据传输通信的网络接口,以及各种传感器和输入-输出开关的接口等,以便配合电力设备自身带有的二次仪表。

下位机与上位机组成了两级的分布式电力设备控制系统,上位机具有工程师操作站的功能,完成遥控、遥测、故障分析、以及数据检索等任务。下位机是实时控制和在线控制的,它实现了远程数据的通信和电力设备的开关控制等功能,还对电力设备的电流等参数进行实时的检测。

3电力设备的远程图像采集终端

电力设备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包括:远程图像采集终端、CDMA数据网络、Internet互联网通信和网络中心四部份,它们为实时传输控制命令和图像等数据提供了必需的传输通道。。

远程图像采集终端的组成包括:图像获取设备、电路、单片机和CDMA通信网络模块四部分,硬件连接如图1所示。它的功能主要包括下面几点:实现了自动报警和定时控制方式下的照片拍摄功能;利用USB数据接口进行硬件连接,再获取有用的图像信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信息分解,依次按,首先UDP,其次IP,再次PPP网络协议的顺序对已经切分好的信息打包;CDMA通信模块与CDMA网络无线连接,完成了图像数据等的接收和发送,然后存取数据中的IP物理地址。

4结语

这里介绍的电力设备远程监测控制系统是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远程控制,避免了繁杂的人工巡检,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很高,且具有造价低、传输信道比较可靠,安装和使用比较方便等优点,可以对现场电力设备进行遥测和遥控,提高了电力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可以快速、及时的找出电力设备潜在的、不易发现的严重故障,从而提高了电力设备故障的抢修率。

参考文献:

[1]宋宇澄.电力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J].电子技术,1996,(11):10-12.

[2]孟昭勇.一种高性能电力监控仪[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1):65-66.

[3]杨建华.分布式变电站电力监控系统[J].华北电力技术,1998,(11):53-56.

[4]伍爱莲.电力监控系统绘图软件包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8(12):61-62.

[5]廖毅,陈文瑛,蒋燕.基于CAN总线的电力设备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9,(22):152-156.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2

1.1设备运行状况不稳定,人员管理责任心不强

由于煤矿开采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一些中小型煤矿不断被大型煤矿整合,这就造成了机电设备流转现象严重,一些机电设备在运转中缺乏稳定性,往往被转运于多个企业之间,导致设备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设备运转时间稳定性不足,因此,也就忽视了对机电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使得设备运行环境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设备使用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工作缺乏责任感,对于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及时,或者发现问题后将责任互相推脱,这就极可能错过了设备的最佳维修时机。

1.2设备安装和使用环节不符合操作标准

一些企业在设备安装和使用初期的操作不符合标准是造成设备后续使用问题的根源所在,设备的使用要从选择,安装,调试,使用和养护等各项环节中严格把关,才能保证设备在运转中的故障发生率。然而,企业往往对于设备的先用和调试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设备的运行基础存在缺陷,影响了日后使用的安全性。

1.3技术人员对于机电设备的操作水平不高

企业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配备也是造成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原因之一。由于技术操作水平跟不上设备操作需要,或者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导致技术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难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同时也造成机械由于操作不当引发过度磨损现象,直接降低其使用寿命。

1.4设备数量短缺,超负荷运转情况严重

机电设备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超负荷运转情况,这是由于企业为了尽量压缩生产成本,降低设备的购进数量或者使用老旧设备而引起的。一些设备经常被用于多项生产环节,缺乏必要的养护,造成磨损和老化现象严重,导致在生产环节中频频出现故障现象。

1.5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检修知识

管理人员在设备检修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得专业知识,以便及时发现故障现象并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故障原因判断。然而,在现实生产中,管理人员大多都不具备专业性检修知识,对于易发生故障的部件做不到有效管理,使得安全患不能达到及时排除。此外,管理人员的操作标准性还不甚规范,有待统一。

1.6机电设备运转环境恶劣,缺乏必要的防护性措施

煤矿开采作业环境是极其恶劣的,所以机电设备不仅会长期受到地下水汽的严重侵蚀,还伴随严重的粉尘污染。因此,在设备使用之前,就应该做好设备的防腐蚀以及防尘处理,创造一个有利于设备保存和使用的环境。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管理人员对设备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或者防护措施不到位,长此以往,会造成设备的过度锈蚀和老化,影响设备运转的灵活性,大大降低设备的使用效能。

1.7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安全培训不到位

新型煤矿机电设备大多需要高技术和高水平的人员来操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由于企业在管理部门中大多会任用关系人员,而不管其是否具备管理操作的能力,这就使得管理层和技术层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化技术操作和管理需求,使设备效能使用和维护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1.8设备养护资金存在较大缺口

受到企业自身发展规模的限制,各个中小型企业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严重短缺现象,设备的购进数量远不能达到其生产需要,因此,设备的超负荷运转在所难免,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立足于增加对于设备的资金投入,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2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应该注意避免的危险性因素

由于煤炭开采行业自身环境的局限性,导致由于设备管理不善的原因所造成的开采安全事故屡屡发生。设备的日常操控都由人员来完成,所以,设备管理问题发生的源头多数是由于人员违规操作或管理不当所引发的。要想加强设备管理效果,降低事故发生率,企业就必须从多方面环节入手,避免一切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性危险因素。

2.1重视机电设备中存在的漏电隐患

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由于漏电措施设置不当所引发的漏电现象。一旦发生漏电现象,轻则造成电路短路和设备停转,重则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爆炸事故,因此对于设备的漏电现象管理要予以高度重视。其一,要在设备安装使用时注意接地防护措施的设置;其二,注意日常电线和设备端口的检测,防止漏电现象的发生;其三,电线和设备连接作业要符合安全性标准,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状况。最后,要对设备安装漏电防护措施。

2.2注意防止电流超过设备最大负荷量

在设备使用时,要注意电流的合理与均匀的分配,避免电流过度集中到一台设备或同时进行多台设备的运转,以防止电流负荷较大引起的安全事故。2.3防止发生由机电设备引起的瓦斯爆炸现象煤炭开采作业环境中粉尘含量非常高,经常会出现由于粉尘聚积量过多所引发的瓦斯爆炸事故,因此,在设备开采时,要尽量避免粉尘过于集中,及时清理和排放多余的粉尘污染无,并注意人员的安全性操作,防止发生因电火花在粉尘集中处引发的爆炸事故。2.4保证安全监控系统的有效性安全监控系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设备,也是机电安全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矿井监控系统是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的重要保浅析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及管理2.5防止人员触电现象的发生为了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要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等技术法规。防止触电的主要措施有:(1)使人体不能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如采取栅栏门隔离、设置闭锁机构等;(2)设置保护接地;(3)在井下高、低压供电系统中,装设漏电保护装置;(4)采用较低的电压等级;(5)维修时使用保护工具。

3如何提高煤炭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3.1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各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加强机电设备的专项巡检力度,严格落实管理、维护责任,提高维护质量。突出抓好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对全部设备实行“包机制”,实行编码管理,坚持“三定”原则,应高度重视对设备使用、维护、修理人员技能和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包括三级保养、点检、班检、定期维护和巡回检查以及交接等日常维护和文明生产的制度,切实提升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

3.2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可靠运行能力

煤矿机电设备由于运行时间过长和忽视维护保养而造成较多不必要的事故。因此,日常维护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首先,要在设备的正确使用上下功夫,加大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求所有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正确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规律,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时间。其次,日常维护保养要把好三关,包括对及时更换已经损坏的部件要做好防爆处理,对外壳要及时进行整形恢复,要对防爆间隙等参数进行测定,严格按相关检修标准执行;对进行检修过的设备进行验收,要由检修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共同负责,要对相关技术参数做出详细的记录,填写验收日期、人员、故障原因、配件更换情况后,方可入库待用;在下井使用前,还要进行试运行,要凭设备检修验收合格单进行下井使用证的签发工作,设备无证不得下井使用,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3.3强化安全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的管控能力

目前,各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基本处于设备维修管理阶段,设备出现问题后即开始进行维修,未能有效利用检修时间,给正常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一定制约。因此,煤矿机电管理部门应该把设备的寿命周期作为一个管控体系,实行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管理,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要从设备选型、安装调试、检修周期、配件使用时间等内容入手,建立设备运行和配件消耗数据库,完善设备跟踪管理,逐步实现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标准化方向的转变。

3.4建立质量和安全验收体系,提高设备检修效率

要建立检修质量和安全评价体系,对设备检修的质量与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修效率。检修后的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后,要实行“四员联合验收制”,由检修人员、安装人员、操作人员、现场质量验收员在设备检修记录表上联合签字。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质量关。

3.5强化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消耗

技术改造是企业走向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机电专业技术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要大力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装备。

3.6构筑设备管理信息化平台,确保机电设备安全运行

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的正常运行。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使用维护保养上要做好全程的信息管理和维护好设备的综合信息管理。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跟踪管理,为各型设备提供了及时、准确和详细的数据资料,可有效的规范机电设备的管理,减少安全隐患。

3.7健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

煤矿机电设备在安全运行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准则,这就被称为是制度规范。制度规范也可以说是用来约束管理人员的,使得机电设备在运行时可以有规可依,因此,完善制度规范是非常重要的。虽然现在进入了现代化,但是制度规范还没有得到完善,并且管理人员的执行和落实制度规范没有到位,这就严重影响了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操作不当、现场管理不严、维修不全面等等。

3.8建立分片责任管理机制

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很容易管理不到位,因此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可以实行分片责任管理。机电设备按照工作面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因此可以对其按照各个工作面为一单位对其进行管理,这样既方便又简单。而且这样可以使各个单位之间进行比赛,有了单位之间的相互比较,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促进煤矿企业更好的发展。

3.9加强设备安全运行的档案管理

规章制度是规定设备在安全运行时所遵守的制度,然而只有规章制度是不完善的,还需要了解设备使用的具体情况,建立设备安全运行档案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随时了解到设备的使用情况,还可以对设备进行维护。

3.10构建安全运行控制体系

3.10.1质量监控质量是一切产品的保障。在对机电设备安全运行进行管理时,必须要把好质量这一关,不能错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所有有关机电设备的制度、配件等等都要有质量的保证。3.10.2检修控制机电设备能够正常运行,检修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机电设备进行检修时要遵循有关的制度。在对机电设备检修前,要有详细的检修计划,在检修的过程中要有详细的记录,检修结束后还需负责人签字并建立档案。3.10.3维修养护为了使机电设备在安全运行过程中减缓设备零件的磨损,并且减少维修的工作量,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3.11提升员工职业素质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和员工,同样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也离不开员工的职业素质。煤矿企业应当在员工上岗之前对其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员工能够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和安全生产理念,增强制度规范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4结束语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3

现今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有教师的演示试验以及学生的学生分组实验,本文将主要谈谈教师的演示实验的几种形式及其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一、传统的教师课堂演示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占有重要位置,它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过程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得出自然科学的概念和规律。其二,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实验操作方法,还具有示范作用,演示实验的这一功能是其他形式的实验所无法体现的。可见,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手段,现已成为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素质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电教设备在化学教学中的逐渐运用,化学演示实验也呈现出更加色彩纷呈的形式。

二、投影实验:

投影实验是在投影仪(或幻灯机)上进行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经过投影可以得到形象放大、清晰、真实的实验现象,因此可以大大通过化学实验的演示效果。

投影实验作为现代化电教设备在化学教学是的一个重要应用,有其传统实验不可比拟的特点:

(1)、放大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经过投影可以放大几倍,使教室中远离演示台的学生也能清楚地看到。有些实验只有细微的变化或变化现象可见度不高,如果通过投影放大,可以清晰地反映在银幕上。

(2)、观察实验现象可以从侧视到俯视。教师一般进行演示实验,学生都是从仪器的侧面观察实验现象,而有些实验,则需从上往下俯视仪器内部才能较全面地看到化学变化中的各种现象。竖直投影时,银幕上的影象是侧视仪器所观察到的现象,而水平投影,则是俯视仪器时所观察到的现象。

(3)、可缩短实验时间。有些实验变化速度很慢,但由于投影可放大实验中的细微变化,因此可以使普通实验方法需几时分钟才能看清的现象缩短到几分钟就可在银幕上明显地看出。

(4)、节省药品。由于投影能将实物和现象放大,因此,可以在较小容器中用少量药品来进行演示实验。

例:钠与水的反应:

投影方式:水平方向

装置:=10cm的培养皿

操作:培育皿中注入1/2容积的水,2滴酚酞试液。取一小块金属钠,滤纸擦去表面上的煤油,立即投入水中。

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水面上做不规则运动,钠球表面不断有气泡放出,钠球所到之处溶液立即变红。

胶体电泳:

投影方式:竖直方向

装置:U形管浸入方形槽中

操作:往U形管中加10ml左右Fe(OH)溶胶,在两臂插入铁电极(可用拉直的回形针),电极的下端距胶体溶液约1cm。然后往U形管内滴加0.01mol/L溶液。为了使溶胶与KNO3之间有清晰的界面,应往U形管两臂轮流小量滴加KNO3溶液,加入的量以电极浸入1~1、5cm为宜。

实验用电压为30V以上。

现象:通电5分钟左右,可在银幕上看出阴极红色液面上升,阳极红色液面下降,两臂出现明显的液面差。证明Fe(OH)胶体带正电。

三、摄录象实验:

(1)、运用摄录象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运用暂停镜头引导学生观察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利用录象演示不易做成功的实验;

(4)、利用录象指导学生做有危险性的实验;

(5)、利用录象将同类型实验进行对比;

(6)、联播录象片段全面完整地再现实验过程:

观察实验时,一定要观察实验的主要现象。但限于中学生的观察能力,他们往往易疏忽而放过那些不易发现或容易消失的实验现象。

如,观察FE(OH)沉淀的颜色,由于FE(OH)白色沉淀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学生难以观察到稍纵即逝的FE(OH)白色沉淀现象。教学时,如用录象机的暂停镜头,把一瞬即逝的生成FE(OH)白色沉淀的现象定格在屏幕上,学生就能清晰地观察到白色的FE(OH)。如用慢镜头放映,学生还能观察到Fe(OH)被氧化的白色灰绿色红褐色的颜色变化过程,且记忆牢固。

再如,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无色NO气体;白色AgOH常温下迅速分解生成暗棕色AgO沉淀等,也可用录象机的暂停镜头进行教学,以突出这类实验的主要现象。

四、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1、模拟实验: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钟崭新的电教手段在进行模拟实验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1)、可以重复观看

(2)、可以改变观看时间

(3)、有些规模较大的实验,可利用CAI进行模拟实验

(4)、反证实验:

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不能为了加深学生印象,用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错误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下列错误操纵都可用动画来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氢气发生装置的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管移出水面,水倒吸试管炸裂;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的试管时,液体冲出管外等。学生看到错误操纵的无限性,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印象深刻。

2、微观展示;

3、实验复习;

4、实验习题。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4

电力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是确保电网能够提供正常电能供应的关键,所以通过高压试验能够对电力设备工作状况进行检测,通过检测所得信息才能对各项参数进行有效的分析,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对电网工作的性能和安全系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为后期的安全维护工作提供必要的依据。特别是在当前一些长距离的电力输送中,通常采用的都是高压输送方式,这就需要更好的确保高压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否则一旦发生故障,则会导致大面积的无法正常进行供电,从而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对于电网高压输电系统来讲,确保其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高压试验可以及时发现高压设备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高压输电系统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2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方法介绍

2.1截波冲击试验截波冲击试验是对电力设备进行高压试验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主要试验方式是通过截取分析试验过程中的特征波形,进而判断设备的工作状况是否正常。根据截取波形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截波冲击试验分为波尾截断和多级点火截断两种。前者主要通过IEC标准棒状间隙进行截断;而后者由于截取的波形部位及时间点不同,可以获得更多时间点的波形信息。但是,由于试验的电压为实际工作全波电压,考虑到试验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截断时间不宜过大(小于等于3ps)。

2.2局部放电试验局部放电试验主要通过测试放电区域的场强来获得电网的高压安全性能。这种试验方法只需按试验顺序进行(即在所有绝缘试验结束后)即可,不用担心对电源的负荷影响。作为一种局部测试方法,需要将实际工作电压降到试验可测电压值。通过3分钟左右的试验,得到稳定的激励电压,进而测出相应的放电量。由放电量的大小分析电网在高压输电情况下的电力损耗及安全绝缘性能。

2.3操作波试验操作波试验作为一种试验标准较高,试验过程严格的高压试验方法,具有测试灵敏,数据准确等优势。其主要用于对电网设备质量安全的前期检查。由于对绝缘片之间的空气间隙比较灵敏,因此这种高压试验方法很容易检测变压器的相间绝缘是否达到安全标准。

3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措施

电网高压试验由于其特殊的试验方式,对试验设备的可靠性,试验人员的安全及试验工作的统筹安排提出较高要求。考虑到高压电气试验对检验电网设备的安全及电力输送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做好相关安全维护工作。

3.1做好试验的安全警示工作在进行高压试验时,需要做好安全警示工作,在试验的周边需要拉好隔离网,同时还要指派专人维护现场秩序,在试验的沿途都要挂上安全警示标语。这样可以对无关人员起到必要的提醒作用,避免试验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试验能够顺利进行。

3.2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电气试验是一项需要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细致性的工作,而且在试验过程中还需要许多辅的工作,所以做好试验的准备工作十分必要,否则会给试验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这样就需要电气试验人员在电气试验前对试验计划、步骤、试验设备及电气连接状态、安装位置、使用环境等进行全面的熟悉,对各项辅工作的电气原理、电气安全及可能产生的危害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3.3做好高压试验的相关准备工作高压试验不仅试验对象较为广泛,而且试验内容也更加复杂化,所以对于试验条件具有较为苛刻的要求,这就需要在高压试验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确保试验顺利的进行。因此在高压试验前需要制定具体的试验方案,对试验环境、内容、目标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试验方案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安全性,对试验方案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安排,对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并制定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还需要针对不同的试验方案进行筛选,这样才能确保试验方案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及较好的操作性。

3.4加强安全监督与管理高压试验过程中其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所以需要做好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对于参加试验的工作人员,需要实行工作票制度,这样在试验过程中,每名工作人员都需要凭票进入到试验现场,这样可以有效的明确相关的试验任务,避免试验过程中出现混乱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试验效率的提高和责任的落实,另外对于试验人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另外试验现场的安全监管也是确保试验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需要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到试验现场,亲自对试验进行指导,及时发现不规范及不合理的操作,并对其进行纠正和处理,同时这些技术人员也能够在试验出现突出情况时做好后续保障处理工作。

3.5加强高压试验的安全设计工作高压试验不同于其他试验,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而且在试验中对于设备和人员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做好需要做好高压试验的安全设计,这样对于提高高压试验的成功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对参加试验的人员和试验设备进行必要的防护。因此在进行高压试验时,需要对高压系统进行接地,这样可以有效的获取电压、感应放电、绝缘隔离和安全距离等各项参数,确保所获得的各项参数准确性能够得到保障,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对试验人员的安全性起到保护作用。另外高压试验危险系数较高,所以需要试验人员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降低试验过程中可能给人身安全带来的伤害。

4结束语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5

作为安装施工单位首先必须认真研究图纸,有监管、技术人员以及主要负责人认真观看图纸,分析图纸,明确施工要求,研究施工的技术要求和安装的可行性。如果对其中的设计不清楚,需要及时提出并认真研究,真正理解透彻图纸设计;如果发现图纸设计有问题,也应及时上报商榷,确保图纸没问题,理解到位,设计和施工保持高度一致,施工单位和专业人员完全明晓设计的意图和关键。施工单位既要考虑业主的目标和要求,又要充分考虑行业规范和地方部门要求。。安装电气设备既要进度更要质量,根据图纸要求,立足施工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并把计划上报业主和监理单位,等候评估。然后做好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负责人等熟悉安装工艺和程序,保障顺利施工和如期验收。并把施工人员名单交于监理单位和业主,由监理单位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审查。最后,根据工程施工需要准备所需的各种器械工具,选用合格的弯管仪器、测试绝缘电阻的设备、吊车、接地电阻测试仪器等,并对这些工具认真检查,既要满足数量要求,更要满足质量要求,并做好检测和记录工作。

2.控制配线、配管工程质量

配线是电气设备安装用到的最为重要的耗材,导线与电缆数量和质量事关工程安装进度和质量。建筑物所用的导线和电缆必须由阻燃材料制成,结合图纸要求,选用既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又合乎图纸要求的导线与电缆。导线穿管是不允许有接头的,而且严格控制线管中的导线数量,以10根为最多上限。同一线管中的导线要求同样的电压,如果导线电压差距较大,需要分别选用线管,如果导线连接的是不同的电表量程,也应分别穿管,接地线和支流回路才可以在同一跟线管中同行。连接导线也要严格按照相关工艺要求,接头需要一般都要采用压接工艺,确保导线界都没有加渣、裂缝问题出现,制作线头一定要规范,密实包扎。配管是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材料,所有的配管必须符合国家标准,PVC管是用的最多的材料,一定要确保PVC是阻燃材料制造,而且严格根据图纸和设备要求选用型号。如果需要用到钢管,一定要确保未经腐蚀,不能有任何锈迹,截取钢管时需要用钢锉处理管口,不能存在毛刺,防止割裂或者刺破导线绝缘层。施工时选用配管的管径一定要和图纸要求相一致。需要用弯管设备进行煨弯,煨弯半径必须符合要求。对于薄壁钢管需要借助丝扣来连接,并且整齐排列丝扣,薄壁钢管不能采用焊接方式处理。严格根据相关要求来埋砼,必须达到深度要求,如果配线管需要暗敷就要随墙埋入。

3.控制配电箱安装质量

首先需要根据工程施工实际定植配电箱,确定好是用明箱还是暗箱。如果是暗箱需要认真研究预留洞大小,找平、竖直、确定标高,并将箱体的周边用砂浆填实。如果是明箱,在确定好尺寸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膨胀螺栓来固定牢固,确保箱体不能倾斜,箱体的油漆不能蹭破。订货之前认真研究图纸中三相负荷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则要及时调整。最后根据调整的具体情况来区分导向的色别,并把具体的参数以书面形式提交供货商家。其次,在安装箱体过程中,第一步要检查箱体的尺寸规格,根据电气施工预埋管的管径和数量开启敲落孔。如果商家已经根据常规需要设计了预留孔,直接打开就行;如果商家没有预设,则要选用专业开孔器根据配管数量和口径来开孔,电气焊开启很容易对箱体造成破坏,同时需要做好开孔处的防腐蚀处理。再根据箱体的形状、大小和图纸及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牢固以后用水泥灌注,等箱体足够牢固以后再进行箱内走线和设备安装,用专用PE保护线汇流排引连接接地螺栓,不仅能够解决箱体的接地问题,而且能够有效解决钢管进箱焊接灼伤箱体的问题,防止箱体受热变形。安装固定好配电箱以后,需要实施穿线,仔细研究图纸设计,根据要求选好导线规格型号,并且保障导线都要整齐顺直穿入,折弯也应整齐划一,不能高低起伏,更不能出现交叉交合问题。同时,考虑以后维修和优化等后续工作,需要预留一定的导线,根据箱体半周长截取预留导线长度。每一个接线柱上只能接入一根导线,不得已也最多只能接入两根导线。依照图纸对应回路做好编号,并标注控制回路名称。

4.整理好相关资料和竣工图

在施工过程综合考虑安装的特殊环境和业主的临时要求,需要对相关内容作出一定的变更,施工完成以后必须对整个施工做好整理,尤其是对施工过程中的变更一定要在施工图中作出相应的标注,并做好有关资料的记录,最后绘制出完成的竣工图。施工单位与监管人员同时到场开箱检测合格证及相关资料,交工时需要把与之相关的资料和图纸一并教给监管人员审核,确认无误后装入竣工资料档案保管。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6

随着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持续更新,我国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提高,但在其实际运行维护过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阻碍电力系统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分析

基于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必须积极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精确化、高效化以及经济化。本文以某电力工程项目为例,简要分析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在电网运行中的实际应用。

2.1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构成

该项目主要采用JZN03型电力监控管理系统。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研究文/陈刚随着计算机、通信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运行逐渐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在保障电力安全生产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电力系统运行维护现存不足,并以某电力工程项目为例,对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的构成与功能实现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同仁参考。摘要依据监控功能划分,该系统主要分为现场监控层、通信网络层以及系统管理层三大层面。

2.2电力自动化设备综合监控管理系统功能

2.2.110kV中压配电系统的监控功能实现

(1)10kV中压配电柜的监测。。主要监测参数:三相电压/电流、零序电压/电流、电能、功率、功率因数以及频率等。主要监测信号:短路器/负荷开关状态、弹簧储能状态、自动/手动状态等状态信号;接地故障、故障跳闸、内部故障、控制回路断线等故障信号;断路器位置、接地刀位置、隔离手车位置等位置信号。

(2)变压器的监测。利用RS485通信接口,通过支持Modbus-RTU协议的现场总线用通讯方式来实现对变压器温控器的实时监测,并将相关检测参数与信号输送至监控计算机中。主要监测参数:三相绕组的温度。主要监测信号:超温报警、故障报警以及冷却风机停止/运行信号。

(3)直流屏的监测。采取类似于变压器的监测手段来实现对直流屏的实时监测。主要监测参数:输出母线电压/过电压/欠电压、蓄电池电压/电流/内阻等。主要监测信号:失电报警、单体电池失效告警、浮充/均充/预告警等报警信号;系统接地故障、直流故障、控制器故障、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故障等故障信号。

2.2.2系统管理功能的实现

(1)监控界面。借助友好的人机界面,便于运行人员能够更为准确地、及时地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情况,断路器以及其它配电设备的实时工作/故障状态能够在监控界面上通过不同颜色鲜明显示出来,并且实际运行参数可供用户随时查阅。

(2)用户管理。对于用户实行分级管理,分为系统管理员、一般操作员与工程配置员3个等级,通常由系统管理员来设置运行人员的操作权限,并通过用户名与口令字来进行确认,从而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

(3)事件报警。对开关的运行状态变位、故障报警、越线报警以及通讯异常报警等报警信号进行实时监测与准确记录,并第一时间内弹出相应的报警提示窗口或实现报警图形。例如,当断路器出现故障后,只有完全消除故障后,监控画面上的故障图标才会消失。

(4)报警信息查询。对报警类型、报警对象、报警内容、报警时间以及报警状态等进行有效查询,便于用户准确分析事故与高效维护系统。

3结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