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铁路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宏观环境非常有利。伴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和高铁时代的到来,铁路在运输管理模式、生产组织方式、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认识面临的新形势,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顺势而为,是实现铁路运输安全长治久安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确保运输安全,是铁路发展的需要
对北京局而言,对确保运输安全的要求具有其他局不可比拟的特殊性。一方面,我们地处首都和路网结构中心,既是国家和首都的门户,也是铁路的窗口,全局以北京为起点的主要干线就有11条,不仅承担着服务首都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经济发展的重任,我们在安全上发生任何问题,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和社会影响,不仅损害铁路形象,甚至会影响铁路发展进程。安全就成为了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铁路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责,是评判铁路工作最重要的尺度。因此,必须深刻理解“安全第一”思想所具有的时代内涵,把确保运输安全作为铁路各项工作最根本的前提,作为衡量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每一名领导干部工作的首要标志,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效的主要标准之一,全力抓实抓好,确保运输安全持续稳定。
2.当前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现状分析
当前北京局铁路运输安全应当说是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运输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又面临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2013年,局管内发生铁路交通事故360件,其中行车事故138件、路外伤亡事故193件、人身伤亡事故29件,构成较大事故1件(行车)、一般A类事故3件(路外)、一般B类事故200件、一般C类事故36件、一般D类事故120件。与2012年相比,虽然事故件数呈下降趋势,也没有发生恶性事故,但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且涉及动车组、客车的事故大幅上升,总体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铁路安全生产工作从规章制度建设和安全管理体制建设两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方面,铁路已经形成较为严密、清晰的安全规章制度体系,特别是形成了以《技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管理机构职责规定》和《铁路行车设备故障调查处理办法》为主体的铁路法规、规章,全面规范了铁路的技术管理、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北京局同时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安全考核、责任追究的制度措施,使安全生产各个方面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另一方面,虽然2005年以来铁路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由原来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四级管理体制,改为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但安全监察体制却一直维持了下来,安全监管力量没有削弱反而得到了强化。2012年,又在张家口、承德、唐山、德州、衡水、阳泉组建了安全监察队。各站段也成立了安全科及安全监察大队,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但“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仍较突出。很多制度措施不少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和会议上,并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现场。
随着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京广高速、郑西高速、京哈高铁、京秦客专铁路等的相继开通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已经跨入了高速时代。高速时代的到来,决不仅仅是对列车运行速度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思想理念、运营管理、设备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高标准要求。从高速、提速安全的现状来看,虽然我们初步掌握了京津城际、石太客专等的运营规律,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提速保障体系,但规范的技术标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各项作业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特别是如何常态保持移动和固定设备的良好运用状态,需要下更大的功夫。特别是铁路局、站段层面的行车组织办法和安全细化措施比较粗放,个别新技术、新装备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设备检修能力不强,依赖生产厂家的现象比较突出,动车组司机、随车机械师、列控系统维修人员等主要行车工种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特别是随着运营时间的延长,许多系统适应性的问题会逐步暴露,如何解决和防范好这些问题,还需要各个方面付出加倍的努力。
3.加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对策措施。
铁路运输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取决于设备质量,而且取决于职工素质和管理基础;不仅取决于治安状况,而且取决于自然环境;不仅取决于系统内部,而且取决于外部条件。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关联性、敏感性非常强,任何一个部位、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必须从路情和安全领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原则,以人的生命为本,把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改善、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证的基础上,促进安全生产与全局各项工作的同步协调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和任务来抓,抓小防大,防微杜渐,千方百计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优先、防患未然。坚持专业负责、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强化专业部门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落实综合职能部门的安全监管、保障责任,保证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坚持持续改进、闭环管理的原则,针对安全生产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断改进安全管理的手段、方式、方法,强化全生产过程控制,实现对安全生产过程的闭环管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加快实施治本之策,推动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要素落实到位,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安全基础建设创新发展,促进安全生产“有序可控、基本稳定”。
3.1抓好高速和提速安全。
确保高速和提速安全,是运输安全的重中之重。要深入研究高速和提速安全规律,巩固和发展技术创新成果,尽快健全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加大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提前介入的力度和深度,严格按照设计标准实施全过程监督,发现工程和设备等方面的质量问题,及时督促解决。积极探索高速铁路有关设备的修程修制,不断完善养护、维修手段和方法,逐步加强对曲线、道岔、桥涵、隧道、桥隧结合部等关键部位的养护、维修,切实提高设备自主检修能力。严格按照铁道部关于加强动车组检修运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动车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全面加强对动车组检修质量控制,周密部署动车组三级修,合理安排检修能力,严格落实修程系统分析动车组运用过程中的故障规律,积极开展预防性检查,确保动车组质量稳定。深化客运专线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和运用,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2加强自控型班组建设。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只有从班组抓起,才能实现“安全管理重心下移”,才能将“安全第一”的方针和各项政策法规真正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自控型班组建设的的检查指导和动态考核办法,落实专业系统管理责任,全面规范班组基础管理,确保自控型班组建设取得实质性效果。健全完善班组长培养选拔、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失格退出等有效机制,确保全局班组长队伍技术能力、文化素质达到铁道部规定的标准,将年富力强的优秀班组长优先选拔到车间或科室的管理和技术岗位,充分调动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深入探索异地班组、分散型班组站段直接管理和自我管理、自我卡控的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对职工的作业指导,细化作业互控连责单元,通过岗位自控、工序互控、岗间联控、机制保控、设备监控、环境提控等手段,不断提高对异地班组和分散型班组的管控能力。
3.3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关键词:铁路信号 信号系统 安全评估
随着中国铁路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客运专线的开通、铁路系统的大面积提速,对铁路信号体系的安全需求也是逐年增高。一套完整的安全评估体系不但在技术的层面上促进铁路安全性能,同时在法律层面上分担了政治和商业风险。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覆盖率高的、可靠性高的,立体化的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体系,来确保运输的安全性,是当今一个艰巨而紧迫的问题。
一、安全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法律规定
安全评估是一种对于保证预期的铁路工程项目被准确定义和实施起到辅助作用,避免疏忽或过失的通行做法。安全评估机构(ISA)监督工程项目的对于安全的管理活动,能够降低铁路运营的安全风险,减少铁路工程实施项目的安全风险,对系统的安全性能做出保证,降低安全授权机构进行安全审批的风险。
我国与铁路相关的基本法有《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等。根据标准法派生出的许多基本法规如《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信号维护规则》等都规范了信号设备的开发、应用等,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条件和技术标准,来确保铁路信号设备的安全。
二、对铁路信号系统进行安全评估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列车的大面积提速,对运行安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古今铁路的运输安全与旅客生命财产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国家重大生命线工程。在铁路信号的可行性研究、设备设计、铁路施工以及验收和运营时存在的任何安全隐患,都会导致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害。因此,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评估将是也是建设和谐铁路的主要手段,实现铁路运输安全和预防相结合的的具体体现。
三、我国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评估体系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一直将安全评估体系的建设放在首位,特别在铁路信号系统的研发、批量运用和工程建设中。并满足和国际接轨的需要,对系统设备的一些环境条件以及安全性指标等方面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了成熟、完善的信号系统设备。致力于研究安全评估管理体系,来更好的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特别是在铁路大面积提速之后,铁道部更是将安全评估技术作为重点的研究内容,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来不断完善。
1、一方面不断完善信号安全评估系统体系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建立了信号安全动态评估技术标准等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建立为信号安全评估工作有序、深入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法律环境。
2、目前铁路部门使用的信号安全评估体系本身具有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可用性、安全性等等,性能也在逐渐增强,功能也在逐步的完善,但对于铁路的大面积提速后,实现我国铁路其它线路多种列控设备的评估的需要还是具有一定的差距。
3、随着安全评估系统的的推广使用,各铁路局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信号安全评估的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认识到了评估系统发挥的重要作用。信号评估系统已经被广为接受,铁道的各类专职部门、专职人员开展信号的评估工作,为信号安全评估的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四、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评估的方法研究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在铁路项目的施工之前,为保证系统安全,采用PHA(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对铁路信号系统进行最初步的分析,对系统中明显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和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初步分析,包括对系统设计、实验、生产施工等存在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存在的潜在的隐患和危险等级,来防止危险发展成为故障。PHA大致可以识别出与系统密切相关的主要危险,分析出其产生的原因,预测假使事故发生导致的影响,预测出危险的等级,并及时的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避免的安全隐患。PHA通常用于项目的初级的阶段,特别对潜在的危险了解相对较少,并且无法凭经验去判断的项目,或者应用在设备装置的开发研究阶段都可以很好的应用。
2、专家评估法
专家评估法包括有表决法、评分法、安全检查表法等等,各种使用最多的是SCL(安全检查表)法。SCL方法采用的主要形式是预先把检查对象进行分解,将一个大的系统切割成若干子系统,逐项检查项目列表的各项指标,采用的是提问或者进行打分的方式。来查找系统中各类的元件、零部件、设备设施、物料工件、操作人员、管理和组织中的危险有害的因素,并具体进行分析,提出对安全隐患的整改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3、事件树分析法
故障是重要设备出现了非正常使用状态或者操作的不当引发的异常结果。而ETA(事件树分析法)是用来分析普通设备故障或由初始事件导致故障的发生的可能性。。EAT适用于那些会产生不同后果的初始事件,强调的此故障可能发生的最初原因和初始事件可能对事件后果产生的影响。每一个独立的故障序列都由事件树的每一个分支来表示。。
4、故障树分析法
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安全的分析评价和进行故障预测的一种先进的方法,它不仅仅能够分析出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并且能进一步发掘出故障存在的潜在因素。FTA能应用于各种系统,对其具有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能够定性定量的进行分析。并且故障树具有简洁、具体化等特点,与事件树采用的归纳法分析不同,故障树分析使用演绎法。因此,FTA可以应用于工程或设备的设计阶段,用故障查询等操作方法,都能对其安全性作出具体的评价提高了系统工程方法研究安全问题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预测性。
5、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
由于铁路系统可以划分成若干的元件、设备、子系统等评估单元,因此可以采用FMEA(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法),按照实际需要来将大的系统进行分割成为小的元件或者子系统等,分析每个部分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模式及其产生的影响程度,提出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信号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当然铁路安全评估方法还有很多,包括模糊数学法、灰色聚类法、数值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等的方式都可以提高对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
五、前景展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要实现实现铁路现代化、智能化,使运输能力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铁路信号安全系统就必须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应该更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性能良好、数据处理智能化、结构形式开放、并与其它监测系统能够数据融合、进行综合处理等特点。因此我国铁路发展必须博采众长,建立一套自主的知识产权和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评估体系,来保证铁路信号系统安全评估体系能够更加有效的为行车的安全护航,并使之逐步得到国际的认可。扬长避短,不断的继承与创新,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体系的的发展一定会取更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开成.国外铁路通信信号新技术纵览[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