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的构建
摘 要:“互动”是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互动。本文试从问题、体验、探究、小组合作和活动等方面阐述高中政治课堂“互动模式”的构建,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互动模式 构建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构建的背景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和互动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互动,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如何使高中政治课堂成为师生间交往、对话、沟通和探究的互动舞台,使师生都成为课堂教学的真实的参与者,从而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呢?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构建的实践过程
(一)问题——互动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求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并自主地解决问题。
为此,在“政治权利和义务”一课教学中,学生讨论自由观念时,我借助课件,将各种自由观予以展示,从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庄子的逍遥游,到洛克、孟德斯鸠、黑格尔的西方自由观等,然后提出若干问题:“自由意味着随心所欲吗?”“渺小的个人真能享受到自由吗?”“中国历史上提倡的是个人自由还是政治自由?”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讨论中,因为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们的思维处于发散状态,非常活跃。他们通过自身的经验、想象和力所能及的论证,自主分析情景所反映的政治现象,揭示政治现象背后的实质。这样,由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学生们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发挥。
(二)体验——互动的升华。所谓体验,就是强调活动的开展旨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以获得直接的认知感悟和情意锻炼。从教育心理学上讲,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个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如果一味正统地讲授,他们易会认为老师在讲“套话”、大道理,这在思想上不利于对一些基本理论的接受、理解和掌握。因而我尝试师
生角色易位,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接受备课、上课的任务。我试着选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等课题,当学生正式登台授课时,我也并不全是袖手旁观,而要注意正确引导其他同学的配合和课堂气氛。在学生授完课后,我又要做恰当评价,多加以鼓励和肯定。通过这样的尝试,就会发觉整个课堂教学弥漫着的是求知解疑的浓浓气息,政治课堂教学常鲜常活。 (三) 探究——互动的跳跃。探究,就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时政热点转换为问题形式,创设真实情境,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分组讨论或同桌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探究中发现,在活动中提高。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思想脉博,上好“热点课”,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及知识联系,并把教材中适宜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内容归纳出来,然后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和最佳方案。
(四)小组合作——互动的保障。小组合作是指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思考——同伴——交流”的替换形式里,学生们首先独立思考,之后与一个伙伴交流,接着加入另一个双人组去作为四人一组交流、互动。在被称为“把头加在一块”的方法里,学生被分成三四人一组,在各自小组里给予分配的问题。
开始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接着,学生独立思考,和他们的小组讨论。之后,老师说出一个问题,所有分配到那个问题的学生站起来,教师要求其中一个学生提供一个答案,其他同学应邀比较他们答案,并且讨论不同之处。这一形式对复习课或在一堂新课里继续下一步活动前检查理解度尤其有用。
(五)活动——互动的延伸。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如“模拟听证会”、“股市追踪”、“社会调查”等,特别是社会调查。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外我发动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并评出等次,予以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并把优秀的政治小论文推荐到报刊杂志和各项竞赛,已有多人在省、市等重大竞赛中获奖。学生在尝试了成功的喜悦后纷纷参与,深受鼓舞,这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挥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的思维方法、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
多年的实践证明,高中政治课教学“互动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高中政治教师转变思想、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师是新课程改革下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者、指导者,在课堂教学这个有限的时空里,教师只有不断创新、上下求索,才能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正如著名教育家叶
澜教授所说的:“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不断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朱明光 《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 首都师大出版社 2002 [2]吴立岗[3]吴效锋
模式和活动》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5 沈阳出版社 《教学的原理、 《新课程怎么教——教学艺术和实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