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单位:肌肉中的每一束肌纤维都接受来自脊髓的α运动神经元的支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的全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纤维,从功能上看,是一个肌肉活动的基本单位。
支配骨骼肌的神经元:大运动神经元(发出的是髓鞘神经纤维,纤维粗大,传导快,轴突末梢大扁平与肌肉接触大)和小运动神经元(发出的是髓鞘神经纤维,纤维细小,传导慢,轴突末梢大圆形与肌肉接触小)。
骨骼肌纤维功能特性:快肌纤维受大运动神经元支配和慢肌纤维受小运动神经元支配
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膨大的突出末梢在连接肌纤维时失去髓鞘,其裸露的突触末梢,嵌入到基膜上称之为终板膜的凹陷中,形成神经肌肉接头。
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化学传递,单向传递,时间延搁,易受化学和其他环境因素影响。
肌管系统: 机管系统是由,单位膜构成的囊管结构,包围在每一条肌原纤维的周围,分两种。一种是横行于肌原纤维之间的横管系统称T管,另一种肌管系统称为纵管系统称为l管,L管两段膨大称为终池,终池是钙离子的贮存库,每条横管与邻近两侧的终池形成称为三联体的结构。
肌丝分子: 粗肌丝(肌球蛋白分子组成,每条粗肌丝包含两个200到300肌球蛋白分子,每个蛋白分子由一条杆状的主干和一个垂直翘起的称为横桥的球状头部组成)和细肌丝(肌动蛋白,肌原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
肌肉收缩肌丝滑行理论:在调节因素的作用下,肌小节中的细肌丝在粗肌丝的带动下向
暗带中央滑行,使肌小节长度变短,导致肌原纤维肌纤维以致整块肌肉的收缩。
肌肉兴奋收缩和舒张的过程:兴奋收缩偶联(肌肉的收缩是由肌膜的动作电位出发的),横桥运动引起肌丝的滑行,肌肉的舒张。
肌肉的收缩形式:缩短收缩(当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收缩,牵拉它附着的骨杠杆,做向心运动),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虽收缩但仍被拉长,叫拉长收缩),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时,张力等于外力,肌肉缩短长度不变,叫等长收缩)
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和速度的变化,是分别由两种独立的机制控制的。肌肉收缩时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而肌肉收缩的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的速率和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的活性。
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关系: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的影响。
肌肉收缩的总和:整块骨骼肌或,单个基细胞受到一次短促的刺激时,被刺激的细胞产生一次动作电位,紧接着进行一次收缩和舒张,称单收缩
第二章
呼吸的全过程由相互联系的三个环节组成: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
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内呼吸:指人体组织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组织和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指肺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轮廓节律性的扩大与缩小称为呼吸运动,它实现肺通气的原动力。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1维持肺的扩张状态,有利于肺泡的气体交换。2,当吸气时胸内负压加大,有利于肺的扩张,而呼气时,胸内负压减小,有利于肺的回缩。3,吸气时,胸内负压,加大使心房,腔静脉,胸导管的容积扩大,压力降低,这有利于心房的充盈和静脉与淋巴液的回流。
肺通气的阻力:弹性阻力(呼吸器官的弹性阻力来自胸廓和肺)非弹性阻力(惯性阻力,组织的,黏滞阻力,气道阻力)
潮气量:每一个呼吸周期中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为补吸气量。
补呼气量:平静呼气之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为补呼量。
余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所余留的气体量为余气量。
肺容量:肺容量是肺的基本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联合气量。
深吸气量: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为深吸气量。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尽力所能呼出最大气量为肺活量。
功能余气量:在平静呼气末,肺内所余留的气体量为功能余气量,它是余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时间肺活量:时间肺活量的测定,即在吸气之后,尽力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第1、2、3s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最大通气量: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量为最大通气量。
肺换气:肺泡与肺泡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
组织换气:体内毛细血管与组织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气体扩散速度,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局部器官血流量,温度。
氧合:进入红细胞的氧量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铁离子,进行可逆性结合,但并不引起铁离子的转移。称为氧合
氧容量:一百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氧的最大量称为氧容量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程度
第三章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
血浆呈淡黄色,占人体全血的50%~60%,含有大量的水分蛋白质,多种电机质,小
分子有机物,氧和二氧化碳。
血浆蛋白:血浆中多种蛋白的总称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
正常人血液ph值:7.35-7.45
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由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血液的功能:运载功能(血液主要有运载氧和二氧化碳,营养和代谢产物等功能
),调节体温,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防御和保护(血液的防卫和保护作用是通过血液的免疫与止血功能实现的。)
第四章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点:兴奋性,传导性(心肌细胞中的自律细胞分布在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河,浦金野氏纤维中),自律性,收缩性。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血管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1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根据身体代谢活动水平的需要,为身体各器官供应血液以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同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其他,为产物,运送到相应的器官排出体外。2,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也直接扩散入血液,经血液到达靶器官发挥其调节作用。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和免疫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血液循环流动,所以血液循环系统
的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心动周期与心率周期:心房与心室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每个心动周期的持续时间与心率有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