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某傻子的一生》读书报告

《某傻子的一生》读书报告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上海大学 本科生课程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 日本文学名篇选讲 教师姓名 石圆圆 学生姓名 谢国华 学生学号 13122073 所在学院 社区学院 所在大类 理工大类

日 期: 2013年10月31日

将《罗生门》看完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曾经最喜欢的《地狱变》,而是选篇中的最后一篇——《某傻子的一生》。

本文共五十一章,每章篇幅都极其短小,它被认为是芥川的短篇小说遗稿,因为他在完成本文的两个月后便自杀身亡。文章的许多地方映射作者本人的生平事件,我认为这篇短篇小说带一点自传的意味。它主要表现了芥川在自杀前不稳定、迷茫的思想状态,我们大约可以窥见一些他对人生的看法和对自我的剖析。

让我觉得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他在文章中写了许多在他生命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的女性,首先是母亲。第二章的名字便叫做“母亲”,文章中的医生说“那个脑髓原来属于一个电灯公司的技术员,他总是以为自己是个黑油油的发电机”。读来让人觉得诙谐幽默,但仔细一想又感到无尽的悲哀,精神病患者无法清楚的认知自己的身份,看着他们让主人公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于是他“故意向窗外看去,以避免接触到医生的视线”。我们知道,芥川的母亲在他出生七个月时突然发疯,在他十岁时去世。也就是说,在他整个童年时代,面对的都是一个无法对他表达母爱的疯颠颠的母亲。我们可以想象到,当芥川想要对家人倾吐烦恼和疑惑时,会遭到怎样的对待?大约是忽视罢。一个疯母亲又怎样识得自己的儿子呢?可以想见,他的童年是忧郁、苍白的,从而使得他的心思比普通人更敏感、纤细、脆弱。

第三章取名为家,这“家”并不是他亲生父母的家。他写道他常常在倾斜的二楼上与爱着他的伯母争吵,“他常回忆起那个二楼上两个人相互爱恋和相互伤害的往事”。人生真的很荒谬,相互爱恋却相互伤害,只要我们一直在生活,伤害就不会停止,即便对象是我们最爱的那个人。芥川的伯母是非常富有艺术气质的女性,他对芥川走上作家之路有很大影响。我可以这样猜测,给予芥川母爱的,不是亲生母亲,不是继母,更不是养母,而是他的伯母。然而这样的母爱其实是不足够的,即便爱的再深,也仍然无法替代生母的爱。因此芥川始终对女性有一种特别的期待,这在他的文章当中有所体现,比如《地狱变》当中良秀女儿对猴儿有着近乎母亲般的疼爱,是非常美丽非常灵巧的女性形象,以及《橘子》中深爱着弟弟们外出打工的姐姐。

芥川跳过了初恋情人直接写“结婚”。但我仍然想提一下他的初恋情人——吉田弥生,她是个非常有艺术修养的女人,擅长美术和文学,然而由于非士族出生,他们的恋爱在养父母的反对下无疾而终。我想是因为这段感情太过纯粹,却终被自私自利的人性阻挠,他拒绝回忆这段惨痛往事。

结婚这一章中,芥川说她妻子在结婚的第二天就发牢骚“毫不算计的胡乱花钱真让人受不了”,这句话竟是对他伯母说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芥川的妻子是与其初恋情人完全不同类型的女人,她世俗、不解风情,芥川将她视作家人,但未必爱过她。芥川在遗书中对儿子们说:“请怜悯你们的母亲。然不要因这怜悯而改变你们的志向,这反倒是可让你们母亲日后享福之途径。” 除此之外并未提到任何关于妻子的一字一句,很难想象假如他爱她,怎么会一个字一句话都不给她留。百度百科中对他妻子的介绍最后一句是“恪守妇道,一生幸福”,我不是很明白,当丈夫忍受着寻求自杀以解脱的痛苦时,妻子怎么会“一生幸福”?大约,他们根本活在两个世界吧,妻子未曾与他真正的“在一起”过。

然而在第三十章中,他想起他与妻子已经共同生活了七年,“我还在爱着这个女人吗?”,他这么问自己,可答案是“我的确是还爱着她”。爱有很多种,芥川所说的是哪种爱,很难知道,但我猜测,这是对一同生活了很久的妻子亲人般的爱,而与爱情无关。

文章中最详尽地描写了他与狂人的女儿的相处。第二十一章。第一次见到,是在某家旅馆的楼梯上,“她的脸就像那一天白昼的月光一样,他目送着她,然后感到了迄今为止从未能意会的寂寞。”第二次写到,是在阴天行驶在田间小道上的人力车,他开始对此次偷情毫无兴趣,他已经对这个“具有强烈动物性本能的女人”感到厌恶,甚至对这个女人的丈夫生出轻蔑之情。

紧接着第二十三章,他与女人一起坐上汽车。

她一直都在凝视着他的面容,问道:“你,不后悔吗?”。他坚定的说道:“不后悔。”她把手压在他的手上,“我也不后悔,不过啊——”。说这句的时候,她的脸就好象是月中的光芒一样。 他在说谎。他坚定的表现只是在骗人,他只是寂寞,他只是苦于内心的凄凉和悲哀,才想要找到一个女人能够温暖他。

令我惊讶的是,第二十七章居然取名为“斯巴达式训练”。他和她在他的朋友面前完全是陌生人,友人称赞狂人的女儿,他对此的回应仅仅是“对,是个了不起的美人。”芥川此时的心情非常复杂和纠结,他一面厌恶着这个女人,一面怀念初见她时她月光般的脸颊,一面又觉得装作同她不认识这件事仿若斯巴达式训练,痛苦难堪。

我猜测狂人的女儿映射的是愁人,比芥川大两岁的女诗人,她是当时文坛的交际花,与芥川相识时已为人妻。芥川同她一见钟情,后来由于她的自私自利使芥川渐生厌恶。我想这样一个女人,在爱情当中他是欢喜的,但在相处过程中,她身上的丑恶让芥川无法忍受。在前文曾写到过,芥川是一个心思纤细、敏感、脆弱的文人,因此他再也无法和这个女人一道了,他甚至为了躲避她逃往外国(中国)。

三十八章名为复仇,我想是她对他的复仇,故意将孩子带到他身边献媚般的暗示这孩子很像他,“可他心里却萌生出勒死这女人的念头,而且那并不只是处于残虐的原因”。那还出于什么原因?我认为这个女人代表着芥川所爱着也所恨着的东西,他爱着这女人身上蓬勃热情的生命力,他又恨着在这生命力之外她的自私自利,她的无比邪恶,而这两者在真实世界中很难分割开来。

最后一个女人,是陪着他共同赴死的那一个。平松麻素子是芥川妻子的幼年好友,与芥川在东京帝国饭店殉情自杀未遂。他们完全是柏拉图式恋爱,他在作品当中如此说道:“我们是双倍的纯精神性的恋爱。”她给予他的大约是平静,他们的交往中没有太多世俗的东西,只有平静、一同赴死的决心和对死后的期待。

芥川龙之介的生命中有许多女性,他选择了这几个影响最大的人来写,我们读者能从他对这几位女性的描写中看到芥川的苦闷和不安。

最后我想简短地分析一下芥川自杀的大概原因。他自己说“他不知不觉的已对生活失去了兴趣。”这是有非常复杂的理由的:①他感到生命的短暂,疾病折磨着他让他觉得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不如自我了断。②他担心自己像母亲一样患精神病,失去对自己思想的控制是一个作家无法忍受的,他选择有尊严地死去。③生活的重担使他不堪重负。在家庭当中,他因为弟弟失去了自由,为了血缘关系永远迁就着他,又由于姐夫自杀他不得不照顾姐姐的一家。④他无法适应转型当中的日本社会,甚至看到社会当中阴暗湿冷的一面,冷静地下笔,但他内心是否冷静呢?我们不得而知。⑤在不健全的童年生活中养成的悲观性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