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51单片机系列寄存器说明

来源:筏尚旅游网
MSC-51内部寄存器

0F0H: *B (B寄存器)

说明:X、Y俩无符号8位数相乘,16位积低字节放在X,高字节放在Y; X除Y,商的整数在X,余数在Y。

0E0H: *A (累加器)

说明:数据中转,判断等。

0D0H: *PSW (程序状态字) 说明: 位 位地址 位功能

0 D0 P:累加器A中数据奇偶标志位,1的个数为奇,P=1。 1 D1 -: 未用,可由用户自己定义

2 D2 OV:溢出标志位,有溢出OV=1。 3 D3 RS0:寄存器选择低位。RS1 RS0=00(0区首地址00H),RS1 RS0=01(1区首地址08H)。 4 D4 RS1:寄存器选择高位。RS1 RS0=10(2区首地址10H),RS1 RS0=11(3区首地址18H)。 5 D5 F0:用户标志位

6 D6 AC:半进位标志,操作结果低四位向高四位进、借位时,AC=1。 7 D7 CY:进位标志位,操作结果向最高位有进、借位时,CY=1。

0B8H: *IP (中断优先级控制)

说明: 位 位地址 位功能如下

0 B8 PX0:确定外部中断INT0优先级别,1=高,0=低。 1 B9 PT0:确定定时器T0优先级别。 2 BA PX1:确定外部中断INT1优先级别。 3 BB PT1:确定定时器T1优先级别。 4 BC PS: 确定串行口优先级别。 5 BD PT2:确定T2优先级别。(仅8052/32有) 6 BE - : 未用 7 BF -: 未用

0B0H: *P3 (P3口,双向I/O口,有第二功能) 说明; 位 位地址 位第一功能 位第二功能 0 B0 P3.0 RXD:串入口 1 B1 P3.1 TXD:串出口

2 B2 P3.2 /INT0:外部中断0入 3 B3 P3.3 /INT1:外部中断1入 4 B4 P3.4 T0:外计数脉冲T0入 5 B5 P3.5 T1: 外计数脉冲T1入 6 B6 P3.6 /WR:外RAM写选通脉冲出 7 B7 P3.7 /RD:外RAM读选通脉冲出

0A8H: *IE (中断允许控制)

说明: 位 位地址 位功能如下

0 A8 EX0:外部0中断,1=允许,0=禁止。 1 A9 ET0:T0中断

2 AA EX1:外部1中断 3 AB ET1:T1中断 4 AC ES : 串行口中断 5 AD ET2:T2中断,(仅8052/32有) 6 AE -: 未用 7 AF EA : 总中断

0A0H: *P2 (P2口,双向I/O口)

说明: 位 位地址 位功能如下 0 A0 P2.0 1 A1 P2.1 2 A2 P2.2 3 A3 P2.3 4 A4 P2.4 5 A5 P2.5 6 A6 P2.6 7 A7 P2.7

099H: SBUF (串行数据缓冲器)

098H:*SCON (串行控制)

说明: 位 位地址 位功能如下

0 98 RI: 串行口接受中断标志,允许串口收时,收到一字符后RI=1,CPU响应中断中断

返回后不清RI,需用户清RI。

1 99 TI: 串行口发送中断标志,CPU写一数据到SBUF后 ,就启动发送器工作,串口以

0方式发送时,每位发送完8位数据,硬件置TI=1;方式1,2,3时,在发送停止位时TI=1表示串口正向CPU申请发送中断,CPU响应中断返回后不清TI,需用户清TI。

2 9A RB8: 在模式0 中该位不起作用,在模式1 中该位为接收数据的停止位在模 式2

和模式3 中为接收数据的第9 位

3 9B TB8: 在模式0 中该位不起作用,在模式2 和模式3 中将被发送数据的第9 位 4 9C REN: 串行接收允许位 5 9D SM2: 多机通讯允许位 6 9E SM1 : 串行模式选择 7 9F SM0 : 串行模式选择

模式0 时,UART 作为一个8 位的移位寄存器使用,波特率为fosc/12. 数据由RXD 从低位开始收 发.TXD 用来发送同步移位脉冲,因此,方式0 不支持全双工.这种方式可用来和像某些具有8 位串行 口的EEPROM 之类的器件通讯.当向SBUF 写入字节时,开始发送数据.数据发送完毕时,TI位将置位,置 位REN 时,将开始接收数据接,收完8 位数据时,RI 位将置位.

UART 模式1

工作于模式1 时传输的是10 位;1 个起始位,8 个数据位,1 个停止位.这种方式可和包括PC 机 在内的很多器件进行通讯.这种方式中波特率是可调的.而用来产生波特率的定时器的中断应该被禁 止.PCON 的SMOD 位为1 时,可使波特率翻倍.TI 和RI 在发送和接收停止位的中间时刻被置位.这使 软件可以响应中断并装入新的数据.数据处理时间取决于波特率和晶振频率.如果用定时器1 来产生 波特率,应通过下式来

计算TH1 的装入值 TH1=256- K*OscFreq / 384*BaudRate K=1 if SMOD=0 K=2 if SMOD=1 重装值要小于256, 非整数的重装值必须和下一个整数非常接近,通常产生的波特率都能使系统正常 的工作,这点需要开发者把握.这样如果你使用9.216M 晶振,想产生9600 的波特率,第一步设K=1,分 子为9216000,分母为3686400, 相除结果为2.5, 不是整数.设K=2, 分子为18432000, 分母3686400, 相除结果为5, 可得TH1=251 或0FBH.如果用8052 的定时器2 产生波特率,RCAP2H 和RCAP2L 的重装 值也需要经过计算,根据需要的波特率,用下式计算:[RCAP2H RCAP2L]=65536-OsFreq/ 32*BaudRate 假设你的系统使用9.216M 晶振,你想产生9600 的波特率.用上式产生的结果必须是正的,而且接近整 数.最后得到结果30, 重装值为65506 或FFE2H.

UART 模式2

模式2 的数据以11 位方式发送:1 位起始位,8 位数据位,第九位,1 位停止位.发送数据时,第九 位为SCON 中的TB8, 接收数据的第九位保存在RB8 中.第九位一般用来多机通信,仅在第九位为1 时, 单片机才接收数据.多机通信用SCON 的SM2 来控制.当SM2置位时,仅当数据的第九位为1 时才引发通 讯中断,当SM2 为0 时,只要接收完11 位就产生一次中断.第九位可在多机通讯中避免不必要的中断, 在传送地址和命令时,第九位置位,串行总线上的所有处理器都产生一个中断,处理器将决定是否继续 接收下面的数据,如果继续接收数据就清零SM2. 否则,SM2 置位,以后的数据流将不会使他产生中 断.SMOD=O 时,模式2 的波特率为1/64Osc, SMOD=1 时,波特率为1/32Osc. 因此,使用模式2, 当晶振 频率为11.059M 时,将有高达345K 的波特率.模式3 和模式2 的差别在于可变的波特率.

087H: *PCON (电源控制) 说明:不能位寻址!!!!!!

D7 SMOD :波特率倍增位。SMOD 位可控制串行通信的波特率, 将使由定时器1 的溢出率或

晶振频率产生的波特率翻倍。 置 位SMOD 可使工作于方式1,2,3 定时器产生的波特率翻倍。 当使用定时器2 产生波特率时SMOD 将不影响波特率。

D6 --------- :该位未定义 D5 --------- :该位未定义 D4 --------- :该位未定义

D3 GF1 :通用标志位,由软件置/复位 D2 GF0 :通用标志位,有软件置/复位 D1 PD :PD=1,掉电工作方式

D0 IDL :IDL=1,节电工作方式(又称待机方式) *退出掉电/节电方式可以是:(1)、使用硬复位,使该位清0. (2)、设中断程序,通过RETI指令复位该位。

090H: *P1 (P1口,双向I/O口) 说明: 位 位地址 位功能如下 0 90 P1.0 1 91 P1.1 2 92 P1.2 3 93 P1.3 4 94 P1.4 5 95 P1.5 6 96 P1.6 7 97 P1.7

08DH: *TH1 (定时/计数器1的高位字节)

08CH: *TH0 (定时/计数器0的高位字节)

08BH: *TL1 (定时/计数器1的低位字节)

08AH: *TL0 (定时/计数器0的低位字节)

089H: *TMOD (定时/计数器方式控制) 说明: 位 位功能如下

0 T0:M0 : M0,M1 为T0方式选择位(见下表) 1 T0:M1 : 2 C/T :T0定时/计数选择,0=定时,1=外部计数。 3 GATE :T0门控位,GATE=1时,计数/定时受外部电平控制。

GATE=0时,计数/定时器的运行不受外部引脚控制 4 T1:M0 : M0,M1 为T0方式选择位(见下表) 5 M1: 6 C/T : T1定时/计数选择,0=定时,1=外部计数。 7 GATE : (同第三位)

表: 方式 M1 M0 功 能

0 0 0 由TL的低5位,TH的高8位组成13位定时/计数器 1 0 1 由TL的低8位,TH的高8位组成16位定时/计数器

2 1 0 常数自动装入的8位定时/计数器,TL为计数器,TH为常数寄存器。 3 1 1 仅适合T0,TL0,TH0均为8位定时/计数器。

088H: *TCON (定时/计数器控制) 说明; 位 位地址 位功能如下

0 88 IT0:外部中断INT0触发方式控制位。IT0=1,电平触发,IT0=0,边沿触发。 1 89 IE0:外部中断INT0请求位,IE0=1,有外部中断请求,IE0=0,外部中断请求

已清除。(仅适合边沿方式)。

2 8A IT1: 外部中断INT1触发方式控制位。IT1=1,电平触发,IT1=0,边沿触发。 3 8B IE1: 外部中断INT1请求位,IE1=1,有外部中断请求,IE0=1,外部中断请求

已清除。(仅适合边沿方式)。

4 8C TR0:定时器T0的运行控制位,可用软件置/复位。在TMOD的GATE=0时,

TR0=1时T0计数允许;在TMOD的GATE=1时,TR0=1而INT1为高时T0计数允许,INT1为低时T0禁止计数。

5 BD TF0 :定时器T0的溢出标志位,当定时计数器的最高位产生溢出时,TF0=1,

CPU响应中断,此时硬件清TF0为0,;也可有城西查询或位操作清除。

6 BE TR1: 定时器T1的运行控制位,可用软件置/复位。在TMOD的GATE=0时,

TR1=1时T1计数允许;在TMOD的GATE=1时,TR1=1而INT0为高时T1计数允许,INT0为低时T1禁止计数。

7 BF TF1:定时器T1的溢出标志位,当定时计数器的最高位产生溢出时,TF1=1,

CPU响应中断,此时硬件清TF1为0,;也可有城西查询或位操作清除。

0C8H: *T2CON (定时器2控制寄存器) 说明: 位 位地址 位功能如下

0 C8 CP/RL2:捕获/重装标志。CP/RL2=1且EXEN2=1时,T2EX的负跳变产生捕获。 CP/RL2=0且EXEN2=0时,定时器2溢出或T2EX的负跳变都可以使定

时器自动重装。当RCLK=1或TCLK=1时,该位无效且定时器强制为溢出时自动重装。

1 C9 C/T2 : T2的定时器/计数器选择位。C/T2=1时,外部事件计数器(下降沿触

发);C/T2=0时,内部定时器。

2 CA TR2 : 定时器2启动/停止控制位。1=启动,0=停止。 3 CB EXEN2:定时器2外部使能标志。当EXEN2=1且定时器2未作为串口时钟时,

允许T2EX的负跳变产生捕获或者重装;当EXEN2=0时,T2EX的跳变对定时器2无效。

4 CC TCLK: 发送时钟标志。TCLK=1时,定时器2的溢出脉冲作为串口模式1或模

式3 的发送时钟;TCLK=0时将定时器1的溢出脉冲作为发送时钟。

5 CD RCLK : 接收时钟标志。RCLK=1时,定时器2的溢出脉冲作为串口模式1或

模式3 的接收时钟;RCLK=0时将定时器1的溢出脉冲作为接收时钟。

6 CE EXF2 : 定时器2外部标志。当EXEN2=1且T2EX(单片机的P1.1口)的负跳变产

生捕获或重装时,EXF2置位。定时器2中断使能时,EXF2=1将使CPU进入定时器2中断服务程序。EXF2位必须用软件清0。在递增/递减计数器模式(DCEN=1)中,EXF2不会引起中断。

7 CF TF2 : 定时器2溢出标志位。定时器2溢出时置位,必须由软件清0.当RCLK=1

或者TCLK=1时,TF2将不会置位。

表:定时器2三种工作模式

RCLK+TCLK CP/RL2 TR2 模式

0 0 1 16位自动重装 0 1 1 16位捕获 1 x 1 波特率发生器 X x 0 关闭

083H: *DPTR (数据指针,DPH) 082H: *DPTR (数据指针,DPL)

081H: *SP (堆栈指针)

080H: *P0 (P0口,双向I/O口) 说明: 位 位地址 位功能如下 0 80 P0.0 1 81 P0.1 2 82 P0.2 3 83 P0.3 4 84 P0.4 5 85 P0.5 6 86 P0.6 7 87 P0.7

07FH: 数据缓冲区(常用于堆栈区) RAM区位地址与字节地址对照表

字节地址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2FH 7F 7E 7D 7C 7B 7A 79 78 2EH 77 76 75 74 73 72 71 70

2DH 6F 6E 6D 6C 6B 6A 69 68 2CH 67 66 65 64 63 62 61 60 2BH 5F 5E 5D 5C 5B 5A 59 58 2AH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29H 4F 4E 4D 4C 4B 4A 49 48 28H 47 46 46 45 44 43 42 41 27H 3F 3E 3D 3C 3B 3A 39 38 26H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5H 2F 2E 2D 2C 2B 2A 29 28 24H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23H 1F 1E 1D 22H 17 16 15 21H 0F 0E 0D 20H 07 06 05

1FH: R0-R7 3 17H: R0-R7 2 0FH: R0-R7 1 07H: R0-R7 0 00H: ------------

1C 1B 14 13 0C 0B 04 03 1A 19 18 12 11 10 0A 09 08 02 01 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