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 单元作业辅导 1 第一章 绪论 1.美术的定义及特点是什么? 美术的定义及特点 定义:
美术是一门艺术, 也称为造型艺术、 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 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 形体、色彩等)所塑造的静态的在一定范围内展现的视觉形象来完成作品, 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情感和美化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
正确理解这个概念, 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点:
其一, 美术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 也就是说要进行美术活动, 不仅需要运用人体的某些部分, 如眼、 手等, 而且还需借助人体以外的物质材料, 如绘画需要运用笔、 纸、 墨、 颜料、 布、 绢等, 雕塑需要运用泥、 木、 石、 铜、 刀等。
其二, 美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依赖空间 (平面或立体)。
其三, 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 形体、 结构和色彩。
其四, 感知美术形象要通过视觉, 也就是说美术活动通过塑造一定的艺术形象来反映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 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 引起人们的情感律动, 给人以美的享受, 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
2.美术教育的含义有哪些? 美术教育的含义可以通过美术和教育两方面体现出来。
根据对两者的倚重不同, 我们可以相应地将美术教育分成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和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
1 / 9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是美术本身, 即由美术本位出发, 以教育为手段,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也就是借助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横向和纵向传播美术知识和技能, 促进文化的发展。
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着眼点在教育, 即从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 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 追求一般教育学意义的功效,也就是通过美术教育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 审美趣味、 意志、 智力和创造性等基本素质和能力, 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和艺术治疗等。
这一观点为不同层面的美术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较明晰的导向。
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包括学前美术教师、 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及学前儿童; 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
4.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内容有哪些?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领域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各种笔、 纸、 颜料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用线条、 色块、 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 情感的一种活动。
学前儿童绘画教学的、 内容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绘画工具和材料的认识与使用 学前儿童在绘画活动中要认识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了解其性质活地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
并能灵活的使用绘画工具和材料 学前儿童经常使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有可直接握在手中、 运用简便的铅笔、 水彩笔、 蜡笔、 油画棒等, 还有需要和水粉笔、 毛笔、 排笔、 铅画纸、 宣纸、 卡纸等多种材料一起使用的较复杂的水粉颜料等。
这些工具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 如油画棒的油性和固体性、 水粉颜料的水性和宣纸的渗透性等。
2 / 9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多种多样, 其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 学前儿童学习绘画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也有不同, 如线描笔和纸发生摩擦产生的线状痕迹, 由此派生出各种各样形状的外轮廓、 结构和肌理、 疏密等。
幼儿通常喜爱用铅笔、 水彩笔画线条, 也喜欢用油画棒、 蜡笔画出浓浓的、 鲜丽的色块。
5.学前儿童绘画的内容类型有哪些? 从儿童绘画的内容来看, 有反映个别物体的物体画, 有反映一定情节内容的情节画, 还有图案画等。
我们根据幼儿园绘画教学领域的特点及其不同的教育作用,开展以下四种类型的绘画教学活动:
第一类, 临摹画。
在范本的帮助下, 加快幼儿对图形的关注和表达能力, 并在临摹的过程中把握一些基本的技能, 使幼儿较快地获得成就感, 提高绘画的兴趣。
第二类, 写生画。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进行描绘, 可以使幼儿自觉地去注意周围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 帮助幼儿提升观察能力和专注能力。
第三类, 命题画。
这种画是由教师出题目, 提要求, 幼儿根据要求作画, 着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视觉表达能力。
第四类, 意愿画, 又称自由画。
3 / 9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它是由儿童自己出题目, 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自由地作画; 教师需做出适当的启发, 充分活跃幼儿的情感思维和视觉经验。
6.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教学的内容有哪些? 1.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工具主要有剪刀、 胶水、 泥工板、 料包括点状材料、 线状材料、 面状材料和块状材料。
点状材料可用于作品完成后的装饰, 如珠子、 纽扣、 果仁、 瓶盖、 豆子、 女十、 沙子等, 也可通过串连、 拼贴、 镶嵌等方法制作成平面和立体的作品。
线状材料主要有绳子、 线、 纸条、 橡皮筋、 吸管、 树枝等。
线状材料可通过编织、 盘绕、 拼贴、 插接等方法制作成平面和立体的作品。
面状材料主要有塑料片、 纸、 纸盘、布、 花瓣、 木板、 树叶等。
面状材料可通过撕、 剪、 折、 卷、 粘贴等方法制作成平面和立体的作品。
块状材料主要有各种材质的盒子、 瓶子、 球体, 还有水果、蔬菜、 泥块、 石块、 纸杯等。
块状材料 可通过塑造、 雕刻、 组合、 挖、 剪、 拼接等方法制作成立体的作品。
2.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和种类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活动的内容和种类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 泥工。
以黏土、 橡皮泥、 面团为主要材料, 用手和简单工具制成各种物体(包括人物、 动物等具有三度空间
4 / 9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的立体形象)。
第二种, 纸工。
以纸(图画纸、 蜡光纸、 马粪纸等)为主要材料, 通过折、 叠、 撕、 剪、 贴等各种手段制造出图样和形状。
由于纸质不同和处理手段不同, 可有各种各样的纸工活动。
用较薄的纸通过折、 叠手段成型的称为折纸; 用彩纸通过撕、 贴成型的称为撕纸; 通过使用剪刀、 粘贴成型的称为剪贴。
第三种, 综合材料。
用泥、 自然材料、 废旧物品等综合材料, 使用综合技能制成各种玩具。
7.学前儿童欣赏教学的内容有哪些? 1.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对象的类型 学前儿童可欣赏的艺术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 绘画作品。
画种包括油彩画、 水墨画、 水彩画、 粉画、 丙烯画、蜡笔画等。
绘画题材包括人物、 风景、 静物、 动物等。
绘画的表现形式包括情景画、 装饰画、 卡通画、 漫画等。
5 / 9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绘画根据作画主体的不同, 可分为成人画和儿童画。
第二类, 雕塑作品。
雕塑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圆雕, 它是占有三度空间的实体, 不用背景, 从四周观看, 有如现实中真的人物或形体; 二是浮雕, 即浅凸雕。
浮雕又有高浮雕、 浅浮雕之分。
古代雕塑多取材于神话、 宗教题材, 近代雕塑的取材极为广泛。
我们在公园里、 小区景观中都能见到雕塑的身影。
第三类,实用工艺品。
实用工艺品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 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
实用工艺品的范围极其广泛, 主要包 括三种:
一是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用品, 如漂亮的绣花枕套、 精致的床单、美观的玻璃器皿等, 这些用品多是以实用为主, 装饰为辅; 二是民间工艺美术晶,如竹编器件、 蜡染织物、 泥塑、 木雕、 剪纸等, 既实用, 又具有观赏价值; 三是特种工艺美术晶, 如景泰蓝器皿、 象牙雕刻、 瓷器、 玉雕等, 它们采用的原材料比较珍贵, 工艺非常精细, 价格也比较昂贵, 主要供观赏和珍藏之用。
6 / 9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特种工艺品实际上已不具有实用价值, 而是主要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四类, 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可分为宫廷建筑、 宗教建筑、 军事建筑、 公共建筑、 民居或园林建筑、 陵寝建筑等。
第五类, 自然景物。
自然景物是以地理、 物象、 水文、天象等为主的自然造化。
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 美不胜收。
日常生活中可供学前儿童欣赏的自然景物有很多, 如动物、 花草、 树木、 山谷、 河流、 星空、 高山、海滩、 冰雪、 晨露、 霞光、 贝壳等。
8.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有哪些? 学前儿童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美术欣赏方面的简单知识, 如冷色、 暖色、 变化、 对称等; 二是用自己的语言对欣赏对象作出适当的描述; 三是用各种语言 表达自己对欣赏对象的感受和认识,如口头语言、 形体语言(如动作、 舞蹈、 戏剧、 哑剧等)、 美术语言(色彩、 造型、构图等)等; 四是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 己的感受和体验, 如绘画、 泥塑、粘贴、 剪纸、 撕纸等。
9.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定位的内容有哪些? 一、 为学前儿童提供自我表达与交流的工具 现代美术教育的工具论是以里德和罗恩菲尔德为代表的, 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
7 / 9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思想。
工具论者认为,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 因此美术教育要顺应幼儿的发展, 并注重过程。
二、 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罗恩菲尔德极力主张美术教育对培养儿童创造力的价值, 他明确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在艺术教育中, 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 而不是一个目标; 艺术教育的目 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 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
美术教育除了具备其他学科教育所具有的一般智育功能外, 还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具有的智育功能特点, 主要表现为给儿童提供种有别于抽象思维形式的直觉思维, 这种直觉思维是感性的, 但积淀着理性还表现为引导儿童对感性形式及其意味的整体把握和领悟, 这种引导有益于形象想象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 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审美能力 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 眼、 脑并用的活动, 美术活动需要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 用脑去想象、 理解、 加工审美意象, 用语言去表述目己的审美感受, 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前儿童学习如何积累内在图式, 如何生成绘画所需的心里意象, 如何使用美术工具和材料, 如何组织画面等形式语言和技能。
这和手、 眼、 脑并用的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 促使学前儿童手部小肌肉群逐渐发育成熟, 使手、 眼、 脑逐渐协调一致, 同时也使他们对多种美术工具和材料的伺用逐渐变得游刃有余, 艺术审美经验逐渐丰富 四、 促进学前儿童智力发展与全面和谐的成长 一些思想家、 教育家也认识到美术教育具有发展智能,培养创造意
8 / 9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识和形象思维的教育功能。
五、 作为一种有效的文化活动 广义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也包含对整个社会文化环境间接的影响作用。
如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和学前儿童美术作品去影响社会文化氛围, 改变生活和生存环境, 发展和延续美术文化。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