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Journa 1 of Mudanj i ang Vo1.24 No.2 2015年2月 Feb.2015 文章编号:1008—8717(2015)02—0045-02 袁枚咏史怀古诗思想意蕴之论析 付春明 (宿迁学院中文系,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袁枚的咏史怀古诗,是清代封建专制达到顶峰的产物,也与他的人生经历和社会际遇有很 大关系。他的咏史怀古诗善于通过对古人古事的吟咏,在感慨历史兴亡的同时,大胆质疑封建的传统思 想,深刻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此外,他还善于从历史中洞察世态人情,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袁枚;咏史怀古诗;思想意蕴 中图分类号: 1207.22文献标识码:A 袁枚是清中叶著名诗人,与赵翼、蒋士铨合称 为“江右三大家”,后亦称“乾隆三大家”,他凭借 “性灵说”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执诗坛牛耳近 五十年。在袁枚一生创作中,他常“借古人往事, 行自己之怀抱”…,因而其创作的咏史怀古诗不仅 数量众多,且思想性和艺术性颇高。据笔者统计, 周本淳标校《小仓山房诗文集》中共收录其诗歌 4484首,其中咏史怀古诗为271首。而袁枚在其 咏史怀古诗中,通过对古人古事的吟咏,抒发了自 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以古喻今,批判封建社会的黑 暗与不合理,表达自己新颖独特的见解以及对人生 意义及人生价值的思考。 一谊“遇合终如此,功名更枉然”(《长沙谒贾谊祠》) 、 燕昭王“于今蔓草萦台绿,千年壮士寻台哭”(《黄 金台》)[211"/荆轲“力尽自堪酬太子,魂归何忍见 田光”(《荆卿里》)埘”等的吟咏中,则更多抒发了 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却又怀才不遇的苦闷。 外放江南的经历让袁枚没有了青年时代那种 积极投身仕途、渴望有所成就的意气风发,官场的 阿谀奉承更是让他十分厌恶,恪尽职守却总是升迁 无望,只能不断忙碌于地方小吏的琐碎事务,因此 个性耿直、追求个性解放的袁枚对仕途开始厌倦, 萌生归意。因而在对一些古代文士的吟咏之作中, 袁枚表达了对君臣和谐共处的羡慕,希望可以从中 得到慰藉,消解现实的失意,如在《宋祁》一诗 中,袁枚写道:“闻呼小宋是宫鸦,天赐蓬山一片 花”嘲 ,对宋祁能够受到宋仁宗礼遇并得到宫女 作为赏赐的事表达了他的艳羡之情;袁枚也曾通过 对历史上女性的吟咏来抒发他被外放的失意和愤 懑不平,如《明妃曲》中“寄言侍寝昭阳者,同报 君恩若个多” 更是借昭君之口抒发了他被外放 的不平;另外,在对徐稚“不是耽高隐,其如汉季 何”(《徐稚子墓》) 、李泌“一品衣披紫微令, 半生心在白云乡”(《李邺侯故居》) 等的吟咏中, 袁枚则透露出自己厌倦仕途、意欲归隐的想法。 二、尊重女性,彰显男女平等意识 袁枚在清朝为人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对女 性的态度,其在归隐随园后曾广招女弟子,这些举 动在当时可称得上是伤风败俗。在中国封建传统社 会中,“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一直禁锢着女性的 发展,女性地位卑微,时常沦落成男性的附属。到 了明清之际,统治者大力推行理学,社会对女性的 、吊古伤今,抒发怀才不遇之感 袁枚自幼聪明好学,年少成名,自负才气。他 在《杂诗八首》中写道:“幼年负奇气,开口谈兵 书。择官必将相,致身须唐虞。” ””青年袁枚固然 才华横溢,但其“少不好四六文”(《与偏之秀才第 二书》)嘲 ,曾三次参加乡试,却均告失败。21 岁时,虽有幸被广西巡抚金 推荐到朝廷参加只考 诗与策论而不考八股文的博学鸿词试,不料其博学 鸿词试也报罢,这对当时自视甚高、雄心勃勃的袁 枚无疑是个不小的打击。因而他早期的咏史怀古诗 创作多是表达其渴望早日进入仕途,施展自己抱负 的积极用士之心以及苦无伯乐、怀才不遇的苦闷之 情。如《钱塘江怀古》:“江上钱王旧迹多,我来重 唱百年歌。劝王妙选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 ” 该诗写于乾隆元年(1736),此时的袁枚涉世未深, 自视甚高,对未来充满希望。该诗即景怀古,充满 英雄气概,从中也可以感受到袁枚希望在政治上大 展拳脚的渴望以及指点江山的豪情。但袁枚在对贾 收稿日期:2014.09.08 作者简介:付春明(1981一),男,湖南邵阳人,宿迁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 古代文学。 45 要求更为苛刻,而袁枚的女性观则大力批判这种封 建伦理道德。在《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袁枚以历 史上的女性为题材的咏史怀古诗共有42首,这些 作品不论是从人物选择上,还是从情感意蕴上,都 彰显了袁枚进步的女性观和男女平等的意识。在这 些咏史怀古诗中,袁枚对封建时代女性悲惨的命运 予以了真切的悲悯和同情,对女性作为独立完整的 ‘个体生命也予以 赞扬和尊重。 袁枚关于女性的咏史怀古诗中,最为精彩的就 是替历史上“红颜祸水”的女性翻案。在这些诗作 中,袁枚深切同情了那些因帝王无能而沦为替罪羊 的女性,也对将国家危亡的责任推卸给女性的虚伪 行径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嘲讽。历代文人对杨玉环 的吟咏多是感叹“美色误国”,将唐王朝由盛转衰 的过错归咎于杨玉环,而袁枚却对其报之以同情, 在《玉环》(其一)中写道:“缘何四海风尘日,错 怪杨家善女人” ”,在《马嵬》(其四)中,袁枚 更是替杨玉环惋惜道:“一样邯郸同走马,慎夫人 遇汉文君” ” ,他将西汉时期的慎夫人与杨玉环 作了对比,感叹杨玉环没有遇上汉文帝那样的明 君,最终落得“美色误国”的恶名。在袁枚看来, 国家兴亡的责任在于统治者,而不是取决于妇人。 正如鲁迅所说,在封建的男权社会里,女人没有那 种动摇国家社稷的大力量,“兴亡的责任,都应该 男的负”(《阿金》)0 ,在《张丽华》一诗中,袁枚 也表明了对这一观点的支持:“可怜褒妲逢君子, 都是《周南》传里人”脚弛,他认为如果褒姒、妲己 遇到的是贤明的君王,那么,她们很可能也是《周 南》中被传诵的贤德之妃。 一 此外,袁枚在诗中还对那些为传统文人所不齿 的妓女大加赞赏。在他看来,妓女中也有品德高尚、 气度不凡的,她们在不幸堕落后,仍然能够出淤泥 而不染,保持自立,远胜那些欺世盗名的大家,“伪 名儒,不如真名妓” 。如他的《题柳如是画像》 一诗中“金鼓亲提妾亦能,争奈江南不出将”“勾 栏院大朝廷小”“可惜尚书寿正长” 等诗句,以 南明礼部尚书钱谦益的贪生怕死、苟且偷安为陪 衬,高度赞扬了名妓柳如是欲效仿南宋抗金名将梁 红玉“金鼓亲提”以对抗清兵的民族气节。 三、民本仁爱,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袁枚继承了儒家“仁者爱人”思想传统,在咏 史怀古诗创作中,具体表现为他对历史上鲜活的个 体生命的重视,以及对苍生命运的关注。 袁枚不少的咏史怀古诗都体现了这种民本仁 爱的思想,其中最为耳熟能详的就是那首《马嵬》 (其二):“莫道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 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 历代文人对 安史之乱这段时期的咏史诗创作通常都是将焦点 放在“美色误国”上,而袁枚却独树一帜,从民本 的角度出发,将唐玄宗与杨贵妃马嵬永诀与杜甫 46 《石壕吏》中所写的平民夫妻间的生死离别进行对 比,对后者更加同情,认为百姓的苦难远胜于君王 的不幸。再如《题张睢阳庙壁》,袁枚不同于大多 数文人对张巡忠君爱国的赞颂,他将关注点放在了 睢阳城中无辜殒命的个体身上,其中“刀上蛾眉唤 奈何” ”‘一句,袁枚从张巡杀妾犒劳士兵的行为 巾看到了他的凶残,由此对他的“忠义”产生了质 疑,“六射须眉浑不动,一城死肉已无多” ” 两句 也流露出袁枚对在守城时无辜丧命的士兵的同情 和尊重。 在袁枚的咏史怀古诗,时常可以看到吟咏封建 帝王之作,但他对这些帝王并没有好感,常发针砭 之言,并且有以古喻今的意味。如在《秦始皇陵》 云:“既灭周家八百年,更扫三皇五帝如灰土” ” 诗句中,袁枚描写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始称皇帝、 修建万里长城、北击匈奴等丰功伟绩,但结尾处他 又写到自己骑马路过秦始皇陵,却“不置天家一炷 香”I21 ,表达了他对至高无上皇权的蔑视。在“发 纵为鹰犬,忍辱相追从。一旦大事定,鸟尽无遗弓” (《杂诗八首》其一)[21136 ̄,“生受韩彭百战功,如 何鸟尽竟藏弓”(《车中杂忆古人作五六七言诗》其 十五) 、“从来鸟图哀弓狗,谁把兵权释杯酒” (《徐中山王墓》) 等诗句巾,袁枚辛辣地讽刺了 帝王忌惮臣子功高震主,在功成名就时对生死相随、 鞍前马后的功臣作出鸟尽弓藏的决定的残暴行径。 在这些对帝王的吟咏之作中,袁枚深刻地揭露 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他对封建帝制的合理性产 生了怀疑,尤其是质疑了这种制度下的皇位继承 制。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帝位的继承关系着整个 天下,只有德才兼备的贤明之君才能治理好天下, 而对于那些没有治国能力的继位者来说,国家的动 荡乃至灭亡都是可以预见的。在《汴梁怀古》一诗 中,袁枚客观地评价宋徽宗:“裁诗谱画称绝妙, 只少一事能为君”[21180)他认为宋徽宗作诗作画堪 称绝妙,但并不适合做皇帝,而宋徽宗做皇帝的结 局则是导致奸臣当道、朝政混乱,最终落得“幽燕 胡马忽长号,顷刻阿房土欲焦” ” “黄沙漠漠乘 舆去,万姓哀号留不住” ” 的悲惨结局。 四、洞察世情,思考人生意义价值 袁枚在江南出任地方县令的经历,让他对官场 的尔虞我诈、世态炎凉的悲哀以及人事的浮沉无常 看得更加通透,对世事人情的冷暖也感慨颇多。如 《严助》一诗:“严助当年上大夫,张汤小吏没阶 趋。今朝汤贵看严拜,勉强人前手一扶。” 袁枚 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细节,用通俗直白的语 言将严助和张汤两人在不同时期的两种情景进行 对比,通过他们宦海浮沉的变化,写出了人事的无 常以及官场中的世态炎凉。 (下转第52页) 丽莎・沃恩因与伍尔夫笔下的达罗卫夫人同名,因 但她是少数敢于听从自己内心召唤的人,虽然做法 而被情人理查德一直称作达罗卫夫人。两人不仅同 为世人所不齿,但她还是勇敢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 名,而且性格上也有几分相似,都很喜欢举办晚会。 活。朱莉亚埘劳拉的理解与原谅,代表着新时代女 理查德获得卡卢瑟斯文学奖,克拉丽莎决定在家中 性对劳拉的接纳。生活还在继续,我们还要认真地 为其举办庆祝晚会。深受疾病与精神折磨的理查 面对我们将要面对的时时刻刻。 德,为了能让克拉丽莎在两人的关系巾解脱出来, 四、结语 在晚会前,当着克拉丽莎的面跳窗自杀了。 小说《时时刻刻》中坎宁安笔下的伍尔夫仿佛 在三位女性中,克拉丽莎显然是将“雌雄同体” 不是生活在她自己的时代,而是直接与她在未来的 的性格发挥到极致的一个人。与受到丈夫照顾和庇 读者进行着对话。虽然她本人受到所生活年代的局 护的伍尔夫和劳拉不同的是,克拉丽莎已经南被男 限,但她女权主义思想中的“雌雄同体”观,却跨 人呵护,转变为照顾和庇护她所爱的男人——理查 越了一个世纪而被越来越多的新女性所接受和实 德。在她的生活中她完全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她 践着。在看过这部小说的女性读者巾又有多少人能 拥有最独立的生活,自己的公寓,自己的工作,自 不为劳拉和克拉丽莎的故事所动容? 己的恋人,自己的女儿。 参考文献: 理查德死后,克拉丽莎在他的电话薄里找到了 【l】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随笔全集II【M】.张学 理查德妈妈的电话。深夜,克拉丽莎家里的门铃晌 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起,年迈的劳拉・布朗深夜造访,原来她就是理查 200 1:578;584. 德的妈妈。由于年幼时被母亲抛弃,理查德在其创 [2】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 作的小说中将她描写成怪物,劳拉丧失母性的行为 究fD1.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7:32;50. 无人能解,但克拉丽莎的女儿朱莉亚热情地招呼了 [3]弗吉尼亚・伍尔夫.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雅各布 她。朱莉亚要为劳拉端来一杯茶或是咖啡,并劝说 之屋[M].王家湘,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58. 劳拉应该吃些东西。那一刻劳拉背负了一生的重担 [4]迈克尔・坎宁安.时时刻刻[M】.刘新民,译.南京:译 仿佛被卸下,她终于可以在释然中面对她的余生 林出版社.2003:135. 了。劳拉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只是一个普通人, (上接第46页) 但袁枚相信世间还有许多的性情之人,这让他 场不过一年,韩信便成了阶下囚。对于官场的风云 对世态人情重新燃起了希望,如《读淮阴侯列传》: 变幻,不得不时刻谨慎提防,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 “灭楚身提百万师,知公含笑了无奇。英雄第一开 懈,否则“偶然停倦足,一落千丈沟”121| ̄0 ̄袁枚 心事,撒手千金报恩时。” 袁枚对韩信在功成名 对这种汲汲钻营的官场生活很是反感,在他看来, 就之时不忘感恩、知恩图报的品德予以赞扬,也从 “虽有飞云足,不如乘风舟” ,他认为人生不 中体会到了点滴温暖。 应该只是耗费在对仕途的追求中,不如抛开仕途的 袁枚在对历史人事的思考和世态人情的洞察 束缚去扬帆远航、开拓新的人生。正是在不断地与 中,总结出了一些原则,他积极地寻找在现世安身 古人“交流”中,袁枚通过思考,得出了一个结论: 立命的道路,他认为人应该懂得诗意地生存,而不 只有远离政治事功,坚持自我人格的独立和完整, 是在追求世俗名利中迷失自我、断送个体存在的价 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值。如《卮言》(其三)一诗,借古讽今,嘲讽了 综上,袁枚咏史怀古诗继承了历代咏史怀古创 当时社会斤斤计较于小节而忽视大节的用人方法, 作的忧患传统,关注民生,揭露封建社会弊端,同 尽管“谢安游江左,挟妓东山东。香山守杭州,弦 时也实现了对历来咏史怀古诗牵涉政治的功利性 管醉春风” ,但仍不可否认他们是当时的两位 要求的超越,将咏史怀古诗的重点转移到对个体生 贤人,勋业穹隆,而宋代以后,“法网如张弓”[21172, 命以及价值的关注与真情实感的抒写。 抛弃真正有才的人,选拔任用的都是微末无用的 参考文献: - 人,而这些人对上级只知道俯首听命,顺从驯服, f1】袁枚.随园诗话[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255. 做事循规蹈矩,毫无主见。因此,袁枚叹到:“所 [2]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M]月本淳,标校.上海:上 以古乐府,长歌可怜虫。” ’ 他还对那些为了追求 海古籍出版社。1988. 世俗名利而失去个人自我的腐儒、俗吏进行了辛辣 【3]鲁迅.且介亭杂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的讽刺。在《杂诗八首》(其二)中,“韩信再入朝, 社.2006:206. 哙等俱公侯。郁郁未一年,哙贵信且囚” ” ,韩 [4】袁枚.小仓山房尺牍fM1.上海:世界书局,1945:341. 信再次入朝时,樊哙等人都已经是公侯了。而在官 [5】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l99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