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来源:筏尚旅游网


一、案例

小明,初二年级学生。情绪暴躁、易冲动,爱使用暴力胁迫他人服从, 周围有一群惧怕他的学生。与前任班主任的关系很僵,前任班主任对他无法管理,在班级里有意孤立他,致使他曾想转学。我刚接班不久,就发现他对我这个新班主任很敌视。

二、分析

该生父母离异。归父亲抚养,父亲再婚,与继母关系不好。亲身母亲也再婚,很少来看望他。极想得到疼爱,可也许已忘记被疼爱的滋味,渴望得到而不能实现。于是便产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行为上表现出暴力、与师长对立等。内心的不愉快在家里不便宣泄,在学校便极力寻找宣泄的市场,这是他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究其原因是缺少关爱和正确的引导。

针对小明的具体情况,我采取了如下的教育方法:

1、瓦解他的小团体,建立良好的集体氛围。经过调查,我发现每天围绕在他身边的几个男同学很想摆脱他,可又怕受他的欺负。我与这些男同学一一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我的谈话使他们树立了正气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修正自己,班风有了很大的转变。没有一群起哄的人,小明也收敛不少。

2、小明的问题根源是缺少关爱。对这样的学生,说教往往是无法奏效的,而对他的关爱往往能起到神奇的作用。从他的家庭入手,由于小明成绩差,教师进行家访时总是投诉,其父亲付出了很多辛劳,但得不到较好的回报,导致他也慢慢变得不喜欢小明了。于是我进行家访,指出如果大家继续努力、共同配合,小明是有前途的。让其父亲看到自己的付

出是值得的,对小明就更加关心和爱护了,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同时教育他与继母的关系加以改善,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好转、和谐。

3、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帮助学生找到闪光点,并创造条件让他发挥,给予支持让他成功,使之产生成功感并体验良好的情绪,这是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的重要举措。小明办事很有魄力,也有一定的号召力。运动会前夕,我让他和班长负责班级的广播操比赛的练习工作。他很是高兴,觉得这是老师对他的信任。几经努力,终于取得了广播操比赛的第一名,我立刻在班级里表扬他,让他有了自信心。紧接着我又询问,是否有能力管理班级的课堂纪律,他满怀信心地答应了,并且非常负责。慢慢的,小明已不再是一块顽石,而是成为老师的好帮手。

案例介绍:

小明,男,高一学生,父母离异。归父亲抚养,但因其父经济条件差,现寄养在伯父家。该生的伯父将他收留。父母与他极少联系,问他:\"春节有没有见到父母。\"他说:\"没有\"。问他:\"是不是很久没见父母了。\"他说:\"不是。\" 问他:\"哪多久前见过呢?\"他说:\"一年多以前。\" 问他:\"哪你想不想念他们?\" 他说:\"不想\"。可见他是极度缺乏父爱母爱,与父母感情淡漠。从小学到现在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小学老师基本上把他当成\"编外生\",对他已不存在提高成绩的希望。同班同学认为他脏,行为怪异,称其为\"白痴\"、\"垃圾虫\"。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的朋友。有一次,他学习上遇到难题向老师请教,有些同学甚至当着他的面说?quot;老师,你不用白费心机了,怎么教也是白教的,他是'白痴的'\"。在班遇到困难或受到其他同学欺负时,经常哭。班主任发现其行为异常,思想工作效果不明显,于是转介他来进行心理咨询。由于很多人认为他智力低下,于是我给他做了瑞文推理测验,成绩为112分,智力处于中上水平。

案例分析:

由此分析,他伯父收留他是基于道义,其实在感情上并不喜欢他。因此,他是极度缺乏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的。由于在家缺乏学习上的监督,学习时间没保障, 作业经常不完成,这是他学习成绩很差的主要原因。他的个人卫生是很差的,往往几天不洗澡,衣服很脏。是导致同学不喜欢他,甚至讨厌他原因。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拖班的后腿,教师也不喜欢他。于是成为一个不受集体欢迎的人,造成学习、社交障碍。

措施方法:

由于造成他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家庭温暖。在校又受到各方面的歧视。导致丧失自信心、自尊心。从而进一步导致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要从根本上重建他的自尊心、自信心。测验结果出来后,首先让他明白自己的智力是较好的。并且让班主任在全班宣布测验的结果。从此,同学们虽然不叫他\"白痴\",但又取笑他聪明过头。于是我又和他一起分析同学们不喜欢他的原因,找出他不注意个人卫生、不主动和同学交往,学习成绩差是同学不喜欢他的主要原因。找到原因后,对症下药,共同制定其努力目标:1、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洗澡换衣服,如果他伯母不帮他洗,就自己动手洗。2、多方面共同监督完成家庭作业,共同探讨,寻求一种适合他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3、共同探讨改进人际关系的方法。对于以上目标的实现,采用行为强化法,跟他制定小步子,对于他的每一个进步都给予鼓励、强化,多给予正向强化。对于其不足、尚未达到要求的地方,给予足够的耐心,基本不采取批评的办法。看到自己的一个个进步,他的自尊心、自信心也一步步树立起来。另一方面,从他的家庭入手,由于小明成绩差,教师进行家访时总是投诉,其伯父付出了很多辛劳,但得不到较好的回报,导致他不喜欢小明。于是进行家访,对其伯父收养侄儿的行为表示赞扬。向其说明小明的智力并不差,指出如果大家继续努力、共同配合,小明是有前途的。让其伯父看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对小明就更加关心和爱护了,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效果与思考:

对该生采取以上措施后,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情绪安定,与伯父家的各个成员关系得到改善.与同学老师的人际关系也逐渐好转、和谐。个人卫生情况有好转,他看起来也精神很多。

从上述案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1、借助心理量表来对咨询者进行测量,对于帮助我们正确判断是很重要的。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该生周围的人(包括老师、同学在内)都认为他是弱智的,如果单凭经验,咨询者也很容易听信这些人的判断。也正因为心理测量与人们的经验判断有较大的差距,心理测量遭到部分人的怀疑,但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是要善于利用好这个工具。

2、作为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对他进行辅导,还有与学校、家庭共同配合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3、父母离异家庭是儿童心理障碍的高发区,班主任、心理咨询老师应对这些儿童更多的关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出了问题去处罚,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殷切的关怀远远胜于高高在上的说教,当班主任问他谁对他最好时,他说:\"心理老师最好\"。要知道当时我只是跟他进行过二、三次谈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