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高中记叙文写作选材指导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高中记叙文写作选材指导

来源:筏尚旅游网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记叙文的选材

一、三维目标:

1、知识和能力:明确“内容充实”“切合题意”“中心突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的写作要求,培养实际运用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掌握“以小见大”的方法,提高学生作文选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端正学生准确、鲜明、生动运用祖国语言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掌握“熟悉、有意义、新颖”选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发散思维立意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五、教学时数:1课时

一、导入

请大家先听一个故事:古代一位秀才在临考前愁眉苦脸,坐立不安,夫人问他:“写一篇文章能比我们生孩子还要难?你愁什么呀?”秀才拍拍夫人的满腹,又指指自己的肚子,叹道:“你肚子里有货儿,我肚中无货,当然要比你难了。”

(可以先让学生谈感觉,可能有学生会有同感)这个秀才虽然有点迂腐,但他的话确实说出了不少写作者的心声。

二、回顾上次作文题

请以“与往事干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三、同学心声(学生留言)

其一:初看题目,真的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当时脑子里就一片空白,记叙文?该怎么写?想想想想想了好久,还是觉得写不好,所以这篇作文是显而易见不怎么样了。

其二:想写一篇深沉而又寓意深刻的文章,奈何总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材料,在虚度了一节课后,咬着牙写了这篇。天马行空,乱七八糟,实属无奈!

写作真有这么难吗?

四、作文选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假:虚假的、没有经历过的材料;

大:刻意选取所谓重大、深刻的材料;

空:没有真情实感、感情虚假;

俗:选取的材料陈旧。

五、记叙文该如何选材。

(一)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

1、自己亲身经历的。

2、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

3、作为生活素材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进行某种组合、改造,即艺术加工,要合情合理。

只有用真实材料写出来的作文才会有感染力。真实、本色是作文的最高境界。

(例文见课件)

(二)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白居易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 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例文见课件)

(三)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抓住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读的文章《敬畏生命》《山中避雨》

(四)选材要新颖别致

创新是作文的灵魂,尤其是作文材料,更要在“真”、“小” 的基础上注意一个“新”字。试想:写父爱母爱的文章,离不开下雨天送雨衣,深夜背“我”上医院的情节;写同学之间闹误会,总是自己心爱的一件物品不见了,往往又恰恰是他到我家玩过之后,于是确定是他偷走的,直到在某一个角落找到之后,我感到很难过,他却不计前嫌……这些陈旧的材料,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令人读而生

厌。因此,要想写出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的作文,就要选取新颖别致的材料。

(五)从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中挖掘素材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选取它们,换一个角度,用今天的眼光去审视它,把它们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表述出来,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大提高你的文章的品位。

(六)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教师小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要博览群书,尤其是中外名著,光靠课本上的几篇文章远远不够。陆游:“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其实,语文学习也是如此,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所以,只要我们平日用心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就不难写出文情并茂的好作文来。

我们的生活其实是浩翰无边的,写作时我们并不是没有东西可写,相反,我们面对的是茫茫“三千弱水”,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从生活中选取我们想要的内容——“只取一瓢饮”。

六、知识归纳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

明确:写作时面对众多的内容,选取恰当的内容。取一瓢,并不是随意一舀,那么这里的“瓢”指的是什么?

明确:选材标准。

学生讨论:记叙文选材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熟悉、有意义、新颖

七、名作示范

1、作品:海明威 《桥边的老人》

内容:战争即将打响时一个老人坐在桥边念念不忘他的那些小动物。

主旨: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读者可以从中读出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生命价值的珍视的悲悯情怀。

2、作品:瑞典作家斯特林堡 《半张纸》

内容:刚刚死去妻子的小说主人公只花了两分钟时间读半张记录着电话号码的纸。

主旨:半张纸、两分钟里却包孕着主人公过去两年里的全部悲欢离合,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同时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中对幸福的追求。

总结:两位作家的两篇作品在如何从三千弱水中取一瓢饮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八、教师寄语

•面对“三千弱水”,只取其一瓢。饮一瓢水,就能知水之味;取一角生活,就能知生活之全貌。

•用生活中发生的一个小镜头、小插曲,人物的一点特质、一个侧面、一种情绪、一点感受、一点人生的哲理等细枝末节,来反映时代的脉搏,揭示生活的真谛。

九、一显身手

布置课后写作题目:

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的空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8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