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观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 )。
A.商品和场所 B.实物和商品 C.实物和场所 D.技艺和空间 2、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 )。
A.形式和内涵 B.内容和传承者 C.开发价值和内涵 D.传承和传播 3、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A.世界B.全国 C.地方 D.区域
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A.真实性 B.整体性 C.传承性 D.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 5、国家扶持(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A.其他地区 B.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 C.西部地区 D.偏远地区
6、禁止以( )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A.歪曲、贬损 B.诋毁、歪曲 C.污染、损坏 D.贬损、诽谤 7、国家鼓励和支持(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A.公民 B.法人 C.其他组织 D.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8、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 )。
A.处罚、惩治 B.表彰、奖励 C.夸奖、表扬 D.罚款、处罚 9、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由( )负责进行
A.教育主管部门 B.文化主管部门 C.体育主管部门 D.卫生主管部门 10、( )组织或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批准。 A.境内 B.国内 C.境外 D.省内
11、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征得( )的同意,尊重其风俗习惯,不得损害其合法权益。
A.研究机构 B.当地学校 C.调查对象 D.国家政府
12、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情况,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 )。
A.数据库 B.资料库 C. 信息库 D.储藏室
13、相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形式和内涵在两个以上地区均保持完整的,可以同时列入(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 A.世界级 B.县级 C.省级 D.国家级
14、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和( ),对推荐或者建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初评和审议。
A.专家评审委员会 B.专家鉴定会 C.专家委员会 D.专家评审会 15、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将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时间不得少于( )。 A.十五日 B.二十日 C.十日 D.三十日
16、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应当对(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重点保护。
A.保存完好 B.记录完整 C.濒临消失 D.无法查证
17、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当地文化主管部门可以制定专项保护规划,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 )。
A.特殊性保护 B.强制性保护 C.区域性整体保护 D.支持性保护
18、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评审工作应当遵循( )的原则。
A.公开 B.公平 C.公正 D.公开、公平、公正
19、确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应当尊重( )的意愿,并保护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避免遭受破坏。
A.当地居民 B.政府 C.学校 D.文化部门
20、代表性传承人需满足的条件是在特定区域内具有( ),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A.影响力 B.代表性 C.号召力 D.特殊性 21、( )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
A.学校 B.政府 C.新闻媒体 D.社会 22、( )应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A.学校 B.政府 C.新闻媒体 D.社会
23、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应当支持( )开展传承活动,保护属于该项目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 A.开发商 B.代表性传承人 C.学徒 D.学术研究机构
24、国家鼓励和支持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殊优势,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潜力的( )。
A.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B.商品 C.休闲场所 D.旅游项目
25、单位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 )优惠。
A.市场 B.经济 C.税收 D.财政
26、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 )的,依法给予处分。 A.积极保护 B.徇私舞弊 C.方法得当 D.取得成果
27、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责任。
A.民事 B.治安管理 C.处罚 D.刑事 28、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规定义务的,( )可以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
A.教育部门 B.卫生部门 C.体育部门 D.文化主管部门 29、实行区域性整体保护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地村镇或者街区空间规划的,应当由当地( )主管部门依据相关法规制定专项保护规划。
A.文化 B.城乡规划 C.教育 D.农业 30、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宣传。
A.公益性 B.效益性 C.利益性 D.商业性
31、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和( )场所,展示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A.宣传 B.传承 C.教育 D.学习 32、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
A.世界 B.本省 C.中华民族 D.自治区
33.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取得的实物图片、资料复
印件,应当汇交给( )文化主管部门。 A.同级 B.上级 C.下级 D.国家级
34、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信息应当( ),便于公众查阅。
A.保密 B.隐藏 C.公开 D.提交
35、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应当收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代表性( ),整理调查工作中取得的资料,并妥善保存,防止损毁、流失。 A.空间 B.技术 C.人物 D.实物
36、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公示结果,拟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报( )批准、公布。
A.联合国 B.人民代表大会 C.中科院 D.国务院
37、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保护规划,对( )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予以保护。
A.本级 B.国家级 C.省级 D.自治区级
3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破坏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的,依法承担( )责任。 A.刑事 B.治安管理 C.处罚 D.民事
39、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 )。
A.保护 B.监督检查 C.规划 D.测试、
4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根据需要,采取措施,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 )活动。 A.商业活动 B.经济活动 C.传承、传播 D.学习
4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 )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单位予以扶持。
A.非法 B.合理 C.强行 D.禁止 42、境外组织违反规定的,由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违法多得及调查中取得的实物、资料。 A.没收 B.返还 C.赋予 D.上交
43、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 )次会议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A.十三 B.十五 C.十七 D.十九 44、境外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调查在( )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进行的,应当报经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批准。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45、对推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传承情况介绍,包括传承范围、传承谱系、传承人的技艺水平、传承活动的( )影响。
A.经济 B.教育 C.社会 D.发展 46、专家评审小组对推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的初评,应当经评审小组成员( )通过。 A.1/3 B.1/4 C.全部 D.半数
47、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应当参照执行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的规定,并将所认定的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予以( )。
A、保密 B.隐藏 C.公布 D.上报
48、对通过调查或者其他途径发现的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立即予以记录并收集有关实物,或者采取其他( )保存措施。 A.抢救性 B.开发性 C.营利性 D.商业性
49、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从(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
A.本省 B.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C.自治区 D.县级 50、《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 )起施行。 A.7月1日 B.6月12日 C.6月1日 D.10月1日
答案:
1、C 2、A 3、B 4、D 5、B 6、A 7、D 8、B 9、B 10、C 11、C 12、A 13、D 14、A 15、B 16、C 17、C 18、D 19、A 20、B 21、A 22、C 23、B 24、A 25、C 26、B 27、D 28、D 29、B 30、A 31、B 32、C 33、A 34、C 35、D 36、D 37、A 38、D 39、B 40、C 41、B 42、A 43、D 44、A 45、C 46、D 47、C 48、A 49、B 50、C 答题卡 姓名 单位(通讯地址)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邮编 选择题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1、○○○○ 11、○○○○ 21、○○○○ 31、○○○○ 2、○○○○ 12、○○○○ 22、○○○○ 32、○○○○ 3、○○○○ 13、○○○○ 23、○○○○ 33、○○○○ 4、○○○○ 14、○○○○ 24、○○○○ 34、○○○○ 5、○○○○ 15、○○○○ 25、○○○○ 35、○○○○ 6、○○○○ 16、○○○○ 26、○○○○ 36、○○○○ 7、○○○○ 17、○○○○ 27、○○○○ 37、○○○○ 8、○○○○ 18、○○○○ 28、○○○○ 38、○○○○ 9、○○○○ 19、○○○○ 29、○○○○ 39、○○○○ 10、○○○○ 20、○○○○ 30、○○○○ 40、○○○○
A B C D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