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3、允许带计算器。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得分 得分 评阅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胸高形率用( )表示。
得分 A、q0 B、q1 C、q2 D、q3
2.一定期间内某调查因子的生长量,即为( )生长量。 A、平均 B、总平均 C、连年 D、定期 3.根据林分( ),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A、起源 B、组成 C、年龄 D、变化
4.立木各调查因子的生长率,特别是材积生长率很难直接测定,通常是根据( )生长率间接推出。
A、直径和断面积 B、形数和形高 C、胸径和树高 D、以上都不是 5.根据人工同龄纯林直径分布近似遵从正态分布曲线特征,林分中最粗林木直径值大约为林分平均直径的( )倍。
A、1.3—1.4 B、1.5—1.6 C、1.7—1.8 D、1.9—2.0 6.树干材积与以胸高断面积为底面积、以树高为高的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作( )。
- 1 -
A、实验形数 B、绝对形数 C、正形数 D、胸高形数 7.采用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时,应以标准地内林木的( )作为选择标准木的依据。
A、平均材积 B、平均断面积 C、平均直径 D、平均高 8.某云南松天然林分,林龄为100年,平均高为29m,总断面积为21.1m2/hm2,由相应的林分生长过程表中查定出对应于林龄100年时标准林分的每公顷断面积为42.2m2/hm2,每公顷蓄积量615 m3/hm2,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为( )m3/hm2。
A、84.4 B、307.5 C、515 D、无法计算
9.枝干的形状,有通直、弯曲、尖削、饱满之分。就一株树来说,树干各部位的形状( )。
A、也不一样 B、是一样的 C、都是饱满的 D、是尖削的 10.设:测得一株杉木20年时的材积为:0.0763m3,25年时材积为0.1104 m3,按普雷斯勒公式算得材积生长率为( )%。 A、7.7% B、 7.7% C、7.5% D、7.3%
11.平均断面近似求积式是在假设树干干形为( )体的条件下导出的。
A、抛物体 B、圆锥体 C、凹曲线体 D、圆柱体 12.从地位指数表中查得的地位指数,是指( )。
A、林分在调查时的平均高 B、林分在调查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C、林分在标准年龄时的平均高 D、林分在标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 13.用水平角规在坡度为θ的坡面上测得林分的胸高断面积为Gθ,若改算成水平面上的胸高断面积G,则( )。
A、G=Gθsinθ B、G=GθCosθ C、G=GθSecθ D、G=Gθtgθ 14.在坡地上测定胸径时,测者所处位置应为( )。 A、坡下 B、坡上 C、平坡处 D、以上都可以 15.下列情况钢尺丈量结果比实际距离短( )。
A、钢尺实际长比标准尺短 B、钢尺实际长比标准尺长
- 2 -
C、钢尺拉得不水平 D、定线不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得分
1.国家木材标准分为原木、 和 三种。
2.角规控制检尺时,凡是属于与视线 和 的树木,都要实测其胸径。
3. 结构是林分材种结构的基础。 4.树木生物量可以分 及 两部分。 5.典型异龄林直径分布为 型曲线。
6.某马尾松人工林在15年时林分蓄积量为50m3/hm2,然后分别在20年和25年时进行了2次抚育,抚育间伐量分别为10m3/hm2和15m3/hm2,35年主伐时林分蓄积量为200m3/hm2,则林分收获量为 ,15-35年间净增量为 ,在不考虑枯损量的情况下,15-35年间的纯生长量为 。
7.树木年轮常遇到断轮、 、 和年轮界限模糊不清等变异现象。
8.依据林木树干材积与树干胸径和树高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立木材积表称为 。
9. 拟合地位指数导向曲线方程时,要先根据原始资料绘制 来判断曲线趋势;在对备选方程选择最优方程时,认为剩余离差平方和越 越好,相关指数越大越好。
10.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有 、 和三角函数原理。
11. 是一个既考虑了林木株数又考虑了平均单株大小的综
- 3 -
合性密度指标。
12.收获表的种类有 、经验收获表和可变密度收获表。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得分 对于下列叙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2 3 4 5 6 7 8 9 10 1.净初级生产力是第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每年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
2.如以PV、PD、PL分别表示材积,直径、长度的误差率,则PV=2 PD +PL 3.用布鲁莱斯测高器在平地测高时不需要量距。
4.原木长度为原木大小头两端断面之间最长处的距离。
5.同一小头直径和长度的原木,削度大的实际材积比削度小的为大。 6.解析木的选择因研究目的而不同,为研究林木一般生长状况应选取林中粗大的树木。
7.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经过设置标准地、每木调查、测定树高的基本程序。
8.材种出材率是某材种的带皮材积占树干总去皮材积的百分数。 9.森林生物量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植物、藤本植物以及凋落物生物量等。
10.利用标准木法一次测定即可测得蓄积生长量。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说明树木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之间的关系, 并绘图。
得分 - 4 -
2. 采用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方法及步骤是什么?如何提高平均标准木法测定林分蓄积量的准确度?
3.如何应用一元材积表测定林分蓄积量?
4.在标准地调查资料已获得的情况下,如何手工绘制树高曲线得到林分条件平均高?
- 5 -
五﹑计算题(共25分)
得分 1.有一棵10.8m长的伐倒木,用2m作为区分段长。问:用中央断面积近似求积式求积时,应在哪些位量测直径?用该方法计算下表伐倒木材积,并计算胸高形数。(5分)
伐倒木全长L=10.8m 距干基长(m)度 0 直径(cm) 1 1.3 2 3 8.0 4 7.2 5 6.2 7 4.6 8 3.3 9 2.0 10 1.0 14 11.0 10.5 9.1
2.用角规观测某树,Fg=4,D1.3=18.0cm,角规点至该树的水平距为9m,问该树的计数值?(4分)
3.测得标准地两株平均标准木:g1=0.05107 m2 , v1=0.52260 m3;g2=0.05027m2, v2 =0.44013 m3 , 林分总断面积 G/hm2=10.84m2, 试求该林分的蓄积量。(4分)
4.在某常绿阔叶混交林中,设置一块标准地,其面积为0.4 hm2,经过标准地调查后得知:麻栎蓄积量为15.8 m3,木荷的蓄积量为4.2 m3。请根据上述数据写出该混交林分的树种组成式并计算出该混交林的每公顷蓄积量。(4分)
- 6 -
5.利用材积差法计算林分蓄积生长量。 (8分)
(1)下表是用材积差法计算林分蓄积生长量时的部分表格,请将表格空白处补充完整,把计算结果填在表中。 径 株。 平均 十年直平均单株材径阶材径阶材阶 径生长1cm材积生长积生长积 (cm) 数 材积 量(cm) 积差v 量(m3) 量(m3) (m3) 4 8 12 16 / 10 20 18 0.006 0.036 0.092 0.208 …… …… / 0.81 1.70 / / / 9.231 65.356 …… …… 总计 152 注: 以8cm径阶为例写出计算过程,要有计算公式,保留4位小数。 (2)假设今后10年林分蓄积生长量不变,问林分的蓄积生长率将为多少?
- 7 -
六、论述题(共10分)
论述林分表法和材积差法测定林分生长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得分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