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传媒2013年第11期 媒介批评 新媒体环境下谣富传播鸹 受众心理研究 王娜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摘要:谣言,古而有之,新媒体的出现,加速了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规模,从而危害更大。在谣言传播的过程中,受众会迅 速地集结成具有相同心理特质的心理群体,这些心理特质主要体现为群体极化心理、刻板印象心理、沉默的螺旋效应以及中国传 统文化心理等,研究这些社会心理,对有效防范和控制谣言的传播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谣言;群体极化;刻板印象;沉默的螺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1-0059.02 一、引言 来,令分散的敌意更加明确,也能够动员致命的武装力量。 J,’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弗朗索瓦丝.勒莫说过:“人们可以 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 说像不存在没有神祗的社会一样,也不存在没有谣言的社 上变得更加极端了。L3j,’ 会。”谣言是一种古老的信息传播现象,它几乎与人类历 群体极化心理往往通过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发生作用。 史同龄。在历史的推演与变迁之中,谣言的形象愈发清晰 当谣言在相关利益群体中通过新媒体如互联网微博、手机 和丰富起来,丝毫没有要退出历史舞台的意味,反而更加 紧密的与突发性事件、民众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呈现 短信进行传播时,总会在群体讨论后出现观点的分化与集 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中,最初也有群体成员对观点持有怀疑态度,但是在意见 新媒体的加入,无论是从信息复制的速度,还是信息 领袖的引导下,谣言在群体中进一步扩散,越来越多的人 传播的规模,谣言的传播都达到了极致,其杀伤力也更为 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认可这些观点,群体意见开始逐渐集 巨大。如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易得性和操作上的简便性, 中到某一端,并最终出现压倒性的大多数意见,也就是出 只需“随手点击”,谣言便瞬间完成了传播,且传播范围可 现了群体极化。 以遍及世界任何角落。比如手机短信,由于其多是在亲朋 如201 1年的日本地震所引发的“抢盐风波”,事件最 好友间传递,这种人际关系的亲密性、接近性会使谣言的 初的起因源于在杭州一电脑公司工作的陈某,用网名“鱼 可信度和接受度大大提高。在社会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就会 翁”在网上散布有关近期日本地震引发核污染影响我国海 不时的出现谣言身影。它们时常如火山一般喷薄而出,造 域的谣言:“据有价值信息,日本核电站爆炸对山东海域 成巨大的社会影响,甚至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动荡,“谣 有影响,并不断地污染,请转告周边的家人朋友储备些盐, 言传递信息,树立或毁坏名声,促发暴动或战争l 。” 干海带,暂一年内不要吃海产品。”此谣言在互联网上迅 在谣言传播的过程中,人的因素无疑是最重要的。无 速传播,并很快转变成了线下行动,全国多地出现抢盐潮。 论是谣言的传播者还是接受者,会迅速地集结成具有相同 心理特质的心理群体。研究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助于 三、刻板印象 深入了解谣言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从而有效地防范和 心理学上,刻板印象属于认知范畴,是群体敌视的表 控制谣言,将谣言的危害降低到最低。 现形式,是人们对社会中某个特定群体或社会阶层所表现 二、群体极化心理 出的共有特征所持的观点。刻板印象的提出最大的原因在 于它的反面,即对不好事物的一种固定不变的看法,很难 群体极化是社会心理学研究者们对斯托纳(Stoner, 随现实的变化而改变,通常人们所使用的刻板印象是指它 1961)的群体决策结论进行验证时发现的。所谓的群体极 的消极作用。在谣言的传播中,刻板印象对谣言的传播起 化,是指“团体成员一开始就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 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在现代社会,有关“官二代”、“富 们朝偏向的一方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怀特 二代”、城管等群体的刻板印象普遍存在。这种心理上的 (Rpbe ̄Wright,2003)指出,电子邮件、搜索引擎和网 偏见会导致人们对于整体信息的偏颇吸收。即使是在公平 络聊天室“提供了一种便利条件,使相同目的的人集结起 的信息市场,也会出现由于刻板印象导致的选择性接受。 收稿日期:2013—06.14 作者简介:王娜,女,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网络新闻及新媒体研究 59 今传媒2013年第11期 媒介批评 这也使得网络上有关这些群体的谣言借助人们的偏见心 将要发生大地震”的谣言成了“多数”和“优势”信息,质疑的 理得以广泛传播,而这些谣言又反作用于人们原有的偏见 心理,加深公众的刻板成见。一旦现实上出现这些偏见对 象的不良行为事件,所有的不满与愤慨便会化作无形的传 一方处于劣势地位,成了少数派,慢慢保持“沉默”。 五、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内化为国人的文化心理和性格,深 深融入到社会政治经济、精神意识等各个领域,积淀为一 播力量,加速信息的转发。这样的传播力量极强,且持续 时间也较长。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社会热点事件在短时间内获得极 种文化遗传基因,影响着公众对谣言的认知、理解和记忆, 大的关注,近几年影响较大的几起“官二代”事件,无论是 进而影响着公众对谣言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 从“我爸是李刚”,还是到药家鑫激情杀人案,无不贴上了 在中国伴随着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形成的官本位的 “官二代”的标签被大肆宣传,最终形成了对官二代嚣张、 思想,深深影响着国人认知方式,导致公众形成崇拜权利、 炫耀、挥霍、骄奢淫逸等不良品质的偏见和印象,以至于 迷恋权利向往权利,却又痛权利、害怕权利的矛盾心理, 社会上一旦出现与这个群体有关的事件,在事实真相尚未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敬官、畏官、仇官的社会心理,再加上 明朗的情况下,受众便很容易凭借自己的刻板印象给事件 如今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和负面消息屡见报端,因此在面 下定论,将过错或者责任归于“官二代”这个标签下的当事 对涉及官员、政府公务人员的谣言时,公众便倾向于相信 人。而这种观点在社会上很容易引起共鸣和拥护,当越来 并传播谣言,从而进一步形成了对官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的 越多的人认可并传播这一观点的同时,谣言就不可避免的 负面的刻板印象。如频发的涉及官二代的新闻事件中,之 产生了。 所以能够引发一边倒的舆论效果,正是官本位文化心理的 作用。 四、“沉默的螺旋” 面对谣言时,不明真相的公众往往还受到中国传统 沉默的螺旋(The Spiral Of Silence)理论基本描述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观念的影响,即使不完全确认,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 也会相信谣言并采取一些非理性行为,这在关乎公众切身 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 利益的谣言事件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日本地震时的食盐 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 抢购事件,张悟本的“生吃泥鳅养生学说”等便是对谣言 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 的积极反馈。事实上,在谣言传播过程中,上述社会心理因素并非 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 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 孤立发生作用,而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不明真相的受 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理论是基于 众,促使了谣言的形成、传播和扩散。为应对网络谣言,这样一个假设:大多数个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关于办理利 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L4】。 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中规定,网络 2012年,人民日报总结了近几年影响较大的十大网络 谣言转发超500次,可构成诽谤罪。应对新媒体谣言,除 谣言,其中一则是山西地震事件。2010年2月20日至21 了法律的强制力量,还应对受众心理进行预防和疏导,从 日,关于山西一些地区要发生地震的消息通过短信、网络 而有效防范和控制谣言。等渠道疯狂传播,由于听信“地震”传言,山西太原、晋中、 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2月 20日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 参考文献: …1 (法)让一诺埃尔.卡普费雷著.郑若膦译.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美)戴维・迈尔斯著.张智勇,乐国安,侯玉波等译.社会心理学第8 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美)凯斯・桑斯坦.网络共和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rn/view/18306.htm. 痪。由于缺乏权威消息来源,加之新媒体的强势传播,让 信息的流通呈几何级数爆发,公众接收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大大增强,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交 互作用,地震谣言就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于是,“山西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