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人工开挖土方时,两人的操作间距应保持(C)。 A、1m;B、1~2 m ;C、2~3 m ;D、3.5~4 m 2、对高度在5 m以内的挡土墙一般采用(A)。
A、重力式挡土墙;B、钢筋砼挡土墙 ;C、锚杆挡土墙 ;D、锚定板挡土墙
3、工作基坑内应设符合规定的和固定牢固的(D)。 A、安全带;B、安全网 ;C、脚手架 ;D、安全梯 4、在斜坡上挖土方时,应做成坡式以利(B)。
A、蓄水; B、泄水 ; C、省力 ; D、行走 5、基坑排水的方法有(D)。
A、强制排水;B、人工排水 ;C、自然排水 ;D、明排水、人工降低水位
6、水平吊运整体模板不应少于(C)。
A、1个点;B、2个点 ;C、4个点 ;D、6个点 7、吊运中用的主要绳索是(A)。
A、钢丝绳;B、麻绳 ;C、化纤绳 ;D、链条
8、钢丝绳在破断前一般有(C)预兆,容易检查、便于预防事故。 A、表面光亮; B、生锈 ; C、断丝、断股 ; D、表面有泥 9、基坑(槽)上口堆放模板应为(B)。
A、2m以外; B、1 m外; C、2.5m外 ; D、0.8m外 10、施工单位应对拆除工程的(A)管理负直接责任。
A、安全技术;B、在建工程的安全生产 ;C、在建工程的经济合同 ;D、在建工程的施工进度;
11、拆除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交底。 A、生产;B、质量 ;C、施工 ;D、安全技术
12、(D)以上大风时,应停止作业,立柱上应设置缆风绳。 A、4级; B、5级 ; C、7级 ; D、6级 13、工作停止,移动振动器时,应立即(A)。
A、切断电源;B、停止电动机转动 ;C、搬运 ;D、切断总电源 14、木工机具闸箱水平距离不得大于(C),以便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断电源。
A、1m; B、2m ; C、3 m; D、4m 15、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和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应分别为(A)。
A、大于200mm和不小于100mm;B、大于80mm和不小于50mm ;C、大于40mm和不小于200mm ;D、大于100mm和不小于50mm 16、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A)。
A、不大于2m; B、大于3m ; C、大于3.5 m; D、大于4.5m; 17、剪刀撑的设置宽度(A)。 A、不应小于4跨,且不应小于6m; B、不应小于3跨,且不应小于4.5m ; C、不应小于3跨,且不应小于5m; D、不应大于4跨,且不应大于6m; 18、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B)。
A、在450 ~750之间; B、在450~600之间; C、在300~600之间; D、在300~750之间 19、脚手架搭设时,应遵守(A)。
A、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 B、一次搭设高度可以不考虑连墙件的位置; C、一次搭设高度可以在相邻连墙件以上四步; D、一次搭设高度可以在相邻连墙件以上五步;
20、脚手架拆除时必须是(A)。
A、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B、可以上下同时拆除 ; C、由下部往上逐层拆除;
D、对于不需要的部分,可以随意拆除; 21、脚手架上各构配件拆除时(A)。 A、严禁抛掷至地面;
B、可将配件一个个地抛掷到地面 ;
C、应在高处将构配件捆绑在一起,一次抛掷到地面; D、待下班后,工地上没有人时,在将构配件抛到地面;
22、安全防护设施的验收,应具备施工组织设计及有关验算数据、安全防护设施验收记录、安全防护设施(D)等资料。 A、变更记录; B、变更验收 ; C、变更签证; D、变更记录及签证;
23、电梯井口必须设防护栏杆或固定栅门;电梯井内应每隔两层并最多隔(C)设置一道安全网。
A、8m; B、9m; C、10m; D、12m; 24、边长为(B)洞口,必须设置以扣件扣接钢管而成的网格,并在其上满铺竹笆或脚手板。
A、50~150cm; B、50~130cm; C、40~130cm; D、40~150cm; 25、施工现场用电工程中,PE线的绝缘色应为(D)。
A、绿色; B、黄色; C、淡蓝色; D、绿/黄双色; 26、施工现场用电工程中,连接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PE线应采用(A)。
A、绝缘铜线; B、绝缘铝线; C、裸铜线; D、钢筋; 27、施工现场用电工程的基本供配电系统应按(C)设置。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极;
28、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为(B)。 A、0.1S; B、≯0.1S; C、0.2S; D、≯0.2S; 29、施工现场专用电力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工作接地电阻值,一般情况下取为(B)。
A、4Ω; B、≯4Ω; C、10Ω; D、≯10Ω 30、室内明敷主干线的距地高度不得小于(C)。
A、1.5m; B、2.0m; C、2.5m; D、3.0m; 31、是否需要编制用电组织设计的依据是(D)。 A、工程规模; B、工程地点; C、管理部门要求; D、用电设备数量或容量; 32、施工现场用电工程建造的依据是(D)。
A、项目经理的指示; B、电工的经验; C、用电人员的要求; D、用电组织设计; 33、严禁将(A)绕在身上或搭在背上。
A、施焊把线; B、工件; C、工作服; D、工具箱; 34、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不得小于(C)。
A、1m; B、3m; C、5m; D、10m; 35、在市区主要路段施工的工地周围设置(C)的围挡。
A、1.5m; B、2.0m; C、2.5m; D、3.0m; 36、一般路段的工地周围设置高于(C)的围挡。
A、1m; B、1.3m; C、1.8m; D、2.5m; 37、脚手架高度在(B)以上,架体与建筑结构进行拉结。 A、5m; B、7m; C、9m; D、10m; 38、架高(B)以下时设置一组缆风绳。
A、15m; B、20m; C、25m; D、30m; 39、施工现场用气瓶间距小于5米、距明火小于(B)进行隔离措施。 A、8m; B、10m; C、9m; D、13m;
40、进行高空作业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技术交底,落实所有人身防护用品和(D)。
A、安全思想教育; B、技术交底; C、安全技术; D、安全技术措施; 41、电缆线路可以沿围墙、埋地、(D)敷设。
A、沿地面; B、沿脚手架; C、随意敷设; D、沿电杆或支架; 42、拆除施工采用的脚手架、安全网,必须由(B)搭设,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A、安全部门; B、专业人员; C、施工人员; D、技术部门;
43、拆除施工严禁立体(C)作业。水平作业时,各工位间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A、生产; B、混合; C、交叉; D、多工种; 44、物料提升机附墙架可采用(D)与架体及建筑连接。
A、木杆; B、竹竿; C、钢丝绳; D、钢管; 45、脚手架作业层的脚手板铺设(B)。
A、可以不满铺; B、应满铺、铺稳;
C、应满铺。铺稳,离开墙面不超过120~150 m m; D、应满铺。铺稳,离开墙面200~300 m m处可以不设任何防护; 46、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和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应分别为(A)。 A、大于200 m m和不小于100 m m; B、大于80 m m和不小于50 m m; C、大于40 m m和不小于200 m m; D、大于100 m m和不小于50 m m;
47、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周边与10kV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是(B)。
A、4m; B、6m; C、8m; D、10m 48、焊接用电缆线应采用(A)。
A、多股细铜线; B、多股细铝线; C、单股铜线; D、单股铝线 49、安全带的报废年限为(C)。
A、1~2年; B、2~3年; C、3~5年; D、4~5年 50、脚手架底层步距不应(A)。
A、大于2 m; B、大于3 m; C、大于3.5 m; D、大于4.5 m 51、连墙件必须(C)。
A、采用可承受压力的构造; B、采用可承受拉力的构造;
C、采用可承受压力和拉力的构造; D、采用仅有拉筋或仅有顶撑的构造; 52、双排脚手架应设置(A)。 A、剪刀撑与横向斜撑; B、剪刀撑; C、横向斜撑; D、可不设剪刀撑和横向斜撑;
53、边长超过(B)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 A、130c m; B、150c m; C、180c m; D、200c m; 、支拆模板(A)以上高处作业要有可靠立足点。
A、2m; B、3m; C、2.5m; D、1.5m 55、易燃易爆物品的堆放应(A)存放。
A、分类; B、一起; C、混合; D、随意 56、施工方案中要求基坑深度超过(B)要有专项支护设计。 A、4m; B、5m; C、3m; D、7m 57、现场照明在潮湿环境下作业使用(B)以下安全电压。 A、12V; B、36V; C、24V; D、220V;
58、现场照明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A)使用安全电压供电。 A、2.4m; B、3.0m; C、2.0m; D、3.5m 59、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应采用(A)系统。
A、TN-S; B、TN; C、TN-C; D、TT 60、施工组织设计中安全措施要有(B)。
A、安全性; B、针对性; C、可靠性; D、全面性;
二、判断题
1、对新进场职工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变换工种时就不必要在进行安全教育了。(×)
2、挡土墙的作用主要用来维护土体边坡的稳定,防止坡体的滑移和土边坡的坍塌。(√)
3、下层楼板不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不须加设支撑点。(×) 4、四级风力及其以上应停止一切吊运作业。(×) 5、钢丝绳可以任意选用,且可超负荷使用。(×)
6、灰浆搅拌机运转中,不得用手或木棒等伸进搅拌筒内或在筒口清理灰浆。(√)
7、施工升降机运行到最上层或最下层时,可以采用限位装置作为停止运行的控制开关。(×)
8、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更换。(√) 9、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派专人监护,可以上下同时拆除。(×)
10、临边防护栏杆中,钢管横杆及栏杆均采用符合要求的管材,以扣件或电焊固定。(√)
11、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时不得进行施工。(√)
12、施工现场用电工程的二级漏电保护系统中,漏电保护器可以分设
于分配电箱和开关箱中。(×)
13、需要三相五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必须采用五芯电缆。(√) 14、施工现场停、送电的操作顺序是:送电时,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停电时,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 15、电焊机不必要有可靠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16、电焊钳过热后可以浸在水中冷却后使用。(×)
17、施工现场应当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现场入口处要设置明显标志。(√)
18、桩基基础施工时要对埋设在地下的电缆及管道查明清楚。(√) 19、施工现场外配电箱应防尘,可不防雨。(×)
20、某工地一名工人站在一楼的窗户台上与墙顶上的另一名工人一起安装钢模板,半个小时后,站在墙顶上的工人不小心从墙头掉了下来。请判断事故原因。
①、未按规定搭设脚手架及安全网。(√) ②、未设置操作平台。(√) ③、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④、工人未系安全带。(×)
21、某工地在3层楼施工,工人在搬运砖块,由于该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架,而只有少数脚手板,并且有的接头无固定,工人王某在搬了三次砖块后,一脚踏在一块未固定的探头板上,立即顷翻,将王某掉下,造成大腿骨折。 请判断事故原因。
①、作业层脚手板未满铺,而且接头处无固定。(√) ②、未有对脚手架验收。(√)
③、作业层跳板下没有搭设安全平网,造成人员坠落。(√) ④、施工现场缺乏管理,作业层跳板未满铺,也无人制止。(√) 22、吊钩由于长期使用产生剥裂,必须对其焊接修补后方可继续使用。
(×)
23、配电箱和开关箱中的隔离开关可采用普通断路器。(×) 24、总配电箱总路设置的漏电保护期必须是三相四极型产品。(√) 25、需要三相五线制配电的电缆线路可以采用四芯电缆外加一根绝缘导线替代。(×)
26、乙炔瓶在储存或使用时可以水平放置。(×)
27、可以在乙炔瓶上放置物件、工具或缠绕悬挂皮管及焊割炬等。(×) 28、氧气瓶应设有安全帽和防震圈。(√)
29、在一、二、三级动火区域进行焊割作业,焊工必须持操作证动火作业。(×)
30、高架提升机可以采用摩擦式卷扬机。(×)
三、填空题
1、“三宝”“四口”指的是 安全帽、 安全带、 安全网 、 道口 、 预留洞口、 楼梯口、 电梯井口 。
2、在检查中,遇到多个脚手架、塔吊、龙门架与井字架等时,该项得分应为各项单项实得分数的 算数平均 值。 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不得采用 负 值。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分为 优良 、 合格 、 不合格 三个等级。 5、专职安全员按建设部的规定,每年集中培训 40 学时,经考试合格才能上岗。
6、高层建筑是指 30 m以上的建筑物。
8、脚手架斜道的坡度为 1:3 ,每 30 cm设一防滑条、临边要做防护。
9、落地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 25 m时,不允许使用木脚手架。 10、落地脚手架搭设高度超过 50 m时,应有设计计算书及卸荷方法详图说明脚手架基础施工方法。
11、外挑立杆除必须满足间距要求外,还应按规定设置 大横杆 以增
加立杆的刚度。
12、门式脚手架搭设高度为 45 m一下,搭设时要及时装设连墙杆与建筑结构拉牢防止架体变形。 13、模板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 2 m。
1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必须采用 TN-S 系统,设置专用的保护零线。
1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使用五芯电缆配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
1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规定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在五台以上或总容量在 50 以上的工地,都要单独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17、施工现场要杜绝采用 脚手架钢管和扣件 ,临时组装成井字架替代的提升机。
1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针对断绳保护存在的不安全不可靠问题,改为吊盘不能只用断绳保护装置,必须使用 安全停靠 装置。 19、人货两用电梯必须在每班使用前按规定检查制动、 各限位装置 、 梯龙门和维护门等处的电器联锁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20、施工现场塔吊的夹轨钳在下班、吃饭及较长时间的临时停车时,必须将 四个轨钳 同时卡紧。
21、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整改必须做到 定人 、 定时间 、 定措施 。
22、新进场职工必须进行 三级安全 教育。
23、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必须有 书面安全 技术交底,做到交底全面,针对性强,并有签字。
24、施工层以下每隔 10 m用平网或其他措施进行封闭。 25、施工层外侧设置 1.2 m高防护栏杆和 18 cm高的踏脚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