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时,首层柱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置。 ( √ ) 2、抗震设计时,柱纵筋可以在任何部位进行搭接连接。 ( × ) 3、φ8@100/200(4)表示:箍筋为HPB300钢筋,直径为8,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 √ ) 4、在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绘制洞口示意应在洞口中心位置引注,所标注的标高为洞口的相对于结构楼(地)面标高的洞顶标高。 ( × ) 5、在剪力墙上矩形洞口的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mm时,设计不注洞口补强配筋,即无需进行配筋补强。 ( × ) 6、施工时梁的平法注写集中标注取值优先。 ( × ) 7、KL2(3A)表示:第2号框架梁,3跨,一端有悬挑。 ( √ ) 8、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搭接长度、锚固长度与锚固方式同梁侧面构造钢筋。( × ) 9、单向或双向连续板的中间支座上部贯通纵筋,应在支座位置连接或分别锚固。 ( × ) 10、结构抗震等级为四级时,抗震锚固长度laE=la 。 ( √ ) 11、剪力墙暗柱纵向钢筋搭接范围内的箍筋间距无需加密。 ( × ) 12、抗震剪力墙的边缘构件的纵向钢筋可以在同一连接区段100%搭接连接。 ( × ) 13、抗震框支梁KZL和转换柱ZHZ纵向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 √ ) 14、当设计无具体说明时,井字梁上、下部纵筋均短跨在下,长跨在上;短跨梁的箍筋在相交范围内 通长设置。 ( √ )
二、填空题:
1、在剪力墙平法注写中YBZ是( 约束边缘柱 )的代号。
2、剪力墙拉结筋的布置方式为: ( 矩形 )或( 梅花 )布置。 3、梁、柱箍筋和拉筋弯钩的平直段长度为( 10d,75mm中较大值 )。 4、抗震KZ纵向钢筋自嵌固部位( ≥Hn/3 )以上为非连接区。 5、机械连接套筒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 25 )mm。
6、抗震KL和屋面WKL在与次梁交接部位需增加附加吊筋,当主梁高度≤800时,附加吊筋的弯折角度为( 45 )°,当主梁高度>800时,附加吊筋的弯折角度为( 60 )°。 7、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 ( 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 。
8、当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搭接长度为( llE )(抗震)。
9、悬挑梁采用不同的箍筋间距和肢数时,应先注写( 梁支座端部 )的箍筋。
10、非框架梁L的上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要求:平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 ( ≥ ),弯折段投影长度( 15d )
11、非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在本图集的构造详图中规定带肋钢筋为( 12d )。
12、砼保护层厚度指( 最外层 )钢筋外边缘至砼表面的距离。 13、抗震结构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的连接区段长度为( llE )。 14、抗震结构纵向受拉钢筋采用机械连接的连接区段长度为( 35d )。 15、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200mm )。
16、框架柱纵向钢筋,当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时,多出的钢筋伸入下柱的长度为( )。 17、抗震KZ上部纵向贯通钢筋不同直径钢筋搭接时,搭接长度为( llE )。
三、单项选择题:
1、抗震框架柱的纵筋采用搭接连接,在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均应按( A )的间距加密。
A、≤5d(d为柱纵筋较小直径) 且≤100mm; B、≥5d(d为柱纵筋较小直径)且≤100mm; C、≤100mm ; D、≥100mm。
2、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的伸出长度的统一取值为从柱(梁)边起伸出至( D )位置。
A、1/3跨度值; B、1/4跨度值; C、1/4净跨值; D、1/3净跨值。 3、在剪力墙上矩形洞口的洞宽大于800时,在洞口的上、下需设置补强暗梁,在标准构造详图中,补强暗梁梁高一律为( D ),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 A、180mm; B、200mm; C、300mm; D、400mm。 4、当梁腹板高度hw≥( B )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A、350mm; B、450mm; C、500mm; D、550mm。 5、当梁侧面设置构造钢筋时,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 C )。 A、laE; B、llE; C、15d; D、500mm。
6、非框架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在中间支座和端支座的锚固长度,在本图集的构造详图中规定光园钢筋为( C )。
A、laE; B、llE; C、15d; D、500mm。 7、抗震KL的上部非贯通纵筋与架立筋搭接时,搭接长度为( B )。
A、llE; B、150mm; C、100mm; D、35d。
8、如图所示,第一跨右端支座负筋有( A )支。
A、4支; B、3支; C、2支; D、1支。 9、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B )。
A、15d; B、300mm; C、30d; D、200mm。
10、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设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α≤( C )mm。
A、500; B、300; C、200; D、600。 11、悬挑板XB上、下部第一道构造或分布钢筋距梁边为( D )。
A、50mm; B、5d; C、10d; D、1/2板筋间距。 12、KZ箍筋在底层刚性地面上下各( C )mm需要加密。
A、600; B、300; C、500; D、1000。 13、抗震结构墙上起柱,QZ纵筋伸入剪力墙长度为( D )。
A、 laE; B、 laE; C、 laE; D、。 14、抗震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不大于( A )。 A、100mm; B、15d; C、200mm; D、10d。 15、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其外侧纵向钢筋锚入梁内,其锚固长度应自梁底起( D ),而梁的上部钢筋应弯折后伸至梁底。
A、≥500mm; B、≥ la bE; C、≥35d; D、≥ labE。
16、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在柱宽范围内的柱箍筋内侧设置间距≤150,但不少于( B )的角部附加钢筋。
A、2φ10; B、3φ10; C、4φ10; D、5φ10。 17、抗震KZ中柱柱顶的直锚长度( C ) 时可直锚。
A、≥ laE; B、≥ laE; C、≥laE; D、≥ laE。 18、KZ相邻纵向钢筋连接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 A )
A、50%; B、65%; C、75%; D、100%。 19、抗震KZ边柱和角柱柱顶梁、柱纵向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 D )。 A、 labE; B、labE; C、 labE; D、。
20、抗震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紧贴暗柱角筋内侧弯折,弯锚的长度为( A )。
A、10d; B、15d; C、20d; D、30d。 21、抗震剪力墙身水平分布钢筋和竖向分布筋采用搭接连接,其搭接长度应( B )。 A、≥500mm; B、≥ laE; C、≥35d; D、≥ laE。 22、抗震剪力墙身水平分布钢筋采用搭接时应交错搭接,搭接接头的间距应( A )。 A、≥500mm; B、≥ laE; C、≥35d; D、≥ laE。
23、抗震剪力墙有端柱时剪力墙的水平分布筋伸入端柱的长度< laE 不能直锚时,应伸至端柱对边紧贴角筋弯折,弯折的平直段长度为( C )。
A、30d; B、20d; C、15d; D、10d。
24、抗震剪力墙洞口补强时,其补强纵筋或补强暗梁的纵筋锚入剪力墙的锚固长度为( B )。 A、500mm; B、 laE; C、35d; D、 laE。 25、剪力墙上起边缘构件纵筋伸入剪力墙长度为( D )。
A、 laE; B、 laE; C、laE; D、。
26、剪力墙上起边缘构件纵筋伸入剪力墙长度范围内箍筋的间距应不大于( D )。 A、10d; B、15d; C、200mm; D100mm。
27、抗震剪力墙墙顶洞口LL锚入剪力墙的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箍筋,箍筋间距不大于( C )。 A、100mm; B、15d; C、150mm; D10d。 28、抗震地下室外墙转角墙外侧水平分布筋在转角部位的锚固长度为( A )。 A、 ; B、laE; C、 laE; D、 laE。
29、抗震楼层KL上部纵筋在端支座不能满足直锚要求采用弯锚时,伸至柱外侧纵筋内侧,且水平段长度应( B )。
A、 ≥; B、≥ labE; C、≥; D、≥ labE。 30、抗震楼层KL下部纵筋的连接位置宜位于( D ) 范围内。
A、跨中ln/3 ; B、跨中ln/4 ; C、支座ln/4; D、支座ln/3。 31、抗震框架中间层KL中间支座和屋面WKL中间支座下部纵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以在支座外搭接,搭接位置距离KZ边应不小于( C )h0(h0表示梁高)。 A、; B、; C、; D、2。 32、抗震KL水平、竖向加腋斜纵筋锚入KL的锚固长度为( B )。
A、≥500mm; B、≥ laE; C、≥35d; D、≥ laE。 33、非KL下部纵筋锚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带肋钢筋为( D )。
A、100mm; B、15d; C、150mm; D、12d。 34、抗震框支梁KZL上部第一排纵筋伸至对边柱纵筋内侧弯锚,弯折后平直段的长度为( A )。 A、 ≥hb(梁高)+laE; B、≥laE; C、≥15d; D、≥ (梁高)+。 35、有梁楼盖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上部贯通纵筋采用搭接连接时,接头位置在( B )。 A、≤跨中ln/3; B、≤跨中ln/2 ; C、≤支座ln/4; D、≤支座ln/2。
四、多项选择题:
1、抗震楼层KZ纵向钢筋在梁底以下和楼面上( ABD )(取最大值)范围内为非连接区。 A、≥500mm; B、≥柱长边尺寸; C、≥Hn/4; D、≥Hn/6。 2、抗震楼层KZ纵向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时,其焊接接头的间距同时应满足( AB )。 A、≥500mm; B、≥35d; C、≥h(柱长边尺寸); D、≥Hn/6。 c3、剪力墙的连梁、暗梁和边框梁侧面纵筋(非端支座),锚入剪力墙的锚固长度同时应满足( AD )。
A、laE; B、 laE; C、≥500mm; D、≥600mm。 4、抗震楼层KL的纵向钢筋直锚长度同时应满足( AC )时,可以直锚。 A、≥laE; B、≥ laE; C、≥(沿框架方向柱高)+5d; D、≥35d。 5、二~四级抗震KL和屋面WKL的箍筋加密区应同时满足( BD )。
A、≥450mm; B、≥500mm; C、≥35d; D、≥(梁高)。 6、抗震框支梁KZL箍筋加密区的长度应同时满足( CD )。
A、≥500mm; B、≥600mm; C、≥ ln(净跨值); D、≥(梁高)。 7、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包括( ABCD )
A、约束边缘翼墙; B、约束边缘端柱; C、约束边缘暗柱; D、约束边缘转角墙。 8、抗震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采用焊接连接,焊接接头的间距必须同时满足( AC )。 A、≥500mm; B、≥ laE; C、≥35d; D、≥ laE。 9、抗震KL纵筋采用绑扎搭接接长时搭接区内箍筋间距应同时满足( BC )。
A、≤150; B、≤100; C、≤5d(搭接钢筋较小直径); D、≤10d(搭接钢筋较小直径)。 10、二~四级抗震等级的KL水平加腋的支座两侧的KL箍筋要加密,加密长度为加腋的长度与同时满足( AD )之和。
A、≥500mm; B、≥ laE; C、≥35d; D、≥ (梁高)。 11、有梁楼面板LB和屋面板WB下部纵筋在支座直锚,其锚固长度应同时满足( BD )。
A、≥15d; B、≥5d; C、≥10d; D、≥1/2支座宽度。 12、悬挑板XB下部纵筋在梁内直锚,其锚固长度应同时满足( CD )。
A、≥15d; B、≥5d; C、≥12d; D、≥1/2梁宽度。 13、抗震结构100%搭接钢筋的后浇带HJD的宽度通常取 ≥( BC )的较大者。
A、≥500mm; B、≥llE+60mm; C、≥800mm; D、≥ll+60mm 。
五、简答题:(说明:C代表三级钢)
1、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伸出长度如何确定(P35)
答: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伸出长度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伸出至ln/3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伸至ln/4位置。ln的取值为:对于端支座ln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ln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
2、框架柱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时,KZ1 650×600 24C22 φ10@100/200表示的含义。
答:KZ1 650×600 24C22 φ10@100/200表示1号框架柱;截面宽650,截面高600;纵筋为HRB400钢筋24C22对称设置;箍筋为HPB300钢筋,直径为φ10,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 3、剪力墙采用截面注写方式,墙梁部位标注Nφ10@150表示的含义。
答:Nφ10@150表示剪力墙墙梁两个侧面纵筋对称配置,强度级别为HPB300,直径为10,加密区间距为150。
4、剪力墙标注JD 2 400×300 + 3C14表示的含义。
答:JD 2 400×300 + 3C14表示2号矩形洞口,洞口宽400,洞口高3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3100,洞口每边补强钢筋为3C14。
5、框架梁平面注写方式集中标注的KL7(5A) 400×700 φ8@100(4)/200(2) 4C22+(4C16) G4φ12 ()表示的含义。
答:KL7(5A) 400×700 φ8@100(4)/200(2) 4C22+(4C16) G4φ12 ()表示7号框架梁,5跨,一端悬挑,截面宽400,截面高700;箍筋为HPB300钢筋,直径为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
箍,非加密区间距为200,二肢箍;上部纵筋为HRB400 4C22通长筋,4C16架立筋;梁的两个侧面共设置HPB300钢筋4φ12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设置2φ12;梁顶标高相对于所在结构层楼面标高低。 6、梁的下部纵筋注写为2C25+3C22(-3)/4C25表示的含义。
答:2C25+3C22(-3)/4C25表示上排纵筋为为HRB400 2C25和3C22,其中3C22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4C25,全部伸入支座。
7、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影响因素(P58)
答:钢筋的锚固长度的影响因素:钢筋种类、钢筋规格、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等级。
8、梁腹板高度不小于多少时,梁侧面应配置构造纵向钢筋,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分别为多少(P28、P29) 答:当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侧面应配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搭接与锚固长度可取为15d。 9、梁侧面抗扭纵筋的搭接长度是多少锚固长度和方式如何(P29)
答:梁侧面抗扭纵筋的搭接长度是ll或llE,锚固长度是la或、laE;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10、某根井字梁与其他同类梁相交,相交点是否为井字梁支座(P32)
答:井字梁与其他同类梁的相交点不是井字梁支座。井字梁通常是由非框架梁构成,并以框架梁为支座。
11、有梁楼盖楼板标注为:LB5 h=110 B:XC12@120;YC10@110表示的含义。
答: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板下部配置的纵筋X向为C12@120,Y向C10@110。板上部未配置贯通钢筋。
12、墙上起柱,在墙顶标高以下锚固范围内的柱箍筋如何设置梁上起柱,梁内箍筋如何设置(P65) 答:1)墙上起柱,在墙顶标高以下锚固范围内的柱箍筋按照上柱非加密区箍筋要求设置。 2)梁上起柱时梁内设置间距不大于500mm,且至少两道柱箍筋。 13、非抗震框架梁下部纵筋在支座处的锚固长度是如何规定的(P35)
答:非抗震框架梁下部纵筋在支座处的锚固长度是:带肋钢筋为12d;对于光面钢筋为15d。 14、剪力墙层高范围最下一排和最上一排拉结筋的绑扎位置是如何规定的
答:、剪力墙层高范围最下一排拉结筋位于底部板顶以上第二道水平分布钢筋位置处,最上一排拉结筋位于层顶板底(梁底)一下第一排水平分布钢筋位置处。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