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来源:筏尚旅游网
河北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上)第1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工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五(第一、二、三单元)。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风格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总是通过形式的特点,如语言、结构,随着创作方法、艺术技巧的运用等表现出来。但风格却绝不只是艺术形式的问题,实际上密切联系于作品的内容,根源于作者的思想、个性和时代的生活特点,即有作家的主观和社会的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和根据。就作者的主观方面而言,其世界观、生活经验、文化教育、艺术修养、才能和个性等,都对风格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就社会哟客观方面而言,一定时代的历史环境、社会风气、民族传统、阶级斗争形势等,也对风格的形成起重大作用。中国的艺术家与外国的艺术家,无产阶级艺术家和资产阶级艺术家,社会主义时代的艺术家和封建时代以及资本主义时代的艺术家,他们的风格有明显不同,重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阶级、民族、时代不同。

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体现在某一个艺术家身上,渗透在他的创作中,形成他作品内容上的特殊倾向,直至表现出艺术形式的鲜明特点,他独特的艺术风格才得以形成。凡是艺术史上有成就的艺术家,莫不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就论述了两汉魏晋诸大家由性格到文体的不同特点。叶燮曾论述杜诗与韩诗风格各异:“杜甫之诗,无处不可见其忧国爱君,悯时伤乱,遭颠沛而不苟,处穷约而不滥。韩愈之一篇一句,无处不可见其骨相棱增,俯视一切,进则不能容于朝,退又不肯独善于野,疾恶甚严。” 也有许多艺术家由于性格上或思想上的特定原因,可能在风格的倾向上还有大致相同之处。如《文心雕龙·体性》中所论八体,司空图《诗品》中所论二十四诗品,对风格的总的倾向的划分,不是没有道理的。许多艺术家风格上总的倾向的大致相似,可以有几种情况:一是由于许多艺术家文艺思想相同而形成流派,往往有所谓流派的风格。如明代戏曲中有临川派、吴江派,现代文学史上有创造社派、文学研究会派。二是由于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总要和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的内容相适应,于是一个时代的许多艺术作品的风格,也往往有近似或相同之处,这就是所谓的时代风格。如唐诗、宋诗各有其时代风格。三是某一民族的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其民族的相似相同之处,有所谓民族风格。但是,所谓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等,都只是相对而言的,不可能有绝对一致的风格,而是必然会千差万别。

关于艺术风格问题,更重要的是应注意到风格的多样化。由于所受文化教育不同、艺术修养差异以及时代的、民族的、传统的等条件的千差万别,不同的艺术家必然有不同的风格。不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其风格必然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即使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不同艺术家,由于上述个人的和社会条件不同,其风格也必须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即使同一个艺术家,由于世界观、思想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所受各种外界条件影响的变化等,他的风格也会发生变化。

(选自杜书瀛《艺术的哲学思考》,有删改)

1.下列有关艺术风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作品所具有的风格不仅与使用的语言、结构等艺术形式有关,还与作品的内容,作者的思想、个性以及时代的生活特点密切相关。

B.一定时代的历史环境、社会风气等因素会影响艺术作品的风格,处于同一国家而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的风格会有所不同。

C艺术作品风格具有因于内而符于外的特点,其受作者的生活经验、文化教育等主观因素的直接影响,作者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将其呈现。

D.艺术家要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就要把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作为作品的内容以形成内容上的特殊倾向,表现出艺术形式的鲜明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刘勰认识到两汉魏晋诸大家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以两汉魏晋诸大家为例,阐述性格对文体的影响。 B.唐诗以其艺术表现形式反映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精神,因而体现出独特的时代风格,而唐诗与宋诗的时代风格必然存在不同之处。

C艺术作品的风格都只是相对而言的,完全一致的风格是不存在的,具有相同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它们各自的风格其实也存在很多差别。

D.艺术家可能面临生活环境的变化,世界观、思想的变化,各种外界条件的影响的变化等,这些因素会促使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发生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燮对杜甫和韩愈的诗的风格有较为精辟的论述。他指出杜甫的诗充满爱国悯时之情,表现其处穷自守之志,韩愈的诗则尽显其傲骨。 B.许多艺术家的风格倾向具有相似性,刘勰的“八体”说和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说就对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的总的倾向进行了划分。

C.艺术家文艺思想存在异同,这促成艺术流派的产生。明代戏曲可划分为临川派、吴江派,现代文学可划分为创造社派、文学研究会派。

D.艺术风格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不同,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的不同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也不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岳,字汝乔,汶上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督饷宣府,吏进羡金数千,拒之。出知庐州府。税课岁万金,例输府,岳以代邮传费。西山薪故供官爨,岳弛以利民。以忧去。服除,改保定,治如庐州。历山西副使、浙江参政、湖广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并以清静得民。

迁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奏裁征发冗费十六七,民力遂宽。甫浃岁,引疾去。久之,以贵州巡抚征。寻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隆庆元年,历吏部左、右侍郎。京察竣,给事中胡应嘉有所申救。岳诣内阁抗声日:“科臣敢留考察罢黜官,有故事乎?”应嘉遂得谴。迁南京礼部尚书,就改吏部。抑浮薄,杜侥幸,南都缙绅惮之。上疏陈六事,帝颇纳其言。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岳清望冠一时,禔躬【注】严整。尚书马森言平生见廉节士二人,岳与谭大初耳。岳知庐州时,王延守苏州,以公事遇京口。岳召为金山游,携酒一缶,肉一斤,菜数束。廷笑日:“止是乎?”

岳亦笑日:“足供我两人食矣。”欢竞日而还。去庐日,假一盖御雨,至即命还之。 (选自《明史·吴岳传》,有删改) 【注】禔躬:修身。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B.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C.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D.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靖,明代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太宗、康熙。 B.服除,守丧期满。守丧,旧俗尊亲去世后,在守丧期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D.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是臣子向帝王献策言事的重要途径。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岳为官清正廉明。他到宣府监督粮饷,有官吏进献巨额金钱,被他拒绝;他在山西、浙江、湖广等地任职,都凭着为政清正不苛得民心。

B.吴岳体恤百姓,被朝廷信任。他上奏请求裁减征收多余的费用十分之六七,使百姓财力充足。他多次升官,很多建议被皇帝采纳。

C.吴岳刚正敢言。他在吏部任职,有人救助考察不合格的官员胡应嘉,吴岳到内阁抗议,指出留任不合格官员没有先例,最终胡被罢免。

D.吴岳修身严谨,有清白名声。他被尚书马森指为两个廉节的人之一;他邀请王廷同游金山,只备了俭朴的酒菜,游玩结束还不忘归还借的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西山薪故供官爨,岳弛以利民。(5分) (2)抑浮薄,杜侥幸,南都缙绅惮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阳羡歌① 贺铸

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慨想斩蛟灵②,长桥千栽犹横跨。 解组③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④非复少时豪,耳根清静功名话。 【注】①阳羡:江苏宜兴古称阳羡。词中的芙蓉山、罨画溪、真游洞均是阳羡的风景名胜。②斩蛟灵:用周处的典故。周处,阳羡人,曾为民斩杀南山虎和长桥蛟二害。③组:印绶,古代用来佩官印。④元龙:陈登,字元龙,东汉人。刘备与许汜论天下英雄时,许汜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

8.上阕前三句写景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下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 ▲ , ▲” 表达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 ▲ , ▲”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骛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两句是“ ▲ ,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谁说了算 刘建超

大伙儿吵吵嚷嚷的争论声快鼓破屋子的窗户时,柱子说了一句话,别争了,我做主了,去花城。离家近,吃住便宜。眼下正搞开发,活儿多,好找。 大伙儿把眼睛都盯在了柱子身上,没了言语。

柱子喝干白瓷碗中的凉水,抹抹嘴说,回去收拾收拾,愿意去的,后半晌村口老榆树下见。散摊儿。

村里还穷,穷村子里的人也不愿出去。闲时,一群一帮地扎堆胡侃,说闲话,甩扑克牌。村子也有人出去,说是打工,干个一年半载的都回来了,不说做的活儿比在家种地还累,拖欠的工

钱怎么都拿不到手,混得连肚子都填不饱。回到村里,灰着脸,抬不起头。

柱子带着一群人出去时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不像村里其他人出去都是天黑了再走,怕村里人笑话。柱子带人在村里最热闹的老榆树下集合出发,要让村人看看,这帮人是出去干大事,挣 大钱的。

村口有人说,柱子,弄得动静怪大的,真能鼙到大钱啊? 柱子的嗓门呼啦得震耳:不赚钱出去弄啥?

哈,口气怪大,有本事弄个城里媳妇儿回来。看你们出去的人,一帮光棍。 弄个媳妇有啥了不起。我做主了,每人带个媳妇儿回来,气死你们。 一帮人走出村口,村里沉静了许多。

去新区到底该坐哪趟车,大伙又有了分歧,怎么走一趟车都到不了花城新区。柱子不耐烦地摆摆手:中了,中了,听我的好不好。见车就上,上了再说。 反正是往城里走,还能丢了不成。车来了,拿好东西,上!

一群人挤上了车。都带着行李,在车里的移动就难些,占用的空间也大,车厢里就有了不少不友好的目光。柱子可顾不了这些,不停地交代同伴,都睁大了眼看着些,别坐过站啊。

一伙人不知所措,谁也不知道该到哪儿下车。柱子大着嗓门儿说:我做主了。到头,坐到头再说。

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少,一伙人都坐下了,看着窗外的繁华。 咋还不到,车坐得对不对啊?苇子小声嘀咕。 一位老人问苇子,你们是要去哪儿? 苇子说,去新区,打工。

老人说,去新区啊,那你们坐倒车了,这是朝相反的方向走哇。 柱子说,别嚷嚷了,我做主,找家烩面馆,吃烩面。 苇子小声说,我……我不吃羊肉。

柱子训斥道,你想吃天鹅肉得能吃到,你不吃羊肉,把肉挑我碗里。

找到一家烩面馆,一人一碗烩面,吃了店家好几头大蒜,个个出了一头汗。填饱肚子,人也精神了。

柱子说,还是烩面得劲。

苇子和几个没有吃得劲的也不敢多说。

柱子说,我做主了,咱就不坐车了,走着去开发区,省了车钱,还能看风景。 有人说,还是先找个地儿住下吧,都说城里落脚的地方不好找。

柱子说,找到工地就有落脚的地方。还没找到活儿就贴店钱,有钱烧的? 可天都黑了啊。

天黑怕啥,在街头也可以凑合一宿。要住你住,我们走。 大伙儿便说着,笑着,闹着,走着。

忽然,从暗影中蹿出三个小青年,手里攥着明晃晃的短刀。 大伙儿都愣了,遇到坏人了。

俺们是来找工的,还没找到活儿呢,没钱。柱子刚说了一句,屁股上就挨了一脚。废啥话!

拿钱出来,不然老子捅了你。柱子不吱声,开始解包袱。 苇子小声嘀咕说,他们才三个人,咱六个人呢。

一个胳膊上刺着青龙的青年把刀在苇子的脸前摆了摆,你小子活够了。苇子突然扑上去,紧紧抱住那青年,大声说,两个揍他们一个。大伙儿忽地抡起身上的背包朝持刀的人就扑过去

了。三个持刀人,一个撒腿就逃,另两个被他们bL41-。

从派出所出来,柱子兴奋不已,说,真他娘的痛快,咱也是见义勇为啊。 还见义勇为呢,差点把命搭上。真出了事,回去怎么和家里交代? 柱子说,这不是没出事嘛。我做主了,咱找个地方病痛快快喝一顿! 大伙儿不搭理他,大伙儿的眼睛都看着小个子苇子。

(选自《小说月刊》,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村里人以前出去打工被弄得灰头土脸的;柱子这次率领大家出去,都充满自信,都想娶回媳妇。

B.坐车之后,苇子隐约觉得坐错了方向,经车上一位老人说果真如此。柱子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请大家吃烩面。

C.吃饭时苇子不想吃羊肉,被柱子训斥后也就隐忍了,这为后文写苇子起来反对柱子的行为埋下伏笔。

D.面对劫犯的气势汹汹,柱子第一个奋起反抗,遭到对手威吓后,大伙在苇子的暗示下反败为胜。

E.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写了一群农村青年进城务工的故事,故事虽然不算新奇,但其蕴含的道理却令人深思。

(2)小说中的“柱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柱子”所说的“我做主”这句话多次出现,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谁说了算”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再结合文本及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熊十力隐居在番禺

钟哲平

1948年底,著名哲学家、新儒学理论奠基人熊十力在内战的战火中来到广州番禺区化龙镇,在学生黄艮庸的祖屋观海楼隐居一年多。1948年,熊十力还在杭州时,在写给徐见心的信

中说:“世乱,而年力日衰,惮耗心力。颇思依黄艮庸,度残年于南海。”可见他是颇为向往岭南这片避世修养之地的。

时局混乱,地方不靖,熊十力也不敢离开观海楼到处跑。他就靠书信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并通过学生黄艮庸、张北海等与广州社会存在一些学术互动。比如,为纪念明代硕儒陈白沙诞

辰520年,他写了一篇重要的论文<陈白沙先生纪念》。

熊十力隐居观海楼,在义女熊仲光的协助下,完成了《十力语要初续》与《正韩》两部重要著作的编辑和补充写作。

当时,人们不知这个满脸胡子的老头子是什么来历,只知他是个怪老头。熊十力有时坐在门前休息,有时在屋内写字。他的书法很特别,看不出是好看还是不好看。如今在观海楼一楼

里屋的墙上,还有熊十力亲笔题写的一块匾,写着“仁宅”,落款“十力”。在村人的眼中,和熊十力的书法一样难以用常理判断的还有他的行事方式。熊十力喜欢吃鸡,声名在外。有一次赴

宴,一碟白切鸡一上桌,就被熊十力拿到自己跟前吃起来,完全不管别人。

因为有黄艮庸的帮助,熊十力得以在1948年至1950年这段风云漫卷的历史时期,安居乡间,待挟去留。

熊十力早在1917年11月来过一次广州,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任参谋。次年5月离开。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思索良多:“吾亦内省三十余年来,皆在悠悠忽忽中过活,实未发真心,未有真

志……于是始决学术一途,时年已三十五矣。此为余生之一大转变,真是再生时期。”从此远离政治,潜心学术。

三十一年后,熊十力再次来到广州,迎来了人生第二次重大抉择。

熊十力因避乱一路南下,从杭州乘汽轮抵达广州,随行的有幼女熊再光、养女熊仲光和一男仆。黄艮庸把他们带到了番禺化龙老家的观海楼安顿。

这是观海楼迎来的第二位大儒了。1928年,梁漱溟就曾来住过。二十年后,观海楼又迎来了熊十力。在南下的途中,他避世的思想一直在动摇。他在写给张启昀的信中表达了这种纠结:“去冬南下,感民生涂炭未已。”

既然不能忘天下,那么出山以后的路往哪边走,确是痛苦的选择。几番反复,几番煎熬,熊十力拒绝了台湾的邀请。1949年10月,董必武、郭沫若联名发电报到中山大学,由黄艮庸转交熊十力,希望熊十力北上。熊十力回复:“如于北大允吾依旧例教书、课日如故……吾可回北大任教。如果任何官衔,决不北上。” 回到这个可以棒喝生徒的课堂,是熊十力在1949年最大的心愿。熊十力说得很明白,他愿意北归,要的只是一席教书之地,读书人的这点自觉,与中国文化的存亡息息相关。弟子徐复观

在《悼念熊十力先生》中写道:“熊先生是牺牲个人现实上的一切,以阐发中国文化的光辉,担当传播中国文化所应当尽的责任。”

生命与中国文化,在熊十力身上是凝为一体的。

(摘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蒋介石过50岁生日时,特地请熊十力到总统府祝寿,想利用“熊圣人”的名望来为自己涂脂抹粉。酒酣之际,众高官显贵争相写贺词为蒋介石歌功颂德。轮到熊十力,他哈哈大笑了一阵

后,挥毫疾书,写下一首赤裸裸地讽刺蒋介石的诗:脖上长着瘪葫芦/不花钱买篾梳/虮虱难下口/一生无忧/秃秃秃/净肉/头。熊十力写罢,又是一阵狂笑,提着裤子装作急着解手的样子夺门而出,扬长而去。众人皆摇头称他“熊怪人”。

(摘自《民国学者的骨气》)

由于迭遭抄家、批判等变故,熊十力精神有些错乱,不断给中央领导写信,连裤袜之上,都写着对“文革”的抗议。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去街上或公园,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

(摘自《闲话之书生不自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熊十力面对混乱的时局,自感年力日衰,想去南海修养身心,度过余年。1948年,他在给徐见心的一封信中提到这些感受和想法。

B.熊十力携家眷避乱南下广州,得学生黄艮庸帮助,居住到番禺化龙镇观海楼。观海楼是他向往的居所,因为这里曾居住过大儒梁漱溟。

C.熊十力在内战风云过后结束番禺的隐居生活,决定出山。董必武、郭沫若联名发电报邀请他北上,他在回复中表达了回北大任教的心愿。

D.熊十力第一次来广州任职,与他第二次来广州避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熊十力复杂的思想变化过程,突出了熊十力忧国忧民的情怀。 E.链接材料虽然不是写熊十力在番禺的事迹,却让读者对熊十力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更多的了解,表达了相关作者对熊十力的崇敬之情。

(2)熊十力的“怪”有哪些体现?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3)为什么说熊十力的生命与中国文化是凝为一体的?请根据材料分析原因。(6分) (4)材料写了熊十力两次做出人生的重大抉择,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保护古老建筑 。古城、古民居是真正反映中国民间生活的实物,绝对不可忽视。

②广州恒大俱乐部官方宣布签下前巴西国脚保利尼奥,保利尼奥在接受巴西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已经 想代表恒大出战。

③新疆伊犁新源百户居民饮用水告急,官兵送水解____。

A. 迫在眉睫 迫不及待燃眉之急 B.迫不及待 燃眉之急迫在眉睫

C.燃眉之急 迫在眉睫迫不及待 D.燃眉之急 迫不及待迫在眉睫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戏曲观众是需要培养的,因为戏曲是高度艺术化的舞台样式,戏曲观众更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审美积累,不同于生活气息较浓的影视艺术。

B.近年来,北京朝阳区文化部门针对朝阳区传统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不合理、供需失衡的现状,推行“3+1”实践模式,积极完善该区的公共文化设施。

C目前,中核集团正在建立海外市场开发体系,积极推动与英国、阿根廷、埃及、巴西等欧洲、拉美、非洲及南亚国家的核电项目合作前景广阔。

D.山东把“美德游客”评选活动作为推进公民旅游文明素质的载体,评选对象为在省内旅游中表现突出的游客和在省外旅游中表现突出的山东游客。 15.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生态文化、生态伦理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智慧,更是破解现实难题的良策。如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我国发展已经进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我们刊发这篇写在呼伦贝尔草原的文章,是为提醒大家关注生态环境、生态文化,____。美丽中国、永续发展,当从我做起。

A.因为这不仅关乎每一个个体,更关涉国家 B.因为这不是关乎国家,而是关涉每一个个体 C.因为这不仅关乎国家,更关涉每一个个体

D.因为这不是关乎每一个个体,而是更关涉国家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5分)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① ,而能源技术

的革新与革命又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当前,世界能源发展 ② 。据专家们预测,未来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化石能源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顶峰,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现代生物质能的占比 ③ ,并在2100年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或将超过60%。为此,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调整能源战略,竞相争占能源科技这一新的战略制高点,以争取掌握在未来竞争中的主动权。17.下面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纪念徽标,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4月,一位有着11年教龄的中学女教师的辞职信被刷爆网络,引发网民热议。许多人表示赞同,佩服她的勇气,做出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灵魂能够自由地歌唱。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有的认为,钱包要足够大,才能进行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有的认为,不要夸大旅行的作用,一千次旅行也改变不了一个平庸的灵魂。

这件事,你怎么看?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D(“把主观、客观两方面因素作为作品的内容”与文意不符。原文说“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渗透在他的创作中”。“渗透”指的是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影响,而非指成为艺术家作品的内容)

2.A(“他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以两汉魏晋诸大家为例,阐述性格对文体的影响”与文意不符。根据文意,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论述的就是两汉魏晋诸大家性格、文体的不同特点,并不是以他们为例,也不 是阐述性格对文体的影响)

3. C(“明代戏曲可划分为临川派、吴江派,现代文学可划分为创造社派、文学研究会派”与文意不符。原文说“明代戏曲中有临川派、吴江派,现代文学史上有创造社派、文学研究会派”。“有„„”强调的是对象的存在,而选项中的“划分为„„”则强调只有这么儿类。两种表述表意是有区别的)

4.B(原标点“寻改兵部,参赞机务。未上,病卒。诏赠太子太保,谥介肃。”) 5.A(“太宗”不是年号,是庙号)

6.D(“游玩结束还不忘归还借的伞”时间错位,不是游玩结束时,而是他离开庐州时) 7.(1)西山的木材以前供给官方做饭,吴岳放松以便利百姓。(得分点:薪、弛、利各1分,句意2分)

(2)打击轻浮浅薄的人,杜绝官吏非分期望,南京的士大夫怕他。(得分点:抑、杜、缙绅、惮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吴岳,字汝乔,汶上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任户部主事,历任郎中。监督粮饷到宣府,官吏进献多余的钱几千两,吴岳拒绝了他。外调庐州府知府。赋税每年上万两,照例交给府库,吴岳用多余的税款代作邮传费。西山的木材以前供给官方做饭,吴岳放松以便利百姓。因丧事离职。守丧期满,改任保定,像在庐州一样治理。历任山西副使、浙江参政、湖广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都凭着为政清正不苛得民心。

升任右佥都御史,巡察安抚保定六府。奏请裁减征收多余的费用十分之六七,百姓的财力就宽裕了。刚满一年,称病离职。很久后,朝廷用贵州巡抚之职征召他。不久升任左副都御史,协助管理都察院事务。

隆庆元年,历任吏部左、右侍郎。京官考察结束,给事中胡应嘉有人援救。吴岳到内阁大声说:“科道官敢留任因政绩考察被罢免的官员,有先例吗?”胡应嘉于是被罢免。升任南京礼部尚书,改任吏部。打击轻浮浅薄的人,杜绝官吏非分期望,南京的士大夫怕他。上疏陈述六件事,皇帝采纳了很多。不久改任兵部,参与协理机要事务。没有上任,病逝。朝廷下诏追赠太子太保,谥号介肃。

吴岳清白的名声一时位居第一,修身严谨。尚书马森说生平见过廉节之士两人,吴岳和谭大初而已。吴岳做庐州知州时,王廷镇守苏州,因公事在京口相遇。昊岳叫王延同游金山,带酒一缶,肉一斤,蔬菜一束。王廷笑着说:“只这些吗?”吴岳也笑着说:“足够供给我们两个吃了。”游乐中日而返回。离开庐州那一天,借一把伞遮雨,到了立即命人归还。

8.前三句表现了阳羡的山川秀美的特点,(1分)表达了词人对阳羡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分)同时由写山川而自然引出后文词人的联想和感慨。(2分)

9.表达了词人远离官场、(2分)归隐田园的愿望(2分)和壮志难酬的悲愤。(2分)

10.(1)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2)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D\"柱子”只是想要解释,没有“反抗”。A“都”字范围扩大了,文中写的是“也有人”;“都想娶回媳妇”也是范围扩大了,这是柱子的“说法”。B\"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错)

(2)①柱子说话“果断”,能镇住人;②他为人“蛮横”,坐车时把大伙领向错误的方向,却不道歉;③他为人小气,为省几块钱而领着大家徒步,令大家遭遇危险;④在歹徒抢钱的危险时刻他却又想掏钱,显得胆怯。(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①暗中诠释了标题含义;②强化了说话者盲目自信的性格和失去人心的原因;③为使文章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而做铺垫;④这种反复的修辞突出了人物性格。(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示例:观点一:它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①讽刺有的人一贯“威风凛凛”却又欺软怕硬的现象;②揭示出一个道理:大家可能一时会被某些假象迷住,但只要真相出现,他们还是有自己的分辨力的;③通过“谁说了算”含意的变化,呈现出小说的现实意义:有人群的地方就会产生话语权,谁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保护众人的利益,谁就有威望,谁就说了算。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使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柱子平时咋咋呼呼与关键时刻服软对比,苇子平时不吭声与关键时刻颇有计谋对比,苇子与柱子对比;②抓住“谁说了算”这个核心语,突出了人们到底听谁的这一悬念特征,采用符合

现实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③以“谁说了算”为线索,使对比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以“谁说了算”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谁说了算”与“听谁的”为纽带,聚拢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③围绕“谁说了算”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12.(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给分。(E第二则链接材料还表达了相关作者对熊十力的怜惜之情。B选项强加因果;且“观海楼是他向往的居所”不准确,材料只提到岭南是熊十力所向往的 避世修养之地。D熊十力两次来广州并不形成对比,后面的“体现了„„突出了„„”这些表达效果也理解错误)

(2)①书法怪。他的书法很特别,看不出是好看还是不好看。(2分)②行事方式怪。一次在宴席上,他把一碟白切鸡拿到自己跟前吃起来,完全不管别人。(2分)受邀参加蒋介石的50岁生日宴会,他不为蒋介石歌功颂德,反而写诗讽刺蒋介石。(2分)

(3)这是因为:①他在隐居番禺期间,不停止学术研究。他与广州社会进行一些学术互动,曾为纪念陈白沙诞辰520年写作论文《陈白沙先生纪念》;完成了《十力语要初续》与<正韩》两部重要著作的编辑和补充写作。②他从番禺出山后选择教书,以阐发中国文化的光辉,担当传播中国文化所应当尽的责任。③“文革”期间,他的精神有些错乱,但他仍心系中国文化之存亡,常常流着泪念叨“中国文化亡了!”(每点2分)

(4)①熊十力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任参谋期间,对自己做了诸多反思,最终选择远离政治,潜心学术。启示:不断反思自身,有助于调整人生航向,成就自我。②熊十力心系中国文化,在“几番反复,几番煎熬”之后做出拒绝台湾邀请而回北大教书的抉择,体现了他的文化担当。启示:对重大事情做抉择,要全面考虑,权衡利弊;增强社会责任感,做一个有担当的中国人。③熊十力这两次抉择都成功排除了外界的影响,而听从了自己心灵的呼

唤。启示:做事情听从心灵的呼唤,能最大限度调动人的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的价值。

(答出两点即可,其中,分析材料各2分,启示各2分。要求观点明确,能结合相关材料,言之成理即可)

13. A(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情势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非常紧急的情况) 14. B(A语序不当或偷换主语。可将“不同于生活气息较浓的影视艺术”调到“舞台样式,”的后面,或在“不同于”前加“戏曲”。C句式杂糅。可删去“前景广阔”,或将“积极推动”改为“中国”。D搭配不当。可将“推 进”改为“提升”)

15. C(从后文“从我做起”可知,文段更强调“个体”,从文意看应是递进关系) 16.①牵引着能源技术的革新与革命(2分) ②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等特征(2分) ③将不断增加(1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图形由宫殿、山峰、数字“50\"\"1965~2015”以及“5”上方的五星红旗构成。(2分)“50”突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这一主题,(2分)徽标的基本图形为圆形,犹如动感车轮,象征西藏滚滚向前的发展态势;圆形同时寓意和谐、美满。(2分) 18.参照201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写作提示】赞同女教师:勇敢地追求梦想、敢于放弃等。其他立意角度:理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改变,要从真正“走心”开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