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爱国的英雄人物和事迹700字

爱国的英雄人物和事迹700字

来源:筏尚旅游网


爱国的英雄人物和事迹700字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个人事迹、英雄事迹、先进事迹、名人事迹、感人事迹、爱国事迹、劳模事迹、好人事迹、其他事迹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第 1 页 共 7 页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personal deeds, heroic deeds, advanced deeds, celebrity deeds, touching deeds, patriotic deeds, deeds of model workers, deeds of good people, and other deeds. How to write, stay tuned!

爱国的英雄人物和事迹700字

爱国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上世纪初的爱国青年,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浪潮中。三、四十年代的爱国青年,是进行抗日救国的斗争。五十年代的爱国青年,是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爱国英雄事迹,接下来随着本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爱国英雄事迹1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

第 2 页 共 7 页

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爱国英雄事迹2

“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断头流血乃革命者家常便饭,奋斗牺牲是抗日的应有精神”,这是1938年,时任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肖华在得知杨靖远牺牲后的题词。

杨靖远1902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陽市,1938年牺牲于河北省盐山县。他少年时在私塾读书6年,后在中医专科学校学习3年,毕业后在沈陽、锦州一带行医。当时,东北三省在军阀张作霖统治下,社会黑暗,民不聊生。杨靖远在痛苦中不断寻求救国救民道路。1930年,他接触到共产党人,并参加了革命活动,次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沈陽城在一夜之间沦陷。杨靖远的父母惨死在日军屠刀下。国耻要雪,家仇要报。9月20日,杨靖远联络8名爱国青年,趁敌混乱,用手榴弹炸死数名日本士兵,驾驶机车闯进关内。在北平与华北党组织取得联系后,杨靖远担任了华北各界抗日救国会执行委员,后调到河北省委工作,活动在北平、天津一带。

第 3 页 共 7 页

对地方抗战史有深入研究的盐山县政协副主席吕少军说,1938年春,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三十一游击支队处境困难,中共河北省委派杨靖远等5人赴冀鲁边区开展工作,杨靖远任三十一支队副司令。4月底,杨靖远率三十一支队一部巧取庆云城,随即建立了庆云县政府。5月上旬支队又攻克乐陵,建立乐陵县政府。两个根据地遥相呼应,三十一支队声威大震。

1938年9月,肖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到达冀鲁边区,任命杨靖远为冀鲁边区军政委员会委员。杨靖远率部连续出击,歼灭了反动地方武装刘彦臣部,一些地方武装纷纷接受改编,抗日力量迅速壮大。8月,冀鲁边区已有无棣、南皮、东光、沧县、宁津、庆云、乐陵、盐山8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六督察专员公署和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杨靖远任专员兼司令员。

据盐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席文武介绍,1938年10月,正当冀鲁边区抗战形势日趋高涨之时,盘踞在盐山北部第四区的地主孙仲文却与周边土顽势力结合,组建起近千人的民团武装。杨靖远单槍匹马,先后两次深入虎穴,对孙仲文晓以民族大义,讲明共产党的政策,又指出破坏抗战、与人民为敌只有死路一条。孙仲文冥顽不灵,加入国民党所谓的“冀鲁联防”,肆意烧杀抢掠,劫留八路军粮款,甚至把机槍架在盐山五区区委门口进行要挟。

经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部批准,杨靖远率冀南支队500余人讨伐孙仲文。部队深夜从苏基分三路悄悄北进。为争取时间,杨靖远带队走小路,想直插孙仲文驻地大赵村,不料中途迷路,到达大赵村时,天已拂晓。这时,其余两路已偷袭成功,顺利占领了云庄和许官,而大赵村敌人已得到消息,加强了戒备。杨靖远见偷袭已不可能,就隐身在围墙附近的一个麦垛后指挥正面进攻,并通知另两路队伍赶来从两侧夹击。正当他奔跑着重新部署兵力时,一颗子弹射穿了他的腰部,他踉跄扑倒在地。敌人号叫着从寨门冲出,

第 4 页 共 7 页

将杨靖远和因冲上去救援而负伤的警卫员杨炳章俘去。得意忘形的孙仲文来到杨靖远面前,假惺惺地说:“杨同志,这回可对不起你了。”杨靖远怒目圆睁:“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要杀要砍随你的便!”站在孙仲文旁边的国民党参谋连开三槍,杨靖远和杨炳章壮烈牺牲。

1939年1月2日凌晨3时,八路军抗日挺进纵队五、六支队,向盘踞在大赵村和许官等地的孙仲文部发起全面进攻。经过一小时激战,孙仲文千余民团被全部打垮,孙仲文被击毙。战斗结束后,冀鲁边区党、政、军召开了隆重的杨靖远追悼大会。1940年,为纪念杨靖远烈士,经上级批准,将乐陵、盐山和庆云三县各一部划出,命名为靖远县。

杨靖远生前胡须浓重,熟悉的人们送他个绰号“杨胡子”。他曾立誓: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决不刮掉胡子。铮铮誓言,长留天地。

爱国英雄事迹3

19世纪初,清朝政府卖国媚洋,帝国主义列强像一群恶狼似地窜到了中国大地。徐特立那时正在湖南修业学校教书,为了启发大家都投身到爱国救亡运动中去,他决定给学生进行时事演讲。

全校的教员、学生和工友,都争着去听,不一会儿,礼堂里就挤满了人。徐特立身穿一件青衣长衫,两眼炯炯有神,昂然站在讲台上,揭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和清政府丧权辱国的罪行,号召大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把挽救民族危亡的担子挑起来,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忽然,他转身奔下讲台,从厨房里取来一把菜刀,当着大家的面,砍断了自己的一个手指头,用鲜血写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八个字,表示为国雪耻的决心!

第 5 页 共 7 页

殷红的鲜血,溅满了徐特立的衣衫,全场的人为之震惊。他的这一壮举,很快传遍了长沙城,影响到整个湖南,使更多的人很快觉醒起来。

爱国英雄事迹4

1916年3月中旬,年轻的刘伯承指挥川东护国军第四支队约400人,在丰都、涪陵一带侧击北洋军,策应在泸州纳溪与北洋军激战的护国军。经过两天激战,17日8时许,守敌溃逃出城。攻克丰都后,刘伯承带队追歼向江岸逃跑的敌军,一鼓作气把敌人驱赶到城外大河坝。突然,一股暗藏在右侧的敌人疯狂地向他们射击。当刘伯承回头关照一个士兵的时候,一颗子弹穿过他的颅顶,他忍着伤痛,仍顽强地挥舞着指挥刀,向着敌人冲锋。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右太陽穴射入,由眼眶飞出,流血不止,刘伯承当即昏倒。

为了取出脑中的子弹,必须进行手术。刘伯承担心打了麻醉药针,日后会对大脑神经功能带来不利影响,坚决要求不用麻药。德国大夫为了缩短他的痛楚时间,聚精会神地用锋利的手术刀,先将其腐烂了的右眼球挖掉,再精心细致地将其右眼眶里的腐肉一点一点地清除。整个手术持续了两三个小时,他自始至终连一声呻吟都没有。刘伯承摘眼不打麻药的非凡事迹,长期在民间广为流传。

爱国英雄事迹5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出身楚国贵族,年青时就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官名),协助怀王筹划国家大事,发布政令;对外接待各国使者,处理外交事务,很得怀王信任。这样就招来一些人的妒嫉。他的政敌上官大夫在怀王面前造他的谣,说屈原居功自傲,连怀王也不放在眼里,怀王就怒而疏远了屈原。

第 6 页 共 7 页

当时在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是秦、齐、楚三国,“合纵”、“连横”的斗争非常激烈,最后谁能取胜,就由这三国的内政外交的得失来决定。屈原在楚国内政上主张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如尧舜禹汤时代的社会;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合纵对抗强秦。由于怀王疏远了他,屈原这些正确的主张都未能实行。怀王是个昏庸的君主,在秦惠王的离间和诱惑下,接连上当,断绝了和齐国的联盟关系,结果损兵折将,丢失土地,国势渐渐衰弱下来。秦昭王继位后,提出和楚通婚,约怀王相会,屈原极力劝阻怀王不要再上当。但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的怂恿下还是去了,结果遭到秦国的武力劫持,死在秦国。怀王的长子顷襄王继位,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晚年在沅水、湘水流域长期过着流放生活,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即将被秦灭亡,自己报效君王的抱负不得施展,忧心如焚,无日可了,写了大量抒发忧愤的诗作,最后在绝望中投汨罗江自尽。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