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灌浆孔布置
劈裂灌浆孔沿坝轴线布置,与坝体段帷幕钻孔重合。劈裂灌浆孔距应根据先导孔试验最终确定,初步拟定劈裂灌浆孔距河槽段8.0m,两侧岸坡段4.0m。(不
有机质含量<2%,可溶盐含量<8%。浆液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容重1.3~1.6t/ m3,粘度20~70s,稳定性0.1~0.15 g/cm3,胶体率>70%,失水量10~30 cm3/30min。
为提高泥浆的流动性,可掺适量水玻璃,掺量可占干土重的0.5%~1.0%,最终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为加速浆液凝固和提高后期强度,可掺适量水泥,掺量可为15%左右,可根据试验确定;为提高泥浆后期的稳定性和泥浆的强度,可掺入适量膨润土。
5)灌浆工艺
灌浆施工前应做灌浆试验。选有代表性坝段,按灌浆设计进行布孔、造孔、制浆、灌浆。观察灌浆压力、吃浆量及泥浆容量、坝体位移和裂缝等。试验孔不少于3个。结束后应分析资料,总结经验,修改参数,完善和熟练灌浆工艺,然后方可全面施工。
灌浆所用土料和浆液都应进行试验。土料试验包括: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及可容盐含量等;浆液试验包括:容重、粘度、稳定性、胶体率及失水量等。
a)钻孔
按设计要求布孔,然后按要求造孔。造孔必须按序进行,分3序造孔。造孔应保证铅直,偏斜不得大于孔深的2%,应用干法造孔,不得用清水循环钻进。做好造孔记录和描述,如发现特殊情况时,应详细记录并分析处理。
b)制浆
宜采用专用制浆机械制浆。如人工制浆,土料应现在泥浆池内浸泡数小时,搅拌成浆,通过过滤筛清除大颗粒和杂物,灌浆前再通过35孔/cm2的过滤筛。浆液各项指标应按设计要求控制。灌浆过程中浆液容重和输浆量应每小时测定一次并记录,
同工程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具体写)
2)灌浆压力
灌浆压力系指注浆管上端孔口压力,灌浆施工时应控制在最大允许压力以下。最大灌浆允许压力用下式估算:ΔP=γH+σt—γ’h。式中γ为坝体土的容重;H为计算点以上坝高;σt为土的单轴抗拉强度,由试验确定;γ’为浆液的容重;h为全孔灌浆时注浆管的高度。
3)灌浆综合控制
灌浆综合控制:灌浆量控制、灌浆压力控制、横向水平位移控制、裂缝开展宽度控制。灌浆综合控制施行于灌浆过程的始终。
每次每孔平均灌浆量,以孔深计每米孔深控制在0.5~1m3;孔口压力应控制在设计最大灌浆允许压力以内;在灌浆时,坝顶上下游两坝肩处横向水平位移的允许量应根据试验确定,一般控制在3cm以内,要求停灌后基本复原;灌浆应尽量推迟和坝面出现裂缝,裂缝宽度应根据灌浆试验确定,一般控制在3cm以内,要求停灌后坝体裂缝能基本闭合。两次灌浆间隔时间不小于5d。
4)灌浆材料
灌浆所用的浆液是由粘性土制成的泥浆。灌浆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要求:塑性指数为8~15%,粘粒含量为20~30%,粉粒含量为30~50%,砂粒含量为10~30%,
- 1 -
浆液的稳定性和自由析水率10天测一次,如浆液发生变化,应随时加测。
c)灌浆
劈裂灌浆应先灌河槽段,后灌岸坡段。应采用孔底注浆全孔灌注的方法,灌浆开始用稀浆,经过3~5min后再加大泥浆稠度。若孔口压力下降和注浆管出现负压(压力表读数为0以下),应再加大浆液稠度,浆液的容重应按技术要求控制。
在灌浆中应先对第一序孔轮灌,采用“少灌多复”的方法。待第一序孔灌浆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序孔,第二序孔灌浆结束后,再进行第三序孔。
每次每孔平均灌浆量,以孔深计每米孔深控制在0.5~1m3,每孔灌浆次数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为5~10次。岸坡坝段加密孔距,减小灌浆压力和1次灌浆量,轮灌或几孔同时灌注,增加复灌次数。
d)封孔
次,非灌浆期间,每5天观测1次。
应在灌浆前后和灌浆期间进行渗流量的对比观测,以检查灌浆效果。 灌浆压力观测。在注浆管上端安装压力表,压力表精度为0.1kgf/cm2,在灌浆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压力变化,应注意记录瞬时最大压力,对照坝体位移和裂缝张开宽度,合理控制灌浆压力。
土坝灌浆量采用泥浆泵流量或者流量计进行控制。每次每孔灌浆量及总灌浆量皆应准确记录,每次灌浆量不得超过设计允许值。
7)灌浆出现问题的处理 A)裂缝处理
当坝面出现纵向裂缝后,应分析发生原因。如果是湿陷缝,可以继续灌浆,如果是劈裂缝,应加强观测,当裂缝发展到控制宽度时,应立即停灌,待裂缝基本闭
当浆液升至孔口,经连续复灌3次不再吃浆时,即可终止灌浆。当每孔灌完后,合再灌。当坝面出现横向裂缝后,应应立即停灌检查,如果裂缝深度较浅,可以开可将注浆管拔出,注满容重大于1.5t/m3的稠浆,如果浆面下降,可继续灌注稠浆,直至浆面不再下降为止。
6)灌浆期的观测
灌浆期应加强观测,观测的项目包括:坝体变形观测、渗流观测、灌浆压力和灌浆量观测、裂缝和冒浆观测及其它观测。
坝体横向水平观测可沿坝轴线方向每隔10~20m设一组观测标点,每组至少分别在坝顶上、下游坝肩处各设一个观测标点,标点可用木桩或混凝土桩。在灌浆期间,每天观测1~2次,非灌浆期间,每5天观测1次。岸坡段应注意纵向位移的观测。坝体竖向位移观测应与横向水平位移观测相结合。在灌浆期间,每天观测1~2
挖用粘土回填夯实后继续灌浆,如果裂缝较深,可用稠浆灌注裂缝,先灌上游,再灌下游,后灌中间。
b)冒浆处理
坝顶和坝坡冒浆,应立即停灌,挖开冒浆出口,用粘性土料回填夯实。钻孔周围冒浆,可采用压砂处理,而后再继续灌浆。水下坝坡或土坝与其它建筑物接触带冒浆,可采用稠浆间歇灌注。
c)串浆处理
当第一序孔灌浆时,发现相邻孔串浆,应加强观测分析,确认对坝体无安全影响,灌浆孔和串浆孔可同时灌注,如不宜同时灌注,可用木塞堵住串浆孔,然后再
- 2 -
继续灌浆。
d)其它情况
塌坑处理。在塌坑部位挖出部分泥浆,回填粘性土料,分层夯实。
隆起处理。发现坝坡隆起时,应立即停灌,分析原因。如果确认不是与滑坡有关的隆起,待停灌5~10d后可继续灌浆,并注意监测。
8)未尽事宜严格按照《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266-88)施工。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