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馆建于1906年。始称测候所,用以测报天气,是中国最早的气象观测机构 所在地。1914年,测候所迁至农校,中馆改建后,作为金石碑帖陈列室。张謇先生亲笔题写了中馆匾额。 北馆 北馆建于1911年。北馆当初本是作为金石书画陈列,张謇为北馆作铭辞为:“将究四类,其广海会。金概所藏,州厅县界。力所弗堪,举例犹派。事固无小,道奚病隘。”北馆建设中,为了陈列当时从吕四海滨出土的长达十多米的鲸骨架,张謇将其改建,楼下陈列除鲸骨架外,还陈列了苑中所藏许多其它动物的骨骼标本和化石,楼上用特制的格屏,陈列通、如、泰、海名家书画,东西两间可以展阅一幅清代南通画家钱恕所作长达10米以上的山水长卷。 东馆 这座两层建筑是南通博物苑的“东馆”,建于1912年,早年称为“苑事室”,是博物苑办公和接待的场所。当年是第一任苑长办公兼休息的地方。东馆1950年重修。 濠南别业
从1895年创建大生纱厂起,张謇就在南通奔波,可以说是近20年居无定所,直到1914年,张謇才在博物苑西北建造他在南通城里的第一所住宅,住宅于1915年6月落成,张謇举家迁入,称名濠南别业。
“别业”是别墅的一种雅称。因为张謇老家在海门常乐镇,因而将南通城内的这一处住宅称为别业。
濠南别业是融住宅与园林于一体的建筑群落。它南部的漏窗围墙把别业与博物苑分开。穿过围墙中间的大门,我们就从博物苑来到了濠南别业。濠南别业的设计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孙支厦先生。他是通师的毕业生,近代南通绝大多数重要建筑均出自于他的设计。濠南别业作为近代中国吸收西方建筑艺术,运用新型建筑材料的成功范例,已被载入了中国建筑史。
别业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四层英式楼房,坐北朝南,气宇轩昂,红色铁皮屋顶,设有气窗;青砖墙面,白色灰缝均匀而又美观;朱漆门窗宽阔敞亮,窗框上以红砖砌成拱形装饰;在二、三楼东、南、西三面有回廊,向南有突出的阳台,东西两侧回廊上的红柱颇为别致。
大楼周围原来都有花圃、竹林。大楼正门阶梯两侧有银藤、紫藤各一株,老根粗枝,如两条虬龙盘曲缠绕,直上三楼阳台上的铁架天棚。老干裂皱、枝蔓横斜,虽经八十年风雨,仍然生机蓬勃。大楼北边有山石围成的“松坛”一处,内植古松。古松下原有铁塑仙鹤两只,象征松鹤延年。此松移自军山,相传是乾隆年间通州状元胡长龄亲手种植。当年为运送古松,专门搭设临时轨道,费时三月才运来此处。
濠南别业大楼底层称“地炕”,为储藏室,通过折扇形的阶梯可直接进入二楼。 二楼的中间大厅为议事厅,是张謇当年接待重要宾客和举行仪式的地方。这里曾接待过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博士、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大军阀孙传芳、徐树铮等人。大厅内原有联
对:“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是两江总督端方送的,这是很高的评价。
大厅两侧的厢房分别是议事室和书记室。大厅后部有推拉门,向内西面是会客室,东面是宴会厅,中间是木楼梯。在会客室里曾有一副张謇亲书的对联:“入水不濡,入火不爇;与子方孝,与父言慈”,反映了他的处世态度。
三楼东西两面的房间分别是张謇夫妇及其子张孝若夫妇的卧室、餐厅及梳洗室、琴书房。此琴为当年张謇使用的原物。中央是大客堂,北面有先像室,供奉张氏祖先。顶层为张謇两个义子居住的地方。大楼里每个重要的房间都有壁炉,窗子有三层:纱窗、玻璃窗、百叶窗。楼房立柱、墙面、门窗、壁炉、护栏、扶手上的雕花和起线装饰,无不体现着西方建筑艺术风格和美学原则。
濠南别业主楼之西有一座附楼,称“西楼”,但在二层楼上建有过街楼与主楼连通。两楼之间有围墙相隔。主楼东侧原来有一座“花竹平安馆”,是张謇为其夫人养病而筑,然而建成之时,徐夫人已经谢世。张謇便在馆内设一“倩影室”作为纪念。其余房间则供接待宾客之用。梅兰芳先生三次来南通演出,均住于“花竹平安馆”。由此,今濠南别业北端矗立有张謇和梅兰芳的青铜雕像,雕像依据1922年6月梅兰芳第3次来通演出在南通的合影,并经艺术加工,成为濠南路上引人驻足的景观。
抗战时期,濠南别业成为日军警备队本部驻地,地方名胜一时竟沦为魔窟,与博物苑一样,濠南别业也惨遭摧残,建筑损坏,林木被毁,室内陈设、家具横遭洗劫。建国以后,濠南别业曾多次作为机关单位的办公用房,直到1983年才划归南通博物苑管理。现在濠南别业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的一部分,得到了全面的维修。别业的一楼内陈列《张謇业绩》展,展示了他作为爱国实业家不寻常奋斗的一生。
我们博物苑之旅就要结束了,在南通博物苑的引领下,南通已涌现了近30个博物馆,它们都数环绕濠河而建,南通正在成为博物馆之城,而博物苑独特的文化历史价值也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所重视。感谢各位的光临和配合,欢迎多提宝贵意见,我苑的所有陈列和展出每年都会在时空的变换中不断加强或更新,欢迎朋友们再来
南通自然资源陈列 新馆的第三展厅为《天产物泽·南通自然资源陈列》。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南通市地处长江入海口与黄海黄金海岸交汇处的江海平原上,濒江临海,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网密布,海涂辽阔。江海之滨还栖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物及其他众多的生物种群。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南通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这个展厅的陈列传承张謇先生的办苑宗旨,反映南通地方自然资源,展出博物苑历年来收集、珍藏的各类动、植物标本。是市民认识家乡、来宾了解南通的一个窗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