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探讨
作者:张红霞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年第05期
[摘要]新媒体的“草根化”、“个性化”、“开放性”等特征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网络媒体的垃圾信息造成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导。在此背景下,应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塑造青年价值观,加强对新媒体监管,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合理使用新媒体。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价值观
所谓新媒体(New Media)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外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1]。大学生作为新媒体受众中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与接受能力极强,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网、浏览信息、与同学沟通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之一。
一、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草根化”、“个性化”、“开放性”等特征促进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 新媒体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具有独特的信息传播特征。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传播者。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开放、更自由,具有去中心化、草根化、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跨文化性等特点。新媒体特有的信息传播特征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思想信仰多元化、生活空间虚拟化、精英意识模糊化[2]。如在网络和手机上的微博与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很多大学生把自己的动态、心情、喜好等展露出来,通过这种交流与互动,大学生既彰显了个性,又满足了互动的需要。而通过关注别人的信息动态,可以广泛的搜集信息,他人的价值观对大学生个体也产生了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个体都是价值中心,这种去中心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促进大学生价值的多元化与开放化。 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媒介传播环境,这种去权威主义的媒介传播方式,在某种方式上使传统的价值传播途径受到冲击。在传统社会,个体的价值观年主要受家庭、宗族、村落的影响。在传统媒体时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传播给受众。而在新媒体时代,个体可以任意选取接受的信息,也可以传播个体的价值观念。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这些价值理念、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价值标准的选择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他们也因此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网络媒体的垃圾信息造成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导
新媒体自身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它所承载信息的良莠不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时代,充斥新媒体的不乏有的是充斥着“黄赌毒”的文化垃圾。在各种信息的刺激下,大学生主流的价值观有时变得模糊起来,在物质消费、感官刺激、享受主义的影响下,一部分大学生丧失了判断能力,脱离了生活的实际,容易形成以个人享乐主义、物质消费主义等位特征的价值观。
去中心的互动机制激发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互动方式、信息内容、娱乐形式,在自由的状态下获取信息,在这种形式下,大大扩展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学生以个人为中心价值观的形成,而逐渐与传统的集体主义、家庭至上的观念背离。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对物质刺激的激励作用与宣传强化,使得大学生功利性的价值观日趋明显,精神追求逐步弱化,在以个人为中心的强化下,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庸俗化明显,重物质轻精神、重利益轻情义、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目标、重个人轻集体的倾向明显。 二、新媒体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路径
(一)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塑造青年价值观
在当前时期为免除新媒体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必须强化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要强化家庭、社会、各种环境的作用,尤其在高校,必须要强化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塑造青年价值观。运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效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集体至上的价值观。
(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合理使用新媒体
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甄别各类信息的能力,尤其是面对新媒体各类纷繁复杂信息,要有理性分析的能力,根据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利用有用信息,免除不良信息的影响。高校要在制度建设、师资配备、课程内容方面做好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保障体系,尤其是作为刚入学的大学生要对其进行新媒体使用的教育,开设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课程,引导大学生具有媒介批判思想,做媒介使用的主人,提高防范商业媒介侵蚀的能力,合理使用网络。在大量的媒介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具有选择性的运用新媒体。 (三)加强对新媒体监管
当前时期,网络等新媒体垃圾信息、不良信息泛滥,其中不乏扭曲社会事实、误导青年价值观的新闻、图片、视频等,尤其有些网站为了吸引受众眼球,增加经济收益,不惜一切手段,导致低俗文化泛滥,这些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起着不良影响。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要从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加强对媒体的监管与法律监督,净化社会发展的环境。从社会需求的核心价值观出发,倡导增强社会凝聚力、激发社会成员积极向上的传媒内容。对于传播“黄、赌、毒”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容的信息要坚决打击,给予严厉惩罚。要建立不良信息监督、举报制度,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减少商业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结论与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人际交流、休闲娱乐等重要的方式之一。大学时期是青年群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新媒体的“草根化”、“个性化”、“开放性”等特征促进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网络媒体的垃圾信息造成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误导。大学生理性分析的能力还非常有限,因此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应强化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塑造青年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合理使用新媒体。同时应加强对新媒体监管,弘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利蕊,兰国帅.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其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3):111.
[2][3]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3):83、84. 作者简介
张红霞(1975— ),女,汉族,河北衡水人,石家庄学院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城乡社会问题与基层社区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