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地深入,我们的课堂也逐步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和释疑的水平。《一分钟》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主人元元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让学生想到“分秒必争”,年年如此,一生坚持。
二、教学对象的分析
班上的学生绝大部分活泼大胆。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和阅读的方法,绝绝大部分学生识字较快,又喜欢朗读。但质疑、释疑的水平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应对这方面增强指导、训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水平:
① 读准字音,理解“哈欠”等几个生字词。 ② 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预习,读准字音。 ② 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③ 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法,解决读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四、教学重难点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培养质疑的意识和释疑的水平。 五、教学准备
课件、指导预习。 六、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做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让学生做好立正的姿势,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让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问:“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有的同学说很短,有的同学说很长。 师小结。
2、齐读后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3、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4、读后检查。(个人、小组等俄中形式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我知道了什么?) 2、检查反馈。
3、再自由朗读课文。(想:我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明白?) 4、学生质疑、释疑。
(四)拓展练习,提升水平。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续编故事(第二天早上,闹钟响了,元元会怎样做的呢?请小朋友回家把故事编完整,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
7、一分钟
《一分钟》是
一分钟 (晚)
睡懒觉
红灯亮了
汽车开了
走路上学
二十分钟 (迟)
珍惜时间
案例反思:
《一分钟》是一篇讲读课文,故事通过多睡一分钟的时间,带来的是二十分钟的迟到的结果,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对这篇课文,自己感觉还是吃得比较透的。这节课,我是利用游戏来导入的,我先让学生做好立正的姿势,坚持站好一分钟,再让同学们坐下,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在游戏初步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后,从同学们的切身感受迁移到课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我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思路是树立了以读为主的教学观点。通过自由读、小组读,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读书要求,让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在读中学会提问与会思考,学会理解,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让他们在读中感悟,让学生创造了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结合生活实践,课外延伸,课前我布置他们让爸爸妈妈测量与生活贴近的一分钟能做什么?比如:能写几个字、能做几道题、能拍几下球、能跳几下绳、踢几个毽子。同时,我还告诉学生,一分钟还能做很多事情,汽车一分钟能够行使十几公里,点心师傅一分钟能够做十几个面包,……学生的眼里放出惊异的目光,我趁机反问:“现在,你们觉得时间重要了吗?”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在课堂的结尾,送给学生: 时间就是金钱。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季在于晨。
这样的课堂结尾,使学生愉快地从课文中走到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从而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整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比较好,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首先在时间方面没有把握好,显得前松后紧。处理学生质疑时,我自己的应变能力比较差,对学生的质疑没有很好的处理。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在今后我会加强学习,共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