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由来
1、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2、人体最重要的性器官分别是 和 ,因为它们能产生 ,并分泌 。 3、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性器官)。
: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胚胎、胎儿发育的场所。
:精子进入,胎儿产出和月经流出的通道。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场所: 。一个人的发育起始于 。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 和 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个月发育成胎儿(出现人形),38周(约266天)后分娩。
4、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点是 ;男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分别是 和 。
二、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包括 、 、 、 、 、 。 其中,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 、 、 。能量的最主要来源是 ;青少年和伤病员应大量补充 ;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 ;既不提供能量又不是组成细胞基本物质的是 。
维生素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2、
无机盐的种类 含钙无机盐 含铁无机盐 含碘无机盐 消化和吸收
缺乏时的症状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C 维生素D , 1) 消化道:
消化系统 消化道外(大消化腺或外消化腺): 。 消化腺: 消化道内(小消化腺或内消化腺): 。
2) 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口 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初步消化 ) 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小肠—— 和 的主要场所,在这里开始消化 。
大肠——通过蠕动,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有吸收作用,但没消化作用。(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肛门——大肠末端的开口,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3)消化腺
①唾液腺——分泌唾液(通过导管流入口腔),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 。 ②胃 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 能初步消化 。
③肠 腺——分泌肠液,能消化 、 和 。 ④胰 腺——分泌胰液,能消化 、 和 。
⑤肝 脏——分泌 ,不含 ,但能促进 的消化。(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三大营养物质在小肠中最终被分解为:
唾液淀粉酶 多种酶 (肠液、胰液中)
淀 粉 麦芽糖 胃蛋白酶 多种酶(胃液、肠液、胰液中)
蛋白质 多 肽 胆汁(乳化作用) 多种酶(肠液、胰液中) 脂 肪 脂肪微粒 甘油和脂肪酸
5) 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它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
长(成人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大(内表面具有许多 和小肠 ,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多(有各种消化液,如 、 、 等)
薄(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且管壁都很薄,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 、 、 。 2)食品安全 :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的 , 等。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
1) 呼吸道:由 组成,是呼吸系统气体进出肺的 ,使
吸入的气体 、 、 。
肺: 的场所
2) 痰在 和 中形成,其内表面有纤毛,能不停地摆动,将尘粒、细菌等和黏液
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3) 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有器官。
4)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因为 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易由咽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5)声音是由 的声带发出的。
6)肺位置:胸腔内,左右 。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 ,只由 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功能:进行气体交换。
2、与呼吸有关的两块肌肉是 和 ,两者总称 。 1)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
呼吸 运动 肋骨间肌肉、膈顶 膈肌 胸廓前后径、肺 左右径 肺容积 肺内气压 气流方向 吸气 被动扩张 (小于外界) 外界→肺内 呼气 弹性缩小 (大于外界) 肺内→外界 2)呼吸的全过程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 )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 )
( )
②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 ) 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肺部
呼吸道 氧气 血 液 氧气 外界 空气 循 环 二氧化碳
① ② ③ ④ 呼吸运动 气体扩散 血液循环 气体扩散
(3)肺泡利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数量 ;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 ;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 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流动的组织-——
(1)血液:由 和 组成,血细胞有三种:
:(数量 ,两面凹的圆饼形,成熟的红细胞 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运送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血红蛋白在含氧 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容易与氧 。)
:(数量 ,最大, 细胞核,吞噬病菌,“防御卫士”) :(最小,形状不规则, 细胞核,止血和加速凝血) (2)分层现象:上层—— ,淡黄色半透明;
中层—— ,白色; 下层—— ,红色。
(3)血液的功能主要有:运输功能、防御和保护、调节体温等。 2、血流的管道———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 种类 功 能 分 布 结 构 特 点 动脉 把血液从 输送到 管壁 ,弹性 ,管腔 ,血流 去的血管 速度 静脉 把血液从 送回 的血管 毛细连通 和 之 管壁 ,弹性 ,管腔 ,四肢 静脉内有 ,血流速度 分布 ,遍布管壁极 ,由一层 构成,只允血管 间的血管 全身各器官组织 许 单行通过,血流速度 3、输送血液的泵-——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由心肌构成。 有四个腔:左心室 连接 ,壁最 ;右心房 连接
右心室 连接 ; 左心房 连接 口诀:上房下室,房静室动;上下相通,左右不通(或相隔)。
心脏瓣膜 房室瓣(位于 和 之间,只朝向 开),保证血液按 流动 动脉瓣(位于 与 之间,只朝向 开)。保证血液按 流动
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 器官。
2) 血液循环系统由 、 和 组成。 血液循环途径(包括 和 )
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身体各级静脉
二氧化碳 右心房 左心房 氧、营养物质
毛 细 组织 右心室 左心室 血管网 细胞 肺泡 肺部毛细血管网 氧气 二氧化碳废物
肺动脉 主动脉 身体各级动脉
(图中细线表示血液循环中的静脉血,粗线表示血液循环中的动脉血。)
(3)血液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 出发回到 ;
肺循环——是血液从 出发回到 。
(4)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 →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变成
静脉血)→ →上、下腔静脉→ →右心室→ →肺部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变成动脉血)→肺静脉→ →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 (5)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6)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和体循环在 心脏 处汇合。
(7)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
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冠脉循环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 它发生病变会引起 冠心病。
4、输血与血型
(1)血型: 型、 型、 型、 型。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 (2)输血的原则:以输 为原则。输给所有的为: 型,称万能输血者;
接受所有的为: 型,称万能受血者。
(3)失血量: 1200-1500毫升,有生命危险; 800-1000毫升,危险;小于400毫升,无危险。义务献血量: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 毫升不会影响健康,提倡 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五、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尿的形成与排出
1) 人体将 、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 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由食物消化后形成的 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 排遗。 2)泌尿系统的组成
:形成尿液;
:输送尿液;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3)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
脉
肾单位
4)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过程):
(1)肾小球的 作用:除血浆中的 和 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
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紧小囊壁过滤(或滤过)到肾小囊腔内,
形成 。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
(2)肾小管的 作用:原尿经肾小管时, 、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极少部
分尿素等被重吸收到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余下的水、 和 形成尿液。每天排出的尿液大约为升。
5)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血液:包括 和 ; 血浆:包括水、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尿素等; 原尿: 、 、 、 ; 尿液: 、 、 。 6)若尿液中有葡萄糖,则 可能病变;若尿液中有蛋白质或血细胞,则 可能有炎症。 7)排泄的主要途径有: 、 、 。
六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1)光线的通道是 ; 像双凸透镜;物像形成在 ,视觉形成在 。 (2)视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 → → → →成像于 (光敏感的细胞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的 ,人就产生了视觉。 (3)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 ,或晶状体曲度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矫正:戴 。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 ,或晶状体曲度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矫正:戴 。 2、耳的结构和功能:
(1) 外耳:耳郭(收集声波)、外耳道(声波通道,传导声波) 中耳: (接受刺激,产生震动)、听小骨(传递声波)、鼓室 耳 半规管 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情况,与维持 相关(如晕车、晕船)
前 庭
内耳 耳 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 ,这些细胞可以将声波信息通过
传给大脑的 。
咽鼓管:与咽相通,调节鼓膜两侧 。
听觉感受器位于 ,听觉形成在 。 (2)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 外耳道 产生振动 耳蜗内的感觉细胞
神经冲动
听觉神经 听觉中枢(大脑) 形成听觉 (3)耳的保护:(参见教材第84页图示)
①减少和消除噪音(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②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③避免耳疾;
④注意:遇到巨大响声时,要迅速张口,使 张开,使鼓膜内外的气压 ,以免震破鼓膜。
(4)除了眼和耳外,还有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
3、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
:控制记忆、思维、感觉等; 脑 :控制身体协调性,维持身体平衡;
:控制循环和呼吸,维持心跳、呼吸、血压、脉搏、咳嗽等生命体征。
(也叫 ),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 :数条,短而呈树枝状;
:一条,长而分支少。
神经元功能:感受 ,产生 ,传导 。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指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
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1) 反射的神经结构: 。结构组成: 、 、 、 、 。 2)反射的类型
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 ) 反射(条件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 ) 除此以外,与 有关的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反射,如谈虎色变、望梅止渴、谈梅止渴等。 5、激素调节: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1)激素是由 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 ,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 激素分泌的特点:含量 ,作用 。
(2)人体内的内分泌腺主要有:垂体、甲状腺、胰岛、性腺(包括睾丸和卵巢)、肾上腺、胸腺。 (3)垂体:分泌 ,促进生物的生长发育。异常:幼年分泌过多,导致 症;
幼年分泌过少,导致 症。成年时期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
(4)甲状腺:分泌 ,促进动物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异常:
幼年分泌不足,导致发育迟缓,患 症。成年分泌过多,患 ;成年分泌过少,食物缺碘,导致 (地方性甲状腺肿),可以通过食用含碘的食物来治疗,如海带、紫菜和加碘食盐等。
(5)胰岛:分布于胰腺中,分泌 等。作用:调节 在体内的吸收和消化等。缺乏胰
岛素,导致细胞吸收和利用 的能力减弱,形成糖尿(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 制剂(如结晶牛胰岛素等)来治疗。
(6)性腺:卵巢:分泌 激素等;睾丸:分泌 激素等。作用是 。 (7)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是 调节,同时也受 调节的影响。
七、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计划生育政策,鼓励 、 、 、 。
2、工厂大量排放含 、 、氟利昂等气体,这些气体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引
起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这些属于全球性问题。
3、酸雨危害极大,其pH值 ,被称为“ ”或“ ”。 4、环境污染的类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利昂等)、水污染(如赤潮、水华等)、固体废弃物污染(如旧电池、重金属汞、镉、砷等)、土壤污染(如白色污染、工业废渣等)、噪音污染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