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来源:筏尚旅游网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2

学讲目标:

1、读懂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中物象的特征。

2、掌握鉴赏事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把握答题技巧,提高得分率。

学讲重难点:

鉴赏事物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一、自主学习:

1、【考点阐释】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即物象,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类形象具有两个特点: 一具有象征意义 二具有特定含意

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这类诗一般称为“咏物诗”“托物言志诗”。

1

咏物诗的特点: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双关等表现手法。

2、【知识积累•常用术语】

咏物诗常见的思想感情 :

(1)对所咏之物喜爱,赞美;

(2)寄情自然,远离尘嚣,闲适自得;

(3)洁身自好,坚贞自守,清高孤傲;

(4)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实现人生理想;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愁情幽愤;

(6)官场失意,郁闷苦恼;

(7)时光易逝,自伤迟暮;

(8)讽刺丑恶,揭露现实。

咏物诗的情感归类 :

2

(1)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2)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3)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3、例题引路:

阅读诗歌说说本诗塑造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②政:通“正”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内心高洁的野菊形象。(总括外在特征)首联表现了野菊不愿被文人赏识,更不愿被流俗赏识,颔联表现了生长于山野的野菊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自视清高,(内在品性)颈联从色彩方面衬托出野菊的清幽高雅,尾联化用典故,写野菊嘲笑被人赏识的家

3

菊。(具体分析)作者借写野菊表明自己孤芳自赏,不愿供他人观赏,不为他做嫁衣裳的清高(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形象意义即寄托情感)

4、课前演练:

请简要赏析诗中大雁的形象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是一只悲伤寂寞而执着的孤雁。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飞着、叫着,追寻它的同伴,即便声竭力衰无人理解也不放弃。

全篇以雁喻人,托物言志,表现了作者孤苦无依、苦闷抑郁之情以及对理想的执着。

二、合作交流:

(一)事物形象鉴赏题的常见提问方式:

4

1、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什么形象?有何作用?

2、某物象有什么特征?

3、诗人是如何借某物展示自我形象的?

4、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5、简析某句中的物象。

(二)鉴赏事物形象的思路:

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

二要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

三要抓物与人在品格、精神、情感上的相似点、“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教师强调】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 ,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 寓含什么理。

(三)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步骤:

步骤(1):指出形象(物象)并概括物象的基本特征;

5

步骤(2):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表现手法);

步骤(3)指明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精神等)。

三、当堂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 梅 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步骤1:本诗展现了耐寒而立、高洁脱俗的早梅形象。(2分)

步骤2:“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2分)

步骤3: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2分)

2、阅读下面诗歌,简析这首诗塑造了骏马什么样的形象?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6

马 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参考答案】

步骤1:这首诗描绘了一匹威武雄健,渴望驰骋疆场、大显身手的骏马形象。(2分)

步骤2:边境战场,一片肃杀悲凉景色,烘托了战马;那骏马却企盼着披上威武的鞍具,在战场上迅捷地奔驰,“何当”表现心理,“踏”显出轻捷矫健的风姿。(2分)

步骤3:抒写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2分)

四、质疑解惑:

五、巩固练习:

1、(2013广州一模) 阅读下面的元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莲 刘因

瘦影亭亭不自容,淡香杳杳欲谁通?

7

不堪翠减红销际,更在江清月冷中。

拟欲青房①全晚节,岂知白露已秋风。

盛衰老眠依然在,莫放扁舟酒易空。

【注】①青房:莲蓬。

(1)首联和颔联写了秋莲哪些特征?请用自己的话作答。(3分)

(2)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茎干高耸,香气清淡,荷叶枯萎,荷花凋谢。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三点3分。意思对即可。)

莲花虽由盛转衰,但精气犹存;诗人由此联想

到自己虽已衰老但也不能放纵逍遥。表达了诗人

不甘消沉、仍然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分析2分,思想感情2分。意思对即可。)

2、分析下面诗歌中的形象。

8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答案】刻画了一个不怕烈火焚烧、不畏粉身碎骨、坚守清白的石灰形象。石灰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诗人托物言志(或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3、说说两首诗中“菊”的形象及意义。

画 菊 南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背景: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事物特征:傲骨凌霜,自甘寂寞,铮铮铁骨,坚守节操。

形象意义:咏菊写人,赞美菊花傲然不屈,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9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背景: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

事物特征:菊花盛开,香透长安。

事物特征: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

4、试分析病牛的形象。

病 牛 李 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病牛》诗中的描绘耕种了千亩万亩土地,收获了千箱万箱粮食,劳累一生,一身病残,但仍然想到的是大众的温饱的病牛形象。以牛喻人,其实是一位甘心奉献而又无怨无悔的志士仁人的形象。

1、(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10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 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二、当堂检测:

(2016无锡期末卷)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问题:

如梦令-建康作 赵鼎

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

赵鼎(1085-1147)解州闻喜人,南宋高宗时政治家、词人。

11

1、 这首小令写于春天,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

三、考点阐释:

古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景物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是诗人的感情载体。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旧林”“羁鸟“池鱼”“故渊”等。

二是诗人作品的事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于谦的《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这一物象也折射了主人公自己,二者具有同一性,往往将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象的背后。

四、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1、景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2、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

12

(1)x联描绘了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

(2)前x句体现了xx怎样的品性?

(3)诗人借xx形象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景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景物营造的意境特点。

(2)、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3)、结合意境特点来分析诗句的寓意(多数试题是结合景物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事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1)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事物形象的特征。

(2)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事物形象。

(3)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品性、情操)。

五、质疑拓展: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

13

六、当堂训练:

1、(2017常州一模卷)古诗词鉴赏

送李侍郎赴常州 贾至

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1) 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七、小结反思: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