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面向TD-LTE扩大规模试验 (内部专业用户阶段)
-终端TD-LTE/TD-SCDMA互操作和TD-LTE
基本性能测试规范
TD-LTE工作组 2012年8月
目 次
目 次 ............................................................................... ii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参考文件 ............................................................................ 1 3 缩略语 .............................................................................. 2 4 概述 ................................................................................ 3 4.1 测试内容 ........................................................................... 3 4.2 测试配置 ........................................................................... 3 4.3 测试仪表要求 ....................................................................... 4 4.4 测试的前提条件 ..................................................................... 5 4.5 GSM模式下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 .................................................... 5 4.6 TD-SCDMA模式下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 .............................................. 5 5 室内基本功能测试 .................................................................... 6 5.1 网络选择 ........................................................................... 6 5.2 业务重建 .......................................................................... 10 5.3 系统间测量与报告(单芯片方案终端低优先级) ........................................ 14 5.4 系统间小区重选 .................................................................... 17 5.5 系统间切换(单芯片方案终端低优先级) .............................................. 21 6 室内基本性能测试 ................................................................... 33 6.1 下行峰值速率测试 .................................................................. 33 6.2 上行峰值速率测试 .................................................................. 35 6.3 下行SFBC下的数据速率vs. SNR测试 ................................................ 36 6.4 下行CDD下的数据速率vs. SNR测试 ................................................. 37 6.5 波束赋形基本性能测试 .............................................................. 38 7 外场测试 ........................................................................... 38 7.1 开机网络选择 ...................................................................... 38 7.2 小区重选 .......................................................................... 39 7.3 多小区长保测试 .................................................................... 41 修订记录 ............................................................................. 51
前 言
本规范适用于面向TD-LTE扩大规模试验(内部专业用户阶段)的TD-LTE多模多频终端测试,主要规定了TD-LTE/TD-SCDMA多模互操作的室内和外场测试,以及TD-LTE模式的基本性能测试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
本规范版权归TD-LTE工作组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本规范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面向TD-LTE扩大规模试验(内部专业用户阶段)-终端TD-LTE/TD-SCDMA互操作和TD-LTE基本性能测试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面向TD-LTE扩大规模试验(内部专业用户阶段)的TD-LTE多模多频终端测试,主要规定了TD-LTE/TD-SCDMA多模互操作的室内和外场测试,以及TD-LTE模式的基本性能测试的测试方法和测试过程。
2 参考文件
本标准遵循的3GPP标准版本,请参见[1]中的相应要求。 [1] STT-1-4-2 TD-LTE规模技术试验-设备规范
-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数据卡
[2] 3GPP TS 36.101 User Equipment (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GPP TS 36.201 3GPP TS 36.211 3GPP TS 36.212 3GPP TS 36.213 3GPP TS 36.214 3GPP TS 36.300 3GPP TS 36.321 3GPP TS 36.322 3GPP TS 36.323 3GPP TS 36.331 3GPP TS 36.401 3GPP TS 36.521-1
LTE Physical Layer – General Description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 Physical Layer – Measurements Overall description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Radio Link Control (RLC) protocol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PDCP)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Architecture description
User Equipment (UE)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rt 1: Conformance Testing
Common test environments for User Equipment (UE) User Equipment (UE)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Part
[15] [16]
3GPP TS 36.508 3GPP TS 36.523-1
1
1: Protocol conformance specification
[17]
3GPP TS 24.301
Non-Access-Stratum (NAS) protocol for Evolved Packet System (EPS); Stage 3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architecture
[19] [20] [21] 3GPP TS 23.203
TD-LTE研发推进总体方案
YD/T 1779-2008 TD-SCDMA/GSM(GPRS)双模单待机数字移动通信终端
测试方法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 AMC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BLER Block Error Rate CC Chase Combing CDD Cyclic Delay Diversity CP Cyclic Prefix
DCI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L DownLink
DwPTS Downlink Pilot Time Slot eNodeB Evolved NodeB
EPA Extended Pedestrian A model EPC Evolved Packet Core EPRE 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 EVA Extended Vehicular A model GBR Guaranteed Bit Rate GP Guard Period
HARQ 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 IR Incremental Redundancy MCS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MIMO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non-GBR non Guaranteed Bit Rate
PDCCH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S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PUCCH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SCH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自适应编码和调制 误块率 Chase合并 循环延迟分集 循环前缀 下行控制信息 下行链路 下行导频时隙 演进型NodeB 扩展步行A信道模型 演进型的分组核心网 每资源粒子的能量 扩展车载A信道模型 保证比特率 保护时间间隔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增量冗余 调制编码方式 多进多出 非保证比特率
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RRC RS QPSK RSRP RSRQ SFBC SIMO SM SNR TCP UDP UE UL UpPTS 4 概述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eference Sign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Space Frequency Block Codes 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pace Multiplexing Signal to Noise Ratio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ser Equipment UpLink
Uplink Pilot Time Slot
无线资源控制 参考信号 正交相移键控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参考信号接收质量 空频分组编码 单进多出 空间复用 信噪比 传输控制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 用户设备 上行链路 上行导频时隙
4.1 测试内容
TD-LTE多模终端的测试内容主要包括: 多模互操作室内功能测试; 基本性能测试;
多模互操作外场功能测试。
4.2 测试配置
测试例中系统频段配置依测试例条件进行,若无特殊说明,多频段系统依测试环境任选一种配置。 4.2.1 室内功能测试配置
本规范中,基本功能室内测试所需的基本环境配置如图4-1所示。
监测仪表(Uu) 监测仪表(S1) UE eNB 监测仪表(X2) eNB EPC TD-SCDMA系统
3
图4-1:终端测试组网图
用于接口监视的协议测试仪可以连接在S1、X2接口上,监测并分析记录接口数据。图4-1中,UE为被测设备,eNodeB和EPC等为配套设备。
4.2.2 室内性能测试配置
下行、上行链路基本性能测试配置如下图所示:
图4-2测试连接示意图
关于吞吐量的测试,规定按如下定义进行测试、记录: L1吞吐量:解码后正确传输的包; L3吞吐量:不包含TCP、UDP包头; L2吞吐量:针对RLC层;L2层吞吐量的测试、记录为可选。
4.2.3 外场测试配置
根据各测试例测试条件配置。
4.3 测试仪表要求 4.3.1 协议测试仪
协议测试仪用于如下目的:
协议测试仪支持E-UTRAN Uu、S1、X2等接口的监测,支持对各层协议栈的解码,可以精确到位域级别。 4.3.2 测试终端
可连接计算机记录并显示移动台发送和接收的信令序列。
4.3.3 路测设备
路测设备用来记录测试终端位置及移动速度信息。测试终端也可以实现相关功能。
4.4 测试的前提条件
测试前,应满足:
a) 被测设备安装完毕,硬件软件全部工作正常,数据正确配置并正常运行; b) 辅助测试设备硬件软件全部工作正常,已完成各种逻辑数据的正确设置; c) 室内环境:辅助测试无线环境正常工作;
d) 外场环境:各模式的系统完成5-7个基站覆盖,每个站点3个扇区;各信道功率分配厂家规划;测试路线覆盖范围内能够行车的主要交通道路,尽可能呈“S”型或田字形,为闭环,并遍历整个小区覆盖范围,经历基站内和基站间切换场景。每次测试前,和测试终端相连的PC和系统侧对齐时间。每次移动性测试需要沿测试路线行驶5-10圈,前一半测试用0-15kmph车速,后一半测试用15-60kmph车速。
4.5 GSM模式下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
除本规范规定的终端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以外, TD-LTE/TD-SCDMA/GSM(GPRS) 多模数据卡终端工作于GSM模式下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参见YD/T 1215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设备测试方法:终端。
4.6 TD-SCDMA模式下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
除本规范规定的终端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以外,TD-LTE/TD-SCDMA/GSM(GPRS)多模数据卡终端工作于TD-SCDMA模式下的业务和功能测试方法参见YD/T 1368-1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一部分:基本功能、业务和性能测试和YD/T 1368-2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终端设备测试方法 第二部分:网络兼容性测试。
5
5 室内基本功能测试 5.1 网络选择
5.1.1 开机过程中的网络选择 5.1.1.1 自动方式搜索网络 测试编号:5.1.1.1 测试项目:开机选网 测试分项:开机选网:自动搜索 测试目的: 验证对于数据卡终端,多个模式网络选择的优先级从高至低为TD-LTE、TD-SCDMA、EDGE、FDD LTE(可选)。 测试条件: 1) 终端所在区域有TD-LTE、TD-SCDMA和EDGE、FDD-LTE(可选)覆盖; 2) TD-LTE系统配置两个小区,分别工作在D频段和F频段; 3) 终端的工作模式选择设置为“自动选择”; 4) 将该多模数据卡终端关机。 测试步骤: 1) 将该多模数据卡终端开机; 2) 将该数据卡终端关机,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TD-LTE D频段信号,将该多模数据卡终端开机; 3) 将该数据卡终端关机,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TD-LTE F频段信号,然后将该终端开机; 4) 将该数据卡终端关机,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TD-SCDMA信号,然后将该终端开机; 5) (可选)将该数据卡终端关机,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EDGE信号,然后将该终端开机 预期结果: 1) 测试步骤1和2后,终端开机后驻留TD-在LTE小区,对于单芯片方案终端,后续的小区重选按照3GPP协议进行;对于双芯片方案终端,只要TD-LTE小区可用就不会进行TD-LTE和TD-SCDMA/GPRS系统间小区重选过程。终端在驻留小区能正常发起业务。 2) 测试步骤3后,终端开机后驻留在TD-SCDMA小区,并能正常发起业务; 3) 测试步骤4后,终端开机后驻留在EDGE小区,并能正常发起业务。 4) (可选),测试步骤5后,终端开机后驻留在FDD LTE小区,并能正常发起业务 备注: -- 5.1.1.2 手动方式选择网络
测试编号:5.1.1.2
测试项目:开机选网 测试分项:开机选网:手动选择 测试目的: 验证对于数据卡终端,用户可以手动选择任一个其支持的无线接入技术网络。 测试条件: 1) 终端所在区域有TD-LTE、TD-SCDMA和EDGE、FDD LTE(可选)覆盖; 2) 终端的工作模式选择设置为“手动选择”; 3) 将该多模数据卡终端关机。 测试步骤: 1) 将该终端开机,检查终端显示的可供选择的网络,选择一个签约的LTE网络,检查终端是否附着成功; 2) 将该终端关机重新开机搜网,检查终端显示的可供选择的网络,选择一个签约的TD-SCDMA网络,检查终端是否附着成功; 3) 将该终端关机重新开机搜网,,检查终端显示的可供选择的网络,选择一个签约的EDGE网络,检查终端是否附着成功。 4) (可选)将该终端关机重新开机,检查终端显示的可供选择的网络,选择一个签约的FDD LTE网络,检查终端是否附着成功 预期结果: 1) 终端可显示各个网络的信号强度; 2) 上述测试步骤1、2、3、4中,终端成功驻留在所选的网络,并能正常发起业务。 备注: --
5.1.2 待机过程中的网络选择
测试编号:5.1.2 测试项目:开机选网 测试分项:待机选网:手动选择 测试目的: 验证对于数据卡终端,在待机状态下可以手动选择网络模式。 测试条件: 1) 终端所在区域有TD-LTE、TD-SCDMA和EDGE、FDD LTE(可选)覆盖; 2) TD-LTE系统配置两个小区,分别工作在D频段和F频段; 3) 终端开机,进入待机状态。 测试步骤: 7
1) 通过按快捷键或菜单选择方式触发可用网络选择菜单; 2) 检查该终端搜索得到的可用网络列表,选择其中一个签约的LTE网络; 3) 关闭TD-LTE D频段小区,再次通过按快捷键或菜单选择方式触发可用网络选择菜单,选择其中一个签约的LTE网络; 4) 再次通过按快捷键或菜单选择方式触发可用网络选择菜单,选择其中一个签约的TD-SCDMA网络; 5) 再次通过按快捷键或菜单选择方式触发可用网络选择菜单,选择其中一个签约的EDGE网络。 6) (可选)再次通过按快捷键或菜单选择方式触发可用网络选择菜单,选择其中一个签约的FDD LTE网络 预期结果: 1) 可用网络列表显示的内容正确; 2) 终端可显示3个网络的信号强度; 3) 当用户选择了多模终端当前正在工作的网络时,多模终端应回到待机状态,且后续能正常发起业务; 4) )当用户选择了多模终端当前正在工作的网络以外的网络时,开始搜索新的网络,在捕获了新网络后多模终端应立即显示该网络的网络运营商标识,且后续能正常发起业务; 5) 在用户选择了一个网络而终端搜索网络失败时,多模终端应可以重新列出可以选择的网络供用户再次选择。 备注: -- 5.1.3 脱网后的网络选择 测试编号:5.1.3 测试项目:脱网后再选网 测试分项:脱网后再选网 测试目的: 验证对于数据卡终端,脱机后再进行多个模式网络选择的优先级从高至低为TD-LTE、TD-SCDMA、GPRS、FDD LTE(可选)。 测试条件: 1) 终端所在区域有TD-LTE、TD-SCDMA和GPRS、FDD LTE(可选)覆盖,相互之间不配邻区; 2) TD-LTE系统配置两个小区,分别工作在D频段和F频段; 3) 终端的工作模式选择设置为“自动选择”; 4) 通过接收信号强度降低等方法使该多模数据卡终端脱网。 测试步骤:
1) 终端接入TD-LTE网络,接收信号强度正常; 2) 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LTE信号,使该多模数据卡终端在TD-LTE下脱网; 3) 开启TD-LTE D频段小区信号,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TD-SCDMA信号,使该多模数据卡终端在TD-SCDMA下脱网; 4) 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TD-LTE D频段小区信号,使该多模数据卡终端在TD-LTE下脱网; 5) 开启TD-LTE F频段小区信号,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TD-SCDMA信号,使该多模数据卡终端在TD-SCDMA下脱网; 6) 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TD-LTE F频段小区信号,使该多模数据卡终端在TD-LTE下脱网 7) (可选)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EDGE信号,使该多模数据卡终端在EDGE下脱网。 预期结果: 1) 测试步骤1后,终端重新搜网后驻留在TD-LTE小区,终端在驻留小区能正常发起业务。 2) 测试步骤2后,终端重新搜网后驻留在TD-SCDMA小区,并能正常发起业务; 3) 测试步骤3后,终端重新搜网后驻留在TD-LTE小区,并能正常发起业务; 4) 测试步骤4后,终端重新搜网后驻留在EDGE小区,并能正常发起业务。 5) (可选)测试步骤5后,终端重新搜网后驻留在FDD LTE小区,并能正常发起业务。 备注:--
5.1.4 空闲状态的背景搜索
测试编号:5.1.4 测试项目:空闲状态的背景搜索 测试分项:空闲状态的背景搜索 测试目的: 验证数据卡终端,当终端在TD-SCDMA或GPRS网络处于空闲模式待机时,能进行背景搜索。 测试条件: 1) 终端所在区域有GSM、TD-SCDMA和LTE覆盖,相互之间不配邻区; 测试步骤: 1) 关闭LTE小区信号,终端在TD-SCDMA小区驻留并进入空闲模式; 2) 开启LTE D频段和F频段小区信号,并调整使D频段小区信号好于F频段小区; 3) 重复步骤1和2,并使F频段小区信号好于D频段小区; 预期结果: 1) 测试步骤1后,用户可通过PC界面选择,选择 “立即搜索/15分钟/30分钟/60分钟/不搜索”5档中的前4种之一进行背景搜索; a) 双芯片方案终端直接打开TD-LTE模式进行小区搜索; 9
b) 单芯片方案终端进入GAP——get available PLMN状态; 2) 终端按照上述所选背景搜索方式,进行TD-LTE小区搜索; 3) 测试步骤2后,终端将搜索到的TD-LTE网络PLMN号码和最强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给PC端软件,由PC端软件判断TD-LTE小区可以接入时(由PC端软件根据预设值进行比较),通过对话框等形式自动向用户提示“有TD-LTE网络可用,是否同意重选到TD-LTE小区?”; 4) 若用户选择同意,由TD-LTE终端的PC端软件,将终端迁移到TD-LTE网络,并在最强TD-LTE小区发起附着,完成网络的接入和注册。此后终端驻留在TD-LTE网络; 5) 预期结果3后,若用户30秒无响应则对话框自动消失,终端仍然使用现有网络。之后的背景搜索行为仍按用户设置进行。 备注:--
5.2 业务重建
5.2.1 连接状态的背景搜索(双芯片方案终端必选,单芯片方案可选)
测试编号:5.2.1 测试项目:连接状态的背景搜索 测试分项:连接状态的背景搜索 测试目的: 验证对于双芯片方案数据卡终端,当终端在TD-SCDMA或GPRS网络处于连接模式进行业务时,也能进行背景搜索。 测试条件: 1) 终端所在区域有GSM、TD-SCDMA和LTE覆盖; 测试步骤: 1) 关闭LTE小区信号,终端在TD-SCDMA小区建立PS业务; 2) 开启LTE D频段和F频段小区信号,并调整使D频段小区信号好于F频段小区; 3) 重复步骤1和2,并使F频段小区信号好于D频段小区; 预期结果: 1) 测试步骤1后,用户可通过PC界面选择,选择 “立即搜索/15分钟/30分钟/60分钟/不搜索”5档中的前4种之一进行背景搜索; 2) 终端按照上述所选背景搜索方式,打开TD-LTE模式,进入小区搜索状态,进行TD-LTE小区的搜索,搜索方式与开机搜网方式相同; 3) 测试步骤2后,终端将搜索到的TD-LTE网络PLMN号码和最强小区的信号强度上报给PC端软件,由PC端软件判断TD-LTE小区可以接入时(由PC端软件根据预设值进行比较),通过对话框等形式自动向用户提示“有TD-LTE网络可用,是否同意重选
到TD-LTE小区?”; 4) 若用户选择同意,由TD-LTE终端的PC端软件,将终端迁移到TD-LTE网络,并在最强TD-LTE小区发起附着,完成网络的接入和注册,重建业务连接。此后终端驻留在TD-LTE网络,直到网络不可接入; 5) 预期结果3后,若用户30秒无响应则对话框自动消失,终端仍然使用现有网络。之后的背景搜索行为仍按用户设置进行。 备注:--
5.2.2 连接态的业务重建(双芯片方案终端必选,单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测试编号:5.2.2 测试项目:连接态的业务重建 测试分项:连接态的业务重建-从TD-SCDMA到TD-LTE 测试目的: 验证对于数据卡终端,从TD-SCDMA小区进入有TD-LTE覆盖的小区后可以在TD-LTE小区进行业务重建。 测试条件: 1) 终端所在区域有TD-SCDMA和LTE覆盖,两网不互相配置邻区参数; 2) FTP server为TD-SCDMA和TD-LTE网络共享; 测试步骤: 1) 关闭LTE小区信号,终端在TD-SCDMA小区建立PS业务,从指定的服务器下载一个大文件,终端开启连接状态下的背景搜索; 2) 开启LTE小区信号; 3) 终端关闭连接状态下的背景搜索,重复步骤1和2; 预期结果: 1) 测试步骤2后,终端能够提示用户发现LTE覆盖,并询问用户是否愿意使用LTE继续现存业务; 2) 如果用户选择否,则继续使用TD-SCDMA进行现存业务; 3) 如果用户选择是,则在LTE小区建立连接,并继续现存下载业务。 4) 测试步骤3后,终端不再进行LTE网络的搜索 备注: --
5.2.3 连接中断后的自动连接重建
测试编号:5.2.3 11
测试项目:连接中断后的自动连接重建 测试分项:TD-LTE连接中断后的自动连接重建 测试目的: 验证对于数据卡终端,在TD-LTE网络中处于连接状态,当LTE网络不能继续提供业务服务时,终端按照优先级顺序搜索覆盖相同地点的TD-LTE、TD-SCDMA或2G,并根据用户需要自动重建分组连接。 测试条件: 1) 终端所在区域有GSM、TD-SCDMA和LTE覆盖,相互之间不配邻区; 测试步骤: 1) 终端在LTE小区建立业务,处于连接状态; 2) 由于覆盖原因或LTE网络不能继续提供业务服务时,和LTE网络的连接中断; 3) 恢复TD-LTE覆盖,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TD-SCDMA信号,终端和TD-SCDMA网络的连接中断; 4) 关闭终端所在位置的TD-LTE信号,终端和TD-LTE网络的连接中断; 预期结果: 1) 测试步骤2、3和4后,终端按照优先级顺序搜索覆盖相同地点的TD-LTE、TD-SCDMA或2G网络; 2) 终端完成网络搜索和驻留后,将驻留的网络信息和信号强度提供给PC端软件; 3) PC端软件判断前期过程中没有人为的业务中断时,通过对话框等形式自动向用户提示“接入4G/3G/2G网络,是否重建业务?”; a) 若用户选择同意,由多模终端的PC端软件,重建分组连接; b) 若用户拒绝,不重建业务,终端在新的网络驻留; c) 若用户30秒无响应则视为默认同意,对话框自动消失,终端在新的网络自动重建分组连接,接入网络的顺序为TD-LTE、TD-SCDMA、GPRS、FDD LTE(可选); 4) 当连接是由于人为中断时,不进行连接重建。 备注:--
5.2.4 系统间重定向的业务重建
5.2.4.1 TD-LTE到TD-SCDMA的RRC连接重定向(适用于单芯片方案)
测试编号:5.2.4.1 测试项目:系统间重定向的业务重建 测试分项:TD-LTE到TD-SCDMA的RRC连接重定向 测试目的: 验证对于数据卡终端,在TD-LTE网络中处于连接状态,当LTE网络信号质量低于TD-SCDMA网络信号质量时,终端能够根据网络连接释放中的指示,重定向到TD-SCDMA网络,并重建分组业务。
测试条件: 1) 终端所在区域有TD-SCDMA和LTE覆盖, 三个小区:TD-LTE CELL 1工作在D频段、TD-LTE CELL2工作在F频段、TD-SCDMA CELL 3工作在A频段; 2) 开启两个小区:TD-LTE CELL1、 TD-SCDMA CELL3,工作正常; 3) 终端已注册,处于RRC_IDLE状态,驻留在CELL 1上。 测试步骤: 步骤1: 终端处于CELL 1,邻小区是CELL 3; 步骤2: 终端在LTE小区CELL 1建立业务,处于连接状态; 步骤3: 通过调整信号衰减方式,改变CELL1、CELL3的参考信号强度,触发UE由CELL1重定向到CELL3; 步骤4: 配置TD-SCDMA小区Cell3工作在F频段,重复步骤1~3; 步骤5: 关闭TD-LTE CELL1,开启TD-LTE CELL2,重复步骤1~4; 预期结果: 1) 测试步骤3后,终端能根据网络下发的RRCConnectionRelease携带的RedirectionInfo,重选到小区CELL2,并在CELL2上建立承载,重建业务。 备注:--
5.2.4.2 TD-SCDMA到TD-LTE的RRC连接重定向(适用于单芯片方案)
测试编号:5.2.4.2 测试项目:系统间重定向的业务重建 测试分项:TD-SCDMA到TD-LTE的RRC连接重定向 测试目的: 验证对于数据卡终端,在TD-SCDMA网络中处于连接状态,当TD-SCDMA网络信号质量低于TD-LTE网络信号质量时,终端能够根据网络连接释放中的指示,重定向到TD-LTE网络,并重建分组业务。 测试条件: 1) 终端所在区域有TD-SCDMA和LTE覆盖, 三个小区:TD-LTE CELL 1工作在D频段、TD-LTE CELL2工作在F频段、TD-SCDMA CELL 3工作在A频段; 2) 开启两个小区:TD-LTE CELL1、TD-SCDMA CELL3,工作正常; 1) 终端已注册,处于IDLE状态,驻留在CELL 3上。 测试步骤: 步骤1: 终端处于CELL 3,邻小区是CELL 1; 步骤2: 终端在TD-SCDMA小区CELL 3建立业务,处于连接状态; 步骤3: 通过调整信号衰减方式,改变CELL1、CELL3的参考信号强度,触发UE由CELL3重定向到CELL1; 13
步骤4: 配置TD-SCDMA小区Cell3工作在F频段,重复步骤1~3; 步骤5: 关闭TD-LTE CELL1,开启TD-LTE CELL2,重复步骤1~4; 预期结果: 1) 测试步骤3后,终端能根据网络下发的RRCConnectionRelease携带的RedirectionInfo,重选到小区CELL1或CELL2,并在CELL1或CELl2上建立承载,重建业务。 备注:--
5.3 系统间测量与报告(单芯片方案终端低优先级) 5.3.1 TD-LTE下测量TD-SCDMA(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测试编号:5.3.1 测试项目:系统间测量 测试分项:TD-LTE下测量TD-SCDMA信号 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可以根据E-UTRAN配置进行系统间测量,并上报事件触发测量报告。 测试条件: 1) UE已注册、处于RRC_IDLE状态。 2) UE驻留在E-UTRA小区CELL1,CELL1存在TD-SCDMA邻区CELL2。 测试步骤: UE在小区CELL1发起某业务;通过改变CELL2的参考信号强度模拟UE由CELL1切换到CELL2的过程。 消息流: UE – E-UTRAN … <-- …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配置系统间测量) --> … --> … 消息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 … MeasurementReport … 预期结果: 1)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中包含measConfig,其中包括系统间测量的测量对象、报告配置、测量ID等参数; 2) 测量成功启动;
3) UE在满足测量触发条件时通过MeasurementReport消息向E-UTRAN报告测量结果。 备注: 通过E-UTRAN配置,分别对B1和B2事件触发测量报告进行测试。
5.3.2 TD-LTE下测量GSM(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测试编号:5.3.2 测试项目:系统间测量 测试分项:TD-LTE下测量GSM信号 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可以根据E-UTRAN配置进行系统间测量,并上报事件触发测量报告。 测试条件: 1) UE已注册、处于RRC_IDLE状态。 2) UE驻留在E-UTRA小区CELL1,CELL1存在GSM邻区CELL2。 测试步骤: UE在小区CELL1发起某业务;通过改变CELL1、CELL2的参考信号强度或其他合适的触发条件触发测量。 消息流: UE – E-UTRAN … <-- …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配置系统间测量) --> … --> … 消息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 … MeasurementReport … 预期结果: 1)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中包含measConfig,其中包括系统间测量的测量对象、报告配置、测量ID等参数; 2) 测量成功启动; 3) UE在满足测量触发条件时通过MeasurementReport消息向E-UTRAN报告测量结果。 备注: 通过E-UTRAN配置,分别对事件触发测量报告(B1、B2)进行测试。 15
5.3.3 TD-SCDMA下测量TD-LTE(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测试编号:5.3.3 测试项目:系统间测量 测试分项:TD-SCDMA下测量TD-LTE信号 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可以根据系统配置进行系统间测量,并上报事件触发测量报告。 测试条件: 1) UE已注册、处于IDLE状态。 2) UE驻留在TD-SCDMA小区CELL1,CELL1存在E-UTRA邻区CELL2。 测试步骤: UE在小区CELL1发起某业务;通过改变CELL2的参考信号强度模拟UE由CELL1切换到CELL2的过程。 消息流: UE – UTRAN … <-- --> … --> … 消息 … Measurement Control(配置系统间测量) … … Measurement Report … 预期结果: 1) Measurement Control消息中包含Inter-RAT measurement,其中包括系统间测量的Inter-RAT measurement quantity、Inter-RAT reporting quantity、 Inter-RAT measurement reporting criteria等参数;且E-UTRA的Measurement quantity中包含RSRP和RSRQ,E-UTRA的Reporting quantity设置为both; 2) 测量成功启动; 3) UE在满足测量触发条件时通过MeasurementReport消息向UTRAN报告测量结果。 备注: 通过UTRAN配置,分别对事件触发报告测量(3a、3b、3c、3d)进行测试。
5.3.4 GSM下测量TD-LTE(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测试编号:5.3.4 测试项目:系统间测量 测试分项:GMS下测量TD-LTE信号 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可以根据GERAN配置进行系统间测量,并上报事件触发测量报告。 测试条件: 1) UE已注册、处于空闲状态。 2) UE驻留在GERAN小区CELL1,CELL1存在TD-LTE邻区CELL2。 测试步骤: UE在小区CELL1发起某业务;通过改变CELL2的参考信号强度模拟UE由CELL1切换到CELL2的过程。 消息流: UE –GERAN … <-- … MEASUREMENT INFORMATION(配置频内测量) --> … --> … 消息 … … Measurement Report … 预期结果: 1) 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中包含measConfig,其中包括系统间测量的测量对象、报告配置、测量ID等参数; 2) 测量成功启动; 3) UE在满足测量触发条件时通过MeasurementReport消息向E-UTRAN报告测量结果;RSRP、RSRQ的测量结果都要上报。 备注:
5.3.5 TD-SCDMA下测量GSM
参见[21] 第4.3.10.1节。 5.3.6 GSM下测量TD-SCDMA
参见[21] 第4.3.10.2节。 5.4 系统间小区重选
17
5.4.1 TD-LTE到TD-SCDMA的小区重选(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测试编号:5.4.1 测试项目:小区重选 测试分项:小区重选:TD-LTE到TD-SCDMA 测试目的: 验证处于RRC_IDLE状态的终端能够进行小区重选到TD-SCDMA小区。 测试条件: 1) eNodeB配置CELL1系统带宽(20MHz必选,其它可选),帧结构为: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CELL2系统带宽(10MHz必选,其它可选),帧结构为上行/下行配置2、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5(DwPTS:GP:UpPTS=3:9:2); 2) 开启三个小区:TD-LTE Cell 1、TD-LTE Cell2、TD-SCDMA Cell 3,工作正常; 3) 终端已注册,处于RRC_IDLE状态,驻留在Cell 1上。 测试步骤: 步骤1: 配置TD-LTE Cell1工作在D频段,TD-LTE Cell2工作在F频段,TD-SCDMA Cell3工作在A频段; 步骤2: UE处于Cell 1,邻小区是Cell2和Cell 3;配置优先级顺序Cell3>Cell1>Cell2,Snonintrasearch< Threshx; 步骤3: UE在Cell 1中开机完成附着,处于空闲模式; 步骤4: UE在Cell 1中进行RRC连接建立、无线承载建立等过程,确认成功后释放连接,进入RRC_IDLE状态; 步骤5: 调整信号衰减,在Cell2和Cell3信号相当的情况下,确认UE是否优先重选到Cell 3,并且未出现脱网现象; 步骤6: 小区重选完成后UE在Cell 3中进行RRC连接建立、无线承载建立等过程; 步骤7: 配置TD-SCDMA小区Cell3工作在F频段,重复步骤2~6; 步骤8: 配置TD-LTE Cell1工作在F频段,TD-LTE Cell2工作在D频段,TD-SCDMA Cell3工作在A频段,重复步骤2~7。 预期结果: 1) UE能够正确完成小区重选,并未出现脱网现象;在小区重选前,UE能成功进行RRC连接建立、无线承载建立等过程。在小区重选后,UE在Cell 3中进行路由区更新过程,UE能成功进行数据传输。 备注:--
5.4.2 TD-LTE到GSM的小区重选(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测试编号:5.4.2 测试项目:小区重选 测试分项:小区重选:TD-LTE到GSM 测试目的: 验证处于RRC_IDLE状态的终端能够进行小区重选到GSM小区。 测试条件: 1) eNodeB配置系统带宽(20MHz、10MHz必选,其它可选),帧结构为: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 2) 两个小区:TD-LTE Cell 1、GPRS Cell 2工作正常;TD-LTE和GPRS小区属于不同的位置区 3) 终端已注册,处于RRC_IDLE状态,驻留在Cell 1上。 测试步骤: 步骤1: UE处于Cell 1,邻小区是Cell 2; 步骤2: UE在Cell 1中开机完成附着,处于空闲模式; 步骤3: UE在Cell 1中进行RRC连接建立、无线承载建立等过程,确认成功后释放连接,进入RRC_IDLE状态; 步骤4: 将UE移动到Cell 2(或通过调整信号衰减方式),确认UE是否小区重选到Cell 2,并未出现脱网现象; 步骤5: 小区重选完成后,UE在Cell 2中进行数据传输。 预期结果: 1) UE能够正确完成小区重选,并未出现脱网现象;在小区重选前,UE能成功进RRC连接建立、无线承载建立等过程;在小区重选后,UE在Cell 2中进行路由区更新过程,UE能成功进行数据传输。 备注:--
5.4.3 TD-SCDMA到TD-LTE的小区重选(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5.4.3.1 TD-SCDMA IDLE态到TD-LTE RRC_IDLE的小区重选
测试编号:5.4.3.1 测试项目:小区重选 19
测试分项:小区重选:TD-SCDMA IDLE态到TD-LTE RRC_IDLE 测试目的: 验证处于TD-SCDMA IDLE状态的终端能够进行小区重选到TD-LTE小区。 测试条件: 1) eNodeB配置系统CELL1带宽(20MHz、10MHz必选,其它可选),帧结构为: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CELL2系统带宽(20MHz、10MHz必选,其它可选),帧结构为上行/下行配置2、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5(DwPTS:GP:UpPTS=3:9:2); 2) 开启两个小区:TD-LTE Cell 1、TD-SCDMA Cell 3,工作正常,且CELL3工作在A频段;TD-SCDMA和TD-LTE小区属于不同的位置区; 3) 终端已注册,处于IDLE状态,驻留在Cell 3上。 测试步骤: 步骤1: UE处于Cell 3,邻小区是Cell 1; 步骤2: UE在Cell 3中开机完成附着,处于空闲模式; 步骤3: UE在Cell 3中进行RRC连接建立、无线承载建立等过程,确认成功后释放连接,进入RRC_IDLE状态; 步骤4: 将UE移动到Cell 1(或通过调整信号衰减方式),确认UE是否小区重选到Cell 1,并未出现脱网现象; 步骤5: 小区重选完成后,UE在Cell 1中进行跟踪区更新过程后回到RRC_IDLE,后续UE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6: 配置TD-SCDMA小区Cell3工作在F频段,重复步骤1~5; 步骤7: 关闭TD-LTE CELL1,开启TD-LTE CELL2,重复步骤1~6; 预期结果: 1) UE能够正确完成小区重选,并未出现脱网现象;在小区重选前,UE能成功进RRC连接建立、无线承载建立等过程;在小区重选后,UE在Cell 1或Cell2中进行跟踪区更新过程后回到RRC_IDLE,后续UE能成功进行数据传输。 备注:--
5.4.4 GSM到TD-LTE的小区重选(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测试编号:5.4.4 测试项目:小区重选
测试分项:小区重选:GPRS IDLE态到TD-LTE RRC_IDLE 测试目的: 验证处于GPRS IDLE状态的终端能够进行小区重选到TD-LTE小区。 测试条件: 1) eNodeB配置系统带宽(20MHz、10MHz必选,其它可选),帧结构为: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 2) 两个小区:GPRS Cell 1、TD-LTE Cell 2工作正常;GPRS和TD-LTE小区属于不同的位置区; 3) 终端已注册,处于IDLE状态,驻留在Cell 1上。 测试步骤: 步骤1: UE处于Cell 1,邻小区是Cell 2; 步骤2: UE在Cell 1中开机完成附着,处于空闲模式; 步骤3: UE在Cell 1中进行CHANNEL REQUEST等过程,确认成功后释放连接,进入IDLE状态; 步骤4: 将UE移动到Cell 2(或通过调整信号衰减方式),确认UE是否小区重选到Cell 2,并未出现脱网现象; 步骤5: 小区重选完成后,UE在Cell 2中可进行数据传输。 预期结果: 1) UE能够正确完成小区重选,并未出现脱网现象;在小区重选前,UE能成功进CHANNEL REQUEST等过程;在小区重选后,UE在Cell 2中进行跟踪区更新过程,并且后续能成功进行数据传输。 备注:--
5.4.5 GSM到TD-SCDMA的小区重选
参见[21] 第4.3.8.3节。
5.4.6 TD-SCDMA到GSM的小区重选
参见[21] 第4.3.8.2节。
5.5 系统间切换(单芯片方案终端低优先级)
5.5.1 TD-LTE到TD-SCDMA的系统间切换(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测试编号:5.5.1 测试项目:系统间切换 测试分项:TD-LTE到TD-SCDMA的系统间切换 测试目的: 21
验证终端可以从TD-LTE小区切换到TD-SCDMA小区。 测试条件: 1) UE已注册、处于RRC_IDLE状态。 2) 三个小区:TD-LTE CELl1,工作在D频段,TD-LTE CELl2工作在F频段,TD-SCDMA CELL3工作在A频段; 3) 开启两个小区:TD-LTE CELL1、TD-SCDMA CELL3,工作正常; 测试步骤: 1) UE驻留在TD-LTE小区CELL1,CELL1有TD-SCDMA邻区CELl3; 2) UE在小区CELL1发起某业务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 3) 通过改变CELL1、CELL3的参考信号强度触发UE由CELL1切换到CELL3。 4) 配置TD-SCDMA CELL3工作在F频段,重复步骤1~3; 5) 关闭TD-LTE CELL1,开启TD-LTE CELl2,重复步骤1~4; 参考消息流: 准备阶段: UE Source eNodeB Target RNC Source MME Source Target Target SGSN Serving GW Serving GW PDN GW 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1. Handover Initiation 2. H andover Required 3. 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 4. Create Session Request 4a. Create Session Response 5. Relocation Request 5a. Relocation Request Acknowledge 6.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6a.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 7. Forward Relocation Response 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 8. C 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 8a . C执行阶段:
UE Source eNodeB Target RNC Source MME Target Source Target SGSN Serving GW Serving GW PDN GW 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1. Handover Command 2. HO from E-UTRAN Command - 4. UTRAN Iu Access Procedures4a. Handover to UTRAN Complete Sending of uplink data possible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If Direct Forwarding applies Via Target SGSN in case Direct Tunnel is not used 5. Relocation Complete 6. 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Notification 6a. 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Acknowledge 7. Modify Bearer Request If Indirect ForwardFor Serving GW relocation Steps 7, 8 and 9, and the following User Plane path, will be handled by Target Serving GW (A) 8. Modify Bearer Req8a. Modify Bearer Re9. Modify Bearer Response 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Via Target SGSN if Direct Tunnel is not used) 10. Routeing Area Update procedure 11. Delete Session Request 11b. Release Resources 11a. Delete Session Response (B) 12.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 12a.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 13.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 13a.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 预期结果: 1) 成功切换到目标TD-SCDMA NodeB;业务保持连续; 2) 源eNodeB相关资源释放完成。 备注:
5.5.2 TD-LTE到GPRS的系统间切换(单芯片、双芯片方案终端都可选)
23
测试编号:5.5.2 测试项目:系统间切换 测试分项:TD-LTE到GPRS的系统间切换 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可以从TD-LTE小区切换到GPRS小区。 测试条件: 1) UE已注册、处于RRC_IDLE状态。 2) UE驻留在E-UTRA小区CELL1,CELL1有GPRS邻区CELL2。 测试步骤: 1) UE在小区CELL1发起某业务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 2) 通过改变CELL1、CELL2的参考信号强度触发UE由CELL1切换到CELL2。 参考消息流: 准备阶段: UE Source eNodeB Target BSS Source MME Target SGSN Source Target Serving GW Serving GW PDN GW 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1. Handover Initiation 2. Handover Required 3. 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 4. Create Session Request 4a. Create Session Response 5. PS Handover Request 5a. PS 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6.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6a.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7. Forward Relocation Response 8.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 8a.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 执行阶段:
UE Source eNodeB Target BSS Source MME Source Target Target SGSN Serving GW Serving GW 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1. Handover Command 2. HO from E-UTRAN Command PDN GW 4. GERAN A/Gb Access Procedures 5. XID Response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Sending of uplink data possible Only if ”Direct Forwarding” applies Only if ”Indirect Forwarding” applies 6. PS Handover Complete 7. XID Response 8. 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Notification 8a. 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Acknowledge 9. Modify Bearer Request For Serving GW relocation Steps 9, 10 and 11, and the following User Plane path, will be handled by Target Serving GW 12. XID Negotiation for LLC ADM 12a. SABM UA exchange re-establishment and XID negotiation for LLC ABM) 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13. Routeing Area Update procedure 13a. PS Handover Complete Ack 14. Delete Session Request 14b. Release Resource (B) 14a. Delete Session Response 15.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 15a.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 16.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16a.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A) 10. Modify Bearer Requ10a. Modify Bearer Re11. Modify Bearer Response 预期结果: 1) 成功切换到目标GPRS BSS;业务保持连续; 2) 源eNodeB相关资源释放完成。 备注: 25
5.5.3 TD-LTE RRC_CONNECTED到GSM_Idle/GPRS Packet_Idle(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5.5.3.1 CCO without NACC方式
测试编号:5.5.3.1 测试项目:系统间切换 测试分项:TD-LTE到GPRS的系统间切换,未使用NACC的小区改变命令 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可以从TD-LTE小区切换到GPRS小区。 测试条件: 1) UE已注册、处于RRC_IDLE状态。 2) UE驻留在E-UTRA小区CELL1,CELL1有GPRS邻区CELL2。 测试步骤: 1) UE在小区CELL1发起某业务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 2) 通过改变CELL1、CELL2的参考信号强度,触发网络向被测终端发CELL CHANGE ORDER FROM UTRAN,从而使UE由CELL1切换到CELL2。 预期结果: 1) CELL CHANGE ORDER FROM UTRAN消息中未包含GPRS小区的系统信息; 2) UE成功切换到目标GPRS BSS; 3) 源eNodeB相关资源释放完成。 备注:--
5.5.3.2 CCO with NACC方式(可选)
测试编号:5.5.3.2 测试项目:系统间切换 测试分项:TD-LTE到GPRS的系统间切换,使用NACC的小区改变命令 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可以从TD-LTE小区切换到GPRS小区。 测试条件: 1) UE已注册、处于RRC_IDLE状态。 2) UE驻留在E-UTRA小区CELL1,CELL1有GPRS邻区CELL2。 测试步骤: 1) UE在小区CELL1发起某业务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 2) 通过改变CELL1、CELL2的参考信号强度,触发网络向被测终端发CELL CHANGE ORDER FROM UTRAN,从而使UE由CELL1切换到CELL2。
预期结果: 1) CELL CHANGE ORDER FROM UTRAN消息中包含GPRS小区的系统信息; 2) UE成功切换到目标GPRS BSS; 3) 源eNodeB相关资源释放完成。 备注:--
5.5.4 TD-SCDMA到TD-LTE的系统间切换(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测试编号:5.5.4 测试项目:系统间切换 测试分项:TD-SCDMA到TD-LTE的系统间切换 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可以从TD-SCDMA小区切换到TD-LTE小区。 测试条件: 1) UE已注册、处于IDLE状态。 2) 三个小区:TD-LTE CELl1,工作在D频段,TD-LTE CELl2工作在F频段,TD-SCDMA CELL3工作在A频段; 3) 开启两个小区:TD-LTE CELL1、TD-SCDMA CELL3,工作正常; 4) 测试步骤: 1) UE驻留在TD-SCDMA小区CELL3,CELL1有TD-LTE邻区CELL1; 2) UE在小区CELL3发起某业务进入CELL_DCH状态; 3) 通过改变CELL1、CELL3的参考信号强度触发UE由CELL3切换到CELL1。 4) 配置TD-SCDMA CELL3工作在F频段,重复步骤1~3; 5) 关闭TD-LTE CELL1,开启TD-LTE CELl2,重复步骤1~4; 参考消息流: 准备阶段: 27
UE Source RNC Target eNodeB Source SGSN Target MME Serving GW Target Serving GW PDN GW 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via Source SGSN in case Direct Tunnel is not used) 1. Handover Initiation 2. Relocation Required 3. 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 4. Create Session Request 4a. Create Session Response 5. Handover Request 5a. 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6 .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 6 a .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 7 . Forward Relocation Response .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8 8a.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 执行阶段:
UE Source RNC Target eNodeB Source SGSN Target MME Source Target Serving GW Serving GW PDN GW 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via Source SGSN if Direct Tunnel is not used) 1. Relocation Command 2. HO from UTRAN Command 4. E-UTRAN Access Procedures 5. HO to E-UTRAN Complete Sending of uplink data possible Downlink Payload User Plane PDUs (via Source SGSN if Direct Tunnel is not used) If Direct Forwarding applies Via Source SGSN in case Direct Tunnel is not used If Indirect Forwardi6. Handover Notify 7. 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Notification 7a. 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Acknowledge 8. Modify Bearer Request For Serving GW relocation Steps 8, 9 and 10, and the following User Plane path, will be handled by Target Serving GW (A) 10. Modify Bearer Response 9. Modify Bearer Req9a. Modify Bearer Re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11. Tracking Area Update procedure 12. Delete Session Request 12b. Iu Release Procedure (B) 12a. Delete Session Response 13.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 13a.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 14.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14a.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 预期结果: 1) 成功切换到目标TD-LTE eNodeB;业务保持连续; 2) 源NodeB相关资源释放完成。 备注:
5.5.5 GPRS到TD-LTE的系统间切换(单芯片、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测试编号:5.5.5 测试项目:系统间切换 29
测试分项:GPRS到TD-LTE的系统间切换 测试目的: 验证终端可以从GPRS小区切换到TD-LTE小区。 测试条件: 3) UE已注册、处于IDLE状态。 4) UE驻留在GPRS小区CELL1,CELL1有TD-LTE邻区CELL2。 测试步骤: 3) UE在小区CELL1发起某业务; 4) 通过改变CELL1、CELL2的参考信号强度触发UE由CELL1切换到CELL2。 参考消息流: 准备阶段: UE Source BSS Target eNodeB Source SGSN Target MME Target Source Serving GW PDN GW Serving GW 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1. Handover Initiation 2. PS Handover Required 3. 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 4. Create Session Request 4a. Create Session Response 5. Handover Request 5a. 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6.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 6a.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 7. Forward Relocation Response 8.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 8a. Crea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 执行阶段:
UE Source BSS Target eNodeB Source SGSN Target MME Target Source Serving GW Serving GW PDN GW 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Only if 'Direct Forwarding' applies Only if 'Indirect Forwarding' applies 1. PS HO Required Acknowledge 2. PS Handover Command 4. E-UTRAN Access Procedures 5. HO to E-UTRAN Complete 6. Handover Notify Sending of uplink data 7. 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Notification possible 7a. Forward Relocation Complete Acknowledge 8 . Modify Bearer Request 9. Modify Bearer RequFor Serving GW relocation Steps 8, 9 and 10, and the following User Plane path, will be handled by Target Serving GW (A) 9a. Modify Bearer Res10. Modify Bearer Response Uplink and Downlink User Plane PDUs 11. BSS Packet Flow Delete Procedure 12. Tracking Area Update procedure 13. Delete Session Request 13a. Delete Session Response 14.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uest 14a.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sponse 15.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q15a. Delete Indirect Data Forwarding Tunnel Re 预期结果: 1) 成功切换到目标TD-LTE eNodeB;业务保持连续;根据初始业务请求,UE在LTE下可以更高速率传输; 2) 源BSS相关资源释放完成。 备注: 5.5.6 GSM Packet transfer mode到TD-LTE RRC_IDLE(双芯片方案终端可选)
31
5.5.6.1 NC0模式,终端控制的重选方式 测试编号:5.5.6.1 测试项目:切换 测试分项:切换:GSM Packet transfer mode到TD-LTE RRC_IDLE,NC0模式 测试目的: 验证处于GSM Packet transfer mode状态的终端能够进行小区重选到TD-LTE小区。 测试条件: 1) eNodeB配置系统带宽(20MHz、10MHz必选,其它可选),帧结构为: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 2) 两个小区:GPRS Cell 1、TD-LTE Cell 2工作正常;GPRS和TD-LTE小区属于不同的位置区; 3) 终端已注册,处于IDLE状态,驻留在Cell 1上,网络配置终端小区重选方式为NC0模式。 测试步骤: 步骤1: UE处于Cell 1,邻小区是Cell 2; 步骤2: UE在Cell 1中开机完成附着,处于空闲模式; 步骤3: UE在Cell 1中发起数据业务,进入GSM Packet transfer mode; 步骤4: 将UE移动到Cell 2(或通过调整信号衰减方式),确认UE是否小区重选到Cell 2,并未出现脱网现象; 步骤5: 小区重选完成后,UE在Cell 2中可进行数据传输。 预期结果: 1) UE能够正确完成小区重选,并未出现脱网现象;在小区重选前,UE能成功进CHANNEL REQUEST等过程后进入GSM Packet transfer mode;在小区重选后,UE在Cell 2中进行跟踪区更新过程,并且后续能成功进行数据传输。 备注:--
5.5.6.2 NC2模式,网络控制的重选方式
测试编号:5.5.6.2 测试项目:切换 测试分项:切换:GSM Packet transfer mode到TD-LTE RRC_IDLE,NC2模式 测试目的: 验证处于GSM Packet transfer mode状态的终端能够进行小区重选到TD-LTE小区。 测试条件:
1) eNodeB配置系统带宽(20MHz、10MHz必选,其它可选),帧结构为: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 2) 两个小区:GPRS Cell 1、TD-LTE Cell 2工作正常;GPRS和TD-LTE小区属于不同的位置区; 3) 终端已注册,处于IDLE状态,驻留在Cell 1上,网络配置终端小区重选方式为NC2模式。 测试步骤: 步骤1: UE处于Cell 1,邻小区是Cell 2; 步骤2: UE在Cell 1中开机完成附着,处于空闲模式; 步骤3: UE在Cell 1中发起数据业务,进入GSM Packet transfer mode; 步骤4: 将UE移动到Cell 2(或通过调整信号衰减方式),确认UE是否小区重选到Cell 2,并未出现脱网现象; 步骤5: 小区重选完成后,UE在Cell 2中可进行数据传输。 预期结果: 1) 在小区重选前,UE能成功进CHANNEL REQUEST等过程后进入GSM Packet transfer mode; 2) UE从Cell 1重选到Cell 2的过程中,向网络端发送Packet Measurement Report上报测量; 3) 网络端下发Cell Change Order命令,使UE重选到Cell2; 4) UE能够正确完成小区重选,并未出现脱网现象;在小区重选后,UE在Cell 2中进行跟踪区更新过程,并且后续能成功进行数据传输。 备注:--
5.5.7 GSM到TD-SCDMA的系统间切换
参见[21] 第4.3.9.4节。
5.5.8 TD-SCDMA到GSM的系统间切换
参见[21] 第4.3.9.2节。 6 室内基本性能测试 6.1 下行峰值速率测试 测试编号:6.1 测试项目:峰值速率测试 测试分项:下行峰值速率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最大下行速率 33
测试条件: MIMO配置:下行2×2 SM或2×2 CDD L3数据为TCP/UDP 测试带宽:20MHz 测试步骤: 步骤1:根据图4-2连接好系统(上行可直连) 步骤2:eNodeB把所有带宽配置给用户,上下行配比2:2,DwPTS:GP:UpPTS=10:2:2的特殊子帧配置,DwPTS发送数据,发送模式选择SM,固定最高MCS 步骤3:eNodeB连接PC利用吞吐量测试软件发送UDP包 步骤4:信道模拟仪信道类型设置为AWGN,调节信道模拟仪使下行链路无误码 步骤5:传输发起并稳定后开始数据测量,以一段时间内(如60s)的数据作为样点,记录数据:L1,L2,L3下行峰值速率。 步骤6:eNodeB连接PC发送TCP包,重复步骤4-5,记录数据。 预期结果: L3峰值速率达到理论值的85% 备注:吞吐量测试软件建议用Chariot
6.2 上行峰值速率测试 测试编号:6.2 测试项目:峰值速率测试 测试分项:上行峰值速率测试 测试目的: 测试最大上行速率 测试条件: MIMO配置:上行SIMO L3数据为TCP/UDP 测试带宽:20MHz 测试步骤: 步骤1:根据图4-2连接好系统(下行可直连) 步骤2:eNodeB把所有带宽配置给用户,上下行配比2:2,DwPTS:GP:UpPTS=10:2:2的特殊子帧配置,发送模式选择SIMO,固定最高MCS,固定UE为最大发送功率 步骤3:UE连接PC利用吞吐量测试软件发送UDP包 步骤4:信道模拟仪信道类型设置为AWGN,调节信道模拟仪,使上行链路无误码 步骤5:传输发起并稳定后开始数据测量,以一段时间内(如20s)的数据作为样点,记录数据:L1,L2,L3上行峰值速率。 步骤6:UE连接PC发送TCP包,重复步骤4-5,记录数据。 预期结果: L3峰值速率达到理论值的85% 备注:吞吐量测试软件建议用Chariot
35
6.3 下行SFBC下的数据速率vs. SNR测试 测试编号:6.3 测试项目:数据速率vs. SNR测试 测试分项:下行SFBC下的数据速率vs. SNR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下行 SFBC在不同信道条件和不同SNR下的系统吞吐量 测试条件: MIMO配置:下行 2×2 SFBC HARQ开启,AMC开启 L3数据为TCP/UDP 信道模型: SCM-E UMa NLOS、IMT-A UMa LOS 测试步骤: 步骤1:根据图4-2连接好系统; 步骤2:eNodeB把所有带宽配置给用户,上下行配比2:2,DwPTS:GP:UpPTS=10:2:2的特殊子帧配置,发送模式选择SFBC; 步骤3:eNodeB连接PC利用吞吐量测试软件发送UDP包; 步骤4:信道模拟仪信道类型设置为SCM-E UMa NLOS,设置UE移动速度为3km/h; 步骤5:由高到低调整信道模拟仪SNR,SNR调节间隔为0.5-2dB。SNR每调节一次,待接收速率稳定后,记录L1-L3数据速率; 步骤6:信道模拟仪信道类型设置为SCM-E UMa NLOS,设置UE移动速度为30km/h、120km/h,重复步骤5; 步骤7:信道模拟仪信道类型设置为IMT-A UMa LOS,设置UE移动速度为3km/h、30km/h、120km/h,重复步骤5; 步骤8:eNodeB连接PC发送TCP包,重复步骤4-7。 预期结果: 1) 记录数据: BLER vs. SNR L1吞吐量 vs. SNR L2吞吐量 vs. SNR L3吞吐量 vs. SNR 2) L3吞吐量达到仿真值的80%; 备注:1 SNR调节间隔可根据AMC变化设定 2 SNR调节范围从AMC可达最大MCS至数据率为0
6.4 下行CDD下的数据速率vs. SNR测试 测试编号:6.4 测试项目:数据速率vs. SNR测试 测试分项:下行CDD下的数据速率vs. SNR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下行 CDD在不同信道条件和不同SNR下的系统吞吐量 测试条件: MIMO配置:下行 2×2 CDD HARQ开启,AMC开启 L3数据为TCP/UDP 信道模型:SCM-E UMa NLOS、IMT-A UMa LOS 测试步骤: 步骤1:根据图4-2连接好系统; 步骤2:eNodeB把所有带宽配置给用户,上下行配比2:2,DwPTS:GP:UpPTS=10:2:2的特殊子帧配置,发送模式选择CDD; 步骤3:eNodeB连接PC利用吞吐量测试软件发送UDP包; 步骤4:信道模拟仪信道类型设置为SCM-E UMa NLOS,设置UE移动速度为3km/h; 步骤5:由高到低调整信道模拟仪SNR,SNR调节间隔为0.5-2dB。SNR每调节一次,待接收速率稳定后,记录L1-L3数据速率; 步骤6:信道模拟仪信道类型设置为SCM-E UMa NLOS,设置UE移动速度为30km/h、120km/h,重复步骤5; 步骤7:信道模拟仪信道类型设置为IMT-A UMa LOS,设置UE移动速度为3km/h、30km/h、120km/h,重复步骤5; 步骤8:eNodeB连接PC发送TCP包,重复步骤4-7。 预期结果: 1) 记录数据: BLER vs. SNR L1吞吐量 vs. SNR L2吞吐量 vs. SNR L3吞吐量 vs. SNR 2) L3吞吐量达到仿真值的80%; 备注:1 SNR调节间隔可根据AMC变化设定 2 SNR调节范围从AMC可达最大MCS至数据率为0
37
6.5 波束赋形基本性能测试 测试编号:6.5 测试项目:智能天线基本性能测试 测试分项:SCM-E NLOS/IMT-A LOS信道模型下智能天线性能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SCM-E NLOS/IMT-A LOS模型下智能天线基本性能 测试条件: 1.按照图4-2搭建测试环境 2.在信道模拟仪中设置基站双极化天线的典型pattern,UE侧为全向天线 3.配置SRS参数CSRS=0,BSRS0,bhop=CSRS,TSRS=5ms 4.帧结构:上行/下行配置1(子帧配置:DSUUDDSUUD),常规长度CP,特殊子帧配置7(DwPTS:GP:UpPTS=10:2:2) 5.MIMO模式:下行设置为Mode 7 6.HARQ开启,最大3次重传 7.业务类型:UDP 8.采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校准RRU和测试环境单元,保证+/-5度内的相位偏差,保证1dB内的幅度偏差。 9. 小区带宽20MHz 10. UE接收CRS RSRP为-90dBm 测试步骤: 步骤1.设置UE移动速度为3km/h 步骤2.信道条件设置为SCM-E UMa NLOS,用户位于基站天线法线方向 步骤3. 打开AMC 步骤4. UE下载数据,由高到低变换信噪比,分别记录1分钟内UE的L1、L3平均吞吐量、BLER、RSRP、MCS; 步骤5. 关闭AMC,设置下行MCS=5,重复步骤4; 步骤6. 关闭AMC,设置下行MCS=9,重复步骤4 步骤7. 关闭AMC,设置下行MCS=15,重复步骤4 步骤8 信道变为IMT-A UMa LOS场景,用户位置不变,重复步骤3-7 步骤9.UE移动速度设置为30km/h,AMC开启,重复步骤3-8 步骤10.UE移动速度设置为120km/h,AMC开启,重复步骤3-8 预期结果: 1) 记录数据:L1、L3吞吐量、BLER、RSRP、MCS 2) L3吞吐量达到仿真值的80%; 备注: 测试前MODE7通过DCI格式进行确认
7 外场测试 7.1 开机网络选择
测试编号:7.1 测试项目:多种网络覆盖下的开机网络选择 测试分项:开机网络选择 测试目的:验证UE在有多个网络覆盖下的开机选择优先级 测试条件: 网络存在TD LTE与TDS共同覆盖的区域:其中TD-LTE覆盖区域中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TDS网络,多个模式网络选择的优先级从高至低为LTE、TD-SCDMA、EDGE TD LTE与TDS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定点测试: 步骤1:UE处于TD LTE(D+F频段)与TDS(A频段)网络共同覆盖区域,TD-LTE D频段信号强于F频段信号,TD-LTE TD-SCDMA均满足接入条件;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并开机,接入网络; 步骤3:记录UE选择接入网络和频段,并发起PING包业务,可以正常PING包算做接入成功; 步骤4: UE处于UE处于TD LTE(D+F频段)与TDS(A频段)网络共同覆盖区域,TD-LTE F频段信号强于D频段信号,TD-LTE TD-SCDMA均满足接入条件,重复步骤2~3; 步骤5:UE处于TD LTE(F频段)与TDS(A频段)网络共同覆盖区域,TD-LTE TD-SCDMA均满足接入条件,重复步骤2~3; 步骤6:UE处于TD LTE(D频段)单独覆盖区域,TDLTE SINR 8-12dB,重复步骤2-3; 步骤7:UE处于TD LTE(F频段)单独覆盖区域,TDLTE SINR 8-12dB,重复步骤2-3; 步骤8:UE处于TDS(A频段)单独覆盖区域,TDLTE SINR -5-0dB,重复步骤2-3;步骤9:UE处于TDS(F频段)单独覆盖区域,TDLTE SINR -5-0dB,重复步骤2-3; 预期结果: 1) 记录UE选择接入网络; 2) 每个接入点,UE尝试3次未成功判定为失败。 备注:
7.2 小区重选
7.2.1 TD-LTE与TDS间的小区重选(双芯片可选) 测试编号:7.2.1 测试项目:TD-LTE与TDS间的小区重选 测试分项:TD-LTE与TDS间的小区重选 测试目的:验证UE可以在TD LTE与TDS小区间完成小区重选 测试条件: TD LTE与TDS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与TDS单独覆盖区域比例约为各50%,TD-LTE覆盖区域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测试路线上应存在7~8处发生系统间小区重选区域,且各频段系统间小区重选均存在:TD-LTE D频段小区与TDS A频段及F频段小区,TD-LTE F频段小区与TDS A频段及F频段小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TDS网络 TD LTE与TDS网络空载 39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D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A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LTE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入IDLE态;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在小区重选区域进行测试; 步骤4:监测TD LTE和TDS参考信号覆盖情况,并记录发生小区重选结果和小区重选方向(是由LTE向TDS或者相反),如出现脱网、死机或找不到网络情况,判定此次重选尝试失败。 步骤5: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D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F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重复步骤2~4; 步骤6: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F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A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重复步骤2~4; 步骤7: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F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F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重复步骤2~4。 预期结果: 1)小区重选方向和小区重选时延; 2)每个重选场景,UE尝试3次未成功判定为失败,记录失败原因。 备注:
7.2.2 TD-LTE与TDS间的空闲态背景搜索
测试编号:7.2.2 测试项目:TD-LTE与TDS间的空闲态背景搜索 测试分项:TD-LTE与TDS间的空闲态背景搜索 测试目的:验证UE可以在TD LTE与TDS小区间完成背景搜索 测试条件: TD LTE与TDS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与TDS单独覆盖区域比例约为各50%,测试路线上有一处只有TD-SCDMA网络覆盖,且覆盖该区域的TD-S没有配置TD-LTE邻区,从该区域可分别进入TD-LTE D频段和TD-SCDMA重叠覆盖区及TD-LTE F频段和TD-SCDMA重叠覆盖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TDS网络 TD LTE与TDS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只有TD-SCDMA A频段网络覆盖,且覆盖该区域的TD-S没有配置TD-LTE邻区,从该路线可以进入TD-LTE D频段和TD-S的重叠覆盖区;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SCDMA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入IDLE态,;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在进入TD-LTE/TD-SDCMA重叠覆盖区时,停车,打开背景搜索,配置为立即搜索; 步骤4:检查终端是否能搜索到TD-LTE网络,当搜索成功后,选择接入TD-LTE网络,建立业务检查是否成功。 步骤5: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只有TD-SCDMA A频段网络覆盖,且覆盖该区域的TD-S没有配置TD-LTE邻区,从该路线可以进入TD-LTE F频段和TD-S的重叠覆盖区; 步骤6:重复步骤2~3,设置背景搜索为每15分钟1次,当终端提示搜到TD-LTE网络时,选择拒绝接入TD-LTE网络,检查终端行为是否正确
步骤7: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只有TD-SCDMA F频段网络覆盖,且覆盖该区域的TD-S没有配置TD-LTE邻区,从该路线可以进入TD-LTE D频段和TD-S的重叠覆盖区; 步骤8: 重复步骤2~3,设置背景搜索为每30分钟1次,当终端提示搜到TD-LTE网络时,选择接入TD-LTE网络,验证业务建立是否成功; 步骤9: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只有TD-SCDMA A频段网络覆盖,且覆盖该区域的TD-S没有配置TD-LTE邻区,从该路线可以进入TD-LTE D频段和TD-S的重叠覆盖区;步骤10:设置背景搜索为从不,重复步骤2-3,检查终端是否搜索TD-LTE网络。 预期结果: 1) 终端按照后台要求正确完成背景搜索。 2) 每个场景下UE尝试3次未成功判定为失败,记录失败原因。 备注:
7.2.3 TD-LTE与GSM间的小区重选—现阶段可选 测试编号:7.2.3 测试项目:TD-LTE与GSM间的小区重选 测试分项:TD-LTE与GSM间的小区重选 测试目的:验证UE可以在TD LTE与GSM小区间完成小区重选 测试条件: TD LTE与GSM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与GSM单独覆盖区域比例约为各50%,测试路线上应存在7~8处发生系统间小区重选区域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GSM网络 TD LTE与GSM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GSM覆盖区域向TD LTE D频段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 D频段覆盖区域向GSM覆盖区域移动;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LTE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入IDLE态;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行测试; 步骤4:监测TD LTE和GSM参考信号覆盖情况,并记录发生小区重选结果和小区重选方向(是由LTE向GSM或者相反),如出现脱网、死机或找不到网络情况,判定该次小区重选尝试失败; 步骤5: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GSM覆盖区域向TD LTE F频段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 F频段覆盖区域向GSM覆盖区域移动,重复步骤2~4。 预期结果: 1)小区重选方向和小区重选时延; 2)每个重选场景,UE尝试3次未成功判定为失败,记录失败原因。 备注:
7.3 多小区长保测试
7.3.1 TD-LTE与TDS覆盖下的长保和切换测试---现阶段单芯片和双芯片均可选 7.3.1.1 下载测试(双芯片方案可选)---现阶段可选 测试编号:7.3.1.1 测试项目:TD-LTE与TDS覆盖下的长保测试 41
测试分项:TD-LTE与TDS覆盖下的长保测试-下载 测试目的:测试终端下载长保能力 测试条件: TD LTE与TDS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与TDS单独覆盖区域比例约为各50%,TD-LTE覆盖区域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测试路线上应存在7~8处发生系统间小区切换区域,且各频段系统间小区切换均存在:TD-LTE D频段小区与TDS A频段及F频段小区,TD-LTE F频段小区与TDS A频段及F频段小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TDS网络 TD LTE与TDS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S覆盖区域向TD LTE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覆盖区域向TDS覆盖区域移动;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LTE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行FTP下载业务;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行测试; 步骤4:每分钟记录UE吞吐量,每10分钟截屏记录UE吞吐量。监测TD LTE和TDS参考信号覆盖情况,并记录发生切换时切换方向,是由LTE向TDS或者相反。如出现脱网、死机或找不到网络情况,停车重新发起接入 备注:对于记录的切换失败,应确定失败原因。切换次数不应少于50次,有TD LTE到TDS或者TDS向TD LTE的切换次数均不应少于20次。测试时间不少于40分钟 预期结果: 切换次数、UEL3吞吐量(记录1分钟内UE平均吞吐量) 备注:切换次数可根据UE保存的log时候进行处理 7.3.1.2 上传测试(双芯片方案可选)---现阶段可选
测试编号:7.3.1.2 测试项目:TD-LTE与TDS覆盖下的长保测试 测试分项:TD-LTE与TDS覆盖下的长保测试-上传 测试目的:测试终端上传长保能力 测试条件: TD LTE与TDS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与TDS单独覆盖区域比例约为各50%,TD-LTE覆盖区域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测试路线上应存在7~8处发生系统间小区切换区域,且各频段系统间小区切换均存在:TD-LTE D频段小区与TDS A频段及F频段小区,TD-LTE F频段小区与TDS A频段及F频段小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TDS网络 TD LTE与TDS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S覆盖区域向TD LTE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覆盖区域向TDS覆盖区域移动;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LTE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行FTP上传业务;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行测试;
步骤4:每分钟记录UE吞吐量,每10分钟截屏记录UE吞吐量。监测TD LTE和TDS参考信号覆盖情况,并记录发生切换时切换方向,是由LTE向TDS或者相反。如出现脱网、死机或找不到网络情况,停车重新发起接入 备注:对于记录的切换失败,应确定失败原因。切换次数不应少于50次,有TD LTE到TDS或者TDS向TD LTE的切换次数均不应少于20次。测试时间不少于40分钟 预期结果: 切换次数、UEL3吞吐量(记录1分钟内UE平均吞吐量) 备注:切换次数可根据UE保存的log时候进行处理
7.3.1.3 上传下载测试(双芯片方案可选)---现阶段可选
测试编号:7.3.1.3 测试项目:TD-LTE与TDS覆盖下的长保测试 测试分项:TD-LTE与TDS覆盖下的长保测试-上传下载 测试目的:测试终端上传下载长保能力 测试条件: TD LTE与TDS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与TDS单独覆盖区域比例约为各50%,TD-LTE覆盖区域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测试路线上应存在7~8处发生系统间小区切换区域,且各频段系统间小区切换均存在:TD-LTE D频段小区与TDS A频段及F频段小区,TD-LTE F频段小区与TDS A频段及F频段小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TDS网络 TD LTE与TDS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S覆盖区域向TD LTE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覆盖区域向TDS覆盖区域移动;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LTE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行FTP上传下载业务;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行测试; 步骤4:每分钟记录UE吞吐量,每10分钟截屏记录UE吞吐量。监测TD LTE和TDS参考信号覆盖情况,并记录发生切换时切换方向,是由LTE向TDS或者相反。如出现脱网、死机或找不到网络情况,停车重新发起接入 备注:对于记录的切换失败,应确定失败原因。切换次数不应少于50次,有TD LTE到TDS或者TDS向TD LTE的切换次数均不应少于20次。测试时间不少于40分钟 预期结果: 切换次数、UEL3吞吐量(记录1分钟内UE平均吞吐量) 备注:切换次数可根据UE保存的log时候进行处理
7.3.1.4 切换时延测试(双芯片方案可选)--(现阶段可选)
测试编号:7.3.1.4 测试项目:切换测试 测试分项:单UE切换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网络空载时切换性能 43
测试条件: TD LTE与TDS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与TDS单独覆盖区域比例约为各50%,TD-LTE覆盖区域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测试路线上应存在7~8处发生系统间小区切换区域,且各频段系统间小区切换均存在:TD-LTE D频段小区与TDS A频段及F频段小区,TD-LTE F频段小区与TDS A频段及F频段小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TDS网络 TD LTE与TDS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 步骤2:测试UE下载一个或者多个足够大的文件。 步骤3:测试车从起点出发,以一定车速遍历行驶路线。 步骤4:切换发生后停车记录测试数据 步骤5:测试UE上载一个或多个足够大的文件,重复步骤3-4 步骤6:测试UE同时上传下载一个或多个足够大的文件,重复步骤3-4 预期结果: 切换控制面时延,切换成功次数,L3吞吐量随时间变化图 备注: 切换包括TDS向TDLTE切换与TD LTE向TDS切换,每种切换次数不少于20次,切换点选择需包括测试路线中的切换点。 TD-S向TD LTE的切换时延从HANDOVER FROM UTRAN COMMAND到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Complete;TD LTE向TD-S切换时延从HO TO UTRAN COMMAND到HANDOVER TO UTRAN COMPLETE 7.3.2 TD-LTE、TDS与GSM覆盖下的小区切换—---现阶段单芯片和双芯片均可选 7.3.2.1 下载测试(双芯片方案可选)---现阶段可选 测试编号:7.3.2.1 测试项目:TD-LTE、TDS与GSM覆盖下的长保测试 测试分项:TD-LTE、TDS与GSM覆盖下的长保测试-下载 测试目的:测试终端下载长保能力 测试条件: TD LTE、TDS与GSM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LTE覆盖区域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TDS与GSM网络 各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S覆盖区域向TD LTE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覆盖区域向TDS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覆盖区域向GSM覆盖区域移动、GSM向TD LTE覆盖区域移动;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LTE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行FTP下载业务;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行测试; 步骤4:每分钟记录UE吞吐量,每10分钟截屏记录UE吞吐量。监测参考信号覆盖情况,并记录发生切换时切换方向。如出现脱网、死机或找不到网络情况,停车重新发起接入
备注:对于记录的切换失败,应确定失败原因。切换次数不应少于60次,各模式间切换次数不少于20次。测试时间不少于40分钟 预期结果: 切换次数、UEL3吞吐量(记录1分钟内UE平均吞吐量) 备注:切换次数可根据UE保存的log时候进行处理
7.3.2.2 上传测试(双芯片方案可选)---现阶段可选 测试编号:7.3.2.2 测试项目:TD-LTE、TDS与GSM覆盖下的长保测试 测试分项:TD-LTE、TDS与GSM覆盖下的长保测试-上传 测试目的:测试终端上传长保能力 测试条件: TD LTE、TDS与GSM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LTE覆盖区域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TDS与GSM网络 各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S覆盖区域向TD LTE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覆盖区域向TDS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覆盖区域向GSM覆盖区域移动、GSM向TD LTE覆盖区域移动;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LTE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行FTP上传业务;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行测试; 步骤4:每分钟记录UE吞吐量,每10分钟截屏记录UE吞吐量。监测参考信号覆盖情况,并记录发生切换时切换方向。如出现脱网、死机或找不到网络情况,停车重新发起接入 备注:对于记录的切换失败,应确定失败原因。切换次数不应少于60次,各模式间切换次数不少于20次。测试时间不少于40分钟 预期结果: 切换次数、UEL3吞吐量(记录1分钟内UE平均吞吐量) 备注:切换次数可根据UE保存的log时候进行处理
7.3.2.3 上传下载测试(双芯片方案可选)---现阶段可选
测试编号:7.3.2.3 测试项目:TD-LTE、TDS与GSM覆盖下的长保测试 测试分项:TD-LTE、TDS与GSM覆盖下的长保测试-上传下载 测试目的:测试终端上传下载长保能力 测试条件: TD LTE、TDS与GSM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LTE覆盖区域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TDS与GSM网络 各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S覆盖区域向TD 45
LTE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覆盖区域向TDS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覆盖区域向GSM覆盖区域移动、GSM向TD LTE覆盖区域移动;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LTE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行FTP上传下载业务;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行测试; 步骤4:每分钟记录UE吞吐量,每10分钟截屏记录UE吞吐量。监测参考信号覆盖情况,并记录发生切换时切换方向。如出现脱网、死机或找不到网络情况,停车重新发起接入 备注:对于记录的切换失败,应确定失败原因。切换次数不应少于60次,各模式间切换次数不少于20次。测试时间不少于40分钟 预期结果: 切换次数、UEL3吞吐量(记录1分钟内UE平均吞吐量) 备注:切换次数可根据UE保存的log时候进行处理 7.3.2.4 切换时延测试(双芯片方案可选)---现阶段可选
测试编号:7.3.2.4 测试项目:切换测试 测试分项:单UE切换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网络空载时切换性能 测试条件: TD LTE、TDS与GSM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LTE覆盖区域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TDS与GSM网络 各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系统根据测试要求配置,正常工作。 步骤2:测试UE下载一个或者多个足够大的文件。 步骤3:测试车从起点出发,以一定车速遍历行驶路线。 步骤4:切换发生后停车记录测试数据 步骤5:测试UE上载一个或多个足够大的文件,重复步骤3-4 步骤6:测试UE同时上传下载一个或多个足够大的文件,重复步骤3-4 预期结果: 切换控制面时延,切换成功次数,L3吞吐量随时间变化图 备注: 切换包括TDS向TDLTE切换、TD LTE向TDS切换、TD LTE向GSM切换、GSM向TDLTE切换,每种切换次数不少于20次,切换点选择需包括测试路线中的切换点。 7.3.3 TD-LTE与TDS覆盖下的长保和自动业务重建 测试编号:7.3.3.1 测试项目:TD-LTE与TDS覆盖下的自动业务重建(下载) 测试分项:TD-LTE与TDS覆盖下的自动业务重建 测试目的:测试终端自动业务重建能力 测试条件: TD LTE与TDS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与TDS单独覆盖区域比例约为各50%,
TD-LTE覆盖区域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测试路线上应存在发生系统间自动业务重建区域。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TDS网络 TD LTE与TDS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D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A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LTE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行FTP下载业务;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行测试,对于双芯片终端,后台设置背景搜索为从不; 步骤4:每分钟记录UE吞吐量,监测TD LTE和TDS参考信号覆盖情况,并记录发生自动业务重建时自动业务重建方向(是由LTE向TDS或者相反)以及业务重建的时间(从中断到在新的网络发起ServiceRequest),如出现脱网、死机或找不到网络情况,判定该次业务重建尝试失败; 步骤5: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F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A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重复步骤2~4; 步骤6: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D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F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重复步骤2~4; 步骤7: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F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F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重复步骤2~4。 预期结果: 1) 在整条测试路线上,业务通过自动重建可以恢复。UEL3吞吐量(记录1分钟内UE平均吞吐量) 2) 每个覆盖场景下业务重建尝试3次未成功判定为失败; 备注: 1 自动业务重建测试中UE不支持切换功能 测试编号:7.3.3.2 测试项目:TD-LTE与TDS覆盖下的自动业务重建(上传) 测试分项:TD-LTE与TDS覆盖下的自动业务重建 测试目的:测试终端自动业务重建能力 测试条件: TD LTE与TDS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与TDS单独覆盖区域比例约为各50%,TD-LTE覆盖区域存在D频段和F频段小区,TDS覆盖区域存在A频段和F频段小区; 测试路线上应存在发生系统间自动业务重建区域。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TDS网络 TD LTE与TDS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D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A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LTE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行FTP上传业务;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行测试,对于双芯片终端,后台设置背景搜索为从不; 步骤4:每分钟记录UE吞吐量,监测TD LTE和TDS参考信号覆盖情况,并记录发生自动业务重建时自动业务重建方向(是由LTE向TDS或者相反)以及业务重建的时间(从中断到在新47
的网络发起ServiceRequest),如出现脱网、死机或找不到网络情况,判定该次业务重建尝试失败; 步骤5: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F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A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重复步骤2~4; 步骤6: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D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F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重复步骤2~4; 步骤7: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TD LTE F频段覆盖区域向TDS F频段覆盖区域移动并返回,重复步骤2~4。 预期结果: 1) 在整条测试路线上,业务通过自动重建可以恢复。UEL3吞吐量(记录1分钟内UE平均吞吐量) 2) 每个覆盖场景下业务重建尝试3次未成功判定为失败; 备注: 1 自动业务重建测试中UE不支持切换功能
7.3.4 TD-LTE与GSM覆盖下的自动业务重建—现阶段可选 测试编号:7.3.4 测试项目:TD-LTE与GSM覆盖下的自动业务重建 测试分项:TD-LTE与GSM覆盖下的自动业务重建 测试目的:测试终端自动业务重建能力 测试条件: TD LTE与GSM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与GSM单独覆盖区域比例约为各50%,测试路线上应存在7~8处发生系统间自动业务重建区域。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GSM网络 TD LTE与GSM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应可以遇到以下情况:从GSM覆盖区域向TD LTE覆盖区域移动、从TD LTE覆盖区域向GSM覆盖区域移动; 步骤2:将USIM卡插入UE,在TD LTE覆盖区内开机,接入系统并进行FTP下载业务;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行测试; 步骤4:每分钟记录UE吞吐量,监测TD LTE和GSM参考信号覆盖情况,并记录发生自动业务重建时自动业务重建方向(是由LTE向TDS或者相反),以及每次业务重建的时延。如出现脱网、死机或找不到网络情况,停车重新发起接入 步骤5:UE进行FTP上传业务,重复步骤3-4; 步骤6:UE进行FTP上传下载并发业务,重复步骤3-4; 预期结果: 1) 在整条测试路线上,业务通过自动重建可以恢复。UEL3吞吐量(记录1分钟内UE平均吞吐量) 2) 每个覆盖场景下业务重建尝试3次未成功判定为失败; 备注: 1 自动业务重建测试中UE不支持切换功能
7.3.5 TD-S/GSM业务到TD-LTE网络业务的长保和自动重建(连接态下背景搜索,单芯片可选)
通过背景搜索实现到TD-LTE的业务重建 测试编号:7.3.5.1—现阶段可选 测试项目:GSM覆盖下的背景搜索 测试分项:GSM覆盖下的背景搜索 测试目的:测试终端在GSM覆盖下是否可以进行TD-LTE网络的背景搜索力 测试条件: TD LTE与GSM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覆盖区域比例约占整条路线的50%,测试路线上应存在7~8处发生系统模式切换的区域。GSM网络和TD-LTE网络互相不配置邻小区关系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GSM网络 TD LTE与GSM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只有GSM网络覆盖,且覆盖该区域的GSM没有配置TD-LTE邻区,从该路线可以进入TD-LTE D频段和GSM的重叠覆盖区; 步骤2:准备1部测试终端,将USIM卡插入UE,在只有GSM网络覆盖的区域内开机,终端只能搜索并在GSM网络上完成注册,终端发起业务,激活PDP上下文;终端设置周期性背景搜索,周期为15分钟;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入TD-LTE/GSM重叠覆盖区,在TD-LTE信号能够满足接入条件地点停车,定时器超时后,观察终端是否能够搜索到TD-LTE网络,并提示用户可接入TD-LTE网络,在用户确认后,终端在TD-LTE网络上重新注册,重新建立业务。记录由开始搜索TD-LTE网络到完成TD-LTE网络业务重建的时间(从背景搜索启动到发送Service request为准),发起FTP业务验证终端是否能在LTE网络上正常完成业务; 步骤4:保持FTP业务,测试车驶离LTE覆盖区返回,检查此时终端是否又重新在GSM网络上接入;记录路由区更新是否成功和业务重建时间(从开始搜网到发送Service request为准); 步骤5: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只有GsM频段网络覆盖,且覆盖该区域的TD-S没有配置TD-LTE邻区,从该路线可以进入TD-LTE F频段和TD-S的重叠覆盖区,重复步骤2~4。 预期结果: 1) 终端可以成GSM网络下连接态的LTE的背景搜索,并能够在LTE网络上正常接入。 2) 每个覆盖场景下业务重建尝试3次未成功判定为失败; 备注:
测试编号:7.3.5.2 测试项目:TD-SCDMA覆盖下的连接态的背景搜索及业务重建 测试分项:TD-SCDMA覆盖下的连接态的背景搜索及业务重建 测试目的:测试终端在TD-SCDMA覆盖下是否可以进行TD-LTE网络的背景搜索力 测试条件: 49
TD LTE与TD-SCDMA对测试区域完成共同覆盖,TD LTE覆盖区域比例约占整条路线的50%,测试路线上有一处只有TD-SCDMA网络覆盖,从该区域可分别进入TD-LTE D频段和TD-SCDMA重叠覆盖区及TD-LTE F频段和TD-SCDMA重叠覆盖区; UE可分别正常接入TD LTE与TD-SCDMA网络 TD LTE与TD-SCDMA网络空载 测试步骤: 步骤1: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只有TD-SCDMA A频段网络覆盖,且覆盖该区域的TD-S没有配置TD-LTE邻区,从该路线可以进入TD-LTE D频段和TD-S的重叠覆盖区;; 步骤2:准备1部测试终端,将USIM卡插入UE,在只有TD-SCDMA网络覆盖的区域内开机,终端只能搜索并在TD-SCDMA网络上完成注册,终端发起业务,激活PDP上下文;终端设置周期性背景搜索,周期为15分钟; 步骤3:沿测试路线行驶进入TD-LTE/TD-S重叠覆盖区,在TD-LTE信号能够满足接入条件地点停车,定时器超时后,观察终端是否能够搜索到TD-LTE网络,并提示用户可接入TD-LTE网络,在用户确认后,终端在TD-LTE网络上重新注册,重新建立业务。记录由开始搜索TD-LTE网络到完成TD-LTE网络业务重建的时间(从背景搜索启动到发送Service request为准),发起FTP业务验证终端是否能在LTE网络上正常完成业务; 步骤4:保持FTP业务,测试车驶离LTE覆盖区返回,检查此时终端是否又重新在TD-SCDMA网络上接入;记录路由区更新是否成功和业务重建时间(从开始搜网到发送Service request为准); 步骤5: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只有TD-SCDMA A频段网络覆盖,且覆盖该区域的TD-S没有配置TD-LTE邻区,从该路线可以进入TD-LTE F频段和TD-S的重叠覆盖区,重复步骤2~4; 步骤6: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只有TD-SCDMA F频段网络覆盖,且覆盖该区域的TD-S没有配置TD-LTE邻区,从该路线可以进入TD-LTE D频段和TD-S的重叠覆盖区,重复步骤2~4; 步骤7: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要求在这条路线上,只有TD-SCDMA A频段网络覆盖,且覆盖该区域的TD-S没有配置TD-LTE邻区,从该路线可以进入TD-LTE D频段和TD-S的重叠覆盖区,重复步骤2~4; 预期结果: 1) 终端可以成TD-SCDMA网络下连接态的LTE的背景搜索,并能够在LTE网络上正常接入。 2) 每个覆盖场景下业务重建尝试3次未成功判定为失败; 备注:
修订记录
版本 V1.0 修订记录 修改时间 在TD-LTE多模终端设备测试规2012-8-27 范基础上整合修订而成: 1、 保留室内多模互操作部分 2、 保留外场多模互操作(除多用户)部分,并修改外场测试例结果判定准则 3、 增加室内单模性能测试:峰值速率, TM2/3/7性能测试例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