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向下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牛菁菁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 商务日语专业是以语言为基础的应用型专业,然而在中日两国经贸交往不断深入的现阶段,高等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却并无优势。本研究以“类主体”教育价值观为指导,将市场、院校和学生这三级主体的关系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之中,从目标确立、生源选拔、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管理监控和质量评价等六个方面探讨高等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体系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市场导向;商务日语;“类主体”;实践教学
Niu Jingjing
College of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 Wu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hui, China, 241000
Nanjing University, Jiangsu,, China, 210023
Abstract: Business Japanese majors is based on language training, however, in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further at this stage, business Japanes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tes but there is no advantage in the job market. This study on the education of human subject values as the instruction, the market, colleges and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of three main body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rom establishing goals, students selection, curriculum design, teaching, management, monitoring and quality evaluation and so on six aspects to explore business Japanese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actic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th.
Key words: Market orientation; Business Japanese; ”Subje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一、问题意识
近年来,虽然国际与地区形势起伏不断,但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客观趋势下,中日两国的经贸往来始终向纵深方向发展。然而,面试通过率不高、企业的满意度低、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差等毕业生求职和就业现状频频出现。经调查,仅安徽省省内,在开设了商务日语专业的十余所类院校中,已有部分院校正面临着因招生困难而正在考虑关闭该专业的窘境。一方面是对人才有着较大需求的市场,另一方面是招生难、就业率低的院校,这极其明显的供求矛盾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现有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反思。
二、理论依据和先行研究
本文引入“类主体”教育价值观,旨在以“类主体”这一哲学思想为指导,聚焦市场、院校和学生这三大主体的关系,并将三极主体际间的辩证关系这条主线贯穿于商务日语专业实践型教学体系构建之中。“类主体”实践观指导下的教育价值观摒弃个体主义,提倡共同主义;在教育实践观上摒弃对象化活动,提倡交往;在教育内容和课程观上,回避片面化,主张完整。
本研究将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类主体”这一哲学概念为指导,以市场、院校和学生三极类主体视界交融为主线,从培养目标、生源选拔、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管理监控和质量评价等六个方面探索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
三、市场导向下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一)实现目标
目标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方向和依据。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以市场对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制定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实施手段。笔者供职的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所处的华东地区是日资企业和中日合资企业的聚集地,其中尤以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日资投资最为集中。据中国日本商会发布的《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5年白皮书》统计,该区域近年来日资发展势头
依然强劲,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业态种类也最为多样。在以金融相关企业为中心的上海市,日本商工会会员数居全国城市首位,在合肥、苏州、无锡、宁波、嘉兴、杭州等江浙城市,日企及中日合资企业大多涉及机器零部件、医药品、汽车零部件、机器人、显示屏、球轴承制造和销售领域。
(二)具体举措1、生源选拔
生源选拔是教学体系贯彻实施的源头。目前,高等院校的生源已不仅限于高考生,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高等院校招生的自主性也有明显提高。多渠道选拔学生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外语专业是特殊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习者充分发挥自主性。在响应国家“推进分类考试招生”政策的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选拔程序和方式。比如,可以利用合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号召力、影响力以及整体就业市场潜力为专业名牌,向报考学生宣讲专业特点。另外,还可以通过笔试和面试等多种形式对未经过全国高等学校统一入学考试的考生进行摸底和筛选,保证符合专业特性的考生被招录进来,才能够选拔相对优质的生源,保证后期教与学的合理交融,才利于实践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构建和实施。
2、课程设计
根据市场为商务日语人才提供的岗位类型,日语课程的设计应遵循从浅入深、从易到难、从基础练习到综合运用的教学规律,我们可以制定循序渐进的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层次。它们依次是语言基础实践、语言综合实践和商务综合实践。语言基础实践就是对外语听说读写译五大能力的训练。对于大部分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而言,日语是零基础的一门学科,但是要在三年内达到熟练掌握的教学目标,必须理论学习结合实践操练。语言综合实践在基础实践之上,与语言基础实践相比,更能体现出学习者的语言素养。语言综合实践包括办公文秘实践、外贸函电实践、翻译实践等。
3、教师队伍建设(下转第27页)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for Japanese Majors under market
orientation
252016年第12期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问题,教师要正视民族生英语学习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必须从思想上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和正能量的传播,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让他们真正“亲其师信其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
2、加强民族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缩小学习上的差异。
培养学生尊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各民族风俗语言习惯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他们对“三语”的学习和运用得心应手,使之成为学习和求知的动力。教学实践中,我们要考虑到民族生所具有的民族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高职英语教学,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习惯,倡导以人为本,主张因人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形式,尽量缩小因民族文化和生活环境不同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差异。
3、优化教材,调整教学思路,充分认识高职英语教学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关联性。
高职教学是面向地方经济、面向产业的一种教学形式,对地方经济发展意义很大,因此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应围绕着该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文化特色与专业特点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开发,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使英语教材内容与专业知识能相互衔接和补充。
4、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学习动机及学习能力等诸多因素,将所有要进行英语教学的学生按整体水平的高低分成不同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内容、进度等,使教学能够扬长避短更有针对性,让学生各有所得,使教与学正真的卓有成效。
5、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将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的重要途径。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要减少和防止单纯的讲解式教学,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来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还要大力提倡教师充分利用媒体网络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技术,创设英语教学氛围、虚拟环境,提供作品影像以及背景资料等来加强英语实践练习的教学。还可采用最新的交流方式(如借助E-mail、QQ、MSN、微信等)与学生沟通,以便引导、启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总之,作为民族地区的高职英语教师,我们要拓宽 思 路 ,开 阔 眼 界 ,改 变 思 维 和 方 法 ,积极参与相关行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加强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对高职英语教学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学会掌握的教学的艺术,利用各种机会与学生交流、学习和指导,让学生肯学、乐学,帮助他们(尤其是民族生)克服英语学习存在的困难和障碍,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技巧,为民族地区造就一大批会英语、懂技术的高级复合型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进 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15. 1
[2]教育部.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杨登山 王晓刚,高职学生年级特点与教育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12. 9
[4]杜雪媛 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校园英语》2015. 10(上旬)
作者简介:杨幼君(1965--)女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四、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中日两国经贸交往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商务日语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全国开设此专业的学校达400余所,其中高等院校成为培养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主力。然而,教师商务实践经验匮乏、重语言轻实践、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依然成为限制专业发展的障碍。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需求是重要因素,它起着导向性作用,市场中各企业主体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因此必须对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本研究在“类主体”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结合多年来的一线教学经验,探析了高等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该探索并未完结,在今后对该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必然还会发现新问题和新方法,希望该实践教学体系能够在不断地检验中更加丰富和立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李长虹.从个体主体性到类主体性【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10).
[3]中国日本商会. 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5年白皮书【R】.2015.
实践教学的构建和实施,需要既有教学能力又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作支撑。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师队伍还存在着“实践能力弱、职业经验少”的问题。大部分教师都源自日语语言专业,企业实战经历很少甚至几乎为零。而且,因为肩负竞争职称的压力,大多教师都将精力放在了科研上。高等院校应该重视一线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支持合作企业建设兼具生产、教学功能的综合性实训基地,制定“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教师培养方式和“以老带新、轮流派遣至企业实践”的培养机制,多方位地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在激励措施上,将赴企业实践时长折合成课时核算工作量给予补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状,才能将商务日语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4、评价与改善
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它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是客观审视实践教学效果的唯一有效途径。
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院校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整个实施过程,并以在此过程中实现视界交融、互利共赢为最终目标。这三大类主体的个体需求在主体间性的发挥中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需要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才能得出。从评价方式上说,可以采用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以一周或一个月为单位,院校以随机听课、定期取样等方式考核教与学的成效,以一学期为单位,以从合作企业邀请中日方专家测试学生实践能力、参加校际间的能力竞赛以及企业回访等方式建立长效考评机制。
(上接第25页)
作者简介:牛菁菁,1986年,女,安徽阜阳人,硕士,南京大学硕士在读,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SJLX15_0009);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wzyrw201602)。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