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底尔太的性格类型说:第一官能说。第二英雄说。第三冥想说。
8:普斯兰格在其所著的生活形式一书中把人们的基本生活领域分为六个方面,依据个人倾向于其中的某一领域,分为6种类型: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 9:莫里斯的类型论把原来的七种类型扩展到13种类型:中庸型,豁达型,慈爱型,享乐型,努力型,协同型,多彩型,安乐型,接纳型,克己型,冥想型,行动型,服务型。
10:认知:指通过感知、记忆、判断和推理去获得关于事物信息时工作过程或机能的总称。 11:评定一个人是依存于场还是独立于场的三个测验:其一,身体顺应测验。其二棒框测验。其三镶嵌图型测验(EFT)。
12:其他类型说:心理机能类型说,血型类型说,依据意识倾向制约性对性格的分类, 第十二章1:特殊特质属于个人所有,人和人之间,在共性上尽管相同,在个性上却有差异。 2:个人特有特质的种类:1首要特质。2中心特质。3次要特质。
3:他以因素分析为手段,以特质概念为理论基础,对个性进行研究,因此,他的特质论又称“特质因素分析论”。
4:各种特质的特质及功能。个别特质与共同特质:个别人具有的特质是个别特质。某一地区,某一集团中各成员共有的特质属于共同特质。但共同特质在各个成员身上的强度是不同的,即或在一个人身上其强度在不同时间也不相同。体质特质和环境形成特质:由身体内部条件构成的特质称体质特质。动力特质:指个性结构中那些使人趋向某一目标行动动力,是一种积极性成分。能力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的个别差异方面。气质特征:是遗传因素之一,它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具有一贯性。 5:最下层的“特殊反应”是日常观察到的反应。“习惯反应”是由于日常反映的反复出现而定型化的,进入上层的“特质”是由习惯反应体制化而形成的个性特质。最上层的“类型”是基于个性特质的相关而显示的个性类型。
第十三章1:读!德国的施特恩在他的早期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合并说。合并说又称辐辏说。
2: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认为个人的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的乘积,即乘积说。 3:金森在探讨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在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时,提出环境阈值说。 4:戈特夏尔特把人的心理结构分成知性上部层和内部感情基底层。
第十四章1:发展就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积极的、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2: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认为心理的发展遵循的原则:第一,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第二,发展是有阶段性的。第三,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无论是总的发展心理水平还是各种心理机能,都是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的。第四,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外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状态而发展的。 3:自我意识的发展:婴幼儿期1---6岁,学龄初期6---10、11岁,青年期12----成人。 4: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如下特点:1习得了各种各样的行为准则,如果有不符合行为准则的行动出现,就会感到不安。2对不安感有各种防御表现。3攻击行动,依存行动,成就行动等都有所发展。4与同伴密切交往关系的出现。
5:青年期对生活的认识越来越丰富,表现出高昂的自我意思,主要表现:第一,他们能够反省和自责。第二,思想问题更具有伦理性。
6:道德意识可以有形式和内容之分。道德判断和发展阶分类:前世俗的道德性,世俗的道德性,后世俗的道德性。
7:儿童道德意识发展从形式方面考察,有四个特点:第一,对个别道德条文的肤浅认识逐步深入到从原则方面理解。第二,从注重行为的结果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第三,对道德评价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第四,从看问题绝对化倾向向全面的分析问题发展。
第十五章1:西蒙兹在各种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母亲对儿童的态度分为接受的---拒绝的,支配的----服从的两个因子。按其组合图解为四种类型,即不关心型,残酷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等四种。 8:三种类型的教育方式在儿童身上分别打上不同的烙印。民主的或宽容的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活动在加以保护的同时,并给以社会和文化的训练;对孩子要求给与满足的同时,并在某种程度上加以限制或禁止,父母和儿童之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和谐。权威或独断的教育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横加限制或斥责,更有甚者,其中许多人相信惩罚的作用,孩子做错了事,大人就大发脾气,不问青红皂白,先揍一顿,孩子挨了揍,还不知道错在哪里。放纵的教育方式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百般宠溺,过分娇惯,把孩子捧为掌上明珠。
9:通过问卷把教师分为三种类型:自由型,遵守规律型,过分关心型。
10:教师的受教并不完全决定于老师的态度类型,也与儿童的人格特点有关,可分为三种类型:努力型,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积极评价的要求,希望学校向好的方面发展,关心事业。顺应型,在保持圆满人际关系的同时,非常关心如何避开成人的非难。抗争型,在斗争中具有反抗的倾向,抵抗权威,或者与权威向背而行。
11:卡根认为儿童从出生到5岁,其心理发展以父母的影响最为重要,下一个五年期间,对儿童的个性形成决定作用的,则是同伴和兄弟姐妹的交往。其理由如下:第一,儿童对成人的社会化要求的反抗心理是在同伴集团中孕育的。第二,儿童从同伴中看到对某个孩子的行为做肯定评价或否定评价,她们就以此对自己的行为评价准备。第三,同伴团体为大家提供一致认同的角色模型。
12:影响人的个性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际关系的影响。职业和工种的影响。
第十六章1:艾里克森的个性形成理论与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理论的异同:第一,对个性的动力理解方面。第二,关于自我同一性的问题。第三,在个性发展阶段划分方面。
2:艾里克森个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儿童需要安静而舒适的环境。第二阶段的儿童由于开始行走和言语的发展,要求自己探索周围环境,开始摆脱过去的依赖状态、产生了自主的欲求。第三阶段的儿童继续前一阶段的自主性的发展,依靠自己进行活动的欲求进一步扩大。这一阶段形成勇敢或怯儒的个性品质时期。第四阶段的儿童演绎推理和按规矩学习的能力都在发展,活动具有一定目的性,掌握文字工具之后,有了获得大量知识技能的可能。第五阶段是形成自我同一性或出现同一性混乱时期。第六阶段是形成亲密感或孤独感时期,第七阶段是生殖感停滞的时期。第八阶段是产生满足感或绝望感的阶段。
3:社会学习论者一般认为观察效果主要受四个过程控制:第一注意过程,第二保持过程。第三动作再现过程,第四强化和动机过程。 4:观察学习首先要经由对模型的模仿和认同历程。模型可以包括人的现实生活和符号两种。儿童亲眼看到的周围人们的行为,属于现实生活中的模型。
5:社会学习理论把强化分为三种:外在强化,代替性强化,自我调节性强化。
第十七章1:个性心理的外部表现:个性在活动中的表现,个性在言语中的表现,个性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中的表现。
2:活动依据其动机、组织形式和活动后果可以划分:劳动,学习,游戏三种。 3:标准化、信度、效度是个性测量的标准化和质量评定问题。
4:信度的基本特点如下:第一,所获得的行为具有代表性、稳定性和一般性。第二,观察者之间在处理材料时的一致性。
5: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6:考察心理测量工具的效度标准有很多,主要有:校标关联效度,构想效度。
7:校标关联效度是指实际所测得的个体行为与预计要测得的行为相关联的程度。可分为并存效度和预测效度。
8:并存效度是指通过测量所得行为特征与同时由其他得到的资料。
9:预测效度是指通过测量所得到的个体行为特质与未来所得材料相关联的程度。
10:构想效度是指对不难直接观察到的智力、动机、性格特点等推测到概念或特质的测量程度。
11:奥尔波特根据他本人搜集的资料把个性研究方法分为11类:1体质生物学方法。2社会文化成员的地位、任务的研究。3对个人记载的资料和事例研究。4自我评价法。5行为提取法。6评定法。7投射法。8深层分析。9测验法和尺度法。10行为表现法。11总括的方法。
12:卡特尔的分类:第一称之为L资料。第二称之为Q资料。第三称之为T资料。
第十八章1:自然观察法的特点:第一,观察总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使被观察者不应察觉是在对他进行观察,否则,他的行为就会不自然,甚至产生防御态度。第二,从观察者来说是有意的,始终应当明确规定观察过程中必须解决的目的任务。第三,观察总是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在观察过程中要选择和目的计划有关的重要事实或心理活动的全部表现。第四,观察要运用记录手段。第五观察着你要记好观察日记,记下能够说明被观察者的行动、行为的事实和事实发生的条件和环境,以便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观察到的事实的原因。
2:实验法的特点:第一,研究人员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引起所要研究的对象出现。第二,可以改变一些条件,而另外的条件不变,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心理现象的变化,从而找出心理现象变化的原因。第三,重复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测量,判断被研究者的心理现象的典型型和偶然性。
3:心理学的实验法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法是在运用特殊的设备条件下进行的。
4:关于被试的情报来源,可以划分三个方面:收集事例史,直接从本人得到的情报,从他的父母和其他亲戚朋友教师有关人员那里得到的材料。
5:以研究儿童个性为例说明这种方法的一些特点:1活动的产品分析。2利用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观察材料。3问卷调查。
6:能力测验是对个性能力侧面的定量分析。主要有一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 7:智力测验:斯坦福---比内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
8:人格测验是用测验方法,对人的人格进行测量,测出一个人在一定情境下,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和人格品质。
9:人格问卷测验:是测量人格特点的一种纸笔测验方法,分为自陈量表法和评定量表法。 10:自陈量表的特点:1自陈量表的某项内容,涉及该项目心理品质的所有方面,把能反应这种心理品质的各种情境描述都列在量表中。2在同以量表中可以包括几个分量表。3自陈量表采用的是纸笔式反应,因而可以团体施测,简便易行,评分也较客观。4自陈量表测验往往产生反应倾向,被试者为了给别人好印象或把自己装扮成某一特征的人,而不按实际自己的情况作答。
11:常用的人格量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MMIP,加州心理量表CPI,卡特尔16种人格
因素量表16PF,爱德华个人爱好量表EPP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12:人格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法测验SCT。
13:主题统觉测验可以归纳6种基本的个性需要:指挥欲类型,攻诈欲类型,遁世欲类型,悦人欲类型,表现欲类型,进取欲类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