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吉林市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09年12月 现代情报 nJournal ofModem InformatioDee.,2OO9 第29卷第l2期 ・V01.29 No.12 信息化与网络建设・ 基于为科技创新服务的吉林市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牛春玲 董晓明2薛 军 (1.吉林市旅游监察大队,吉林吉林132013;2.吉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吉林吉林132013; 3.吉林市科技档案室,吉林吉林132011) [摘要]本文在分析吉林市科技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吉林市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指导思想、目标任 务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共享平台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12—0049一o3 Research of Jilin City Scientiifc and Technological Semce Platform Construction Based on Scientiif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Niu Chunling Dong xia0min Xue Jun3 (1.Tourism Surveillance Brigade of Jilin City,Jilin 13201 3,China; 2.Institute of*ientiifc and Technical Infommfion of Jilin City。Jilin 1 32013,China; 3.Science and TechnoloKv Archive of Jilin Cib",Jilin 1 3201 I,China) [Abs'tr ̄et]This paper intrduoced the background of mienti ̄c and technolo ̄【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ftorm,put forward to analyze.the ciw ̄ience and technology rqr3ollrc ̄s and problems of the sta ̄tts based on the propo ̄construction of Jilin City scien‘ itlte and tchnole晒cal innovaiton sel'*,,iee platform ding ideolog.y,objcteives,tasks and protective I11easures for tI1e reader is re— ferred. [Key words]scientiif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cientiifc nd atecnolhogical service;slraring platform 近几年来,吉林市着力构建了科技信息服务、中介服 务、农业科技服务、专利技术和科学普及五大科技平台, 大力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目前全市共有3所高校,拥有 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l5个:其中国家直属1个,省属 3个,中直企业所属2个,市属9个;建立了市级以上技术 中心29个(国家级5个,省级12个,市级12个),成立了 卢。建设了“四园一体系”,即中药材无公害规范化生产科 技示范园、高效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示范园、科技能人示范园等园区建设均取得较好成效;以 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星火培训学校、星火科技信息网 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13益完善。 吉林市现有科技人才14.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评估中心、人才服务中心、技术创 新专家工作站、工业设计协会等中介机构;有知识产权事 务中心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创业服务中心2个, 常设技术市场1个,中小企业担保机构2家。全市大型科 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O亿元以上。创建了大学科技园、民营 科技园和国家火炬汁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专利产业化 (吉林)基地等一批特色专业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加快了电 4.1万人,占全部科技人才的28.3% 8所驻吉高校共有教 授316人,副教授1 027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8o人,省 级突出贡献专家31人;设有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省重 点学科11个。国家、省、市及中直企业直属科研单位l5 家中,有科技人员1 141人,高级技术人员324人,共发表 论文312篇,在研课题154项。 “十五”期间,全市共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873 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截止到21306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6 收稿日期:2009—09—17 个项目,获资金支持总额为9 479万元,累计专利申请量 1 631件,其中发明专利424件,实用新型958件,外观设 作者简介:牛春玲(1960一),女,馆员,研究方目:图书资料管理与研究,发表沦文数篇。 ・--——49・-——— 基于为科技宦lJ新服务的吉林市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计249件,授权量为l 141件,占申请量的70%。“十五”期 间,全市共登记科技成果342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13 项,填补国内空白19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34项,省 Dee..20D9 V01.29 No.12 术转移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以共享机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 服务平台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更加灵活的有利于 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体制,促进科研团队和拔尖学科学术 带头人的培养,为全面提升吉林市的科技创薪能力提供有 力支撑。 内先进水平76项。科技成果推广率达到84.6%。 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80%的企业建立了网站,利 用互联网开展信息检索、资料查询的企业达到95%以上: 研建了吉林市科技成果与实用技术项目库、吉林市科技专 家人才库、吉林市科技文献联合目录库、吉林市大专院校 科研机构库、吉林市招商引资项目库等1O多个本地特色数 2重点工作 根据科技资源的属性和特点,结合我市科技发展的现 状和特点,吉林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应包括以下内容: 据库;全市绝大多数中小学校都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并且 开通了校园网。 在“十一五”期间,吉林市的科技基础条件虽然得到 了较大改善,但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资源 的开放共享等方面和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缺乏全市层面的整体规划,建设布局不尽合理。 由于缺乏共建共享理念,缺乏政府层面的统筹规划,缺乏 共享政策与法规体系,缺乏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使得科技 基础条件建设难度加大,资源共享不能有效施行。 (2)投资总量不足、投资渠道单一化,低层次重复购 置、重复引进现象严重;投资分散,缺乏重大科技基础设 施。 (3)管理体制与方式不适应科技创新的要求,条块分 割,部门封闭,单位所有,资源利用率低,缺乏共享机制, 相应政策法规不尽完善。 (4)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合理,人才队伍不稳,专业素 质不高等。 为此,形成了供求矛盾:一方面,大专院校、科研院 所拥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施,利用率不高;另一方面,广 大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初创企业,往往是有项目但缺乏 有效的技术手段和数据资源,买不起、找不到、用不了, 使得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创新创业风险大。 1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内容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紧 密围绕《吉林市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吉林市科技发展 十一五规划》,以全面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城市竞 争力为目标,通过完善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全面整台 各种科技资源,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吉林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增 强科技服务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方便、高效的与 科技创新活动有关的公共服务,为吉林市科技长远发展、 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利用5年时间,吉林市将建设一个布局合理、装备先 进、开放流动、共建共享、高效运行的实验、研究和开发 的服务平台,构建起全市科技公共资源共享信息网络和技 一50一 2.1 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用协作网 整合吉林市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科学 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实验仪器设备资源,组建跨领域、 跨部门的科研仪器和设备共用协作网,打破封闭,营造开 放、共享的研究试验环境;针对吉林市科技发展的重点科 研机构,加强基础性、共性科研设备的建设,提高科研装 备的水平;加入国家仪器设备共用服务系统,加强对外协 作,积极使用网上的仪器和设备资源,弥补吉林市大型科 研仪器和设备资源的不足。 2.2 自然资源和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根据吉林市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加强动物、植物种 质资源、标准物质、矿产资源、岩石标本等资源的搜集、 保藏和安全防护。加快关系我市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数 据库的建设和维护,重点建设和完善吉林市特种动物资源、 吉林市种子资源、吉林市长自山野生资源等数据库;打破 条块分割,对相关部门和行业长期持续积累的数据资源, 以及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的数据进行整理、汇交和建 库。 2.3科技文献共建共享服务平台 建立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机制,联合我市 各文献收藏单位,建设涵盖科技著作、科技期刊、学位论 文、会议论文、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科技报告、技术标 准的吉林市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系统,以吉林市科技信 息研究所为依托,成立吉林市虚拟科技文献资源保障中心, 实现统一采购、规范加工、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目标, 促进印届lj版和电子版、网络版资源互补;联合、协作编制 吉林市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公共图书馆等文献资料单 位的《科技文献馆藏联合目录》,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 享;加大国内外重大科技信息资源的弓l进,购置美国CA_、 Ⅱ和《日本科学速报》等国外主要科技文献资源的电子 版,建设中国知网吉林镜像站点、万方数据吉林市镜像站 点,引进重庆维普、中国专利、国家标准等数据库,建立 一个能够高速、高效连接国家、省有关科技文献资源的平 台。 2.4技术转移与产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 为促进全市的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吉林市科技成果评 价和咨询服务体系,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社会中介 2OO9年12月 第29卷第12期 现代情报 Joumal of Modem Information Dec.,2OO9 V01.29 No.12 组织从事成果的转让、咨询和交流工作;加强科技中介服 地人才的引进力度,实施引智工程,研建吉林市重点产业 科技专家(人才)数据库;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 培养和锗备一批我市经济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建立和完 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评估、技术咨询、成果推广、 技术产权交易和技术经纪服务机构,重点抓好生产力促进 中心、创业中心、科技园等机构建设,培育一批服务专业 化、经营市场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 务机构,依托相关单位,建设吉林市汽车零部件生产力促 进中心、模具设计加工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业设计生产力 善吉林市科技人才继续教育体系,鼓励科技人员参加各种 国内外的学术和技术交流。 2.8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 依托吉林市科技信息网,建立内、外网分离的吉林市 促进中心等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完善生产力服务体系; 以吉林市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为依托,以吉林市科技信息研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科技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高科 技管理机构的办事效率;建设吉林市科技局门户网站,集 究所为中心,在常设技术市场基础上,建立吉林市技术交 流与技术交易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同国家、省市技术交易 市场的连接,提升技术市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加速吉林 市科技创业服务大厦的建设,强化其科技企业的孵化器功 能,营造科技产业化的良好环境。 2.5重点产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围绕吉林市重点产业布局,新建和完善化工、冶金、 汽车等若干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当前,重点建设已列入国 家火炬计划环境建设项目的吉林市汽车制造业公共技术服 务平台,该平台将以吉林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中心,以县 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研建汽车制造业技术转移、工 业产品设计、物流信息和人才培训服务系统,提升全市汽 车工业规模水平;建设吉林市科技研发服务平台,重点支 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建、共建各类中试基地、开发 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带动作用和辐 射能力的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开展共性、关键性技 术研究;建立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产品、原材料、技术 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同国内外相关专业网络顺畅连接;积 极跟踪相关行业的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动态,建立化工、 冶金、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等行业的竞争 情报监测系统。 2.6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在不断完善公司加农户、农业专家大院、科技大篷车、 科技下乡等成功模式的基础上,加强高效特色农业科技示 范基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科技型龙头企 业建设,逐步全面实施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农业技 术培训工作,充分发挥星火培训学校的作用,不断提升各 种农业协会和农广校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施“农村科技信息化”工程,在国家星火计划网吉林市 站——吉林市星火科技网基础上,以国家星火信息化基地 ——吉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为中心,建立吉林市“农业科 技110”和农民远程教育多媒体卫星接收系统,随时解决 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2.7科技专家(人才)交流服务平台 针对我市科技人才的现状,建立和完善吉林市科技人 才交流体系;围绕吉林市科技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加大外 成吉林市各种科技信息资源子系统,完善导航和检索系统, 不断开发高水平的应用服务,提高电予政务服务平台的技 术含量。同时向社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提高全市电子政 务的整体水平。 2。9科技知识普及服务平台 重点建立5个科普基地:吉林市博物馆为面向全市公 众的科技常识科普教育场所、吉林市污水处理厂为面向全 市公众的环境保护与健康科普教育场所,中国农科院特产 研究所、吉林省养蜂研究所、吉林省蚕业研究所为面向广 大农民和中小学生的农业科技知识科普教育场所;完善江 城公众科技网的服务功能,打造吉林市科学知识普及教育 门户网站。 3结论 吉林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 程,涉及许多行业和部门,需要科技管理部门、大专院校、 科研单位的密切配合,更需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通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明 确责任,分步实施”,确保取得预期效果。为实现吉林市 委、市政府提出的“戮力同心,苦干三年,努力实现经济 总量再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提升全市的自主创新能力, 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lEl1],WWW。 mo6t.昏)V.cn [2】徐冠华.全面启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FTj], WWW.most.gov.cn,2OO4—11—12. 【3]北京市加快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推进科技事业持续发展 [EB],WWW.bjkw.gov.cn,2OO8—05—21. 【4]重庆制定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平台建设方案[EB]. w. trmst gov.cn.2O05一O1—11. [5]浙江省首批公共科技服务乎台投入远行[EB】. ̄A36"W.ziinf0. gtw.cn,2006—04—03. [6]要重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杭州日报.2009—06— 22. 一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