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长呈柱状:玉兰 凸起呈覆碗状:草莓 凹陷呈杯状或壶状:蔷薇 膨大呈倒圆锥状:莲
雌蕊基部形成分泌蜜汁的花盘或腺体:柑橘 葡萄 花托在受精后迅速伸长,将子房推入土中(雌蕊柄、子房柄):花生 2. 花萼
两轮花萼:外轮称为副萼:锦葵 棉 草莓 引伸成短小管状凸起(距):旱金莲 凤仙花 离萼:油菜 蚕豆 合生萼(萼筒):烟草 牵牛 早脱萼:罂粟
宿存萼:茄 番茄 柿 栀子 3. 花冠
离瓣花:油菜 桃 李 合瓣花:南瓜 牵牛 整齐花(辐射对称花):油菜 桃 李 不整齐花(左右对称花):豆科植物的花 两被花(重被花):油菜 桃 李 单被花(仅有一轮花被):荞麦 桑 裸花(无被花):杨 柳 同被花:百合 君子兰 4. 花冠形状
十字形:油菜 萝卜 蝶形:蚕豆
舌形:菊科植物头状花序的边花 管形:马兜铃 漏斗形:牵牛 唇形:芝麻 钟形:南瓜 轮形:茄 5. 雄蕊群
无定数:棉 山茶 玉兰
少而一定:油菜 蚕豆 小麦 四强雄蕊:十字花科
二强雄蕊:唇形科 玄参科 单体雄蕊(花药分离):棉花 山茶 二体雄蕊:豆科蝶形花亚科(9+1) 三体雄蕊:小连翘
多体雄蕊:蓖麻 金丝桃
聚药雄蕊{花药聚合}:葫芦科 菊科 6. 心皮
单雌蕊:豆科
离生雌蕊:草莓 玉兰 合生雌蕊(复雌蕊):番茄 柑橘 棉 子房合生,花柱、柱头分离:石竹 梨 子房、花柱合生,柱头分离:向日葵 棉花 子房、花柱、柱头合生:番茄 柑橘 7. 胎座
边缘胎座:豆科
侧膜胎座:三色堇 罂粟 黄瓜
中轴胎座:百合 柑橘 鸢尾 苹果 锦葵科 特立中央胎座:石竹 报春花 樱草 基生胎座:向日葵 悬垂胎座:桑 8.子房位置
子房上位下位花:油菜 蚕豆
子房上位周位花:月季 蔷薇 樱桃 子房下位上位花:梨 苹果 瓜类
子房半下位周位花:忍冬 接骨木 虎耳草 植物形态解剖 注意:
1. 毛茛科两条进化趋势:虫媒、风媒 2. 蔷薇科6种果实: 绣线菊亚科:蓇葖果 少蒴果 蔷薇亚科:聚合瘦果 聚合核果 梨亚科:梨果 李亚科:核果 3.克朗奎斯特系统中
木兰纲有6个亚纲:木兰亚纲、金缕梅亚纲、石竹亚纲、五桠果亚纲、蔷薇亚纲、菊亚纲
百合纲有5个亚纲:泽泻亚纲、槟榔亚纲、鸭拓草亚纲、姜亚纲、百合亚纲 4.分类阶层表【需背下英文】
界Kingdom 门 Division 纲Class 目 Order 科 Family 属 Genus 种 Species 5.维管束类型
外韧维管束:多数植物 梨 向日葵 蓖麻 双韧维管束:葫芦科(南瓜)旋花科(甘薯) 茄科(番茄) 夹竹桃科(夹竹桃)
周韧维管束:蕨类中多见 某些双子叶花丝中 周木维管束:鸢尾的茎 胡椒科
【龙血树:茎初生为外韧维管束 次生为周木维管束】
6.有胚乳种子:
大多数单子叶植物:水稻 小麦 玉米 洋葱 高粱
麻
双子叶植物:蓖麻 烟草 茄 辣椒 桑 苋菜 胡萝卜 田菁 番茄 荞麦 柿 黑枣 无胚乳种子: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棉 瓜 单子叶植物:慈姑 泽泻 外胚乳种子:甜茶 眼子菜 7.子叶出土萌发
双子叶植物:大豆 棉 油菜 瓜类 蓖麻 花生 菜豆 8.子叶留土萌发
双子叶植物:蚕豆 荔枝 柑橘 橡胶 绿豆 单子叶植物:小麦 玉米 水稻 【无脊椎动物学】 1.幼虫(常考点) 海绵:两囊幼虫 水螅:浮浪幼虫
水母:浮浪幼虫(即水螅型幼虫) 涡虫:牟勒氏幼虫
猪带绦虫:六钩蚴(囊尾蚴) 细粒棘球绦虫:棘球蚴 沙蚕:担轮幼虫
大蜗牛:担轮幼虫(海产) 面盘幼虫(淡水) 无齿蚌:钩介幼虫 鲍:面盘幼虫 鲎:三叶幼虫 帚虫:辐轮幼虫
海星:羽腕幼虫 短腕幼虫 海胆:长腕幼虫 海参:耳状幼虫 海百合:樽形幼虫 柱头虫:柱头幼虫 七鳃鳗:沙隐幼虫 纽虫:帽状幼虫 2.节肢动物幼体发育
甲壳纲:无节幼体 溞状幼体 糠虾幼体(虾) 大眼幼体(蟹) 肢口纲:三叶幼虫
昆虫纲:若虫(渐变态):蝗虫—蝻 稚虫(半变态):蜻蜓---水虿 幼虫(完全变态):金龟子---蛴螬 蝇---蛆 蚊---孑孓 菜粉蝶---菜青虫 黄粉甲---面包虫
3.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必须):
涡虫 蚯蚓 蛭 柄海鞘 盲鳗 海绵 水螅
4.孤雌生殖:
轮虫 雌性蚜虫 蚤状溞 5.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利什曼原虫 间日疟原虫 日本血吸虫 丝虫 【钩虫】 联合国开发计划总署五大寄生虫病:
利什曼原虫 疟原虫 血吸虫 丝虫 【锥虫】 6.寄生虫寄生部位 钩虫---人的小肠
蛔虫---只有人蛔虫寄生于人体肠道中 华支睾吸虫---人、猫、狗的肝、胆管中 饶虫---人盲肠、结肠上部及回肠下段 鞭虫---人体及动物的盲肠或大肠内 疟原虫---4种疟原虫在人体肝脏等 锥虫---脊椎动物的血液里 羊肝蛭---羊的肝脏、胆管中 【无脊椎动物】常考点
1.马氏管:陆生节肢动物所特有的排泄器官,主要排尿酸,鸟嘌呤
基节腺:鲎,以排泄孔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 触角腺:鳌虾,活体呈绿色(绿腺),以排泄孔开口于大触角基部 2.昆虫主要激素
活化激素:前脑神经细胞分泌(心咽体)--活化前胸腺产生蜕皮激素(亦称脑激素)
蜕皮激素:前胸腺产生--诱发蜕皮与变态
保幼激素:咽侧体分泌--保持幼体状态,阻止变态发生
(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拮抗)
另还有 羽化激素 滞育激素 鞣化激素等 3.寄生虫寄生人体途径 1)从消化道进入而直接在消化道上定居: 饶虫 鞭虫
2)从消化道进入经血液移行: 人蛔虫 旋毛虫 3)从体表侵入经血液移行: 钩虫 丝虫 日本血吸虫
4.环毛蚓受精作用在蚓茧内进行 5.珍珠由蚌体外套膜分泌形成 6.呼吸器官 1)体表:蚯蚓 2)外套膜(肺鳃):椎实螺 3)羽状鳃:虾 4)书鳃:鲎 5)书肺:蜘蛛
6)气管:蜈蚣 昆虫类 7)皮鳃:海星 7.易错动物分类
多孔:拂子介 偕老同穴
腔肠:海鳃 鸡海冠(海鸡头) 腕足:酸浆贝 海豆芽
棘皮:海羊齿 海百合 海棒槌 海蛇尾 海燕 软体(腹足):海兔 海牛 【脊椎动物学】
1.原肠胚后期形成三个胚层的发育
外胚层:皮肤表皮及表皮衍生物 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的功能性部分 消化道两端的粘膜
中胚层:皮肤真皮 脊索 骨骼肌肉组成的支持运动系统 排泄 生殖 循环系统 血液
内胚层:原肠及其衍生物--消化道内层的粘膜上皮 消化腺 呼吸系统中气管 肺脏内层 大部分 内分泌腺 圆口类的鳃丝
(头部真皮由外胚层神经脊形成。肾上腺髓质也为外胚层神经脊形成。) 2.内分泌器官的发生
外胚层:(鱼类)脊髓尾垂体 神经垂体 腺垂体 松果体 肾上腺髓质
(脊椎动物的神经的神经内分泌腺由外胚层发生) 中胚层:肾上腺皮质 生殖腺 胎盘
内胚层:甲状腺 甲状旁腺 后鳃体(哺乳类成体滤泡旁细胞或C细胞) 胸腺 胰岛 消化道 3.消化道管壁构造(由内向外):
粘膜(内胚层来源)--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中胚层来源) 4.排泄物
氨:水生硬骨鱼 蛙的幼体
尿素:海生软骨鱼 两栖动物 哺乳动物 尿酸:爬行动物 鸟类 5.生殖发育方式
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圆口类 硬骨鱼 两栖无尾类 体内受精体外发育:软骨鱼部分(虎头鲨) 爬行类大部分 鸟类 哺乳单孔类 两栖有尾类 无足类 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软骨鱼部分(棘鲨) 爬行类多数毒蛇 部分蜥蜴类 哺乳真兽类 6.交配方式(体内受精) 泄殖腔相对:鸟类 哺乳单孔类
半**:爬行类蛇、蜥蜴的泄殖腔内壁突出形成半** **:龟鳖类 哺乳类除单孔外具有海绵体都够勃起的器官
鳍脚:鲨鱼 其腹鳍内侧骨骼延伸而成 7.神经管是脑和脊髓的前身
头索动物:终身具神经管、咽鳃裂、脊索 脊椎动物:神经管已分化,不复存在 尾索动物:柄海鞘逆行变态,成体无神经管 尾海鞘个体发育无变态,终身保持幼体状态,故终身保留神经管
8.脑皮的进化:古脑皮--原脑皮--新脑皮
古脑皮:终身水栖的低等脊椎动物(圆口类 鱼类) 原脑皮: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两栖类 肺鱼) 新脑皮:真正陆生的羊膜动物(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9.肺鱼:在干涸水域中可生存,结构、功能似两栖类
1)具内鼻孔 2)鳔具肺功能
3)由泄殖腔与泄殖腔膀胱 4)不完全双循环 5)原脑皮
10.犁鼻器是四足类嗅觉辅助器官 首次出现于两栖,蜥蜴和蛇类尤为发达。 鸟类成体无(嗅觉退化)。
绝大多数哺乳类具有,食肉类尤为发达。 11.低等脊椎动物心脏的起搏点在静脉窦。 高等脊椎动物的起搏点位于右心房的上端,为窦房结(右心房与上腔静脉相连处)。 12.鸟类飞翔肌有红肌、白肌之分
红肌纤维:细,含大量肌红蛋白,富含线粒体,附近毛细血管多。肌肉能量来自糖原。脂肪有氧代谢,故收缩较为持久
白肌纤维:粗大,富含糖原,能量来自糖原厌氧呼吸,因乳酸堆积产生强有力收缩但不持久 (蜂鸟几乎全为红肌,鸽以红肌魏为主,家鸡胸肌以白肌为主。)
13.脊索,背神经管在神经胚期同时形成。 14.双凹形椎体:鱼类 两栖类无足目 有尾目(大鲵 小鲵 洞螈)爬行类喙头目
15.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垂体中叶分泌促黑激素。 18.最早出现(常考点) 鱼类:三个半规管
两栖类:开始发展瓶装囊(感音) 双循环 肺静脉 颈椎 荐椎 内鼻孔 耳柱骨 声带 中耳
爬行类:胸廓 成体为后肾 新脑皮 泪腺 完整次生腭 颞窝 正圆窗 外耳 盲肠
哺乳类:三块听小骨 再出槽生齿 胼胝体(特有)中脑为四叠体 小脑半球 外耳廓 耳蜗管
【脊椎动物易混点】
1.脊索:低等原肠背壁脱离形成的中柱支撑(脊索中胚层)
脊髓:外胚层来源的神经结构
脊柱:中胚层来源的骨质支撑,脊椎骨相联结而成 2.逆转现象:海绵动物门胚胎发育期出现两囊幼虫 逆行变态:尾索动物亚门成体简单,幼体复杂 扭转现象: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内脏团扭转,侧、脏神经扭成“8”字形
3.泄殖腔,泄殖腔孔:
排泄、排遗、生殖共同开口 泄殖孔,泄殖窦: 排泄与生殖开口
(圆口纲、硬骨鱼、哺乳纲除单孔类 无泄殖腔,故**、泄殖孔直接开口于体表)
4.红肌:鸟类肌肉有红肌,白肌之分,红肌可在飞翔时迅速持久供能
红腺:鱼鳔前腹的内壁上气腺呈红色
5.哈氏窝:文昌鱼中与脑垂体同源的内分泌器官 哈氏腺:两栖类类似泪腺的泌油腺,湿润眼球 6.注意区分同源器官,同功器官,痕迹器官。在进化上很有意义。 【动物生理学】 (常考点&易错点)
1.感受性电位 为紧张性慢电位。其幅度随时程会衰减(存在适应性)
去极化电位:温 压 触 痛 听觉 超极化电位:视觉 2.肾上腺皮质各分泌部 束状带:糖皮质激素 球状带:盐皮质激素 网状带:性激素
3.肾上腺素受体全为G-蛋白偶联受体
去甲肾上腺素:1)α受体:兴奋为主,但小肠平滑肌舒张
2)в受体:抑制为主,但心肌兴奋
4.12对脑神经:(这个有很多种口诀) 一嗅二视三动眼 四滑五叉六外展 七面八听九舌咽 迷走副脊舌下全 5.四种中枢神经胶质细胞
1)星状胶质细胞:与学习记忆有关,数量最多。传递营养(相连血管与神经元)。参与血脑屏障。 2)小胶质细胞:免疫防御细胞。可释放生长因子。 3)室管膜细胞:有纤毛,助脑脊液流动。干细胞能力,为一些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前体。 4)少突胶质细胞:形成中枢神经纤维的绝缘髓鞘。 (星状胶质细胞退化及损伤:老年痴呆症) 6.人体内常见第二信使: cAMP cGMP IP3 DG Ca2+ 7.脑:1)灰质在外---增加了表面积
2)白质在内---内有神经纤维与少量灰质核团(基底核神经节)
脊髓:白质在外 灰质在内 8.脊神经为混合纤维: 前角--运动神经元 后角--感觉神经元 侧角--交感神经元 9.哺乳类子宫 单子宫:灵长目 蝙蝠 双体子宫:啮齿目 分隔子宫:猪
双角子宫:有蹄类 食肉目 10.肺容积
1)肺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残气量)
2)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3)深呼吸量=潮气量+补吸气量
4)功能余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残气量) 11.腹式呼吸:膈肌收缩为主,腹壁起伏明显 胸式呼吸:肋间外肌收缩为主,胸壁起伏明显 12.5种常见抗体
1)IgM:初级免疫反应,比IgG特异性低 2)IgG:再次免疫反应,胎儿通过胎盘接受母源抗体
3)IgA:分泌物中如唾液,胃液,泪液,**,初乳 4)IgE:参与机体过敏反应,参与寄生虫免疫
5)IgD:功能尚不明确
13.化验检体 急性阑尾炎:血液 蛔虫病:粪便
急性肾小球炎:尿液
【遗传学】 1.常见遗传疾病
1)常染色体隐性(AR):黑尿病(尿毒症) 白化病 半乳糖血症 色素性干皮症 全色盲 储积症(溶酶体性疾病) 囊性纤维瘤疾病 2)常染色体显性(AD):Huntington舞蹈症 多指症 颅面骨发育不全病 秃顶 3)人类X连锁隐性(XR):红绿色盲 血友病 G-6-PD缺陷症 2.逆转录病毒:
小鼠乳房肿瘤病毒MMTV、HIV、Rous肉瘤病毒RSV、灵长类泡沫病毒
(注意:SARS冠状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 3.温和噬菌体:
Mu-1 P1 P2 λ噬菌体 4.两点测交
重组率:重组型配子占观察总配子数的百分比
图距:表示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以摩尔根cM为单位
交换值:一定要加上两倍的双交换值(同图距) 重组值:两边重组值减去两倍双交换值 5.重组率范围0-50%,大于50%时属于自由组合范围。
6.三点测交(2012年考点)
1)通过三杂合体和三隐性纯合体进行测交 2)可测出双交换值
3)若发生了双交换,双交换的重组型被算成了亲本型
4)两基因间距离小,重组率小,连锁强 7.性别决定
XY型:哺乳类 两栖类 鱼类 昆虫 棕榈 菠菜 银杏
ZW型:鸟类 爬行类 鳞翅目昆虫(家蚕常考) 草莓
XO型:直翅目昆虫 蝗虫(雌XX 雄X) 雌雄同株植物:无性染色体 8.单基因遗传
1)完全显性:一个基因完全显示出性状,另一个完全无性状显示 3:1
2)不完全显性:呈两基因间的过渡状态 1:2:1 3)共显性:两个性状完全显示出 1:2:1 4)复等位:一个基因组上有多个基因
9.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非等位基因间)
1)基因互作:1个性状4种表型(自由组合是2个性状4种表型注意区别) 9:3:3:1 如鸡冠 2)互补基因:2个表型 9:7 如三叶型牧草含氰 3)基因上位(上位效应):一对基因起主导作用,影响了另一对基因的效应
--1)隐性上位:3种表型 9:3:4 如花色影响 --2)显性上位:3种表型 12:3:1 如花色影响 --3)重复基因:2种表型 15:1 如荠菜蒴果
【遗传进化学】 1.进化理论
1)达尔文学说:包括物种形成学说,共同祖先学说,渐进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 代表人物--达尔文
2)新拉马克主义:强调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较自然选择重要。
代表人物--帕卡德 科普 居诺
3)新达尔文主义:否认达尔文的“融合遗传”,强调颗粒遗传与基因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
代表人物--魏德曼 孟德尔 约翰森 德弗里斯 摩尔根
4)综合进化论:综合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与新达尔文主义的基因论。
代表人物--杜布赞斯基 赫胥黎 辛普森
5)中性学说:“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自然选择在
分子水平上消除表型上极端的个体,而保留接近群体均数的个体。 代表人物--中村资生
6)间断平衡论:进化过程是一种在短时间内爆发式产生的进化,与在长时间稳定状态下的一系列渐变进化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 代表人物--埃尔德雷奇 古尔德
(2011年考了中性学说代表人物。) 2.自然选择的类型
1)定向选择:选择群体中的极端类型。在环境发生定向性变化时,或当物种成员迁徙到新的环境中,只选择淘汰一极端表型。
如:花蛾的选择、细菌抗药性是人为条件下的单项选择
2)稳定化选择:选择中间类型,淘汰两极端表型的选择。
如:新生儿的体重 3)分裂选择:淘汰中间表型,保留两极端的选择。(较少发生)
如:飞翔能力小鸟在海岛上、白足鼠的长尾短尾 4)平衡性选择:把一个位点的复等位基因全部保留的选择。
3.人类进化(常考)
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始祖南猿---阿法南猿---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4.诞生
有颌鱼类:古生代志留纪 两栖类:古生代泥盆纪 爬行类:古生代石炭纪 鸟类:中生代侏罗纪 哺乳类:中生代白垩纪 【细胞生物学】 1.细胞器标志酶
1)线粒体:外膜--单胺氧化酶、内膜--细胞色素氧化酶、膜间隙--腺苷酸激酶、基质--苹果酸脱氢酶 2)叶绿体:基质--Ro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3)溶酶体:酸性磷酸酶 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酶)
4)乙醛酸循环体:异柠檬酸裂解酶
5)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且多有酶晶体) 6)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 细胞色素P-450 7)高尔基复合体:糖基转移酶 2.细胞分子结构别称小结 分子开关:GTPase开关蛋白(G蛋白、Ras蛋白) 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 分子马达:肌球蛋白 驱动蛋白 胞质动力蛋白 分子时钟:端粒
分子桥:纤联蛋白 层粘连蛋白 分子寄生物:拟病毒(类类病毒)
“小体”:巴氏小体 尼氏小体 自噬小体 凋亡小体 帕奇尼小体(环层小体) 3.细胞生命结束
1)动物细胞凋亡:整个过程中细胞质膜始终保持完整,细胞内含物不发生外泄露,因此不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
2)动物细胞坏死:细胞质出现空泡,细胞质膜破损,细胞内含物、膨大和破碎的细胞器以及染色质片段释放到胞外,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染色质不发生凝集)
3)动物细胞自噬:细胞中出现大的双层膜包裹的自噬泡,称作自噬小体,其中包裹着整个细胞器和部分细胞质。自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后,内含物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消化。
4)植物细胞凋亡:死亡细胞的残余物被细胞壁固定在原位,不是被周围细胞吞噬,而是被自身液泡的水解酶消化。 5.细胞衰老特征:
1)核膜内折,染色体固缩化,细胞核体积增大。 2)内质网弥散性分布,rER解体趋势,尼氏小体减少。
3)线粒体数量下降,体积增大。
4)致密体的积累--由溶酶体或线粒体转化而来。 5)膜常处于凝胶相或固相。
6)组成间隙连接的膜内颗粒聚集体变小。 7)与衰老相关的 β-半乳糖苷酶 日益增多。 6.细胞衰老两大理论
1)端粒理论:复制衰老RS
2)氧化损伤理论:胁迫诱导的早熟性衰老SIPS (高中生物上有提到。)
7.就细胞水平而言,原癌细胞突变是显性的,抑癌细胞突变是隐性的。但在个体水平上,抑癌细胞引起显性遗传病。
8.cAMP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的作用。 cGMP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分化的作用。 9.非mRNA小RNA(snmRNAs)也称 小非信使RNA
snmRNAs分别参与RNA的转录后加工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等。
1)snRNA:核内小RNA 参与mRNA前体的转录后加工(以RNP形式存在)
2)snoRNA:核仁小RNA 参与rRNA前体的转录
后加工(rRNA中核糖C-2'的甲基化修饰) 3)asRNA:反义RNA 抑制mRNA的翻译
4)micRNA:微小RNA 内源RNA分子介导靶mRNA的沉默
5)siRNA: 小干扰RNA 外源双链RNA分子介导靶mRNA的沉默
6)scRNA: 胞质小RNA 蛋白质内质网定位合成信号识别体(SRP)的组成部分 7)核酶cRNA: 催化性RNA 催化特定RNA降解活性(剪接修饰)
1.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主要差别在G1期,而S期,G2期和M期的总时间相对恒定。
2.胞质分裂开始于细胞分裂的后期,完成于细胞分裂末期。
3.中心体在G1期复制,S期完成,G2期分离。 4.前减数分裂间期最大特点是其S期持续时间长,G2期的长短变化较大。
5.着丝点即为动粒,一种蛋白质复合体结构,着丝粒则是染色体主缢痕部位的染色质。
6.姐妹染色单体由cohesin的蛋白质复合体相互粘连在一起,可被一种称为分离酶的蛋白酶所分解。 7.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基因,称作cdc基因。
8.MPF(M期促进因子)有两个亚基,cdc2为其催化亚基,周期蛋白B为其调节亚基。当二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质激酶的活性。(由CDK1 + Cyclin B组成)
9.后期促进复合物(APC),通过泛素化途径降解M期周期蛋白,使M期CDK激酶活性丧失,促进细胞周期由中期向后期转化。
10.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激酶),以与周期蛋白结合作为其调节亚单位,并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的蛋白质总称。CDK激酶是细胞周期运转的引擎分子,在细胞周期中起核心性调控作用。 11.端粒酶:作用 保持染色体端粒的长度。 可视作一种特殊DNA聚合酶(自身携带RNA模板的反转录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既含蛋白质成分,也含有RNA分子。
12.端粒还可以将染色体末端锚定在核膜边缘,降低了染色体配对的复杂性。
注意,肿瘤细胞中端粒的长度比周围正常组织中短的多。
【细胞生物学】(常考&易错点)
1.微丝,微管具有极性,中间纤维不具极性。 2.荧光染料EB(溴化乙锭)、DAPI(4,6-二咪基-4-联苯基吲哚)可与DNA结合,从而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NA、细胞核等。
3.Folin酚反应和双缩脲反应鉴定蛋白质。二苯胺与脱氧核糖反应呈蓝(可鉴定DNA),苔黑酚(地衣酚)与核糖反应呈绿(可鉴定RNA)。
4.中性粒、基体都具有自我复制的性质。在某些细胞中,中性粒可自我发生。中性粒与基体同源,在某些时候可相互转变。(基体---纤毛和鞭毛的微管组织中心)
5.胞质分裂收缩环由肌动蛋白纤维、肌球蛋白纤维构成,故为微丝结构。
6.1)顺式作用元件:指DNA序列中某段有功能的序列。包括近端调控元件--启动子、启动子上游元件(TATA盒)等,远端序列---增强子等。 2)反式作用因子:一般指蛋白质。可结合到顺式作用元件中,并与之相互作用从而调节基因表达(转录因子)。即能辨别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
7.RNA编辑:在转录后RNA序列的改变。1)改变碱基,C---U,A---I 2)大量增加碱基U
RNA的可变剪接:基因转录后才用不同的剪接方式(外显子跳读,内含子保留)等,从而产生不同成熟mRNA。
故RNA编辑与RNA的可变剪接不同。 .动物体内常见离子泵: Na+-K+泵
Na+-Ca2+泵 Na+-H+泵 Ca2+泵 H+-K+泵 9.离子通道阻断剂:
Na+---河豚毒素 K+---四乙胺 Ca2+---异搏定 10.GTP供能的反应:
蛋白质的合成 微管的组装 信号介导的核输入 11.分子实验常用鉴定
1)Southern-blotting:鉴定DNA 2)Northern-blotting:鉴定RNA 3)Western-blotting:鉴定蛋白质
4)Dot-blotting:DNA、RNA、蛋白质都可鉴定(斑点杂交法) 【生物化学】
1.常见生化反应限速酶(前2个常考)
1)糖酵解:3个 已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2) 柠檬酸循环:3个 柠檬酸合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
3)乙醛酸循环:异柠檬酸裂解酶
4)糖原分解为血糖:葡萄糖-6-磷酸激酶(肝、肾中)
5)脂肪酸合成:乙酰CoA羧化酶
6)糖异生:2个 果糖1,6—二磷酸酶 丙酮酸羧化酶\\PEPC
7) 糖原合成作用:糖原合酶 2.蛋白质沉淀
1)非变性沉淀:破坏了蛋白质胶体稳定性,蛋白质沉淀可溶解。
等电点沉淀 中性盐沉淀(盐析)--(NH4)SO4、Na2SO4、NaCl
2)变性沉淀:破坏蛋白质高级结构,使蛋白质变性不溶而沉淀析出。
重金属沉淀(AgNO3沉淀) 加热
有机酸沉淀(苦味酸 三氯乙酸) 有机溶剂沉淀(乙醇 丙酮)
注意:有机溶剂--低温非变性沉淀 高温变性沉淀 3.维持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
一级结构: 肽键 二级结构: 氢键 二硫键 三级结构: 疏水力 范氏力 氢键 盐键 四级结构: 盐键 疏水力 氢键 范氏力 4.米氏方程 V=Vm[S]\\Km+[S]
[S]为底物浓度 Km为V达到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
米氏常数Km为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性质有关(温度 PH 离子强度),不受底物与酶浓度影响。 5.构型:一个分子的原子间有固定的空间排列,形成光学\\几何异构体。构型改变必须是共价键断裂和
重新形成才成。
构象:构象改变可由一个分子不改变共价键结构,只由原子旋转而产生不同空间排列。 蛋白质变性为构象变化。
6.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0.85%的NaCl溶液。
等张溶液:溶液的张力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等张溶液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注意,NaCl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故0.85%NaCl既是等渗,又是等张。1.9%尿素溶液等渗但不等张。 7.辅酶&辅基
1)脱羧酶的辅酶:TPP
2)脱氢酶的辅酶:NAD NAPP 辅基:FMN FAD 3)酰基转移酶的辅基:CoA 4)转氨酶的辅酶:吡哆胺\\醛 5)羧化酶的辅酶:VB7(生物素) 8.氨基酸脱羧后产生胺
组氨酸--组胺 谷氨酸--GABA(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组织能量来源)色氨酸--5-羟色胺 精氨酸--精胺 赖氨酸--尸胺
9.氨基酸等电点pI计算(常考) 取兼性离子的两边pK值的算术平均值 1)中性氨基酸:pI=1\\2(pK1+pK2) 羧基+氨基 2)酸性氨基酸+酪氨酸:pI=1\\2(pK1+pKR) 羧基+R基
3)碱性氨基酸:pI=1\\2(pK2+pKR) 氨基+R基 10.嘌呤代谢产物
1)人(灵长类)、鸟类、爬虫类及大多数昆虫:尿酸
2)哺乳类(除灵长类)、双翅目昆虫、软体动物腹足类:尿囊素 3)一些硬骨鱼:尿囊酸 4)大多数鱼类、两栖类:尿素 5)乌贼:鸟嘌呤 11.需Mg2+的酶: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限制性内切酶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 RuBPC 12.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反应:
糖酵解 磷酸戊糖途径 糖原的合成 脂肪酸的合成
13.能量供应
UTP:多糖合成 CTP:磷脂合成
GTP:蛋白质合成 【生物化学】(糖类小结) 1.单糖
1)丙糖:甘油醛 二羟基丙醛
2)丁糖:赤藓糖 苏阿糖 赤藓酮糖
3)戊糖:核糖 脱氧核糖 木糖 阿拉伯糖
4)已糖:果糖 甘露糖 鼠李糖 葡萄糖 半乳糖 岩藻糖 墨角藻糖
5)庚糖:庚醛糖 庚酮糖 6)辛糖:辛醛糖 辛酮糖 2.二糖:
麦芽糖 蔗糖 纤维二糖 异麦芽糖 龙胆二糖 海藻糖 乳糖 3.寡糖:(含有2-10个糖苷键聚合而成的化合物 ) 棉籽糖 水苏糖 毛蕊花糖 4.多糖:
淀粉 纤维素 糖原 几丁质(壳多糖) 菊糖 琼脂 阿拉伯胶(杂多糖)糖胺聚糖(肝素等) 5.还原糖:
单糖除二羟丙酮 寡糖里二糖除蔗糖、海藻糖 三糖除棉籽糖 四糖除水苏糖 6.脱氧糖:
L-鼠李糖即6-脱氧-L-甘露糖 L-岩藻糖即6-脱氧-L-半乳糖
阿克比糖即3-脱氧-D-岩藻糖或3,6-二脱氧-D-木己糖
2-脱氧戊糖 7.杂聚多糖:
果胶 肝素 透明质胶 琼脂 硫酸软骨素 磷壁酸(垣酸)
8.糖苷键
麦芽糖 糖原 果胶:α-1,4糖苷键
乳糖 纤维二糖 纤维素 几丁质 肽聚糖:β-1,4糖苷键
淀粉:主链 α-1,4糖苷键 支链α-1,6糖苷键 假肽聚糖 胼胝质:β-1,3糖苷键
琼脂糖:β-1,4糖苷键或α-1,3糖苷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