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积极参加环保主管部门组织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培训,主动学习环境保护及环境风险防范有关文件精神。
二、公司每年开展1次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操作要求、隐患排查治理案例等宣传和培训。
三、公司每年至少开展1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应急演练主题需切合企业环境风险实际,并通过演练检验各项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措施的可操作性,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高从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
四、公司如实记录培训、演练情况,主要包括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及考核结果等,环境应急演练需编制演练方案和脚本并拍摄视频资料。
五、公司开展环境风险防范培训及演练工作情况档案应至少存放5年。
环境风险隐患自查自报自改自验制度 一、自查
制定公司环境风险隐患排查表,以环境风险单元为单位明确各种环境风险物质实际存量(动态管理)、存放位置、可能造成的危害、相关风险防控措施现状、存在问题、整改计划、责任人及完成时间等。 二、自报
库房的非管理人员发现隐患应当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或者库房负责人报告;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隐患应当向分管副总杜涛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把日常交接班过程中,做好隐患治理情况交接工作;隐患治理过程中,明确每一工作节点的责任人。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及重大节日时,更要加强应急值守工作,排定环境应急值班表并上报区环保局。 三、自改
一般隐患整改必须确定责任人,立即组织治理并确定完成时限,治理完成情况要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实行销员整改。较大及重大隐患整改要制定治理方案,主要包括:治理目标、完成时间和达标要求、治理方法和措施、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治理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或应急预案。较大及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应报企业相关负责人签发落实。 四、自验
较大及重大隐患治理结束后,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和验收,编制重大隐患治理验收报告,由总经理张小丽签字确认,实行销号整改后存档备查。
环境风险防控设施操作运维制度
一、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防范措施操作运维制度 (一)定期检查事故应急池状况
1、核定应急池容积是否与环评批复及环境风险物质最大存放量相匹配;
2、应急池位置及液位差是否合理,是否能确保所有受污染的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等通过排水系统接入应急池或全部收集;
3、能否通过厂区内部管线,将所收集的废(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二)定期检查阀(闸)状况
1、正常情况下厂区内涉危险化学品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各个生产装置、罐区、装卸区、作业场所和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排水管道(如围堰、防水堤、装卸区潜水收集池)应该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接入雨水或清净下水系统的阀(闸)关闭; (2)通向应急池或废水处理系统的阀(闸)打开。
2、受污染的冷却水和上述场所的墙壁、地面冲洗水和受污染的雨水、消防水等是否都能排入生产废水处理系统或独立的处理系统; (三)定期检查总排口状况
1、在雨水系统、清洁下水系统、生产废(污)水系统的总排口需设置监视及关闭阀(闸); 2、设置专人负责在紧急情况下关闭总排口,确保受污染的雨水、消防水和泄漏物等全部收集。
二、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防范措施操作运维制度
(一)企业与周边重要环境风险受体(居民区、学校、医院、江河水体等)的各类防护距离符合环评及其批复要求;
(二)企业应在厂界建设针对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预警体系;
(三)企业需定期监测或委托监测有毒有害大气特征污染物,定期出具监测报告留档备查; (四)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通报机制,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或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制度
一、参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二、按照环境应急综合预算、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的模式建立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三、以环境风险单元为单位,实行“一源一事一案”的备案管理,对每一种风险源每一类突发环境事件制定相应专项预案或处理预案。 四、按照以下步骤制定环境应急预案:①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组②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③编制环境应急预案④评审和演练环境应急预案⑤签署发布环境应急预案。 五、环境应急预案在环境应急预案签署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应向区环保局提出备案申请,经核实后进行备案。
六、结合环境应急预案实话情况,至少每3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修订:
(一)面临的环境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的; (二)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及报告机制、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保障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重大调整的; (六)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 七、应设专门库库存环境应急物资,设置专人进行管理,至少每季度清理1次应急物资情况。每年年度或年初时形成企业应急物资调查报告,根据耗损情况及时更新和补充环境应急物资。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档案管理制度
一、公司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档案,主要包括书面材料及图片资料等。
二、书面材料主要包括:企业隐患分级标准、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年度隐患排查治理计划、风险隐患巡查台账(隐患排查表)、隐患报告单、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及验收报告、培训演练记录及相关会议纪要等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书面材料。
三、图片资料主要包括环境风险单元整治前后对比照片,环境应急演练照片等图片资料。 四、相关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档案应至少留存5年,以备环保主管部门检查。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度
一、在库房范围内建立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将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覆盖至各部门、各岗位,细化到主要负责人至每位作业人员。 二、成立库房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领导人员,总经理张小丽任组长,内务总管杜涛任副组长,何德树、陈昌伯等部门负责人任专员,领导小组对库房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掌握、监督重大隐患治理进度。 三、库房负责人对环境风险单元实行每日排查、每周会商、每月上报制度,完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台账,如实记录风险防控措施有关情况,一般情况下以书面形式每月至少向领导小组上报1次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情况,异常情况下随时报送。 四、当发生突发状况时,由库房负责人在15分钟内向区环保局(24小时值班电话:62302630)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情况,并及时开展先期处置工作。 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