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理想数学课堂
怎样的数学课堂才算是理想的课堂?有一千个教师,可能会有一千种答案。而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以生为本、先学后教。这几年我们莱城区先后学习目标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洋思课堂,邱学华教学法,实战课堂等等,大力唱响高效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地成绩。总结各种教学方法,我对数学理想课堂是这样认识的。
一、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是让所有的学生喜欢上的课堂
“学生到学校里来,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聪明。”我们从上述答案可以看出智慧教学、追求理想课堂的价值所在。我们一线数学教师都经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具有数学思考价值的,它能激活经验,产生意向,激发创造。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设计的问题是开放的,使得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并产生自己的想法,并通过不同的想法挑战学生的思维,在思维的碰撞中再产生新的问题,众多新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自然地构成“问题串”,当众多的问题纵横交织在一起时,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拓展和加深,当思维的火花接二连三、此起彼伏地碰撞时,老师和学生都沉浸于数学课堂,教者得意学者幸福。
二、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是小组合作的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理想中的数学课,教不越位、学要到位,教师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老师的
作用则是纠偏、追问、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现在我们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成绩得到全面提高。
三、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是有效、高效、生成的高度达成
有效的课堂追求清晰、简约,高效的课堂呼唤快节奏、大容量,生成的课堂期待耐心、智慧。循着这一条主线更深层次地去寻找我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我觉得数学课堂教学还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组织拾阶而上的有针对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操作活动中逐步深入,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2.数学学习离不开强化练习,在大力宣传减负的今天,我们要把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及时巩固,因此,在练习应用环节,精心设计一系列有层次、有坡度、有心意的习题,尽可能涵盖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并且以生活为素材,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的同时,感悟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3.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因此,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教师要多一份包容、多一些等待、多些许鼓励的话语和眼神,静心等待花开的声音,从有形的指导到无形的放手,惊喜将会接二连三,课堂上的高潮将会一浪高过一浪。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追求理想中的数学课堂是我永不放弃的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进的道路上必定需要我智力的投入、时间的付出,因为这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但同时也有收获的快乐,我会时刻说服自己,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扰,不辞劳苦地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样才可
能使自己的数学课堂尽可能理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