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德育走进心灵——浙江省中小学“导师制班主任”研讨暨培训会》纪要

《德育走进心灵——浙江省中小学“导师制班主任”研讨暨培训会》纪要

来源:筏尚旅游网
《德育走进心灵——浙江省中小学“导师制班主

任”研讨暨培训会》纪要

1、过去的教育以精英主义理念为指导,呈三角形结构,人越读越少; 今天的教育至少浙江省要发展矩形结构,让适合者全面进学。 2、过去对待差生是开除,今天花样变化为劝退和转学,以人为本的思想仅是高

调,歧视现象严重,同时,公认的优等生的成长未来不明确,心理隐患更严重。

3、省厅对策是选择“导师制”、试验“导师制”、推广“导师制”,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倾诉对象,不要抱怨,多深入研究学生,调整步子,掌握方法。

4、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是并存而非互代的关系。

5、德育不是灌输而是影响而是交流,需要合力形成渗透全面全程,社会大环境不理想不必介意,期望不能过高。

6、教师自身不会带班就不是真正教师。我从教24年,行政没有搞头,第一线很有成就感,偶尔接到学生的信件,从没有提到知识,只记住德育的片断。

7、“导师制”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知识并不难,甚至可以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基础教育的价值正体现在这里。 赵志毅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修班主任培训)

1、话题是班主任导师制研讨,从学术角度谈问题,听了讲座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提出更多的问题。

2、以偏概全、从自我出发是班主任的大忌。

3、“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宽恕。”任何后进生都非常人道,非常讲道理。

关键是要允许他说,背景是什么,得分析得倾听,做班主任的必须如此!

4、传统模式:教育为社会主流文化服务,传承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教学中心。

学生在教师面前永远保持被动状态,中国称为“师道尊严”,西方称为“赫尔巴特”模式。 教师不仅是主体更是主宰。

5、明朝律法:先生在讲课,钦差到来,得站在教室外等待下课,然后再颁旨;

南师大规定:教师上课接听手机,一次通报,二次警告并扣奖金,三次则退岗反思。 6、现代模式:

卢梭崇尚自然主义,天性回归;

杜威主张儿童中心、兴趣中心、活动中心,(都摒弃了行政干预)。 7、后现代模式:

反思现代模式导致的利:创新人才辈出,弊:未成年人犯罪无数; 提倡向传统回归,去中心、去绝对、去权威。 8、传统德育:礼、义、仁、智、信; 实践手法:宣传美德故事; 实践范围:人和人之间;

实践内容:秩序的和谐的规范的守旧的; 哲学基础:以物为本; 实践标准:义和利的关系; 实践目的:维护秩序和整体和谐; 实践举措:灌输、训斥、惩戒;

实践成果:制作谦谦君子,行不逾矩。

9、做教师的切记:真正做到仁至义尽的,有时会收获后进生的犯罪回报,别打别骂,随他去!

10、做教师的切记:一个教师不可能用1/3的能力去把握一个学生的全部!

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同伴共同作用才行。

11、做教师的切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那么公检法军队又有何用??!”

12、做教师的切记:学生问题,不一定求解决,要推心置腹,做到这点足矣,

不唱高调,不说假话,不要“堂堂正正走过场,认认真真说假话。” 13、现代德育:生活方式的道德和教育,规范的基础上追求冒险和创新;

宣扬高尚为主,拒绝作假和拔高。

传统美德故事有时脱离现实,一味精神高调,导致人格分裂的双面人出现,并且某些教育的负面功能的话题导致现在教师失语,班主任失语。

14、建议做教师的:班主任工作的灵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严爱适度,是得竭力澄清污浊的社会,做个孤独的求道者,乃至圣人,要勇敢地诚实地对学生说:我不知道、我不清楚!

15、建议做教师的:教师乃社会主流人群,要准确定位,政治家是过客,白领是青春饭,

教师敢讲真话才是社会、民族主流——科尔(德国前总理) 16、建议做德育教师的:勇敢承担重任:以人为本,以国为本,以民族为本。

17、现代德育:标准:内问“我对得起良知吗?”外问“我对得起合作者吗?”

目的:反思历史、适应现实、追求理想、创造未来。 18、慎提:德育为生活服务,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太俗的东西。 19、建议:德育量化宜粗不宜细,所有德育量化做得越细越精的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越差。

20、案例欣赏:某学校的第398条德育量化细则规定:男生上厕所,得上到最高的台阶,后退一个 台阶,扣分数0.5分,检举者加1分。笑话!天大的笑话!

21、现代德育实施方法:启发、争论、交流、合作。

22、并非每个后进生都是聪明人,可以按照模式塑造,但是不能忽视,任何一个人都有匪夷所思的能力。所以每个教师要多退让、多妥协、多委婉、多思考。

23、传统教育:道不同,不相为谋; 现代教育:道不同,你死我活; 后现代教育:道不同,争相为谋。

24、对待学生的方法:强调公平比强调谦让更有效! 25、所有教师的工作目的:培养孩子既做君子又做勇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