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形势下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措施

新形势下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措施

来源:筏尚旅游网
医疗装备201 6年1 1月第29卷第21期Medie ̄Equipment,November.2016,Vo1.29,No.21 ・临床应用・ 新形势下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措施 赵晓忠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黄泥卫生院 (江西赣州 341615) [摘要]分析2013--2015年期间信丰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病死情况,观察新形势下的传染病 流行特点,并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制定有效预防措施。2013年病种27种37818例,病死率为0.08%(31例); 2014年病种24种31725例,病死0.09%(29例);2015年病种24种33445例,病死0.06%(22例)。研 究发现新形势下的传染病流行特点出现新的、更具传染性和致病性的病原体,人员流动频率、流动范围、流 动速度的提高增加了传染病的预防难度。针对新形势下的传染病传播特点我们应当提高警惕、积极监测、全 面加强自身抗能力、防御传染病的入侵。 [关键词]传染病;特点;预防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6)21—0096-02 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对传染病的流行及 2.2加强预防,全员参与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很好地完 防控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致病性强的新病毒不断出  现,原有的病毒性传染病也在死灰复燃,有的甚至已经爆 成,在预防和控制工作中需要全员参与,从多方面下手, 发流行,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严重危害【1】。例如传染病性非 全面加强、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从保护水源、居住环境、 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甲型H1N1流感等 垃圾处理、食品监管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新发传染病的出现,传染病的发病和病死有了明显回升 】。 目前我国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已不是传染病,但是传染病 依然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及健康。本研究收集了2013年1月 2.3健全机制,加强监测和免疫 首先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需要加强监测,监测 是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 感染和死亡的人群,监测检查其发病的原因、特征、病原 体以及人体免疫水平等,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对应措 到2015年12月期间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分析了其流行特点, 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传染病统计数据及分析 施。哨点监测和常规报告是加强传染病的监测的两种形式 。 统计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信丰县各种传染 传染病在预防和控制过程中需要健全机制,社会需要建立 病的发病和死亡情况。2013年病种27种37818例,病死率 健全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的防控体系、 为0.08%(31例);2014年病种24种31725例,病死0.09% (29例);2015年病种24种33445例,病死0.06%(22例)。 卫生监督体系、信息情报系统和监测机制、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和公共卫生治疗救助机制等,根据《中 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所生存的环境不断 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我国疾病预防控 恶化;气候变暖直接导致昆虫超常繁殖,会引起疟疾和登 制机构、医疗机构以及部门在发现传染病疫情、实施 防控措施方面承担主要责任。国境卫生检疫是国家传染病 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新的社会因素例如人员流动频率、流 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避免传染病由国外传人 动范围、流动速度大大提高等也增加了传染病的预防难度, 国内,因此加强检疫是十分重要的 1。当卫生检疫机关发现 革热。新的、更具传染性和致病性的病原体出现,例如传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不断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引起全社会 的重视并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正在患检疫传染病、已经感染检疫传染病或者已经处于检 疫传染病潜伏期时,将其隔离,防止病毒传播危及他人健康。 如果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涉及传染病感染的相关环境因素, 2新形势下的传染病流行预防控制策略 2.1提高警惕,积极宣传 根据目前新形势下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传染病防控具 应立即在短时间内采取医疗卫生处理措施,提供给人们一 个良好的卫生环境。 有复杂性、长期性以及艰巨性等特点,需要我们有计划地 3总结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传染病的相关制度,通过随时检 做好传染病的免疫和监测工作,引导公众增强自身抵抗力, 预防传染病的入侵p】。宣传需要加大力度,提高社会各界人 测传染病的发生,分析其流行特点,及时采取控制和治疗 士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努力做好 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传染病的传播范围,缩小其危害程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度。随着社会发展,未来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我们无法预估, 但是应提高警惕,积极监测,全面加强自身抗病能力,降 收稿日期:2016—06—07 低传染病的危害。 96 医疗装备2016年1 1月第29卷第21期Medical Equipment,November.2016,Vo1.29,No.21 ・临床应用・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对红细胞参数的干扰及 处理一例 王威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 (河北保定071000)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参数 干扰 [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76(2016)21—0097—01 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患 表1血液检测结果 者红细胞有冷凝集现象,干扰了血常规分析仪,使得红细 胞相关参数出现异常报警信息,现报道如下。 项目 l临床资料 静脉血0.42 53.0 5.0 126.2 126.2 蒜鬻 1060.0 149.0 患者女,63岁,主因发热伴关节肿痛人院治疗。血 末梢血1.45 58.0 16.9 120.3 40.0 343.2 80.4 常规分析仪检测时仪器出现报警信息:红细胞大小不均、 4讨论 大红细胞、细胞分布异常。红细胞直方图明显右移,且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指各种原因刺激产生抗自身红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细胞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寿命缩短的贫血Ⅲ。冷凝 异常增高。血常规抗凝管壁出现沙粒状凝集,血涂片下 集是指患者血液中含有冷凝集素,当低于某个温度时血细胞 红细胞呈缗状聚集。其他检测:红细胞沉降率151 mm/h, 发生凝集,当温度恢复到37 时,凝集消失,这种可逆的 抗核抗体谱: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组蛋白抗体 现象称为冷凝集现象嘲。冷凝集素主要成分为针对红细胞膜 及抗核抗体均阳性,抗…O’阴性,类风湿因子阴性,网 抗原的IgM抗体,抗原抗体结合,使红细胞产生凝集。正常 织红细胞58%;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临床诊断为混合 的红细胞直方图应为50~125 lf,几乎两侧对称,较狭窄的正 性结缔组织病。 态分布曲线 】,而我室第一次检测的静脉血红细胞直方图波 2仪器及试剂 ・ 峰明显减低,波峰位置右移,提示红细胞分布宽度明显变宽 所用仪器为Sysmex—xT2O0o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且出现了大红细胞。这是由于血液分析仪红细胞检测通道以 OLYMPUS显微镜。 电阻抗法为主,聚集的红细胞被仪器误认为单个的大红细胞, 3检测方法 从而导致红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偏低。而红细胞参数中唯一可 由于此患者静脉抗凝血存在自身凝集现象,因此我们 信的只有血红蛋白。剩余三项红细胞参数均是通过红细胞计 使用500 xg离心5 min,弃上清加入等量O.9%氯化钠溶 数、红细胞平均体积、血红蛋白计算得值,以致平均血红蛋 液,混匀后离心。重复上述过程3次,以洗涤红细胞。之 白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增高,红细胞比容显著降低。 后加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上机检测,而白细胞及血小 而洗涤之后重新检测的结果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结果正常。 板计数及相关参数应使用离心前结果。另外采集一份末梢 此案例提示我们应熟知仪器的检测原理、能够读懂各种直方 血,令两名经验丰富的技师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红细胞 图散点图带给我们的有用信息,避免造成临床的误诊误治。 手工计数。计数结果:红细胞由原来的0.42×10 /L,变为 [参考文献] 1.45×10 2几,红细胞直方图正常,红细胞相关参数结果相 [1]姚尔固.自身免疫性溶血陛贫血【Jl_临床荟萃,2000,15(20): 互符合。见表1。 [2]张俊峰,王彦春,魏殿军.特殊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仪的影 响及筛选方法『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5,7(2):127-130. [3]丛玉龙,岳家新.现代血细胞分析计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 收稿日期:2016—05—24 军医出版社,2005:35. [参考文献] 措施建议【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1):82—84. [1]穆子林.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其预防控制的策略【J].中国 [4]崔霞,焦力群,吴镝,等.综合医院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管 医药指南,2012,10(5):278—279. 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10,27(1B): [2]廖耘.新形势下的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fJ1.现代预防医 147-148. 学,2012,39(18):4747—4748. [5]廖耘.新形势下的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J1_现代预防医 [3]张玲,朱长才I李文芳,等.医学生传染病防治教学现况及改革 学,2012,39(18):4747-4748. 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