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
1.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调节准确、快速 B.调节范围局限 C.调节物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 D.作用时间较长 2. 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的是( )
A.物种多样性 B.基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种群多样性
3. 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由于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所以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造成(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 促进番茄果实成熟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 5.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 ) .
A.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B.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环境的污染 D.外来物种的入侵 6. 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
A.学习 B.记忆 C.语言 D.感觉 7.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内环境 8. 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9.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界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环内环境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10.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层次内容有:
①物种多样性 ②种群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基因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 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 ①细胞内液 ②血浆 ③淋巴 ④组织液 ⑤消化液
1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⑤
12. 神经纤维静息电位表现为( )
A.内负外正 B.内正外负 C.内外皆正 D.内外皆负
13. 人体的体液是指:( )
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 B.细胞内液和血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 14. 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是( )
A.大脑皮层 B.脑干 C.小脑 D.下丘脑 15. 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 )
A.神经冲动 B.反射 C.动作电位 D.负电波
16.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 A.神经调节 B.神经一体液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17.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 ) A.脑干 B.下丘脑 C.大脑皮层 D.小脑
18. 下列哪种液体不属于内环境( ) A.细胞内液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19.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不包括( )
A.骨密度 B.温度 C.渗透压 D.pH
20. 当一个人过度紧张时,会出现手足发凉现象,此时( ) A.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增大 B.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C.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 D.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减少
21. 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是( ) A.渗透压 B.PH C.温度 D.酶的活性
22. 下列现象中,属于过敏反应的是( ) A.喝汽水打嗝 B.接触花粉引起皮疹 C.中暑晕倒 D.肌肉抽搐
23. 正常情况下,人的尿液中不应该出现( ) ①葡萄糖②尿素③无机盐④蛋白质.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24. 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 ) A.供给全面营养 B.供能 C.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D.供给水
25. 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 )
A.神经冲动 B.反射 C.动作电位 D.负电波
2
26. 内环境是指( )
A.体内全部液体 B.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 D.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
27. 器官移植时,受体会对外源器官存在免疫排斥反应,与之相关的细胞是( ) A.造血干细胞 B.效应T细胞 C.神经元 D.心肌细胞
28.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在人脑的各组成部分中,与上述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
A.小脑、大脑、脑干 B.大脑、小脑、脑干 C.小脑、脑干、大脑 D.脑干、大脑、小脑
29. 在“水藻→小鱼→大鱼”组成的食物链中,小鱼不会吃大鱼,但大鱼可以吃小鱼,该食物链的不可逆性,说明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
A.物质循环是单向的 B.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C.碳循环是单向的 D.能量流动是循环的
30. 稻田中长出了杂草,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A.寄生 B.互利共生 C.竞争 D.种内斗争
31. 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措施的是(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离体保护 D.濒危物种保护
32. 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 )
A.一个校园里的全部树 B.一个公园里的全部鸟 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 D.一片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33.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
A.灰质 B.白质 C.神经元 D.轴突
34. 草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上,聚集着蚂蚁、蚯蚓和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 )
A.生物群落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群体
35. 下列各项中,阐述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B.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36. 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物质循环类型.下列过程与碳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 A.生物的细胞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蒸腾作用
37. 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38. 中枢神经系统是指( )
3
A.脊髓和脊神经 B.脑和脑神经 C.脑和脊髓 D.脑神经和脊神经
39. 血浆的主要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 )
A.蛋白质 B.水 C.无机盐 D.葡萄糖
40. 向光性实验中在纸盒上打一个小孔的目的是( ) A.便于观察胚芽鞘生长 B.通风
C.形成单侧光 D.测量胚芽鞘的高度
41. 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 )
A.感受器 B.效应器 C.感受器和效应器
4
D.神经中枢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D
【解析】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时间较长 2.【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上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则会造成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环境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4.【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而不能促进果实成熟,故A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不能促进果实成熟,故B错误;脱落酸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脱落,而不促进果实的成熟,故C错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会威胁生物多样性,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语言 7.【答案】B
【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都是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成分基本相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成分相差较大 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题中四个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最多,故A正确,B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故A错误;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故B正确;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外界环境的变化不一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故C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处于动态平衡,而不是恒定不变,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答案】C
【解析】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层次内容有④基因多样性、①物种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①正确;②血浆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②正确;
③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③正确; ④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④正确; ⑤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也是细胞外液,不属于体液,⑤错误,故选:C。
考点: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人体体液的组成,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⑤消化液,要求考生明确消化液、泪液、尿液等都不属于体液。 12.【答案】A
【解析】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外阳离子多于阴离子为正电位,膜内阴离子多于阳离子为负电位即神经纤维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静息电位的产生机理,意在强化学生对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的理解与运用.
13.【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人体的体液是指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的统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故C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体液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A项正确,B、C、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反射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较小. 16.【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主要在小脑,故D正确。脑干有呼吸中枢,故A错误。下丘脑有水盐
6
平衡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故B错误。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故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又称为细胞外液,故B、C、D正确。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统称为体液,故A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9.【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主要方面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骨密度为骨的组成特点,骨不是内环境成分,选A。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0.【答案】B
【解析】交感神经是动物体内的“应急性神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过度紧张时,其活动加强,可引起心跳加快加强、皮肤血管收缩等,皮肤血管收缩导致皮肤的血流量低,出现手足发凉现象. 故选:B. 21.【答案】D
【解析】A、渗透压是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生理指标,属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A正确; B、pH属于内环境的主要生理指标,属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B正确; C、温度属于内环境的主要生理指标,属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C正确;
D、酶的活性不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生理指标,不属于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D错误. 故选:D. 22.【答案】B
【解析】A、喝冰汽水打嗝不属于过敏反应,A错误; B、接触花粉引起皮疹属于过敏反应,B正确; C、中暑晕倒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C错误; D、肌肉抽搐不属于过敏反应,D错误. 故选:B. 23.【答案】B
【解析】①原尿中的葡萄糖可被重吸收进入内环境,所以正常情况尿液中没有葡萄糖,①正确; ②代谢产生的尿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所以正常情况尿液中有尿素,②错误; ③肾小管和集合管能吸收Na+和排出K+,所以尿液中有无机盐,③错误; ④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所以正常尿液中没有蛋白质,④正确. 故选:B. 24.【答案】C 【解析】0.9%的生理盐水和细胞是等渗溶液,能维持细胞的渗透压,进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故选:C. 2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26.【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是体细胞生存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等,D正确。体内全部液体为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A错。细胞内液不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错。人
7
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为血液和淋巴液,血液包括血细胞,淋巴液包括淋巴细胞,都不是细胞外液成分,C错。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7.【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对移植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是效应T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学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2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走路不稳说明行动失调是位于小脑,语言中枢是位于大脑,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故A正确,B、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中枢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2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食物关系不能逆转决定了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故B正确,D错误。物质循环是全球性的可反复利用的,故A、C错误。 30.【答案】C
【解析】稻田中长出了杂草,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则水稻与杂草之间上面竞争光照,下面竞争水和无机盐,属于竞争关系. 故选:C. 31.【答案】C
【解析】A、就地保护是在原地对生物或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A正确;
B、迁地保护也叫易地保护,是对一些濒临灭绝的物种的有效保护措施,B正确;
C、离体是指组织培养时将组织或器官隔离母体,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C错误; D、对濒危物种进行隔离保护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D正确. 故选:C. 32.【答案】C
【解析】A、一个校园里的全部树包括多种树,如杨树、柳树等,则不属于种群,A错误; B、一个公园里的全部鸟包括多种鸟,如麻雀、黄鹂等,也不属于种群,B错误; 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相当于一个种群,C正确;
D、一片稻田里的全部害虫包括多个物种,不属于种群,D错误. 故选:C. 33.【答案】C
【解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
故选:C. 34.【答案】A
【解析】草丛中长满苔藓的腐木上,聚集着蚂蚁、蚯蚓和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故选:A. 35.【答案】D
8
【解析】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故D正确. 故选:D. 36.【答案】 D
【解析】A、生物的细胞呼吸是生物群落中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之一,A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之一,B正确; C、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生物群落中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之一,C正确; D、植物的蒸腾作用与碳循环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D. 37.【答案】B
【解析】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从胸部折断后兴奋不能传入到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由于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胸部以下,低级的膝跳反射会存在,而需要高级中枢参与形成的感觉不存在. 故选:B. 38.【答案】C
【解析】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 故选:C. 39.【答案】B
【解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故选:B. 40.【答案】C 【解析】植物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而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光性.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单侧光照射,向光侧产生的生长素相对多,促进生长快.背光侧产生的生长素少,促进生长慢,所以植物弯向光源.因此,向光性实验中在纸盒上打一个小孔的目的是形成单侧光. 故选:C. 41.【答案】C
【解析】1、感受器指觉神经末梢与之相连的特化结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以及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皮肤里有感觉神经末梢,为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分为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皮肤中有汗腺,毛细血管,在体温调节中为效应器. 故选:C.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