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试卷生物部分
一、单选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的信息传递迅速 B. 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 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信息传递方式 D.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2.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DNA、染色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个DNA分子上都只有一个基因 B.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 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 D. 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都成对存在 3.分析下面图解,判断以下哪一项不是精子、卵细胞发生的区别( )
A. 初级精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时间 B. MⅠ和MⅡ的时间连续性
C. 成熟生殖细胞是否经过变形 D. 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4.如图是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和有丝分裂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DNA和染色体的复制 B. 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 C. 分裂过程中细胞核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因此子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一半
D. 无丝分裂只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中 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页
1第
A.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
B. 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 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 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
6.油菜素甾醇(BR)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长调节物质,又称为植物体内第六激素。某人开展了BR类似物(eBR)和6-BA对康乃馨切花的保鲜效应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则( )
A. 需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6-BA溶液和eBR溶液 B. 需配制6-BA和eBR的不同浓度的混合液 C. 测量指标为瓶插寿命和最大切花花径 D. eBR有保鲜作用,6-BA无保鲜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7、8、9小题10分,第10、11题12分,共54分)
7.某些有毒物质能诱导真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微核。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形成的椭圆形异常结构, 游离于细胞核之外,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微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核形成所引起的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植物经有毒物质诱导后,若想用显微镜观察微核,镜检时应选择根尖________区,且处于细胞分裂________期的细胞。镜检处细胞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比特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香烟焦油能否诱导微核产生,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4)要制作洋葱根尖装片需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5)该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图是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示意图。
页 2第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代表一种反应过程,C代表细胞质基质,D代表线粒体,则ATP合成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________(填“B和C”“C和D”或“B和D”)。
(3)C中的丙酮酸可以转化成酒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农田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片农田中全部的该种害虫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 该种害虫全部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__________。
(2)害虫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__________。尽管害虫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开始使用杀虫剂时,对害虫杀灭效果仍然非常显著,原因在于__________。
(3)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________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________。
(4)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定向的或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不断____________,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 种群的____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____________决定的。
10.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其中R和r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B和b控制果蝇的刚毛和截毛。R、r和B、b两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如图乙)。图甲中Ⅰ表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该区段上基因成对存在,Ⅱ和Ⅲ是非同源区段,在Ⅱ和Ⅲ上分别含有X和Y染色体所特有的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段,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________(填序号)区段。 (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染色体之间有交叉互换现象的是________(填序号)区段。
(3)已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请写出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并设计实验探究B和b在性染色体上的位置情况。
①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页
3第
②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结果和结论: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刚毛,雄性个体全为截毛,说明________;如果后代中雌性个体全为截毛,雄性个体全为刚毛,说明________________。
11.研究人员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发现了一种由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的遗传病(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同时具有两种显性基因的人表现正常。下图是该研究人员调查时绘制的系讲图,期中Ⅰ3的基因型是AABb,请分析回答:
(l)Ⅰ4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纯合子”或“杂合子”)。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后所生后代不会患该种遗传病,则Ⅱ2与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Ⅲ1和基因型为Aabb的男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________。
(2)研究发现人群中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X的个体,不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Y的个体。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检测发现Ⅲ2的染色体组成为44+X,该X染色体不可能来自Ⅰ代 ____________(填编号)。
(3)Ⅱ4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正常孩子,现已怀上了第二胎.有必要对这个胎儿针对该疾病进行基因诊断吗?请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页 4第
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综试卷生物部分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方式③的信息传递是需要通过体液的,因为上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经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而组织液属于体液,故B错误。 2.【答案】B
【解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A错误;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有2个DNA分子,C错误;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都成单存在,D错误。 3.【答案】D
【解析】初级精母细胞是雄性动物初情期开始后,才由精原细胞分裂形成的,而初级卵母细胞是在胎儿期MⅠ和MⅡ是连续的,性别分化后形成的。精子的产生过程中,而卵细胞产生通过MⅠ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在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中才完成MⅡ。精子细胞形成后变形为蝌蚪状,卵细胞不需要变形。成熟的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都含有相当于亲本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数目。 4.【答案】B
【解析】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染色体出现,但DNA依旧复制的,A错误;无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过程相对有丝分裂简单,B正确;细胞核先延长,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从中间缢裂成两个细胞核,子细胞中染色质不变,C错误;蛙的红细胞是通过无丝分裂增值的,D错误。 5.【答案】B
【解析】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A正确;某动物在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能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因此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YY或XXX的后代,B错误;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正确;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若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可能是初级精母细胞,D正确。 6.【答案】C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没有配制系列浓度梯度溶液,也没有配制两种生长调节物质的混合液;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生长调节物质都有保鲜作用;该实验的测量指标为瓶插寿命和最大切花花径。 7.【答案】(1) DNA和蛋白质 染色体变异 (2)分生 间 细胞壁 (4)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香烟焦油能诱导微核产生,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焦油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强。
【解析】(1)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形成的椭圆形异常结构,即微核是染色体的片段,其化学成分主要是
页
5第
DNA和蛋白质。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形成的椭圆形异常结构,游离于细胞核之外,故微核的形成属于染色体变异。
(2)因为根据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盛,能形成染色体,所以想用显微镜观察微核,镜检时应选择根尖分生区。因为微核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所有应选处于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镜检处细胞是植物细胞,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比,其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 (4)制作洋葱根尖临时装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由表格可知:香烟焦油能诱导微核产生,且在一定范围内,焦油浓度越高,诱导作用越强。 8.【答案】(1)O2 NADP+ ADP和Pi C5 NADH (2)C和D
(3)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形成NADPH和氧气,因此图中①是O2;②可形成NADPH,应为NADP+;③可形成ATP,应为ADP+Pi;三碳化合物还原可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因此④表示C5。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代表的物质主要是NADH。
(2)图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B表示暗反应阶段,C代表细胞质基质(可发生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D代表线粒体(可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而暗反应阶段不但不能合成ATP还会消耗ATP。因此,ATP合成除发生在A过程,还发生在C和D。 (3)植物叶肉细胞中,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最终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9.【答案】(1)种群;基本单位;种群基因库
(2)基因突变;害虫中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4)不定向的;淘汰;基因频率;自然选择
【解析】(1)一个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构成一个种群,故这些同种害虫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基因库。(2)抗药性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所以即使存在抗药性基因只是少数个体,此时使用杀虫剂效果是非常明显的。(3)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其实质是使种群中有抗药性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4)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掉,有利变异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
10.【答案】(1)Ⅰ(1分) Ⅱ(1分) (2)Ⅰ(1分) (3)①XBYb或XbYB ②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蝇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 ③B和b分别位于X和Y染色体上 B和b分别位于Y和X染色体上
页
6第
【解析】(1)乙图显示: B和b基因分别位于X和Y染色体上,R或r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据此可推知B和b基因位于图甲中的Ⅰ区段,R和r基因位于图甲中的Ⅱ区段。(2)在减数分裂时,图甲中的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之间才有交叉互换现象发生,即Ⅰ区段。(3)①结合对(1)的分析可知: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性状的基因B、b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若某一刚毛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B和b两种基因,则该果蝇可能的基因型为XBYb或XbYB。②为确定该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BYb还是XbYB,可让该果蝇与截毛雌果(XbXb)蝇杂交,分析后代的表现型。③如果B和b分别位于X和Y染色体上,即该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BYb,则其与截毛雌果(XbXb)蝇杂交,子代的雌性个体全为刚毛(XBXb),雄性个体全为截毛(XbYb);如果B和b分别位于Y和X染色体上,即该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bYB,则其与截毛雌果(XbXb)蝇杂交,子代的雌性个体全为截毛(XbXb),雄性个体全为刚毛(XbYB)。 11.【答案】(1)杂合子(2分) aaBB AAbb 5/8(2分)
(2)控制生物体成活(或细胞代谢)的重要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不在Y染色体上(其他合理答案可以给分)(2分) 1 (3)有必要(1分),该胎儿也有可能患该疾病(1分)
【解析】(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根据图像得出,“无中生有”,说明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Ⅱ3为患者,存在隐性基因,只有同时具有两种显性基因的人表现正常,则Ⅰ4为杂合子。Ⅰ1基因型为AaBB,Ⅱ2与Ⅱ3婚配后所生后代不会患该种遗传病,Ⅰ3的基因型是AABb,推出Ⅰ2为AaBB,Ⅰ4为A__Bb,则Ⅱ2与Ⅱ3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Ⅲ1(AaBb)和基因型为Aabb的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3/4×1/2=5/8。(2)人群中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X的个体,不存在染色体组成为44+Y的个体.其原因可能是控制生物体成活的重要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不在Y染色体上。Ⅲ2的染色体组成为44+X,若X染色体来自Ⅱ3,有可能来自Ⅰ3或Ⅰ4,若X染色体来自Ⅱ2,此X染色体来自Ⅰ2,不可能来自Ⅰ1。(3)Ⅱ4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了一个正常孩子,说明Ⅱ4为A__B__,正常男性也为A__B__,后代有可能患病。
页 7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