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构的结构及其可动性分析
1-1 如图所示为牛头刨的一个机构设计方案简图。设计者的意图是动力由曲柄1输人,通过滑块2使摆动导杆4作往复摆动,从而带动滑枕3往复移动以达到刨削的目的。试分析此方案有无结构组成原理上的错误(须说明理由),若有,应如何修改?(试提出四种修改方案)
1-2 试绘出图示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
1-3 试计算图示连杆-齿轮组合机构的自由度,图中绘有箭头的构件为原动件。(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应明确指出)
1-4 试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应明确指出。若要使机构满足确定的运动的运动学条件,应如何选取原动件的数目?
1-5 试计算图示齿轮系机构的自由度。(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应明确指出)
1-6 如图所示为一个机构设计方案简图。设计者的意图是动力由凸轮(即圆盘)输人,通过构件CD使构件EF作往复移动。
⑴ 试计算机构的自由度,并分析其设计是否合理?若有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或虚约束应明确指出。⑵ 如果此方案不合理(须说明理由),应如何修改?并用简图表示。
1-7 计算图示机构的自由度(指出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及虚约束)并确定机构的级别,所拆的杆组需画图表示,并指出该基本杆组的组别。
思考题及练习题
1.何谓构件?何谓运动副、运动副元素、高副、低副?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2.2.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示出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如何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3.3.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
4.4.在计算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通常在哪些情况下存在虚约束?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性能分析
2-1 试求图示各机构在图示位置时全部瞬心的位置。
2-2 图示的齿轮—连杆组合机构中,用瞬心法求齿轮1与3的传动比ω1/ω3。
2-3 图示的四杆机构中,已知lAB=60mm,lCD=90mm,lAD=lBC=120mm,
ω1=10rad/s,试用瞬心法求:
(1)当φ=1650时,点C的速度vC;
(2)当φ=1650时,构件2的BC线上(或其延长线上)速度最小的一点E的位置及
其速度的大小;
(3)当vC=0时,求φ角的值(有两个解)。
2-4 图示的凸轮机构中,已知r=50mm,lOA=30mm,lAC=90mm,φ1=900,凸轮1以角速度ω1=10rad/s逆时针方向转动。试用瞬心法求从动件2的角速度ω2。
第三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3-1 如图所示
设已知四杆机构各机构的长度为a=240mm,b=600mm,c=400mm,d=500mm。试问:
1)当取杆4为机架时,是否有曲柄存在。
2)当取杆长度不变,能否采用选不同杆为机架的办法获得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如何获得?
3)若a,b,c三杆的长度不变。取杆4为机架,要获得曲柄摇杆机构, 的取值范围应为何值?
3-2 图示连杆机构中,已知各机构的尺寸为
AB=160mm,BC=260mm,CD=200mm,AD=80mm;机构 为原动件,沿顺时针方向匀速回转,试确定:1)四杆机构ABCD的类型;2)该四杆机构的最小传动角 ;3)滑快F 的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
3-3 图示为六杆机构。已知AB=200mm,AC=585mm,CD=300mm,DE=700mm,AC⊥EC,ω1为常数,试求:(1)机构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2)构件5的冲程H;(3)构件最大压力角发生的位置及大小;(4)在其它尺寸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冲程为原冲程的2倍,问曲柄长度应为多少?
3-4 如图所示为用铰链四杆机构作为加热炉门的启闭机构。炉门上两铰链的中心距为50mm,炉门打开后成水平位置时要求炉门的外边朝上,固定铰链装在轴线yy上,其相互位置的尺寸如图所示。试设计此机构。
3-5 如图所示设计一铰链四杆机构。已知摇杆 的长度CD=75mm,行程速比系数K=1.5,机架AD 的长度AD=100mm,摇杆的一个极限位置与机架间的夹角为ws, =45°,试求曲柄的长度AB和连杆的长度BC(有两组解)。
3-6 试设计一曲柄导杆机构(示意图参考图4-10)。已知导杆的行程速比系数K=2,机架长度AC=50mm,求曲柄长度AB(要求写出设计步骤)。
3-7 设计一偏置曲柄滑块机构(如图所示)。已知滑块的行程速比系数K=1.5,滑块的冲程LC1C2=50mm,导路的偏距e=20mm。求曲柄长度AB和连杆长度BC。
3-8 设计一个如图所示的曲柄摇杆机构。已知摇杆DC=50mm,摆角c=45°,行程速度比系数K=1.2,机架长度AD=b-a。
3-9 已知构件S的两个位置,如图所示,并已知活动铰链中心B及固定铰链中心D的位置,试设计一铰链四杆机构ABCD能实现构件S的两个位置。
3-10 设计一铰链四杆机构(如图)。已知构件AB=25mm,机架长度为AD=50mm,并要求两连架杆的对应转角位置关系为:α1=40°,α2=90°,α3=150°,ψ1=45°,ψ2=70°,
ψ3=100°。试求连杆BC及连架杆CD的长度。
第四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4-1 图示为一尖顶移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从动件的部分运动线图。试在图上补全各段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曲线,并指出在哪些位置会出现刚性冲击?哪些位置会出现柔性冲击?
4-2 设计一偏置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已知凸轮以等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基圆半径r0=50mm,滚子半径rT=10mm,凸轮回转中心偏于从动件轴线右侧,偏距e=10mm。从动件运动规律如下:Ф=1200,ФS=300,Ф'=1500,ФS=600,从动件在推程
中以简谐运动规律上升30mm;回程中从动件以等加等减速运动规律返回原处。
4-3 设计一对心移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已知基因半径r0=50mm,从动件平底与导路中心线垂直,凸轮顺时针等速转动。从动件运动规律如下:Ф=1200,ФS=00,
Ф'=1500,ФS=900,从动件在推程中以简谐运动规律上升30mm;回程从动件也以简谐
运动规律返回原处。
4-4 设计一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如图所示,已知摆杆AB在起始位置时垂直于OB,lOB=40mm,lAB=80 mm,滚子半径rT=10mm。凸轮以等角速度ω顺时针转动。从动件运动规律如下:Ф=1800,ФS=00,Ф'=1500,ФS=300,从动件在推程中以摆线运动规律向上摆动300;从动件在回程中又以摆线运动规律返回原处。
4-5 设计一摆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凸轮回转方向和从动件初始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lOA=85mm,rb=40mm。从动件运动规律如下:Ф=1800,ФS=00,Ф'=1500,ФS=300,从动件在推程中以间谐运动规律顺时针摆动200;从动件在回程中以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返回原处。
4-6 如图所示的对心移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实际廓线为—圆,其圆心在A点,回转方向如图所示。R=40mm, lOA=25mm,rT=10mm。试求:
(1)凸轮的理论廓线;
(2)凸轮的基圆半径rb;
(3)从动件的升程h;
(4)推程中的最大压力角αmax;
(5)若凸轮实际廓线不变,而将滚子半径改为15mm,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有无变化?
4-7 如图所示摆动滚子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已知凸轮的实际廓线为—圆,其圆心在A点,回转方向如图所示。R=40mm, lOA=25mm,lOB=80mm,lBC=60mm,rT=10mm。
D、E为凸轮与滚子的两个接触点。试求:
(1)从D点接触到E点接触凸轮所转过的角度φ;
(2)E点接触时,凸轮机构的压力角α;
(3)从D点接触到E点接触从动件的角位移ψ;
(4)找出推程中出现最大压力角αmax的机构位置,并标注αmax。
思考题及练习题
1.试比较尖端、滚子和平底从动件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场合。
2.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中,是否可以只有等加速而无等减速?
3.选择从动件运动规律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4.什么叫刚性冲击,如何避免刚性冲击? 何谓凸轮机构传动中的柔性冲击?
5.何谓反转法 ?
6.基圆半径是否一定是凸轮实际轮廓曲线的最小向径?
7.在选取滚子半径和基圆半径的尺寸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8.何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设计时,为什么要控制压力角的最大值?
9.凸轮轮廓线曲率半径ρa,理论轮廓线曲率半径ρ和滚子半径rs有何关系?
10.何谓凸轮工作廓线的变尖现象和推杆运动的失真现象?它对凸轮机构的工作有何影响?如何加以避免?
第五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5-1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为rb=93.97 mm,试求:1)当rK=125 mm时,渐开线
的展角θK,压力角αK和该点曲率半径ρK;2)当θK=10°时,渐开线的压力角αK及向径rK的值。
5-2 当渐开线标准齿轮的齿根圆与基圆重合时,其齿数应为多少?当齿数大于以上求得的齿数时,基圆与齿根圆哪个大?
5-3 已知一对渐开线标准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正常齿制,m=5 mm,α=20°,中心距a=350 mm,传动比i12=9/5,试求两齿轮各部分尺寸。
5-4 已知一对渐开线标准外啮合圆柱齿轮传动,要求传动比i=8/5,模数m=3 mm,安装中心距a'=78 mm,试确定这对齿轮的齿数,并计算这对齿轮的各部分尺寸及其重合度。
5-5 一对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z1=17,z2=42,α=20°,m=5 mm,正常齿制。若将中心距加大至刚好连续传动,求此时的啮合角,节圆直经、中心距、两分度圆分离距离各顶隙c。
5-6 设计一无根切的齿轮齿条机构,z1=15,m=10 mm,α=20°,正常齿制。求:(1)齿轮r1,r1,s1,ha1,hf1,ra1,rf1;(2)齿条s2,ha2,hf2以及齿轮中心至齿条分度线之间的距离L。
5-7 已知一对外啮合变位齿轮传动,z1=z2=12,m=14 mm,α=20°,试求不产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
5-8 一对标准斜齿轮传动,z1=20,z2=37,mn=8 mm,αn=20°,β=13°,h*an
=1,c*n=0.25,齿轮宽度B=30 mm。求:中心距a;分度圆半径r1,r2;轴面重合度εβ、当量齿数zv1,zv2。
5-9 一个z2=40,d2=200 mm的蜗轮,与一双头蜗杆啮合。试求:它们的模数m、蜗杆分度圆直径d1、中心距a。
5-10 一对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传动,z1=14,z2=30,m=10 mm,α=20°,h*a=1,c*=0.2,轴交角Σ=90°。求:分度圆直径,齿顶圆及齿根圆直径;当量齿数zv1和zv2。此时小齿轮是否根切?为什么?
思考题及练习题
1.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渐开线有哪些特性?渐开线齿轮为何能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2.2.解释下列名词:分度圆、节圆、基圆、压力角、啮合角、重合度。在什么条件下分度圆与节圆重合?压力角与啮合角相等?
3.3.齿轮传动为什么有最少齿数的限制?对于α=20°正常制直齿圆柱齿轮和斜齿圆柱齿轮的 Zmin各等于多少 ?
4.4.渐开线齿轮的正确啮合和连续传动的条件是什么?
5.5.渐开线具有哪些重要的性质?渐开线齿轮传动具有哪些特点和优点?
6.6.具有标准中心距的标准齿轮传动具有哪些特点?
7.7.何谓重合度?重合度的大小与齿数Z、模数m、压力角α、齿顶高系数ha* 、顶隙系数C* 及中心距 a 之间有何关系?
8.8.用齿条插刀加工齿轮时,被加工齿轮的模数、压力角、齿数和变位系数如何来获得?
9.9.齿轮齿条啮合传动有何特点?
10.10.节圆与分度圆,啮合角与压力角有什么区别?
11.11.何谓根切?它有何危害?如何避免?
12.12.用范成法加工标准齿轮时,为了防止根切,有最少齿数的限制。用仿形法加工标准齿轮时,是否也有最少齿数的限制?这样的齿轮在传动中会出现什么问题?
13.13.齿轮为什么要变位?何谓最小变位系数?变位系数的最大值也要受到限制吗?
14.14.齿轮正变位后和变位前比较,哪些参数发生了变化?哪些参数没有发生变化?
15.15.是否可以认为,凡是变位系数X=0的齿轮就是标准齿轮?
16.16.变拉齿轮传动的设计步骤如何?
17.17.为什么斜齿轮的标准参数要规定在法面上,而其几何尺寸却要按端面来计算?
18.18.什么是斜齿轮的当量齿轮?为什么要提出当量齿轮的概念?
19.19.斜齿轮传动具有哪些优缺点?
20.20.若齿轮传动的设计中心距不等于标准中心距,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满足中心距的要求?
21.21.平行轴和交带轴斜齿轮传动有哪些异同点 ?
22.22.何谓蜗杆传动的中间平面?蜗杆的直径系数有何重要意义?
23.23.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什么,蜗杆传动可用作增速传动吗?
24.24.什么是直齿锥齿轮的背锥和当量齿轮?
25.25.为什么要计算锥齿轮的分锥角、顶锥角和根锥角?如何计算直齿锥齿轮的顶锥角 ?
26.26.为修配A、B 二个损坏的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现测得:齿轮A的齿高h=9mm,齿顶圆直径
27.da=324mm,齿轮B的da=88mm,齿距p=12.56mm。试计算齿轮A和B的模数m和齿数Z。
28.27.若已知一对标准安装的直齿圆柱齿轮的中心距a=196mm,传动比i=3.48,小齿轮齿数Z1 =25。试确定这对齿轮的m、d1、d2、da1、 da2、 df1、df2。
第六章 轮系及其设计
6-1 如图所示一滚齿机工作台的传动机构,工作台与蜗轮5相固联,已知:z1=z1’=15,z2=35,z4’=1(右旋),z5=40,滚刀z6=1(左旋),z7=28。若要加工一个z5’=60的齿轮,试确定交换齿轮组各轮的齿数z2’和z4。
6-2 如图所示收音机短波调谐、微动机构。已知齿数:z1=99,z2=101。试问当旋钮转动一圈时,齿轮2转过多大角度?(齿轮3为宽齿,同时与齿轮1、2相啮合。
6-3 如图所示一装配用的电动螺丝刀的传动简图。已知齿数:z1=z4=7,z3=z6=39。
若n1=3000r/min,试求螺丝刀的转速。
6-4 如图所示纺织机中的差动轮系,设z1=30,z2=25,z3=z4=24,z5=18,z6=1214,
n1=48-200r/min,nH=316r/min,求n6等于多少?
6-5 如图所示一轮系,已知z1=z3=20 z2=80,z4=60,z5=z6,z7=80,z8=40,
n1=100r/min,n3=99r/min,转向如图所示。试求齿轮8的转速n8的大小和方向。
6-6 图所示轮系中,已知z1=22,z3=88,z4=z6,试:
1 求传动比i16。
2 若齿轮1以1800r/min沿图示方向回转,求齿轮6的转速,并确定转向。
6-7 图所示的电动三爪卡盘传动轮系中,设已知各轮齿数为:z1=6,z2=z2’=25,
z3=57,z4=56。试求传动比i14。
6-8 在图所示的轮系中,已知z1=20,z2=40,z2' =40,z4=80,z4'=60,z5=20。试求传动比i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