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筏尚旅游网
【10篇】新版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按要求做。

五位壮士顺利地完成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另一条是通向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顶峰。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给下面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壮士________ ①强②雄③加强,使壮; 壮; 壮大

绝路________ ①断②完全没有绝; 了;

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

(2)概括写出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3)读了这段话,五壮士的________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答案】(1)③;②

(2)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五壮士不顾自身危险,把敌人引上绝路——棋盘陀顶峰。

(3)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结合语境去理解。壮士:加强,使壮大。绝路:完全没有了;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记人的文章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先理解字义,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再一 一对号座。

(2)此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以雪充饥最香甜

天下着鹅毛雪,四面的山都盖上了厚厚的白雪,山间的羊肠小道被雪埋没了。一支部队在雪地中艰苦地行进着。他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是奉党中央的命令到浙江南部去建立抗日根据地的。

队伍中,一位右手裹着绷带的首长不时地鼓动着战士: “战鼓冬冬,红旗飘飘,红军战士真英雄……”

他就是军政委刘英同志。他的右手在战斗中负了伤,由于没有药品治疗,伤口已经脓了,胳膊又红又肿。高烧使刘英同志的嘴唇也枯焦了。同志们

都劝他上担架,可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大伙一起走路,一起吃野菜草根。

部队已经在雪地上走了三天了,雪海茫茫,连野菜草根都难找。寒冷和饥饿在考验着红军战士。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大家纷纷说:“白糖最甜。米饭最香!”有的边说边咂着嘴,好象香喷喷的大米饭就摆在眼前似的。刘英同志却说:“为革命事业,以雪充饥也感到最甜最香,你们说是吗?”说完,就顺手抓起一把雪,津津有味地吞咽起来。看着负伤的首长这样坚定,这样乐观,战士们也不怕寒冷和饥饿了。

(1)给短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刘英同志一边走________一边问战士________你们说________世界什么东西最甜________什么东西最香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茫茫: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反义词:

寒冷─________ 坚定─________

(4)你认为军政委刘英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

【答案】(1),;:“;,;,;。”

(2)形容一望无边的白雪。;指吃得很有味道。 (3)炎热;动摇

(4)坚定,这样乐观,不怕寒冷和饥饿。

【解析】【分析】①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故:刘英同志一边走,一边问战士:“你们说,世界什么东西最甜,什么东西最香。” ②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茫茫:形容一望无边的白雪。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③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④考查对作品中形象的理解。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点评】①对于标点符号,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③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④此题考查对作品中形象的理解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到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__父亲大喊__阿曼达__我的儿子__ (1)给文章的最后一段加上标点符号。

是儿子的声音________ 父亲大喊________ 阿曼达________ 我的儿子________

(2)“失”的意思有:①失掉;过失;②没有把握住;③找不着;④改变常态;⑤没有达到目的。文中有两个划线的“失”字,第一个取意思________,第二个取意思________。

(3)找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你从父亲的外貌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4)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 【答案】(1)!;:“;!;!” (2)②;④

(3)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父亲的心中只有儿子,他一直在坚持地挖着,他要亲手救出自己的儿子。

(4)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解析】【分析】(1)根据句子的前后和标志性的字添加标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语气和语境。此时父亲发现儿子很激动,所以首先是 ! 接下来是父亲的话,抓住“喊”这个字即可。(2)考查同一个字在不同词语和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所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就可以选出“失”的意思。(3)描写外貌的句子很容易找到,这段外貌描写能够体现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和付出。(4)对学生分析理解文本能力的考查。通过具体的数字变化更能让人体会出父亲在这段时间里有哪些经历。答出这个意思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

闹了,到处都是___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有的________在树枝上叫,有的________起来,有的在________翅膀。

(1)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________,到处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________的,有的________在树枝上叫,有的________起来,有的在________翅膀。

(2)本段重点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先写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3)本段是写作者第________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

【答案】 (1)鸟声;鸟影;大;小;花;黑;站;飞;扑

(2)众鸟纷飞、百鸟齐鸣;周围寂静;鸟飞起来变得热闹;鸟的样子及动作;静态;动态

(3)二;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与赞美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3)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鸟声、鸟影、大、小、花、黑、站、飞、扑

(2)1、众鸟纷飞、百鸟齐鸣2、周围寂静3、鸟飞起来变得热闹4、鸟的样子及动作5、静态6、动态

(3)二 、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与赞美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5.我能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河马是世界上稀有的动物之一。 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全生在脸的上部,几乎成了一个平面,因而当它把身体潜入水中的时候,眼、鼻、耳还能露在水面上。它的一对大门牙,不是向上长,而是向前方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它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当它张开大嘴时,一个人如果跳进去,恐怕还填不满它的嘴呢。有人曾经亲眼看到河马把一条小船咬成两段。五六厘米粗的芦苇秆子,它咬起来,就好像人们吃韭菜那样容易。

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据说它的胃能容纳100千克左右的食物。在动物园里,因为不光是喂草,以喂大麦、燕麦、小麦、胡萝卜等精料,所以每天的食量可以减少到30千克左右。

在它的故乡非洲,河马几乎日夜泡在水里,吃芦苇、水草过活。 (1)河马的身体构造有什么特点? (2)写出这篇文章的过渡句。 (3)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答案】(1)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都长在脸上;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

都大。

(2)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 (3)略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多读两遍,弄清楚文章主要介绍了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全生在脸的上部,还介绍了河马的牙齿,以及河马的大嘴食性等特点。同时要了解什么叫过渡句:过渡句就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的句子。

故答案为:(1)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都长在脸上;河马的嘴比一般动物都大。

(2)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 (3)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过渡句的含义以及作用。

6.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突然,树枝上啪啪的响声打破了宁静。保护区的专家笑着告诉我:“这响声是告诉人们,一棵新的小红树降生了。”因为红树具有“胎生”的繁殖特点。当种子成熟后,先在树上萌芽,长成幼苗才离开母树,飘落于地,扎根于土,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去破土而生。 倘若被海水冲走,也能在海水中漂流上两三个月,遇到海滩照样扎根生长。

(1)文中的“胎生”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2)在文中找出描写“胎生”过程的内容。

(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与“倘若”意思相同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5)语段最后一句话说明了红树________的特点。 【答案】(1)表特殊含义

(2)当种子成熟后,先在树 上萌芽,长成幼苗才离开母树,飘落于地,扎根于土,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去破土而生。

(3)拟人

(4)假使;如果(答案不唯一) (5)生命力顽强

【解析】【分析】(1)考查双引号的用法。双引号的用法:A、引用 B、强调 C、特殊含义。文中的“胎生”加上引号表特殊含义。(2)考查考查学生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的能力。此题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当种子成熟后,先在树上萌芽,长成幼苗才离开母树,飘落于地,扎根于土,几个小时就可以扎下根去破土而生。(3)考查拟人修辞手法。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语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4)本题主要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倘若: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多用于书面语。(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依据课文内容可知,语段最后一句话说明了红树生命力顽强的特点。 【点评】(1)此题考查对双引号的用法的掌握能力。(2)此题考查考查学生从文中搜索相关信息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4)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5)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峰山日落

为了看日落时的景象,我爬上了石峰山,登上了株洲市最高的云峰阁顶层。

这时候,太阳已经西斜了,它收敛(jiǎn liǎn)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姑娘露出红红的脸蛋,就在它的周围留下一圈柔和的光晕。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越来越浓,越来越蓝,简直像画家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了似的。它周围的天空却呈(chéng chén)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这时,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lán luán),在夕阳的照耀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显得分外壮丽,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日落前的景象太美了!太美了!”

过了一会儿,太阳突然涨红了圆溜溜的脸颊,像个大红球,向天空、向峰峦、向大地喷出了红艳艳的光芒。它周围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_____不断地更换锦衣_____艳红的_____大红的_____橘红的_____粉红的_____美丽极了_____刹那间,弥漫了大半边天,像铺展开的一匹瑰丽的锦缎。

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最后,它愉快地一跳,消失在山后了。随着暮色渐渐地降临,远处的山峦模糊了。我仍旧凝视着天际,我的心久久地陶醉在这日落的奇观之中……

(1)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收敛________(jiǎn liǎn) 呈________(chéng chén)现 山峦________(lán luán)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清楚——________ 忧愁——________ 出现——________ 缩小——________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在第4自然段横线上加上恰当的标点,并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它周围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________不断地更换锦衣________艳红的________大红的________橘红的________粉红的________美丽极了________

段意:________

(5)短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liǎn;chéng;luán (2)模糊;喜悦;消失;扩大

(3)比喻句: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

拟人句: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

(4),;,;、;、;、;……;。;这一段主要写了目录的晚霞。 (5)石峰山日落的迷人景色。

(6)作者喜爱石峰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①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6)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liǎn、chéng、luán (2)模糊、喜悦、消失、扩大

(3)比喻句:那万里无云的晴空本来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现在也慢慢地加重了颜色。拟人句:这时候,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显露出自己美丽的容貌,带着满腔的喜悦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只把那红光留在遥远的峰顶和天际。

(4),,、、、……。段意:这一段主要写了目录的晚霞。 (5)石峰山日落的迷人景色。

(6)作者喜爱石峰山,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考查学生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6)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色素的配(pèi bèi)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yì yí)。

②白鹤太大而嫌(jián xián)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1)选择括号里画线字正确的音节。

配________(pèi bèi)合 适宜________(yì yí) 嫌________(jián xián)

(2)片段中画线的句子和下列哪个词语相呼应( ) A. 适宜 B. 配合 C. 寻常

(3)第③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介绍白鹭,体现白鹭的美。

【答案】 (1)pèi;yí;xián (2)A

(3)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此题是根据句子的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pèi、yí、xián ;(2)A;(3)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本题考查的是句子与词语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理解、积累和识记。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9.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写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 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答案】 (1)song;决 (2)B

(3)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谈自己的收获,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song;决 (2)B

(3)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点评】(1)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子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照看——________ 亲密——________ 舒服——________ (2)用横线划出最能概括文章中心的话。

(3)用波浪线画出牛郎为什么那么周到照看牛的句子。

(4)“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这句话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改为陈述句是:________

(5)牛郎细心照看牛,可见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从他把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可以看出她是一个________的人。

【答案】 (1)照顾;亲爱;舒坦 (2)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3)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

(4)反问句;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对不起它。 (5)善良;勤劳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

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开头。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这句话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5)概括人物精神时注从归纳“是怎样的人”来提炼精神品质,人物的精神品质主要指有善心、诚信、勤学好记、助人为乐、廉洁奉公等。概括从层级上看有两类:一类是直接从文章中寻找概括性的语句即可,是比较简单的概括。一类是文中没有现成答案,要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1)照顾、亲爱、舒坦 (2)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3)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怎么能对得起它呢?

(4)反问句。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他,对不起它。 (5)善良、勤劳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