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工业与民用房屋建筑中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监理工程师必须十分熟悉这种结构的质量控制要点。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由模板工程、钢筋工程和混凝土工程三部分组成。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人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施工中加强管理,合理组织人力物力,保证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一、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包括模板和支架系统两大部分。
混凝土在浇捣时呈可塑状态,模板与混凝土直接接触,使混凝土具有设计所要求的形状;支架系统则支撑模板,保持其位置正确并承受模板、混凝土以及旋工荷载。模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成型后的质量。
监理工程师对此分项工程的监理,应从审核施工组织设计的模板工程开始,即根据主体工程的结构体系、荷载大小、合同工期及模板的周转等情况,综合考虑承包人所选择的模板和支撑系统是否合理,提出审核意见。对模板及支撑系统应掌握下述原则:
1、能够保证结构或构件各部分的形态、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2、由此模板本身必须具有工程施工所需要的足够的制度、强度和稳定性。能够可靠地承受所浇捣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
3、工程的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应便于装拆,以方便施工和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
4、模板的接缝不漏浆。尽可能增加模板的周转使用次数,以减少摊销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监理工程师应经常检查承包商正在施工或已经完成的模板,重点检查以下各项技术控制措施:
1、承包人向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并把有关质量标准,交待给工人,以便于他们自检与互检。
2、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应符合设计要求与规范规定。必须保证浇捣混凝土时不会发生标高与轴线及垂度的偏移。防止出现墙体鼓胀、柱身扭曲歪斜或梁板变形。
3、为防止柱炸模,造成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柱模卡箍间距应适当,不得松扣。梁的侧模支撑应牢固。墙模板的对拉螺栓间距、横箍间距要适当,阴角及阳角处模箍应交圈,不得松扣。
4、梁、板底模应按规范要求起拱。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标高、尺寸应复核;预埋件固定应可靠,防止其移位。
5、模板接缝的宽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得漏浆。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6、模板内不得落入砂石、木屑等杂物。已经完工的模板内必须清理干净并予以保持。墙与柱模板下口的缝隙必须堵实。
7、当模板支承在软土、湿陷性土或冻胀土上时,应采取妥善措施防下沉变形。
8、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规定。对于底模,必要时应根据混凝土试块试验确定,方可拆除。拆除模板的方法必须不得损伤结构混凝土的外观与内部强度。防止承包人为加速模板周转,过早拆除底模,造成质量事故。
9、某些特殊形式的模板(如滑模),应遵守有关专门规定。
二、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钢筋工程的监理,就是要监督承包人用于所建工程的钢筋从材料质量、钢筋加工到绑扎均要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钢筋工程由于钢筋总是被包裹在混凝土之中,这种被隐蔽性使得对其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监理工程师对钢筋材料的质量控制要点是:
1、熟悉结构施工图,明确设计钢筋的品种、规格、绑扎要求以及结构某些部位配筋的特殊处理。有关配筋变化的图纸会审记录和设计变更通知单,应及时在相应的结构图上标明,避免遗忘,造成失误。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有关钢筋构造措施的规定。
2、钢筋的品种要符合设计要求,进场的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钢筋的性能要符合规范要求。进场的钢筋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对标志、外观的检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试样,作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3、进口钢筋在焊接前必须进行化学成分检验的焊接试验。只有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和可焊性都符合标准的钢筋才可用于工程。
4、钢筋的表面必须清洁。带有油污、漆迹或腐蚀的钢筋不准用于工程或颗粒状锈斑经除锈后仍留有麻点的钢筋不得按原规格使用。
5、钢筋的接头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钢筋所采用的工艺、焊条的质量以及接头的外观力学指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6、督促承包人及时将验收合格的钢材运进钢筋堆场,堆放整齐,挂上标签,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钢筋锈蚀或油污。
一切钢筋工程,在其就位并完成调整后,必须经承包商验收合格,填写隐、预检报告,并经现场监理人员审查确认后,才能浇筑混凝土。审查确认钢筋工程是否合格的主要技术项目如下:
1、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形态、尺寸、间距、锚固长度和接头位置、同一断面上的接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绑扎钢筋的缺扣、松扣总数数量不能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能集中。绑扎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规定。
3、焊接骨架不能有漏焊、开焊。钢筋网片的漏焊、开焊不能超过焊点数的2%,且不能集中。电孤焊焊缝不应有裂纹和较大的凹陷、焊瘤和气孔。
4、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位置应准确。特别是各种负筋、弯起钢筋的位置应加可靠固定。施工中禁止踏踩钢筋。
5、弯钩尺寸及转向应正确。钢筋的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支垫牢固。
6、各种预埋件应设置齐全、位置正确。洞口处结构的受力钢筋不能任意截断。
7、施工缝处的钢筋应采取固定措施使其不移位。
8、此外,还应着重检查某些构造措施:
(a)框架节点箍筋加密区的箍筋及梁上有集中荷载作用处的附加吊筋或箍筋,不得漏放。
(b)具有双层配筋的厚板和墙板,应要求设置撑筋和拉钩。
(c)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垫块强度、厚度、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d)预埋件、预留孔洞的位置应正确,固定可靠,孔洞周边钢筋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不得任意代用,若要代用,必须经设计单位同意,办理变更手续,监理工程师据此验收钢筋。在浇筑混凝土时,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包人派专人负责整理钢筋。
三、混凝土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外加剂等组成的复合材料,经过水泥水化凝结硬化逐渐产生强度。混凝土的材性不仅与其组成的原材料性能有关,而且还与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成型、养护工艺以及龄期等因素有关。在监理混凝土工程质量时,监理工程师的任务就是要全面考虑上述影响混凝土性能的诸多因素或环节,从组织上、技术上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监理工程师对结构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主要由以下环节组成:
1、对混凝土所用材料的质量控制;
2、对混凝土拌合过程的质量控制;
3、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4、对混凝土养护过程的质量控制。
每个环节都与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有密切关系。以下讨论各个环节中控制的具体技术措施。
混凝土的生产与运输。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工程应采用由专业部门生产的商品混凝土,以利质量的稳定。承包商需验收和使用运至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控制措施是:
混凝土的品种、数量、强度等级、运到时间及运输车辆号码应核对无误。
1、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应保持匀质性和合适的坍落度,运输过程中不应出现分层、离析、漏浆、安凝等现象;
2、冲洗料斗或罐车的水不得注入混凝土中;
3、施工现场对商品混凝土应按照规定留置试块。
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应审查承包商制定的施工方案,并根据结构特点和现场条件,检查以下项目:
1、机具准备是否齐全。运输机具以及料斗、串筒、振捣器等设备应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应急修理或采用备用机具。
2、浇筑期间的水电供应及照明不应中断。
3、应了解天气情况并考虑防雨、防寒或抽水等措施。
4、检查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办妥隐、预检手续。
5、浇筑混凝土的架子及通道已支搭完毕并检查合格。
6、施工组织者已将施工方案向班组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当以上各项条件具备后,便可开始浇筑混凝土。浇筑时监理工程师应在施工现场巡视检查。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1、混凝土入模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
2、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如必须间歇,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浇筑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厚度可根据结构特点和钢筋密度决定。
4、施工缝按设计要求留置并应符合规范规定。施工缝表面一般应与梁柱轴线或板面垂直。不得留斜槎。从施工缝处继续施工时,应按规范规定对施工缝作妥善处理。
5、混凝土振捣应按工艺要求进行。模板内的混凝土应分布均匀,振捣密实。
6、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件等有无变形或错位,发现问题应及时加以补救。
7、必须按规定认真制作试块。
混凝土浇筑完毕,并非是混凝土工程的终结,监理工程师应继续检查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是否符合规定。检查要点是:
1、对浇筑完的混凝土及时加以覆盖并浇水湿润。
在正常气温下,一般塑性混凝土约在浇筑后10-12小时覆盖浇水。覆盖材料一般是麻袋、芦席、
草帘、锯末或砂。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湿润状况为准。
2、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对普通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一般为7昼夜。对使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的混凝土以及抗渗混凝土应延长至14昼夜。如果环境干燥,上述养护日期应延长。
3、除上述自然养护外,尚有蓄水养护、蒸气养护、薄膜养护等方法,都需按照工程需要采用,并应遵守有关规定。冬季施工的混凝土其养护另有专门规定。
混凝土拆模应注意以下技术控制要点:
1、不承重的侧模,当混凝土强度增长到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可以拆模。
2、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下列强度后方可拆模;
跨度2m以下的板达到设计强度的50%;
跨度8m以下的梁或板达到设计强度的70%;
跨度>8m的梁承重结构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2m以下的悬壁梁板达到设计强度的70%;
2m以上的悬壁梁板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3、提前拆模或承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通过计算确定。重要结构应通过现场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试验,来判断混凝土的强度增情况。
4、已拆模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的建筑材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