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卷A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卷A

来源:筏尚旅游网


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 】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 】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C.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4.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 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 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 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 】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6.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7.内因与外因的关系表现为【 】 A.外因决定内因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C.内因是客观的,外因是主观的 D.内因是内容,外因是形式

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 A、 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 要把握事物的度

C、 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 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1.\"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2.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最主要是由【 】 A.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B.现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C.科学家之间的互相交流决定的 D.正确的科技发展战略决定的

13.\"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种观点属于 ( )

A.实用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实证主义观点 D.科学主义观点

14.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15.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 A、 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 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C、 取决于人的努力程度

D、 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16.\"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

17.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18.\"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19.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该社会中【 】 A.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 B.各种生产力的总和 C.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各种生产方式的总和

20.生产资料包括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C.劳动者和劳动对象 D.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21.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D.政治设施和法律设施

22.阶级首先是一个【 】 A.政治范畴 B.思想范畴 C.经济范畴 D.社会范畴

2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

24.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25.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 A.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 B.生产成本加利润 C.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D.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26.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能够【 】

A、提高剩余价值率B、提高年剩余价值率C、增加预付流动资本D、增加预付可变资本

27.以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 】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劳动力

28.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A.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B.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C.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同时实现 D.缓和与消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29.垄断资本人阻碍技术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

A.依靠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保持市场份额限制市场购买力 C.维持垄断资本政治上的统治 D.避免产品价格上升

30.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持垄断统治的两手是【 】 A.增加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人工资 B.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 C.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 D.劳资合作和民主管理

31.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最重要的途径是【 】

A.增加劳动力投入 B.增加生产资料投入 C.提高劳动强度 D.提高劳动生产率

32.建立健全国有企业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

A.正确处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实现\"两权\"分离 B.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D.正确处理企业领导与职工的关系

33.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按劳分配要通过【 】

A. 商品货币关系实现 B. 个人消费品的实物分配实现 C. 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实现 D. 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实现

34.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E、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35.清代哲学家魏源提出\"及之而后知\"。他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不如庖丁之一啜\"这种观点在认识论上是:【 】 A、 坚持了唯物论

B、 重视感觉经验的作用 C、 重视实践的重大作用 D、 坚持辩证法

E、 重视意识的重大作用

36.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说明【 】

A、 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 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 真理有其具体的适用 的范围和条件

E、 真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7.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 它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

B、 它有助于发现新的生产工具,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C、 它有助于生产管理的合理化

D、 它有助于发现新的劳动对象和劳动对象的用途 E、 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38.资本主义银行利润【 】 A.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 B.是由贷款利息总和构成的

C.是由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的差额构成的 D.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E.是由银行雇佣员在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

39.简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 40.简述国体和政体的含义及二者的相互联系。 41.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4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大量输出资本?

43.简述生产关系的内容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44.试运用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原理,说明我国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45.试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意义。

1.C 2.D 3.C 4.B 5.B 6.D 7.B 8.B 9.D 10.D 11.D 12.A 13.B 14.D 15.B 16.B 17.A 18.A 19.A 20.D 21.C 22.C 23.B 24.B 25.C 26.B 27.D 28.B 29.A 30.B 31.D 32.A 33.A 34.ABDE 35.ABC 36.CDE 37.ABCD 38.ACDE

39.(1)意识能动性又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 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2)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第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 性、计划性;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 第四,意识活动能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4分)

40.(1)国体指国家的阶级内容,说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1分)政体说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l分) (2)国体和政体是密切联系的。国体决定政体,必须根据国家的阶级内容采取适当的政权组织形式。(2分)政体与国体相适应并影响国体。(1分)

41.1)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它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2)生产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有重要影响:一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二是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42.1)垄断资本家获取大量高额垄断利润后,国内缺少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相对于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而言,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 2)过剩资本的更佳投放场所是输出到国外,特别是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价格等更便宜的经济落后国家,输出资本可以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3)资本输出能带动商品输出,有利于大垄断资本在海外统治的建立和加强。 43.(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1分)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3分)

(3)这三项内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分 )

44.(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它们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一条极为重要的基本原理,(4分) (2)而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之中,生产力又是决定性因素,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态。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4分)

(3)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且极不平衡,社会主义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4分)

45.(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3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分)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2分)

(4)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4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