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市政学

市政学

来源:筏尚旅游网


2012-2第二学期 市政学

一、名词解释(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城市化 2.城市功能 3.城市政府采购

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8分)

1.简述我国城市政府为改善收入分配不公采取的公共财政措施

2.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3.简述城市信息安全管理的意义

4.简述市政绩效管理决策系统的任务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20,共40分)

1.试述市民参政的意义与完善.

2.试述善治城市的概念及其给城市治理模式带来的改变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的过程。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

2. 城市功能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

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

3.是指城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质资金采购依法指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才好、够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二、简答题

1、1)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大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2)建立健全社会保证体系,扩大社会保证的覆盖面积,农村实现合作医疗,五保户等,城市医疗,养老保险等。

3)加快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第一产业薄弱,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现在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增加科技水平,鼓励科技创新,发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创新,居民就业。

4)实现阳光政务,对权利监督,实现内部绩效考核与外部监督评价合理交叉的监督体系,杜绝腐败。

2、1)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系统,人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2)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非完整性,对外依赖性很强。

3)城市生态系统具有非稳定性。

4)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

3、意义:城市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活跃,也成为信息的集散地和交流中心。因此,确保信息安全,加强城市信息安全管理对于维护城市稳定、促进城市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是促进城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

(2)是维护城市政治治安的重要保障;

(3)维系城市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手段;

(4)是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必备条件;

(5)有助于塑造健康的城市文化氛围。

4、(1)确定市政绩效管理目标和指标体系;

(2)选定“满意”的市政绩效管理方案;

(3)负责市政绩效管理的局部试点和全面实施;

(4)监督市政绩效管理的进展情况;

三、论述题

1、意义:(1)市民参政是促进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推动力。城市政治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市政管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之一。

(2)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 的集中体现。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历来是我国城市管理的理念。

(3)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征服的保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政府改革与努力的方向

完善:(1)提高市政透明度。市民参政首先套知情,知情才能参政。市民的知情权是指市民了解城市各项政务活动及其过程的权利。

(2)提高市民素质。市民素质是指市民的价值信仰、道德心理、知识能力等因素复合而成的一种集体人格状态。

(3)拓展市民参政的途径。市民参政既需要健全的机制和制度来保障,又需要完善的组织代理和充分的输入管道。

2、善治城市作为城市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当代治理与善治理论在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领域渗透的结果。 这种渗透根源于现行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治理原指“控制、引导和操纵” 是与统治、管理等政府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用 于与国家的公共事务相关的政治活动和管理活动。在当代西方公共管理改革运

动导致的“治理”复兴中,“治理”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 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这就意味着:(1)治理或者说公共治理与政府管理不同,其主体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公共的和私人的机构;(2)治理权威的运用并不像政府管理那样,采用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行政命令,而是采用上下互动、相互协商、彼此合作的方式;(3)治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网络状的合作管理,是“多中心”的,目标也是多元的,但最终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最大程度地满足公众需求,最大化地实现公共利益。简言之,治理是包括政府和各种非政府组织乃至私人机构在内的多个主体,协同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治理虽与政府管理不同,但也可能失效。为了克服治理的失效,当代西方治理理论在“治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良好的治理”即“善治”的概念。善治的基本要素是: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善治城市的治理结构是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的治理结构。在善治城市的治理结构中,政府是治理的主体,但已不是治理的唯一主体。在今天,承担越来越多城市公共事务治理功能的各种非政府组织已经能够较为独立地进行着原先由政府机构进行的部分治理活动,发展为城市治理的重要主体。城市善治的过程,实际上是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过程,它强调公众对事关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等重大社会公共事务决策的参与。善治强调的是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强调治理主体的多样性、政府对公民的服务以及在管理技术上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限制政府权力,建立有限政府的目的就在于打破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垄断地位,增进非政府组织在城市治理中的活力。而要有效实现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必须建立有限政府的制度化途径。分权和权力下放、推行宪政和法治,都是限制政府权力的制度化途径。善治是一种协作管理,这种协作需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需要公民的参与。发展非政府组织的责任在政府,提高公民社会的发育程度,扩大公民在城市治理中的参与的关键也在政府。在扩大公民参与的过程中,政府的责任在于:一是要主动吸纳公民参与城市治理,愿意将公民意见纳入政策议程;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公民参与制度,如政务公开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决策听证制度等。在这些制度的实际运作中,公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也将获得相应的发展,

从而进一步促进公民参与的扩大、政府与公民间合作关系的发展,城市善治即可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发展过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