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同济大学近代史纲要之不可外传未来卷

来源:筏尚旅游网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试卷 (B卷)

2049-2050学年第二学期

命题教师签名: 审核教师签名:

课号:070373 课程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考试/考查:考试(开卷) 此卷选为: 期中考试( )、期终考试(√ )、补考( )试卷

专业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试题编号 得 分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述选项中属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 A.列强操纵了中国财政和经济命脉 B.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互勾结 C.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D.中国人民日益贫困化

2.中国资产阶级是由投资于新式企业的那部分人转化而来的,其主要包括( )。 A.买办 B.商人 C.地主 D.官僚

3.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加深和形成的条约分别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洋务派举办的军用工业有( )。

A.江南制造局 B.金陵机器局 C.湖北枪炮厂 D.福州船政局 5.以下属于维新派人士的著述有( )。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劝学篇》 D.《仁学》 6.近代中国提出要“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人是( )。 A.黄兴 B.宋教仁 C.孙中山 D.章太炎 7.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共和曾发起有( )。

A.保路运动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8.官僚买办垄断资本是1927年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统治国家的经济基础,与之紧密结合

的有( )。 A.帝国主义 B.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 C.农民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9.1919年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 1 -

10.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A.主张社会革命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主张文学革命 D.提倡白话文和新文学 11.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提出 B. 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明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提出 12.抗日战争初期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抵抗日本侵略 B.是否依靠人民群众 C.是否合作抗战 D.是否积极抗战 13.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 A.独立 B.和平 C.民主 D.团结 1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标志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D.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15.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主要有( )。 A.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D.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二、辨析题(每题6分,共30分。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

1.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前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鸦片战争以后开始落后了。

2.从鸦片战争后上海租界的繁荣可以看出,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

展。 3.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思想问题和组织问题。 4.五四运动成为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是因为这是一场群众性

的革命运动。 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

放战争。

三、材料分析题(20分)

材料1:

- 2 -

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欲救此病,非太息咨嗟之所能济,是在一二敏于自觉、勇于奋斗之青年,发挥人间固有之智能,决择人间种种之思想,——孰为新鲜活泼而适于今世之争存,孰为陈腐朽败而不容留置于脑里,——利刃断铁,快刀理麻,决不作牵就依违之想,自度度人,社会庶几其有清宁之日也。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若夫明其是非,以供决择,谨陈六义,幸平心察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

材料2:

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有了母亲诞孕的劳苦痛楚,才能有儿子的生命。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所必须经过的,不要恐怕,不要逃避的。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人类的历史,是共同心理表现的记录。一个人心的变动,是全世界人心变动的征兆。一个事件的发生,是世界风云发生的先兆。一七八九年的法国革命,是十九世纪中各国革命的先声。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摘自李大钊《庶民的胜利》(1918年10月)

材料3:

我平素对于马氏的学说没有什么研究,今天硬想谈“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僭越的很。但自俄国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子,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马克思主义”既然随着这世界的大变动,惹动了世人的注意,自然也招了很多的误解。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虽然极其贫弱,而自一九一八年马克思诞生百年纪念以来,各国学者研究他的兴味复活,批评介绍他的很多。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乘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在我们的思辨中,有点正确的解释,吾信这也不是绝无裨益的事。

──摘自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9-11月)

材料4:

目的──改造中国与世界──定好了,接着发生的是方法问题,我们到底用什么方法去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呢?和森信里说:“我现认清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的反映,其重要使命在打破资本经济制度,其方法在无产阶级专政”。和森又说:“我以为现世界不能行无政府主义,因在现世界显然有两个对抗的阶级存在,打倒有产阶级的迪克推多(注:dictatorship,音译,专政),非以无产阶级的迪克推多压不住反动,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我以为先要组织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据和森的意见,以为应用俄国式的方法去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是赞成马克思的方法的。

──摘自毛泽东《致蔡和森等》(1920年12月1日)

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1、2、3、4,简述:辛亥革命以后,先进知识分子探索中国出路的认识过程。

2.阅读材料1、2、3、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共产党的必然性。

四、论述题(20分)

本课程教材在论及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时,认为:“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

- 3 -

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请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发扬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展现的爱国精神”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联系历史和现实进行论述。字数不少于300字,观点鲜明,条理清晰,文字通顺。

- 4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