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一、考试现状
本次考试 90 分以上 25 人, 80—.5 分 10 人, 70—79.5 分 6 人, 60—69.5
分的 4 人。本班最高分 95,最低分 18,平均分 78.31,合格率 76.5%,优秀率 61%。
二、试卷质量分析
(一)本试卷是由学区统一的联合试卷,试卷共分五大块, (二)分析各大块的得失
一、词语展示台方面: 1、看拼音写词语全对 6 人,主要表现在学生书写不
标准,、笔画不规范,与教师的平时听写检查不及时有很大的关系。 对 2 人,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的书写差,把字写错造成的失分。
2、组词全
3、给带点字选
择正确的读音,全对 18 人,学生掌握较好。 4、选词填空全对 9 人,看出学生对 词语的意思理解还是不够扎实。 5、补充词语并造句全对 3 人,主要的问题是造 句语病严重,学生对积累运用中的词语掌握还是不够扎实。
二、句子训练方面: 主要的问题在改拟人句, 学生普遍表现一知半解, 与教
师的训练有密切的关系。 修改病句也是失分比较严重的, 学生找不准病因, 反问 句改陈述句也是失分严重的地方,这都与平时
的训练有关系。补充句子全对
8
人,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 按课文填空全对 7 人,失分也于学生的书写差有密切 的关系。
三、快乐阅读方面: 全对 1 人,失分的原因也与书写差有关系, 主要的原因
还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对短文读的不够,失分较多,说明阅读训练少, 平时的上课只是为学习课文而学习,
对学习课文的真正目的却不清楚。 第二大题
总体来说得分率不够理想,教师、学生还必须加强阅读的训练。
四、写作方面:给了学生提示,基本上没有审题障碍,学生都有内容可写,
---
---
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得分都在 15 分以上,学生的基本写作素养都能得到很好的考
查。但也有部分同学, 审题不清,也有的不注意书写, 还有部分同学基本的表达
能力较差,文章内容枯燥,语言干瘪,病句满篇,明显是平时缺乏训练。
三、存在问题
从成绩和学生完成试卷的情况来看不尽人意, 课内知识相对较好, 而课外知
识及应用能力则不容乐观,
学生明显的表现出课外阅读量少, 积累匮乏, 阅读能
这几道题的失
力较弱。这在补充句子、 修改病句、阅读短文中表现的最为突出,
分率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一、学生日常读书量小, 一般的短文就无法读
懂;二、积累不得法, 学生经常有读书摘录的作业, 但学生大都抱着完成任务的
态度读读、抄抄了事,没有按类摘抄,记忆,这样的结果是即使见过,到用时就
一片混乱,不能及时提取所需信息。三、机械背诵,错字连篇。这在填空题中尤
为突出,背了不少,但不解其意, 会背不会写字。 错别字也是造成大量丢分的一
个重要原因。
面对试题,审视学生的状况, 挖掘出如此状况的根源, 教学中的纰漏在反思
中暴露出来: 首先,学校早已大力倡导加大课外阅读量, 教师也多想办法加以实
施,可是没有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还没有把阅读转变成学生一种内在
的需要,学生完全是在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给的任务, 没有兴趣的学习也就没有
质量可言。其次是课外阅读还没有形成一种可行的检测手段,
对学生的阅读处在
一种安排但失控的状态, 检测跟不上, 阅读就会自流。 再有就是阅读方法指导不
到位,没有系统的阅读方法的训练,学生读书存在盲目性,学生只是一味的读,
一味的摘录, 到用的时候, 又成了大海捞针, 不知从何下手。 还有就是课内阅读
训练单一,没有向课外进行写法的延伸训练和课外阅读的结合。
说明我们平时的
阅读教学中只是蜻蜓点水般的说一说, 没有练到实处, 于是卷面上的得分底也在
---
---
意料之中的。
四、今后改进措施
学生的问题各不相同, 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在复习阶段应
加强具体的分类指导, 在课堂教学、 课外指导等方面都应采取相应措施。 应减少
大一统、齐步走的组织形式, 采取更灵活、 多样的教学方式。 特别要重视对薄弱
生的具体辅导, 在评价要求、 训练手段、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因人而异,
树立他们
的自信心。
每次考试都要认真分析落后的原因, 加强对自身问题的反思, 尤其多从教师
的指导方面多找原因, 不能过多归咎于学生的表现。 同时,应加强与外界的沟通
交流,主动寻求多方面的帮助,通过相互交流协作,取人之长,得到借鉴启发。
要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信心,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共同寻找对策。
教学方面应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①处理好课改与复习应试的关系,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之一, 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考
试本来是为教学服务的, 但目前我们实际上是片面地强调了考试的选拔和导向功
能,“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成为一部分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准则, 于是,
轰轰烈烈的课改, 往往偃旗息鼓, 一切的教学活动转入应试轨道。
比如,我们现
在的考试阅读一般课内占一部分, 课外占一部分, 于是,不少教师就是溜课本要
求这篇课文有关问题你必须记住, 但对方法却往往很随意地匆匆走过场, 而把主
要时间花在背、记上或置教科书定下的正常教学秩序而不顾, 提前进入所谓的“复
习”,“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此时往往只剩下“知识与能力”,甚至只剩
下了“知识”,而一张试卷其实也只能考查出局部的知识与能力,即使信度、效
度很高,也只能反映学生的某些方面。 显然,教学围绕应试进行, 非常不利于提
---
---
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如既往地重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切实按照语文课程目标进
行教学。要用课改精神指导复习应试, 说到底,只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也才
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②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句子积累、诗文积累及文化常识积累等,
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近年的考试, 这
方面试题的占分比例也有所增大,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持续抓紧抓实。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
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 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运
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③在整体感悟基础上,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
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 “精
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从中接受高尚情
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的基础是语感,阅读的本质是理解,阅读的核心是领悟,阅读的价值
是创造。现在的阅读题更注重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关注学生
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
将阅读吸收与阅读表达紧密结合, 让学生养成 “不动笔墨不读书” 的好习惯。写
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
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
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 增
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
---
⑤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语文课标 \"提出,写作训练“既要摒弃那些偏于程式化的训练方式,也要
帮助学生打好必要的写作基础。
”近年,教学中写作基本功训练有所削弱, 有必
要引起重视。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 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 训练学生能运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
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 表达所思所感。 要
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 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 学会选材、安排详略,
学会场面描写、 细节描写; 重视不同文体的基本构架、 谋篇布局的训练等, 不抓
写作基本功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
施以不同的教学要求。 必须强调真情实感, 唯真情实感最可贵。 生活是写作的源
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
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这
样,才能杜绝笔下的假、套、空。
继续在加强基础、 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上狠下功夫。 做到平时对学生多做些
课外文言文,以积累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 老师在讲解文言文时一定要讲深讲透,
并加强检查验收。 在现代文阅读中多让学生质疑问难,
多问几个为什么, 特别是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此类的问题举一反三地多做, 让学生倾心理解作者的写
作意图。在作文指导上提出严格要求, 凡是写人或写事的文章一定要注意环境描
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使文章更鲜明,更细腻,
更可读。
---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2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