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7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No.7。2010 (总第197期) HEIL0NGJlANG JIAOTONG KEJI (Sum No.197) 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王 雪 (哈尔滨市联合运输管理办公室)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效应,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在可 持续性方面的比较,提出了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并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提 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0)07—0215—01 1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造成的诸多负面效应 输的外部性特征,不仅要考虑交通运输业本身的成本,还要 1.1环境污染 考虑由于道路拥堵、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生态破坏等所造成 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都是流动的污染源。交通运输 的外部成本。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在综合考虑 对环境的污染称为交通公害,大致有四个方面:交通工具运 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难以用货币量化的外部成本等诸多因 行时产生的烟、气、粉尘等对大气的污染;运行时所产生的噪 素基础上,使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的运输发展模式。 声和振动;清洗装载工具和燃料的泄露对水体的污染;交通 2.3系统最优原则 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污染性和非污染性破坏。 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有其不 1.2交通运输对资源的占用 同的适用范围和优劣长短。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构建是一 其含义一是指交通运输工具及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 个系统工程,应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根据系统 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 最优的原则,对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各种方式进行 其次,各种交通陨石方式在运营中需要消耗自然资源的能 合理化配置和优化,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形成既 源,特别是对石油产品消耗的比例将逐渐提高,这使能源面 竞争又互补、综合集成、系统优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临枯竭的危险。 2.4环境友好原则 1.3交通拥挤 交通运输是人类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交通运输业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 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拥挤堵塞现象有增无减。给人民生活 的发展应遵循在等量前提下产生的污染负荷最小、对生态造 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成的损失最低的环境友好原则,大力提倡“绿色”交通运输 2发展交通运输应遵循的原则 方式,这样才能保障和支撑国家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2.1资源利用最优化原则 3各种运输方式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比较 交通运输是对自然资源依赖度较高的产业之一,交通基础 3.I 不同运输方式的外部成本 设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交通运输工具要消耗大量能源。我国 据对欧洲17国的研究,在1991年运输的总外部成本是 的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资源节约应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 2720亿ECU,占GDP的4.6%,其中92%是由公路运输产 原则。 生,铁路运输只产生1.7%的外部成本。各国所作的研究也 2.2成本最小化原则 都表明,公路运输是外部成本的主要贡献者。以IWW/IN- 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运行成本是不同的。由于交通运 FRS的研究为例,示于表1。 表1 1991年西欧国家不同运输方式产生的外部成本比较 由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面,小汽车能耗占79%,铁路占8%,公共汽车占4%,航空占 (1)从运输部门总体产生的外部成本来看,客运的环境 5%,客船占4%;而从完成客运量情况看,小汽车为44%,铁 影响占76.8%,货运占23.2%,西欧国家中运输的外部影响 路30%,公共汽车6%。由此看出,铁路能耗仅8%,却承担 主要集中在客运; 了30%的客运量,能源利用率是比较高的。而且铁路的电 (2)按运输的不同方式来看,公路运输所造成的外部成 气化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减缓不可再生资源耗竭的速度。 本都远大于其他三种运输方式,甚至大于三者之和;在客运 这些说明,公路运输的能源消耗量是最大的,其次是航空运 方面,铁路的各种外部成本都是最低的,在货运方面,铁路和 输,铁路和内河最少。 水运都是有利于环境的运输方式; 4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如果区分公路运输方式,则小汽车是造成外部成本的 4.1 交通运输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最大来源,其次是货运卡车,公共汽车产生的外部成本最低。 我们在考虑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过程中,要考虑 3.2不同运输方式的能源消耗 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 据日本交通部门的统计资料表明,在旅客运输能耗方 (下转第217页) 收稿日期:2010一o6一O8 ・2l5・ 第7期 孟占领:高速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研究 总第197期 ( 一 , — ( 一 ) , — 为算术平均值的方差; 为均方根值的方差。如果 式中: 为 方案的算术平均得分值; 为.『方案的均方根得 式中:> ,则说明 更趋近于真值;如果 < ,则说明 更 分值;mi为对 方案做评价的专家数 为第i个专家对_,方 趋近于真值。本课题以更趋近于真值的那个平均值作为指 案的评分值。 本方案的关键是要找出所列指标在哪个重要程度上,所 标重要程度的量化表示。3改进的德尔菲法确定的评价指标权重 以算出算术平均值和均方根值之后,还需比较这两种平均值 3.经计算比较,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见表1、表2。 中哪种平均值更趋近于真值。 本课题选用下面的方法来计算比较 表1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表(对单个线形单元) 1 连续性指标 差 妻譬竺 o… .4 2 3 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之差 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的比值RV加速度指标a 0.4 O.4 O.2 单曲线半径与平均半径之比 O.3 0.3 2 线形指标0.4 单竖曲线率与平均竖曲线率之比 曲率变化率指标AD 平纵协调组合评价指标 O.1 O.3 3 4 舒适性指标视距指标0.1 0.1 、 、 、 表2评价指标权重分配表(对全线或路段) 第二层指标 路段内线形单元的综合评价 总体线形连续性指标C 权重 0.6 O.1 性分析,确定了指标体系的四层次结构、十二个评价指标的 权重,为实现公路线形安全的量化评价提供一定的指导作 用。 参考文献: 弯道密度指标 构造物密度指标J O.2 0.1 [1]程文,郭忠印,孔令旗.路线线形与道路安全关系的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2,25(5). [2]郑安文,牛倬民,郭健忠.高速公路道路因素与道路交通安全 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2,25(2). [3]李欣,丁立,何玉川等.高速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 4结语 公路线形的安全性评价是一个多目标、多属性的复杂问 题,在全面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各道路因素的基础上,选取 连续性指标、线形指标、舒适性指标和宏观指标等对交通安 全影响较大的四个方面的综合指标,建立了以连续性指标为 核心的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德尔菲 的建立[J].公路,2005,(7). [4]周明浩,李延平,史祖民等.德尔菲法在卫生城市建设综合评 价指标体系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1,17 (4). 法,通过对影响公路线形安全的指标进行定量计算,辅以定 (上接第215页) 4.2交通运输系统内部诸方式的协调发展 [5]孔令旗.高速公路运行车速与道路安全性关系研究[D].上 海: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4. 污染源。要制定出合理的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促进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同的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协调交 通运输系统内部诸方式时,要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为原则, 既要考虑现有运输环境下的合理配置,又要用发展的眼光研 究未来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配置。 4.3依靠科技进步,改进和完善交通运输技术,发明节能、 高效、低污染的交通工具 不断地向前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利用经济杠杆加快可持续交通体系的发展。经济政策 的制定要突出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对保护环境与资源的交通 运输方式要给予鼓励,实行优惠政策。交通运输发展模式方 面,要大胆参考与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尤其是关于保护资源 与环境方面的实践成果,并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进行论证。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政策。加快研制开 发我国的低油耗、少污染或无污染的技术,成为交通运输可 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我国交通装备工业科技开发的方 向之一。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状况,提高运输效率。 必须采取措施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养护,保证 既有交通设施的完好率,同时,要加强路政和交通指挥系统 它应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内容:一是发展清洁能源技 术。以减少化石污染物的排放。二是采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 源开发技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三是发展高效能 源效率,实现能源供需的协调发展。 5我国可持续交通运输系统的实施 确定合理的交通运输发展目标。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现代交通运输业又是一个很重要的 管理,改善管理方式,提高交通效率。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