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主任工作
一、 判断说理
1、 品德修养是通过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之上的。( √ )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2、 榜样教育法在德育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广泛、最经常的一种基本方法。(× )
榜样教育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情操、模范行为、优秀事迹等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方法。
3、 班级开展课外和校外活动,不能听任学生自由地独立自主地活动,教师必须时时紧跟着以防出现差错。(×)
4、 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形成班集体的标志是制度、核心、环境、文化、目标等
5、 儿童品德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是德育的第一出发点。(√)
6、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并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 )马卡连柯提出的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去教育个人的方法。使每一个在场的学生主体都感同身受,接受了教育避免同一类错误的发生。
1
7、 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通过学习价值观
8、 艺术鉴赏在德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只要是因为艺术有普遍“比德”效果。(√)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9、 集体是指为了实现具有价值的目标,按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高级形式的群体。(√)
集体是多个个体为实现某些功能而通过互动形成的主体结构,集体是由个体形成的,以实现为目标,个体之间有互动,集体结构是主体的即个体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不平等的。
10、 中国教师李吉林首创情境教学法,这一方法适用于德育。(√ )
二、 名词解析
1、 班级(制度、核心、环境、文化、目标、保障等)
班级是由学生构成的社会群体,是为实现一定社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有明确的方向性。
2、 品德(符合道德、个性品质、稳定)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3、 “明人伦”(我国古代:儒家道德观、人际关系调节)
2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4、 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取向、班级舆论、价值观)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简称。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或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
5、 集体教育法(马卡连柯、集体形式、集体行为、集体影响)
集体教育法又称平行教育法,是相对个别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是指运用集体教育理论,对被领导者的集体进行教育,并依靠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方法。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方法。
6、 班主任(职业、桥梁、工作职责表述)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
7、 德育课程(课程形态、专门、体系化、可持续建设)
德育课程是指一切具有道德教育性质、道德教育意义和作用,对学生品德发展有影响力的那些教育因素,是德育内容的制度化、规范化。
3
8、 道德意志(持久趋向、道德性、驱动力)
道德意志: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也是构成个人道德品质的要素。
9、 “居敬”(我国古人作风、朱熹、恭敬敛心、修养形态)谓持身恭敬
居敬是我国古代朱熹读书之法的最基本精神,居敬就是“此心自作主宰处”,“守此而不易之谓”。即排除杂念,专心致志,所以“敬”又道“静”,心静自然诚,心诚则干什么事都能集中精力干好,这里吸收了佛教禅宗的思想。
10、 劳动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劳动风格、劳动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其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告别单调乏味的死记硬背,在创造性地劳动中解决问题,即发展智力水平,又锻炼意志,培养高尚的品格,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上又能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也是德育内容之一。
三、 简述题
1、 请举出一个德育原则,并简述如何执行这个原则。【举出德育原则(2分),属于既定德育原则,执行德育原则(2分)】
因材施教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与学生年龄特征相一致的原则。 教育影响连续性和一致性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
2、请列举“陶冶”的一种形式并作简要说明。【人格陶冶、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中的一种(1分);范例严整(1分);符合所选陶冶形式特征(2分);有理(1分);论述(1分)】
环境陶冶。
环境陶冶是指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对他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一船情况下,良好的环境总是陶冶人的良好道德品质,不良境遇则往往形成人的不良道德行为。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环境对人的陶冶作用,“孟母三迁”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今天,我们应当更自觉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如美观清洁的校园、朴实庄重的校舍、明亮整洁的教室,有秩序、有节奏的教学活动和作息安排,良好的班风和校风等。如果我们能创设这样良好的环境,就能保证学生道德品质健康成长。
艺术陶冶。
2、 “说理”德育方法的缺点是什么?【易说教、不真实、难共鸣、模式化、难以形成理解】
3、 列举德育途径(三种以上)并作适当评述。举出德育途径(3分),说明(2分,其中有理1分【谈话、上课、实践、团支部活动、劳动】
4、 试举一种“榜样”形式,并作简要说明。【典范、示范、评优、艺术人物中的一种;范例严整;符合所选陶冶形式特征(2分);有理(2分);论述(1分)】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
5
(2)运用榜样示范法的基本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法也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是行为规范化的模式。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小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他们可塑性强,给他们树立什么榜样十分重要,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心理,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如:我经常组织学生参观好的班级礼貌表现、组织纪律、集合、列队、升旗、课间活动和放学排路队等,直观形象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找出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 案例分析
早恋问题:先了解学生情况,分析早恋的原因。通过在班上开展讨论,让学生明白青春的可贵,爱情的神圣——很多人只是因为空虚,寂寞,贪玩而随便、不负责任地把爱情当游戏……有必要的话,可以找学生单独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6
1)开展好中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注意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要知识、消除“神秘感”,并认识“早恋”的危害。
2)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在进行青春期知识教育的同时,应根据青少年学生头脑兴奋性强,记忆力好,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精力充沛等特点,进行青春理想前途教育。
3)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利用班会,集体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充沛的精力引导到正当高尚志趣和对各种知识的探求上。要形成一种健康的环境和正确的舆论,使学生各种朦胧的感情得到约束和自制,对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
(4)努力建设一个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校风和班集体。预防、防治,正如人的健康一样,要想加强抵抗力,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基础,其次还需“接种”,提高免疫力。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机体莫过于有一个充满朝气,团结友爱的优良校风和班集体。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面。他(她)感受到充实,感到有意义,处处感到温暖。全校应努力形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局面,提倡男女同学间发展一种兄弟姐妹般的纯真友谊,学生们在生活上互帮互助,这样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和个性的形成。
五、综合题
1、请你设计一个以“我以自然”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1)主题鲜明且目标达到顺利
(2)写出活动的设计流程
《感恩自然,和谐共处》主题班会教案
7
一、背景
6月1日起,国内各大商场、超市开始对一次性购物袋实行有偿使用,由此,引发了国内消费者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如果说以前的措施侧重于舆论宣传与思想教育的话,那么,此举便是在实际消费过程中的一种具体措施。
如今,在现代物质生活的背景下,环保观念与行动已深入人心,“环保行为从我做起”已不仅停留在口号上,通过这次环保主题班会,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使环保行为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
二、设计目的:
1.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通过观看校园情景剧,唱环保歌曲,环保知识问答,发表感想的方式培养学生环保观念
3.让学生通过感受自然,学会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明确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以此让学生学会感恩自然、感恩社会。
三、课前准备:
1.网络搜索相应的大自然美丽风光以及环境遭受破坏的图片,以对比的形式带给学生强烈的心灵震撼。
2.学生情景剧的设计、环保歌曲的改编、环保知识的竞赛设计。
8
3.诗朗诵文章精选、背景音乐的选择。
四、活动形式:
通过表演小品、图片、唱歌、朗诵、环保知识竞赛等形式,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危机带给人类的危害,在活动中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让学生学会感恩自然。
五、活动过程:
班会课在《感恩的心》优美的歌声中拉开序幕。
(男):尊敬的老师,(女)亲爱的同学们,(合)大家好,欢迎走进初三(9)班主题班会 “感恩自然,和谐共处”现场。
(男)首先进入第一篇章:感受自然
主持人女:你会觉得大自然是一位奇特的母亲,她能将千姿百态的生命孕育而出,让它们踏着那最为柔媚的第一缕春光,相拥而至,把无限的生机带给人世。
(多媒体播放优美的大自然风光及轻音乐)
主持人男:听着美妙的旋律,欣赏着一幅幅优美的图片。我们备感自豪,自豪大自然给了我们如此美的家园,给了我们如此美的享受。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给了大自然什么呢?
(多媒体播放(大自然受破坏的图片及音乐)
男:地球在呻吟,你听到了吗?看了这些场景,你心痛吗?等台词
9
(男女主持对话)
女:这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我们的家园正在遭受毁坏,不再美丽和安详。而我们有些人还在麻木着……
(男)请欣赏:校园场景剧《如此学生》
校园场景剧《如此学生》表演
(男)(如此学生,如此缺德,等台词),并找几名学生采访,(注意:学生要说出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此时主持人要做适当点评)。
女: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来针对这种现象讨论:
“环保,我能做什么?”(时间:三分钟)
主持人女:请各组派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发言),
(此时主持人要对每次发言做一句话点评,)点评至最后一名学生发言后,(男主持过渡到歌曲)
(点出)歌曲《地球是我家》(六名学生按顺序出场)
主持人女:同学们,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我们要感谢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但我们仅仅有感恩的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设法报恩。
10
(男:)进入第二篇章:感恩自然
(点出)第二篇章:感恩自然
主持人男:首先来考考你们对环保知识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小的环保知识竞赛。
(点出)“环保知识竞赛”
(点出):“答题规则”
主持人分别宣读后进入比赛,
男:看来同学们对于环保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而实际上呢?我们要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保护地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永保青春”!
男:请欣赏诗歌朗诵:《感恩自然》(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
诗歌朗诵:《感恩自然》
男:多美的感觉呀?多美的享受呀?等台词…
班主任总结发言:(等班主任说出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点出相应的画面)
(点出)“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班会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全体同学进行环保签名,环保签名后,主题班会结束
11
2、请你设计一个以“我与社区”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1)主题鲜明且目标达成顺利
(2)写出活动的设计流程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