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药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医药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来源:筏尚旅游网
医药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

作者:李丽,高殿帅

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4期

摘要:在医药类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和医药卫生健康事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力拓展医药类硕士研究生就业渠道和提高其就业质量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徐州医科大学近六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单位、岗位等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医药类硕士超过一半就业于“三甲”医院,多倾向于在省内就近就业,同时分类研究各学科(专业)的就业情况,发现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形势良好,基础医学和生物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初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医药类;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46( 2019 )04-0052-04

医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是医学人才,是关乎人民健康的民生问题,而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本文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研究近六年来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探讨研究生就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1],也为其他医科院校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本文主要分析2012-2017年毕业于徐州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情况。2009-2014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见图1,2012-201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见图2。可见,招生和毕业人数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增加幅度5%.10%,且增加的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也体现了国家对此类高校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要求。

本文关于研究生就业的统计数据来源于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数据库和本校研究生管理系统数据库【2]。经过统计分析,我校硕士毕业生以当年9月份计算就业率,一直都保持在90%以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基本达到95%左右,毕业3年后的就业率基本达到99%。本文只统计2012-2017年这6年的硕士毕业生就业信息,就业数据和医院等级的统计时间截止到2017年10月。所有数据均录入Execl表格中进行分析。

2结果

2.1就业单位

近六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整体就业单位如图3所示,每年都有48.5%~61.0%的硕士就业于“三甲”医院;18.0% ~26.4%的硕士就业于非“三甲”的三级医院;选择县级医院及社区医院等“二甲”及以下等级医院的比例为7.0% ~18.0%,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只2014年略有增加,其比例为17.0%;继续读博深造的比例逐年增长,由2012年的1.0%增长至2016年的5.0%,

2017年降至2.3%;在学校、研究所、企业、其他事业单位总的就业比例维持在6。O%.10.O%之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9月,近六年到“三甲”、三级、二级医院就业的硕士研究生,近92%在医师岗位上工作。尚有8%左右的毕业生,他们大多数从事技师岗位工作,如检验技师、影像技师、病理技师、药师等,少数人从事科研岗位工作,如临床科室所辖的科学实验室中的纯科研人员或实验技术人员,这其中大部分为病原生物学、药理学等专业毕业的研究生。还有少数人从事管理岗位工作,如医院科技处或科教科等部门的管理工作。此外,从事非医师岗位工作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而也可以看出,近年来各医院不仅充实医师队伍,也在不断充实医疗辅助人才。

2.2就业地区

2.2.1就业地区整体情况徐州市地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4省交界处,所以我校的生源主要来自这4个省,以江苏省为主。为方便统计分析,江苏、山东、安徽、河南4省单独分析,其他省份按照东部、中部、西部来划分。近六年我校硕士毕业生就业地区情况如图4所示,多集中在江苏省,每年都占据一半以上的比例,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的54.8%增至2017年的79.0%,且近三年基本接近80%。其次为就业于山东省的毕业生,每年在10%左右,但近几年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017年降至2.8%。就业于东部地区的毕业生的比例每年维持在10%左右。而就业于安徽、河南、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毕业生比例很小,每年占比基本不超过5%。

2.2.2根据生源地分析就业地区情况近六年生源地为江苏的毕业生倾向于留在江苏省,每年都占90%左右。生源地为山东的毕业生留在本省的约占一半,在江苏就业的占40%左右。生源地为安徽的毕业生留在本省的比例逐年降低,2012年还有55.0%,而2017年则降到18.0%,留在江苏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86.7%。生源地为河南的毕业生留在本省和在江苏就业的比例没有特殊规律,当年在本省就业比例高了,在江苏就业率就降低了。生源地为东部的毕业生就业集中在江苏和东部地区,达到90%左右。生源地为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毕业生大约有1/3回生源地就业,1/3在江苏就业。见图5~6。2.2.3在江苏省就业的情况就业于江苏的毕业研究生多集中在苏北地区,大约占比为75%,尤其以徐州为主,每年所占比例大约为55%。苏南地区约占20%,苏中地区约占5%。可以看出,由于学校的地域特点,毕业生大多倾向于就近工作,约50%的毕业生就业于徐州本地的三级及以上医院,约20%的毕业生就业于徐州周边的淮安、连云港、宿迁、盐城等地,大约20%的毕业生在宁波、苏州、无锡、常熟等地的三级医院工作。

在徐州就业的硕士毕业生每年在“三甲”医院工作的比例为56%左右,其中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业的比例占在徐州就业人数的40%左右。每年就业于非“三甲”的三级医院比例为32%左右,二级及以下医院工作的比例为5%。每年在其他非医疗单位就业的硕士毕业生比例逐年增加,由2012年的7.1%增至2017年的11.5%,这些人当中有59%的人就业于徐州医科大学,其余主要是药品检验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机关事业单位以及药企,还有个别考取本校的博士生。

2.3就业留校人员的职业结构

从2012年到2017年,共有41名应届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在本校,每年硕士毕业生中女生占比为58%左右,而留校人员中女生有32人,占总数的78%( 32/41),足见女生留在高

校的积极性高于男生。各专业毕业生留校情况见表1,留校生的岗位以其他专业技术岗居多,占41.5%,管理岗次之,占24.4%,辅导员岗占14.6%,教师岗占19.5%。

生物学的留校硕士毕业生占比12.2%,多从事实验相关工作;基础医学留校毕业生占比5.6%;临床医学留校毕业生占比0.6%;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留校毕业生占比17.3%;药学留校毕业生占比4.2%。相对来说,临床医学研究生留校工作人数极少,生物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毕业生留在高校的比例较高。

2.4按学科(专业)分析就业情况

近六年各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在各种单位就业人数和比2.4.1生物学生物学各专业大约有30%的毕业生选择医院就业,大约40%的毕业生选择到生物技术、生物医药、医疗设备、医学检验、化学研究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大约20%的毕业生选择到学校工作,有3人在职业技术学校、护理职业学院工作,有12人留在本校工作,主要从事专业技术实验岗位工作。11.1%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6.7%的毕业生未能就业,生物学各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偏低,一般要毕业一年之后才能全部就业。

2.4.2基础医学除2016届毕业生中病原生物学专业和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专业各有两人未就业,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免疫学专业的毕业生都成功就业。从就业的趋势来看,基础医学的研究生就业倾向于医院、疾控中心、病理诊断中心、药企等,相对临床医学各专业,基础医学的研究生就业于三级和“三甲”医院的比例不高,部分就业于县市级“二甲”或私立医院。大约有20%的研究生倾向于继续深造或是在职校、卫校、高校担任教师。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就业范围比较广泛,基础医学各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相对临床医学各专业稍低,但毕业一年后,基本都能就业。

2.4.3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没有显著区别,近95%的毕业生就业于医院,其中60%左右就业于“三甲”医院,20%左右就业于三级医院,15%左右就业于“二甲”及以下医院。可见,临床医学的硕士毕业生首选为徐州或江苏各地级市的“三甲”医院以及三级乙等、三级综合医院。到“二甲”或二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大多是回生源地所在县级医院、省会城市或北上广的区级医院。大约只有2%左右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的毕业生更愿意先就业。

2.4.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范围比较广泛,近一半的毕业生到医院就业,32.7%的毕业生到江苏各县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监督所、卫生信息中心等事业单位就业。13.5%的毕业生选择高校、职校、卫校等高等教育单位就业,3.8%的毕业生继续深造。

2.4.5药学药学专业近60%的毕业生就业于医院,大多在医院的药剂科或药房,其中就业于“三甲”医院的占36.7%;16.7%的毕业生就业于药企;4.2%的毕业生就业于科研机构;11.7%的毕业生就业于高等教育单位;7.5%的毕业生读博深造;只有0.8%未就业。

3分析

我校生物学各专业毕业生约30%到医院,约1/4到药企等企业,约1/4到学校、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约1/4继续深造及未就业。相对来说,生物学各专业硕士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不太乐观,初次就业率不太高,但一年后基本都能够就业。基础医学各专业硕士毕业生以在医院就业

为主,以到学校、科研机构、继续深造为辅,就业形势不错。临床医学各专业硕士毕业生多集中在医院就业,在“三甲”及三级医院就业的比例较高,就业区域以江苏省为主,而省内又以淮海经济区为主,就业形势良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各专业硕士毕业生则一半就业于医院,一半就业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事业单位。药学各专业毕业生多集中到医院药房、药企就业,继续深造读博的比例为7.5%。

医科院校硕士毕业生的就业虽受到区域、单位、时机选择、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整体就业形势良好。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大力促进医学硕士毕业生的就业。

高校应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影响力,加强研究生的招生、培养、授予学位各个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构建全程全面全员的就业保障体系。另外,研究生自身业务能力、科研能力、综合素质提高了,其就业质量也就自然提高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