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作者:阮丽辉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6期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生涯储备字词的重要阶段。教师若能有效地进行词语教学,这既能拓宽学生的词汇量,为写作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审美水平,为今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 词汇
一、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困境
当前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仍然面临困境,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都存在着诸如目标不明确、缺乏内涵、偏重识记、方法单一、缺失引导等问题。因而,想要突破这样的困境,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重视目前的问题,积极反思。 1.架空文本,目标不明
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过程展现不全面。教育者们对教学的序列目标完全忽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不能很好地将词语在语言环境中正确释义,也无法有效地将词语中蕴含的丰富感情色彩展示出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所开展的词语教学都是路数相同,通常都按照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词义、积累运用这几个步骤进行,把词语架空于文本之外,脱离小学生的语言环境,没有高低深浅之分。
2.浮于表面,缺乏内涵
在实际教学时,教师仅将词语教学当作指导阅读的突破口,有的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干脆忽略掉词语部分直接进入课本内容的讲解。有的教育者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要么是“蜻蜓点水”式的词语教学,读过便不了了之,学生对词语没有理解,更谈不上运用。要么则“浓墨”式一味地追求词语意思的表面意义,这样的词语学习显得十分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由于教育者们对词语教学不够重视,常流于形式,缺乏内涵,所以,多数学生在平时说话或者写作时所用语言让人感觉“干巴巴”的,更有的学生还存在词不达意的现象。
3.呆板识记,学用分离
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而对于同一词语来说,在不同的语境下所表达出的意思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适应语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将词语教学与语境很好地结合起来,只是将词语教学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为一个单独的环节,机械地教学生去读写、识记词语,不能将其与生活语境、文本语境很好地融为一体,甚至一些教师将认识词语部分交由学生们在课前自主完成,在课堂中不再对一些词语进行讲解,使得词语的讲解与课文中的具体语境脱节,那么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词语,更不能掌握词语、运用词语。 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突破
词语就好比语文学习中一把神奇的钥匙,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教同学们使用这把钥匙,那么他们将无法快速准确地走进语文大门。因此,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反思当前的教学问题,实现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高效突破。 1.明确目标,展现学习过程
小学阶段是一个年龄层次各不相同的阶段,因此词语教学在各学段的侧重目标各不相同。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科学识记与巩固,以丰富的词语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随着年级的上升,第二学段的词语教学有了新的高度,此时的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词语表达能力,词语作为一种符号,其本身具有表意功能,因此要让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之上,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对于第三学段的学生而言,更加注重运用,从表达的层面理解词语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词语。
2.立足课文,挖掘词语的表达意义
词语教学不是单纯地对将词语抽离出来进行解释,更不应该是为了赶教学节奏,而忽视课文内容中的词语详解。教师想要教好词语,第一要义就是要立足课文,然后再去挖掘词语的深层表达意义。其中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概念的层面理解词义。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碧螺春》时,课文中出现了“茶汛”这个词,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她先让同学们用“汛”组词,同学们很快回答到“汛期”、“潮汛”等等,教师启发学生这个“汛”字跟什么有关,“潮汛”给人的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汛”跟水有关,“潮汛”给人一种水势很大、很凶猛,潮水不可抵挡地感觉。之后教师又追问那么“茶汛”这个词呢?学生联想到:春分时节,满山的茶树仿佛都在一夜之间长出了芽儿,就像潮水一样挡都挡不住。第二部分是从表达的层面理解词义。我们仍然以《碧螺春》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在让同学们理解了“茶汛”这个概念之后,又着重启发同学们从字里行间去感受“茶汛”,并让同学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们都争相发言,从课文中找到例句并且准确地表述出来。第三部分从整个文章的篇章结构来理解词义。同样是这篇文章,教师按照课文的顺序展示了几幅图画,分别是漫山遍野的新绿“茶汛”、采茶女穿梭“茶汛”、入夜后焙茶手依然在“茶汛”中辛苦劳作这三幅图,学生从中能成分地理解“茶汛”这个词,看似是一个不起眼的词语,教师却能引领学生,以一词而牵全文,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茶园中那番辛苦而又快乐的景象。 3.创设语境,活学活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语境的重要作用,将不同的词语与语境进行联系,利用语境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运用、表达词语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文本语境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循循善诱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们更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词语。首先,小学生好动,乐于表演,感官性强,每一位教师应当适时地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让学生揣摩那些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的词语。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碰到有些词语,即使对它的词面意义进行了一个概念解释,也很难让学生们理解消化,这时可以通过一些演示手段来达到效果。相对于图画、幻灯和声音片段而言,这些演示手段是可以提前准备的,而一些实物的展示就需要我们充分地发挥教学机制。
最后,我们可以将美术课老师的简笔画板书模式借鉴到语文课堂中,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这样的板书方式简约而不失意义,可以让词语赋予“生命”。例如某位教师在教学《黄鹤楼送别》一文时,有学生不懂“沙鸥点点”这个词,为什么不用“沙鸥只只”呢?这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进行示意,先画一只有翅膀的沙鸥简图,之后再画几个小点,然后向同学们明确:近处的沙鸥是能够看到翅膀的,而远处的沙鸥因为距离太远,渺小的就像一个个的小圆点。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很快明白了这里是作者远视视角下的沙鸥。这样的词语教学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们的想象空间,巧妙地将板书与词语解析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