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陈湘君治疗类天疱疮验案1则

陈湘君治疗类天疱疮验案1则

来源:筏尚旅游网
陈湘君治疗类天疱疮验案1则

邓予新;尹广超 【摘 要】@@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药》 【年(卷),期】2012(044)008 【总页数】2页(P46-47)

【关键词】类天疱疮;中医药疗法;验案 【作 者】邓予新;尹广超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58.660.5

陈湘君教授是全国著名的风湿免疫病专家,业医五十载,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自成机杼。 笔者有幸侍诊左右,今选教授治疗类天疱疮验案 1则以飨同仁,从中可管窥教授临床辨治之精华。

王某,女,59 岁。2011年5月25日初诊。

周身皮肤、口腔反复疱疹4月余。 患者4月前劳累后出现周身皮肤、口腔大面积疱疹伴疼痛,至他院就诊,查尼科尔斯基氏征阴性,均诊为“类天疱疮”,予激素等治疗,症情有所缓解。周身皮肤疱疹逐渐消退,留色素沉着,但口腔疱疹仍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甚感痛苦。就诊时甲强龙已减量为 15mg/d口服治疗,为求彻

底治愈,至陈师门诊求治。初诊时见患者口腔内布满点状疱疹色白伴疼痛,齿龈肿痛色红,可见数个直径约 2~3cm 溃疡,咽痛甚,饮水后加剧。患者自觉舌尖、口唇灼热,口干口苦,易流泪,乏力,时感腹胀。 食欲尚可,二便调,夜寐安。 查舌红胖,边有瘀条,苔薄,脉细。专科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尼科尔斯基氏征(-),口腔满布点状白色疱疹,齿龈红肿,咽颊部黏膜色红。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皮损基底膜带有线状 IgG。西医诊断:类天疱疮。中医诊断:天疱疮。 辨证分型:气阴不足,心肝火旺。治则:益气养阴,清心肝之火。 方药:玉女煎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处方:

北沙参30g,珠儿参9g,知母12g,山栀6g,莲心9g,黄连6g,丹参15g,莪术12g,野葡萄藤30g,绿萼梅12g,竹叶9g,山豆根6g。14 剂,水煎服。 嘱:(1)煎服方法:中药日1剂,分早晚2次顿服。患者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故嘱其饭后1小时服药,以保护肠胃功能。(2)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3)禁忌食物:鸡、海虾、蟹、带鱼、黄鱼等发物,羊肉、狗肉、辣椒、芒果、榴莲、桂圆等热性食物及烟、酒。

2011年6月8日二诊:患者疱疹较前减少,疼痛减轻已能忍耐,稍感咽痛,齿龈轻度肿痛无溃疡,仍有舌尖、口唇灼热感,口干口苦,易流泪,乏力,腹胀减轻,纳可。舌体胖,苔薄黄腻,脉细。治则同前,加强清热解毒。 方药:守方去丹参,莪术改为15g,加银花9g、败酱草30g、石见穿30g、生甘草9g。 14 剂,水煎服。

2011年6月22日三诊:患者诸症明显好转,口腔内散发疱疹,数目减少,面积缩小,伴轻微疼痛,无齿龈肿痛,咽干,舌体胖,边尖红,苔薄腻,脉细。再增凉血解毒之品。 方药:守方生甘草改为 12g,加玄参 15g、生地12g、丹皮15g、赤芍15g、野菊花9g。14 剂,水煎服。

后续治疗:无新发疱疹,无明显不适,继续巩固治疗。 并嘱患者注意调护,以防

复发。

类天疱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慢性复发性皮肤黏膜疾病,多见于老年,组织病理为表皮下大疱,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易被误诊为“火毒”、“带状疱疹”,值得引起注意。 发病多为泛发,免疫荧光检查以基底膜带有免疫球蛋白 G 和 (或)C3 沉积为特点。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往往有效,但并发症多,副作用大,且易复发。 类天疱疮属于中医学“湿疮”、“天疱疮”、“浸淫疮”范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云:“此证由心火妄动,或感酷暑时临,火邪入肺,伏结而成,初起小如芡实,大如棋子,燎浆水疱”,“此证初生如疥,搔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 由此可见该病多因心火炽盛,脾虚湿盛,湿热互结,浸淫成疮。 然久病入络,瘀血凝滞,又多服阳刚之品——激素,致使肝肾阴亏,气阴不足,虚火更盛。

中医治病,贵在辨证,辨证准确,方能药到病除。患者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数次经带胎产伤其气血,致使阴血亏虚,肝肾不足,且其脾胃素虚,脾失健运,水湿停聚,郁久化热,湿热互结,浸淫成疮。加之劳累耗伤气阴,肝之阴血更显不足。心主血,肝藏血,心肝之阳失阴血濡养易于亢盛,火毒湿邪,熏蒸不解,外越肌肤,发为水疱。心肝之火上炎则可见口唇黏膜泛发疱疹,舌尖、口唇灼热,咽痛,口干口苦,易流泪等症。

综上所述,吾师辨证恰当,故患者一诊之后,症情缓解明显。详解方药,方中北沙参、珠儿参益气养阴,黄连、银花、败酱草、野菊花清热泻火解毒,知母、莲心、山栀、淡竹叶清心肝之火,玄参、生地、丹皮、赤芍、莪术凉血活血,山豆根解毒利咽,绿萼梅理气消胀。 方中用药看似平淡,皆为常用药物,然配伍有致,虽药味不多,却味味担当重任,三次加减变化,次次各有侧重。吾师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注重扶助正气,正气得复,则邪气自去。 从方中可以看出,益气养阴皆在扶正,佐以清热解毒活血之品,助

邪外出,如此这般,方可治病求本,治病求速。

余侍诊师侧,深感吾师用药精当,此医案中可窥之一二。石见穿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一药三功,皆有奇效于此患。又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既能清心肝之火,又能养阴生津润燥,恰合本病。 吾师理法方药,大处纲提领挈,小处精致细微,从方到药,无不体现中医精髓,其中奥妙,值得深深体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