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 溪 镇中 心 小 学 教 学 进 度 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日期 8.24—8.28 8.31—9.4 9.7—9.11 9.14—9.18 9.21—9.25 9.28—10.2 10.5—10.9 10.12—10.16 10.19—10.23 10.26—10.30 11.2—11.6 11.9—11.13 11.16—11.20 11.23—11.27 11.30—12.4 12.7—12.11 12.14—12.18 12.21—12.25 教学内容 报名注册、开学典礼等 一、亲情初探 一、亲情初探 一、亲情初探 一、亲情初探 未 上 二、走进乐器 二、走进乐器 节次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备注 抗战胜利70 教师节活动 中秋国庆 国庆 半期检测 二、走进乐器 二、走进乐器 三、绿色学校在行动 三、绿色学校在行动 三、绿色学校在行动 三、绿色学校在行动 三、绿色学校在行动 三、绿色学校在行动 汽车与环境
1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共大部分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活泼可爱,对学习有清楚的认识,综合实践能力较强.男生好动,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强,动手能力也很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本期希望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增强综合素养。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而这种教育功能的实现要求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有正确的目标定位,先进的教育理念,适宜的实践主题,良构的实施环境和发展性的学习评价。
三、教学内容:
亲情初探、走进乐器、绿色学校在行动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 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 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4、将课堂作为主阵地,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2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亲情初探(1)(总1)
教学目标:懂得是么是亲情,懂得爱自己的长辈,理解父母的辛苦是为了谁。 教学重难点:理解亲情之间的爱的传达和表达方法、方式。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课前先让大家听一首亲情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父亲》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集体交流。
亲情与我们一生相伴,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亲人给我们的浓浓的爱,你们爱自己的亲人吗
二、课上调查
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人, 那么你们都记得家人的生日吗?
1、四人一小组,交流自己都记得家里那些人的电画话,然后集体交流 2、交流家庭成员,并说说发生在家里的趣事,先小组交流,然后集体展示 3、聊聊家里每个人最大的优点,分别说说
4、找找有关家人的诗词、故事及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的赡养义务是指“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以及“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经济上供养是指要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衣、食、住、行的条件。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子女应该保证老年人暖衣饱食、营养充足。有条件的可以为老年人单独安排一定住房,没有条件的也要为老年人妥善安排一个住处。对于不能或不愿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子女应根据老年人实际需要和自己的负担能力,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赡养费用。
3
三、说说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
亲情初探(2)—--活动一(总2)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记住自己亲人的生日,让亲情带我们走进和谐的大家庭。 教学重难点:记住亲人的生日。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学生先听歌曲《懂你》,听后讲讲这首歌曲给自己的感受,它让你想到了家里的谁。
二、课上收集
展示自己收集的家人的生日,学生先小组交流,说说都知道了那些人的生日 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歌曲、诗句、故事、节日。同学们先在小组中讲讲,然后说给大家听听。(讲故事)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走到同学中去,完成书上的调查 亲人调查表(把自己亲人的生日填在下表中)
称呼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 2、写出自己的家族成员,看谁写得完整。 家族成员表 三、亲情引发的思考。 生日 4
结合自己的经历,用心感悟,亲情给自己的动力和依靠。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完成在书上。
说出你印象最深的意见亲情趣事。 四、教师评价本节课的活动。
亲情初探(3)——活动二(总3)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感悟到家人也需要爱,学会奉献自己的爱;同时也学会关心他人,尊敬爱戴他人。
教学重难点:学会关心,爱戴他人,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可以为一个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别人,对于给我们的种种恩情,有时我们却视而不见,或觉得理所当然。从现在开始,拿出我的实际行动,放送亲情,向爱我们的人和我们所爱的人感恩吧
二、引入课题
老师播放音乐《感恩的心》,学生欣赏歌曲
听了这首歌曲,不知道同学们的心理现在是一种什么感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 三、实践活动
1、在我们的家人中,有的人独自一人生活,有的人贫困无助,有的人内向不语,在你的心中,你觉得谁最需要亲戚呢?
学生交流,完成书本20页,然后请人起来说说。 2、讨论放送亲情的方法
小组交流,你觉得哪种方式适合,为什么? 3、拟定放送亲情的计划。 4、制定活动方案。 5、实施活动,收集资料
5
亲情初探(4)——活动三(总4)
教学目标:懂得从诗歌、歌曲、故事中去理解亲情,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及写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读懂亲情,会写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1、查找有关亲情的歌曲、诗歌、故事。 2、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样卷
你的年龄: 性别: 1、在家里,你最喜欢的人是( )。 A.爸爸 B.妈妈 C.爷爷 D.奶奶 E.哥哥(弟弟) 2、你和父母(或祖父母)是否经常在一起交流?( ) A.经常 B.有时 C.不会 3、你觉得在家里生活的幸福吗? A.很幸福 B.较幸福 C.不幸福 4、你的父母(或祖父母)平常是怎样对你的?( ) A.有事与我协商 B.强迫,命令 5、......... 3、写一份调查报告。(要求如下) 题目: 姓名:
前言:(扼要说明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做了哪些调查;本文所要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体:(这部分祥诉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都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结尾:(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发出倡议和号召)
4、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及对本节课小结。
6
亲情初探(5)——活动四(总5)
教学目标:学会制作一个“亲情集”,让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感悟亲情,走进美妙的亲情世界。
教学重难点:如何在制作的过程中感悟亲情。 教学过程: 1、收集资料
1)把同学们亲戚之最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2)把同学们的最有感染力的亲情照片和“亲情寄语”收集整理。 3)收集同学们最尊敬的亲戚的访谈记录。 4)收集不同的亲戚的家乡的习俗。
2、对各组的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投票,选出“亲情集”的内容。 3、制作“亲情集” 1)设计版面 2)制作 3)评价
4、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5、总结本节课内容。
亲情初探(6)——活动五(总6)
教学目标:知道去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让自己和亲人感受到爱的存在。 教学重难点: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过程:
1、了解一下哪些人更需要亲情? 2、想一想放送亲情的方法有哪些?
1)浪漫的方法:送自己制作的花或亲情卡。
2)感人的方法:为亲戚定亲情报刊,送去一年的问候。 3)热情的方法:当亲情自愿者。 4)......
3、如何送亲情卡?
7
4、放松亲情活动 1)组建活动小组。 2)活动方案。 3)明确活动目标。 4)活动的步骤。
5)活动的效果呵对活动的评价。 5、小结本节课内容。
亲情初探(7)——活动六(总7)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感悟到家人也需要爱,学会奉献自己的爱;同时也学会关心他人,尊敬爱戴他人。
教学重难点
学会关心,爱戴他人,把自己的爱奉献给别人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学生先听歌曲《懂你》《烛光里的妈妈》《父亲》《感恩的心》,通过这几首歌曲,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先思考,再小组交流,然后请人起来说说。 二、课上收集
学生交流自己小组的名称、成员有哪些、任务是什么、小组所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小组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三、课后感想
小组每个人说说活动过后,自己有什么体会? 尽量多请几人起来谈谈。 四、老师总结
8
走进乐器(1)——介绍中国民族乐器(一)(总8)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欣赏各民族乐器,了解音色,结构和分类。 教学重难点:理解乐器的音色和分类。 教学过程: 1、拉弦类乐器:
中国的拉弦乐器有文字记载的多达叁十六种以上,一般统称为胡琴。胡琴有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及低音革胡。此外,乐团亦会随乐曲的需要采用其他不同形制的拉弦乐器,如板胡、京胡、椰胡、擂琴等。
2、二 胡
二胡是唐代(618-907)的轧筝与中国东北地区西喇木伦河一带的奚族乐器 - 奚琴演变而成的。初时以竹片轧之,音色铿锵,到了宋代(960-1279)才演变为用弓拉奏。至民国时期,藉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开发,至今二胡已发展成音色甜美、具高难度技巧、表现力丰富,并为民族乐器中的主奏乐器和独奏乐器。著名独奏乐曲有《二泉映月》、《良宵》、协奏曲有《长城随想》等。
3、京 胡
清乾隆(1736-1796)末年,随皮黄腔的发展逐渐形成的拉弦乐器,是京剧、汉剧的主要伴奏乐器。琴筒竹制,蒙蛇皮琴杆置千斤,两黄杨木弦轴,张丝弦。琴杆为五节紫竹制,五度定弦。
4、高胡
高胡又名粤胡,高音二胡简称,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广东音乐名家吕文成将二胡改革而成的。将丝弦改为钢丝弦,采用两膝夹持琴筒演奏姿势。
其形如二胡,但整个琴身比二胡略小,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因而音色清亮华丽,早期是演奏广东音乐和伴奏粤剧的主要乐器之一。现在高胡在民族乐团中担任弦乐器的高音声部,擅于演奏明亮抒情和活泼跳跃的旋律。著名协奏乐曲有《琴诗》、《梁祝》等。
5、板胡
流行於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区。明末清初以来,随着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兴起,在胡琴基础上改制而成的高音擦弦乐器。琴筒由椰壳制成,桐木面板,设千斤,张两弦。用於独奏,也用於吕剧、晋剧、陕北道情等戏曲、曲艺伴奏。
9
6、柳琴
因其形如柳叶而得名:俗称土琵琶、金刚腿、柳叶琴。流行于山东、江苏安徽交界一带,是鲁南、苏北的柳琴戏、安徽泗州戏和浙江绍兴乱弹的主要伴奏乐器。属唐代以来在民间流传的梨形音箱弹弦乐器之一种,其外形、构造、奏法均与琵琶相似。原为两弦、七品的中音乐器。最早用柳木制,二或三弦。现用的柳琴是1950年代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团的组建而改革之产物。改革后的柳琴张弦四根、廿九品,音域相等于小提琴,宽达四组八度。其低音区的发音浑厚结实,中音区圆润柔和,高音区清脆明亮、穿透力强,是弹拨乐器中的高音旋律乐器,表现手法丰富多采,被誉为民族乐队中的珍珠。著名独奏乐曲有《春到沂河》等。
7、小结本节课内容。
走进乐器(2)——介绍中国民族乐器(二)(总9)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民族乐器形成初步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欣赏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1、琵琶
琵琶在隋唐 (581-618) 之前,是对抱弹乐器的统称。向前弹出称琵,向后挑进称琶。《随书 * 乐志》记:「今曲项琵琶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受中国阮咸的启发,由四弦四柱增加柱位,至今已有六相、二十四品,并由唐代时的木拨弹,改良为手指弹奏,具有丰富的表现色彩和高难度的演奏技巧。著名独奏乐曲有《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十面埋伏》等。
2、扬琴
扬琴又名蝴蝶琴、扇面琴、打琴。原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约明(1368-1644)末传入中国,先在广东一带流行,后流传于全国。几百年以来,扬琴成为中国民间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重要伴奏乐器,特别在民间器乐合奏中,如广东音乐、潮州弦诗、江南丝竹、客家汉乐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扬琴因其具有清脆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又可同时奏出和音及快速琶音,以至各种的节奏型,功用甚广,故常用于合奏及伴奏。传统乐曲有《龙船》、《苏武》
3、三弦
三弦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渊源。明代杨慎在他的《升庵外集》中写道:「今
10
之三弦,始于元时(1279-1368)」。如果追溯它的起源,秦代的「弦兆鼓」被认为是三弦的前身。早期,三弦多用于伴奏民间说唱、曲艺及戏曲音乐。随着时代和音乐的发展,三弦经已成为独奏乐器及被广泛使用在大小乐团中。
由于三弦的音色独特,浑厚而铿锵有力,在乐曲中,擅长表现一些有强烈地方风格及富有戏剧性的旋律,而在合奏中常用作充实中、低音声部和加强节奏的效果。著名独奏乐曲有《十八板》、《阳春白雪》、《大浪淘沙》、《彝族舞曲》等。
南音琵琶
南音琵琶又名南琶、横抱琵琶,因现时通用的琵琶均为竖抱弹奏,唯南音琵琶保留古代横抱的演奏姿势。南音琵琶从中原流传至福建地区,在南音中是主奏乐器,多演奏骨干音,韵味古 ,在高甲戏文场中也是主奏乐器。音箱用松木挖空制作,面板用桐木制,四轴,张四弦,共四相九品。面板左右各刻一半月形音孔。南音琵琶有独特的演奏指法、名称和记谱符号,如搓指、点挞、点指、去倒、半跳、颠指、直贯、快落指、慢落指等计二十九种。
4、小结本节课内容。
走进乐器(3)——介绍中国民族乐器(3)(总10)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经常看到的或使用过的乐器。 教学重难点:学会使用我们熟悉的乐器。 教学过程: 1、侗笛
侗笛,侗族吹奏乐器。侗语称介各、济各斯。流行于湘、桂、黔、滇等省侗族聚居地区,以贵州省黎平、榕江、从江最为盛行。
2、骨笛 於竹乐争鸣时演出
骨笛乃仿浙江省宁波地区河姆渡遗址出土之原始吹奏乐器而制,先民原用於诱捕禽鸟,多用禽兽肢骨制成。现音乐会使用的是赵松庭制作的F调骨笛。
3、笙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鸣乐器,早在殷代甲骨文(公元前15世纪)中就有关于笙的记载。周代(约公元前1066 - 前256)时已被广泛使用,在汉代(公元前206 - 公元220)以前,笙和竽两种同类乐器并存。但至宋代时,则只有笙较
11
为普遍使用。笙的构造主要由笙斗、笙管和笙簧三个部份组成,其形如凤翼,故古时有「凤笙」之称。由于笙是由若干数目的「簧」(或称「苗」;即镶有簧片的竹管)组成,所以是一件善于演奏和声的管乐器,且发音清脆明亮。现今的笙有二十一簧、二十四簧、三十六簧笙,还有扩音笙及中音抱笙、排笙等。
4、木鱼
木鱼,打击乐器。 清代以来流行于民间。木鱼呈团鱼形,腹部中空,头部正中开口,尾部盘绕,其状昂首缩尾,背部(敲击部位)呈斜坡形,两侧三角形,底部椭圆;木制棰,棰头橄榄形。
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庙中使用的大型木鱼,正面圆径约40厘米,最大的达85厘米以上。
小型木鱼圆径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绕莲”(绕佛堂)时应用。经常使用的中型木鱼有五种,圆径7—16厘米。多用桑或椿木制作。在民族乐队中,备有音高不同、数量不等的成套木鱼,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组合,常用于轻快活泼的乐曲中,有时可独奏简短的乐句,或用来模仿马蹄声的音响效果。木鱼是广东地区曲艺“木鱼歌”的击节乐器。
5、腰鼓腰鼓
此种腰鼓不同于古代“广首而纤腹”的细腰鼓类乐器,而是一种中间粗、两端稍细的筒状鼓。木制鼓身,两端蒙牛皮或骡马皮。鼓身髹红漆或黑漆。有的描绘纹饰。鼓身一侧装置两个鼓环,环上系带,将鼓斜挂于腰际,双手各执一棰敲击。大腰鼓长40、鼓面直径20厘米;小腰鼓长34、鼓面直径15厘米。 腰鼓形制与花鼓相同而稍大,相传是由花鼓发展而来。演奏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称为“腰鼓舞”。最初流行于陕北的安塞、横山、米脂、子洲等地,以安塞、横山最为普及。横山《腰鼓舞》往往与集体大秧歌结合,其特点是步伐多变、花样丰富,称《腰鼓秧歌》。米脂《腰鼓》多由二至四人表演,突出个人技巧。
走进乐器(4)——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总1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研究的成果自己制作一个能够发声且具有一定音调的小乐器。
12
2.通过制作小乐器,加深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问题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怎样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小乐器;能找出自己制作的乐器的优缺点。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我们研究了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也探究了怎样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能不能自己制作一个能发出美妙声音的小乐器呢?”
2、探究内容:
1)研究乐器的发生方式。 ·听听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说说乐器分为几部分,各部分起什么作用。 2)收集身边的材料自制小乐器。
·说说自己打算怎样用准备的材料制作小乐器,打算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乐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学生自己或小组制作小乐器。 ·介绍自己制作的小乐器。 3)怎样使乐器发出不同的音调? ·了解什么是音调。
·说说为什么乐器会发出不同的音调。
·做实验研究怎样使发出的声音高、怎样使发出的声音低。 ·调试自己制作的小乐器。 4)研究怎样放大乐器发出的声音。 ·说说乐器的音箱有什么作用。 ·说说各种乐器的音箱在哪里。 5)召开自制小乐器演奏会。
·用自制乐器独奏或合奏一段简单的乐曲。 ·大家一起评选最佳演奏奖,最佳乐器制作奖。 6)评价小乐器。
·自己评价或小组评价自制小乐器,可以从乐器发出的音调、乐器的外观和性能方面进行评价。
13
·找出自己制作的小乐器的不足。
·说说与自己制作的小乐器相比,真正的乐器的优点是什么。 3、全课总结
针对自己找出的自制乐器的不足,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修改和进一步加工。
走进乐器(5)——乐器小故事(总12)
教学目标:了解关于乐器的故事,学会把故事串联小短剧。 教学重难点:通过故事去感染孩子。 教学过程:
1、收集关于乐器的故事: 故事的题目 相关的乐器 故事的主人公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你给大家说 一说这个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和乐器有关的故事 2、把收集到的故事编成小短剧:(要注意故事的时代背景,把人人物的对话写生动,写出真情实感)
3、小结本节课内容。
14
走进乐器(6)——总结(总13)
教学目标: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关于乐器的哪些知识。 教学重难点:你认识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 教学过程: 1、教师口述:
大家通过对乐器的研究,寻找到了身边的动听音乐,聆听到了国内外许多经典肥乐曲,加深了对乐器的认识。把我们的活动资料好好整理、总结,相信大家还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思考。
2、整理自己和同学进行活动的资料,做个档案: 1)我感到最有趣的活动是: 2)我收获最大的是: 3)在活动中做的最好的是: 4)在活动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 5)在活动中还存在的问题有: 3、活动感言: 1)我得到的启示是: 2)我还想研究: 3)我还想说一说什么: 4、教师小结。
15
绿色学校在行动(1)(总14)
教学目标:
明白保护大自然,绿化我们共同的“母亲”——地球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意义。 教学过程: 1、教师口述:
绿色是生命的希望和象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目标。每天我们能在绿树环绕、鲜花相伴的校园里学习、生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是啊!让我们开展绿化、净化、美化活动,传播绿色理念,开展绿色教育活动,为创建“绿色学校”出一份力吧!相信有了你我的参与,我们的校园一定会更加美丽,我们的地球一定会更加美好。
2、总体谈谈你对绿化校园的认识和建议。 3、教师播放有关污染的短片。 4、谈谈你认识到了什么?
5、七有关公里恒盛集团污染图片和数据。 6、又谈谈你对这些图片和数据的看法和认识。 7、小结:
同学们,树林是小鸟和其他动物的栖息之地,如果把树林砍光了,它们去哪里生活呢?就像如果我们的家园被一把火烧了,你将去哪里住呢?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一起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16
绿色学校在行动(2)——活动一(总15)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建设绿色校园不仅是美化校园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教学重难点:理解创建绿色校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1、讨论我们的学校是否达到了绿化学校的标准。通过讨论得到创建绿色学校的目的。
2、带上必要的工具到校园里进行一次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记录表 绿化形式 面积(平方米) 校园的绿化覆盖率: 3、采访我校环保负责领导,了解了绿化学校的有关知识。 采访计划: 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 采访时间: 学校环保负责领导 1、绿色学校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采 访 内 容: 2、创建绿色学校有何意义?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 花圃 树木 4、把采访到的内容整理后向同学们作介绍。 5、教师小结。
17
绿色学校在行动(3)——活动二(总16)
教学目标:学会通过调查后写调查报告。 教学重难点:通过调查你认识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1、开个小交流会,说说自己对创建绿色校园的认识。
2、在班上或全校性的宣传绿色校园的理念。(可以采用黑板报等形式) 3、根据得到的的信息和考察的情况写篇考察报告:
双井小学校园环境考察报告 考察目的: 考察时间: 考察内容: 考察结果: 我对学校绿化情况的看法和建议: 4、教师小结。
绿色学校在行动(4)——护绿行动(总18)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提升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美化校园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养成美化校园、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过程:
1、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伙伴们组成护绿小队。
18
2、制定护绿小队行动计划。
_________________护绿小队行动计划 队员: 行动内容: 1.在学校的宣传栏出版一期以“爱护绿化”为主题的板报。 2. 3. 队员分工: 注意事项: 3、教师小结。
绿色学校在行动(5)——爱护地球(总19)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会为创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各种有趣味的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的;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学会如何为创卫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教学过程:
1、观看一段两分钟半的动画视频,之后让学生谈谈视频的内容。 2、学生回答完后,概括视频内容,以“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后,主人公不仅
19
再也没有做噩梦了,同时也为他人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这句话引出创绿的话题。
3、在解释“创卫”,之后说:“假如自己的家乡是一个卫生城市,对于我们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我们大家都希望梅州创卫成功是吗,那么我们,究竟能为创卫贡献什么呢?”接着让学生畅所欲言。
4、师生共同完成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按照班级的分组情况分成N队。我们有四道题,每道题以抢答的方式回答,队员抢答必须在我们说开始后才有效而且每个人每次只能回答一种做法。我们会在黑板上记录每个队的回答,在每道题结束后,我们会根据“又多又实用”的原则决定出在此环节优胜者,四道题结束后再决定出最终冠军。大家明白吗。不明白的话,让我们以第一道题作为例子。
5、四道题:如何节约用水?如何节约用电?如何爱惜粮食?拒绝哪些一次性物品?每道题先解释危害性,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抢答如何做。假如学生暂时想不出的话,可以适当提示。学生抢答完毕,总结。
6、播放一首环保歌曲,教大家唱。 7、教师小结。
绿色学校在行动(6)——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一)(总20) 教学目标:通过“绿色使者”事迹,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环保事业。 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他们被称为“绿色使者”。
二、“绿色使者”事迹回放
1.教师:闻名全国的“造林英雄”张候拉老人和徐州矿务局“环境小记者团”就是令人尊敬的“绿色使者”。
2.播放或阅读故事《绿色使者》。(参见教科书第5.0页) 3.讨论:他们为什么被称为“绿色使者”;“绿色使者”的意思。
20
4.学生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交流自己了解的“绿色使者”。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故事或事例。
三、夸夸身边的“绿色使者”
1.教师播放课前采访某位“绿色使者”的录像,或讲述他的故事。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把“绿色使者”请到课堂上来,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2.教师:像这样的故事和人物,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把你了解到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教师小结:从这些先进事迹中,我们深受鼓舞,我们的家乡将充满绿色,我们的生活将充满希望!
四、人人争做“绿色使者”
1.教师:你打算怎样向“绿色使者”学习呢?
2.学生交流。(注意重点引导学生从“绿色使者”热爱环保事业的精神,从他们坚持不懈进行环保事业的行为等方面来谈)
五、拓展活动
学生查找以环境为主题的纪念日。 六、教师小结。
绿色学校在行动(7)——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二)(总21)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保护环境是所有公民的义务!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唤醒家乡的人们,共同携手,创建美好家园吧!为了唤醒家乡的人们同我们一起行动,西西和东东制作了许多环保宣传卡。
二、环保宣传卡
1.出示多张环保宣传样卡。
2.引导学生读宣传卡上的话,并对卡片的内容作出评价。 3.分组制作宣传卡。
(1)小组商量制作宣传卡的步骤与方法。
21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制作卡片的方法与步骤。
(3)教师要注意从环保的角度,指导学生利用废纸或再生纸来制作。并在图案、文字、形状等方面给学生以具体指导。
(4)学生用废旧硬纸片做环保宣传卡,在卡片上写上宣传标语。如“芳草依依,大家珍惜”“绿色与生命时时相伴,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等。
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5.讨论:怎样让这张卡片发挥它的作用? 三、我为环保做广告
教师:刚才我们制作的环保宣传卡,是宣传环保事业的一种形式。为了唤起更多人的环境意识,我们还可以为环保做广告。
1.出示各种以环保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主要突出广告词和宣传画的震撼力) 2.讨论:环保广告词和宣传画的特点。(广告词简洁、鲜明、醒目、意义深刻;宣传画主题鲜明、要有创意)
3.学生完成第四篇“我的绿色日记”。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句广告词或画一幅宣传画。完成后,在全班交流、评价。组织学生挑选有创意的广告词和宣传画,课后重新放大制作,在校园或社区张贴。
4.讨论:除了写广告词、画宣传画以外,还可以用环保广告的形成。(如现场演讲、小品、歌舞表演、作文、摄影等)
5.教师:只要我们做环保事业的有心人,还会找到很多为环保做广告的方法。为了树立人们的环保意识,引起人们对环保事业的重视,我国还确定了许多以环保为主题的纪念日。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四、拓展活动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到社区或街头发放环保宣传卡,张贴环保广告。 五、教师小结。
绿色学校在行动(8)——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三)(总22)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开展环保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2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垃圾处理是我们生活中的难题,水、空气的污染,甚至动植物的生存危机都跟垃圾有关。保护环境,就要从垃圾处理入手。
二、身边的垃圾
1.呈现有关垃圾的照片以及说明垃圾危害的资料。
2.教师:你留心过自己身边的垃圾吗?下面我们就来谈谈身边的垃圾。 3.交流:垃圾的数量、种类、与人们的关系等问题。 三、给垃圾分分类
1.教师:在我们身边,人们是怎样处理垃圾的呢?有人把垃圾放入垃圾箱中;有人把垃圾扔在垃圾堆里;有人就乱扔在路边。你认为这些处理垃圾的方式合理吗?还可以怎样改进?提出你们的建议吧!讨论后把你的好建议记下来。
2.学生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建议政府部门多建垃圾回收站;垃圾分类回收;对于那些乱丢垃圾的人,给予重罚,等等。
3.交流:进行垃圾分类的原因和方法,怎样进行? 四、我们的“绿色行动指南”
1.教师:同学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除了尽我们的力量去宣传环保事业以及提出我们的建议之外,保护环境还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2.出示或播放一些学生开展的环保活动的图片或录像。(如制作鸟巢、制作废电池回收箱、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3.小组交流、讨论:保护环境,我们少年儿童能做些什么呢?应该做些什么呢?
4.制订“绿色行动指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将学生的想法一一记录到黑板报上,作为学生的“绿色行动指南”。
五、“栽”棵绿绿的树
1.教师: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特别是通过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我们已经做了许多有利于环保的实事,如提建议、做广告等。你做到了几项,就在教科书第53页画上一棵小小的绿树。希望你拥有一片翠绿的小树林。
2.学生自由活动,并互相交流自己“栽”了几棵小树。
3.教师:同学们前段时间还真做了不少有利于环保的实事。但环保事业贵
23
在落实,贵在坚持!从现在起,我们开展一个长期活动——“栽”棵绿绿的树。
4.教师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画上青草点缀的山坡图案。
5.教师讲解活动规则:同学们每做一件有利于环保的事,就在“山坡”上“栽”上一棵小树苗,并在小树苗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每过一段时间评选出一批“环保小卫士”。希望我们能经常拥有一片绿绿的森林!
六、总结
同学们,你们是建设美好家园的希望,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做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绿色学校在行动(9) (总23)
教学目标:通过“绿色使者”事迹,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环保事业;引导学生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开展环保活动。
教学重难点:从小养成绿色环保的意识,积极参与绿色环保活动。 教学过程:
1、积极参与宣传活动,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小学生环保意识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愿意做环保小卫士,为环保出一份力,那么,你就抽出几分钟时间来做这份调查问卷。 年级: 性别: 1、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你会乱扔垃圾吗?( ) A.会 B.不会,我会找到垃圾桶再扔 2、你在刷牙的时候会一边刷一边开着水龙头吗?( ) A.经常 B.有时 C.很少 D.从不 3、你的环保知识主要来源于哪里?( ) A.学校 B.电视或网络 C.父母或亲朋 D.报刊 E.其他:_____ 4、你认为我们学校有哪些方面要改善? A.噪音 B.卫生 C.环保意识 C.其他:________ 5、 2、教师小结。
24
绿色学校在行动(10)——绿色学校设计师(总24)
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从小养成绿色环保的意识,积极参与绿色环保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口述)
创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学校,是我们每个同学的期望和责任,让我们投入“爱我美丽的校园”方案设计活动中,为学校创建绿色学校交出一份满意的方案吧!
2、拟一份倡议书
倡议书 亲爱的少先队员们: 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保护我们校园环境,我们呼 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为保护环境作出一份贡献! 1.保护绿色,爱护绿色,不践踏草坪。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废纸、果皮等垃圾。 3.建议为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出谋划策,献一份好的方案。 .............. 来吧!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 平溪小学六年级全体同学 年 月 日 3、拟定一份方案. 4、教师小结。
25
汽车与环境(总25)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就某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2、能在团体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吱声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额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开宗明意、提出要求
同学们,汽车从80年代就更直接地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经经济的发展。今天我们就运用观察、统计的发法了解一下汽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待会,我们将请同学们到学校附近的马路边观察各种汽车,要求同学们找准观察点,并进行认真记录。
小黑板出示:
1)什么什么路段在5分钟之内共有多少辆汽车通过? 2)请记录下你所看见的各类汽车; 3、按要求展开实际调查。 4、汇报调查结果、总结实践经验 5、质疑质问 6、提出研究内容 7、小组合作展开调查研究 1)找出核心问题,顶好研究目标 2)进行具体分工,细化研究内容。 3)分工合作、查找资料。
4)填写调查表、互相交流得出结论。 8、抓住重点、进行汇报指导
汇报方式:解说、游戏、绘图、演小品、漫画、儿歌等。 9、总体评价:评出团体协作奖 10、小结。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