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报文本格式

来源:筏尚旅游网


注:准备申报材料时,各地应该使用本格式,但是把填报须知删掉。

申报材料格式 1.遗产的辨认 填报须知 本部分和下面的第2部分是申报材料中最重要的内容,必须精确说明遗产的位置,地理界限。 如果是系列申报,插入一个表格,显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所处地域(如果不同部分处于不同地域)、坐标、面积和缓冲区。也可列示其他表栏项目(页码说明或地图编号)以区别不同部分。 说明申报遗产的具体地理位置,应明确表述所在省、市、县、镇(村)。 为该遗产的正式名称,应该简洁,不超过20个字,包括空格和标点符号。 如果是系列申报(见《 操作指南》的第137-140段),为整体命名( 比如,菲律宾巴洛克大教堂)。无需说明系列申报内各部分的名称。 《预备名单》上原有项目请说明列入的时间。 1.c 遗产的类型 明确该申报项目所属的类型,为遗址、古建筑、建筑群、文化线路、历史文化名村(镇)、文化景观、工业遗产或其他等。 在此处提供申报遗产的中心纬度和经度坐标(精确到秒),或 UTM坐标(精确到10米) 。不要用其他坐标体系。 如果是系列申报,列表说明各遗产的名称、地域(或最近的城镇)、遗产中心点的坐标。 坐标格式如下: 北纬 45° 06' 05\" 西经 15°37' 56\" 或者 UTM 545区 18 东: 45670 北: 86750 1.e 遗产申报保护范围的文字说明 用文字详细、准确描述该遗产的四至范围,以及遗产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或者其他保护区划范围的边界四至。如需用道路表述,应使用现状道路的名称。 申报项目的遗产区和缓冲区范围的文字说明 该遗产划定的申报世界遗产的遗产区和缓冲区,请用文字做出明确说明。 1.a 省份或地区 1.b 遗产名称 1.d 精确到秒的地理坐标 1.f 1.g h 申报遗产的 (公顷)和提议的缓冲区(公)面 顷) 面积 申报遗产的面积:________ 公顷 缓冲区________ 公顷 共 ________ 公顷 申报材料格式 1.h 地图和平面图,显示申报项目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或者现有的其他保护区划范围及遗产区和缓冲区。 如果是系列申报 (见《操作指南》第137-140段), 插入一张表格,显示组成部分的名称、所处地域(如果不同部分处于不同地域)、坐标、面积和缓冲区。 该系列申报表还应显示各个申报区及各缓冲区的大小。 填报须知 需提供以下地图信息,且附在申报材料后, 标上比例和日期: (i) 申报遗产的地形图原件,用尽可能最大的比例显示整个遗产。应明确标明申报遗产及缓冲区的范围。可在此图或其他地图上标示有利于遗产保护的特殊法定保护区范围。系列申报可能需要多张地图。 如果不能用合适的比例绘制地形图,可以用其他地图代替。所有的地图都必须能够进行空间参照,地图上必须至少有三个点,点点相对,每个点都有完整的坐标。 地图不能缩减,应该显示比例、方位、投影、数据、遗产名称和日期。 如果可能,递送地图时应将其卷起,而不是折叠。 如果可能,鼓励提供数字地理信息,便于纳入 GIS ( 地理信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范围的划分(申报遗产和缓冲区)应以向量的形式提供,以尽可能大的比例编制。相关详情缔约国可联系秘书处。 (ii) 一张位置图,显示该遗产在缔约国的位置。 (iii) 展示遗产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或者现有的其他保护区划范围。 为了便于抄送和呈报, 如果可能,A4纸 (或 “信纸”) 大小的缩图和主要地图的电子图像文件应该包括在申报材料之中。 2. 2.a 描述 遗产描述 本部分首先描述申报时遗产的情况, 应谈及该项遗产的各项显著特色。 如果是文化遗产,本部分应该描述该项遗产由于哪些因素而在文化方面具有了重要意义。可描述某个或多个建筑,其相应的建筑风格、建筑日期及所用材料等。还可以描述环境的重要方面,包括花园、公园等。比如,对某岩画遗址来说,描述内容应既包括岩画本身,还应包括其周围的景观。 如果是历史名城或历史街区,没有必要描述各座建筑 ,但是应逐个描述重要的公共建筑,及该地区的规划和布局,街道模式,等等。 申报材料格式 填报须知 如果是文化景观,有必要描述上文所提的各事项。应特别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应该描述第1部分(遗产的辨认) 说明的整个申报遗产。如果是系列申报(见《操作指南》第137-140段),应单独描述遗产的各组成部分。 2.b历史沿革 描述该项遗产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形式和状态,经历了什么样的重大变化,包括近期的保护情况。如果是古迹、遗址、建筑或建筑群, 应该描述其建筑阶段。如果在建成后曾有过重大的变化、拆除或重建事件,应对这些事件进行描述。 3. 列入理由 这部分必须明确遗产为什么被认为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本部分遗产的描述应该严格参考《操作指南》第75段列出的列入标准。不应该包括详细的遗产描述性说明,也不应该包括遗产的管理,这些内容在其他部分提供,这部分应该着重说明遗产为什么重要。 (见《操作指南》第77段)。说明引用每个标准的理由。 简述该项遗产如何满足申报标准,(如有必要,参考下文的“描述”和“对比分析”部分,但不是照抄这些部分的正文) 。

3.a提议遗产列入所依据的标准(和根据这些标准的列入理由) 3.b 《突出的普遍价值声明》 依据上面所用标准,《突出的普遍价值声明》应该明确为什么该项遗产被认为有资格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见 《操作指南》第154-157段)。它可能是某个独特的建筑形式、栖息地或城镇的存续物,也可能极尽精妙、久远或丰富,见证了一种已消亡的文化、生活方式或生态系统。它可能包括特有濒危物种、独特的生态系统、突出的景观或其他自然现象。 《预备名单》上原有项目应说明自列入以来为加强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工作成果。

申报材料格式 填报须知 3.c 对比分析(包括类似遗产的保护情况) 该项遗产应与类似遗产(无论是否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比。进行对比时应该概述该项遗产与其他遗产之间的类似点,说明该项遗产之所以突出的原因。 对比分析旨在解释申报遗产在本国及在国际上的重要性。(见第132段) 《预备名单》上原有项目应说明自列入以来为加强对比分析研究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工作成果,是否开展相关研究、考察,通过更深入全面的国内、国际比较分析加深对本遗产地价值的挖掘、认识,请在此说明。 3.d 完整性和/或真实性 完整性和/或真实性的声明应证实该项遗产满足《操作指南》第II.D部分列出的完整性和/或真实性条件,《操作指南》详细描述了这些条件。 如果是文化遗产,还应记录是否按照《柰良文件》(1995年) (见附件四) 的要求,使用符合文化传统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了维修。 《预备名单》上原有项目应说明自列入以来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何变化。 4. 保护情况和影响遗产的因素 《预备名单》上原有项目应主要说明自列入以来遗产的保护状况和影响遗产的因素。 4.a 保护现状 本部分信息是在未来监测所申报遗产保护情况的基本数据。本部分内容应包括:该项遗产的自然条件、其面临的威胁和采取的保护措施 (见第132段)。 比如,应该指出历史城镇或区域内,建筑、古迹或其他建筑结构所需的大小修缮工作,以及近期主要修缮项目的规模和持续时间。如果是自然遗产,应该提供物种演化趋势或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数据。这很重要,因为在未来几年,对比并跟踪遗产状态变化时会用到这些申报材料。 自列入《预备名单》后,遗产现状是否受到任何自然损坏或其它因素的破坏,是否或采取了何种保护、维修措施,工作的进展情况 申报材料格式 4.b影响遗产的因素 填报须知 及遗产现状情况,请在此处说明。 本部分应说明可能影响或威胁遗产的所有因素。还应该说明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会面临的困难。 在此罗列的各项因素并非适用于所有遗产。它们只是标示性的,旨在协助缔约国确认与各自遗产相关的因素。 自列入《预备名单》后,遗产是否面临新的影响因素和威胁压力,是否或采取了何种应对措施,效果如何;在解决过程中有何种困难。 (i) 列举影响遗产的开发压力,比如,拆除、重建或新建项目的压力;对现有建筑改作他用而损害其真实性或完整性;由于侵占开发压力 (比如:侵占、改造、农业和采矿) 性农林牧活动以及管理不善的旅游业或其他原因而对栖息地进行改造和破坏;不当或非持续性自然资源开发;采矿带来的损害;引进可破坏自然生态进程的外来物种,在遗产内部或附近创建新的聚居中心,对遗产及其环境造成损害。 (ii) 环境压力(比如,污染、环境变化、沙化) 火灾等) 列出并总结环境恶化的主要根源,这些环境恶化影响了建筑结构、动植物。 采取了哪些步骤来制定应急方案以应对这些灾害,是否采取了物理保护措施,开展了员工培训。

(iii) 自然灾害和防灾情况(地震、洪水、列举对遗产产生可预见威胁的那些灾害,(iv) 旅游压力 描述遗产的“承载能力”。它能接纳当前或一定数量参观者而不产生负面影响吗? 应说明为管理参观者及旅游者而制定的措施。 旅游压力带来的不良后果可能有:石质、木质、草地或其他类型地表的磨损;温度或湿度的增加;对物种栖息地的干扰;传统文化或生活方式的瓦解。 (v) 遗产及缓冲区内的居民数量 以下区域内的估计人口: 申报遗产区_______________ 给出申报遗产及缓冲区内居民人数的现有最准确数据或估计数。指出进行人数统计或估测的年份。 填报须知 申报材料格式 缓 冲 区_______________ 总计_______________ 统计年份: 5. 遗产的保护与管理 本部分旨在清晰地说明法律、监管、合同、规划、机构和/或传统措施 (见《操作指南》 第132段)以及确立的管理规划或其他管理体系 (见《操作指南》内的段落),以按照 《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来保护、管理该项遗产。 应该包括政策、法律地位和保护措施,以及日常管理的实际情况。 原已列入2006年《预备名单》的项目应主要说明自列入以来为加强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所开展的工作和采取的措施。 5.a 所有权 说明主要的土地所有类型(包括国家、省、私人、社区、传统、约定俗成和非政府所有权等) 。 列出遗产相关的法律、监管、合同、规划、制度和/或传统地位,比如,国家或省级公园;依据国家法律或习俗确立的历史古迹、保护区以及其他指定称号。 说明称号宣布的年份及规定遗产地位的法律。 机构: 地址: 电话: 传真: 电邮: 5.b 保护称号 5.c直属管理机构的名称和联系信息 网址: 行政级别: 上级行政主管部门: 5.d保护措施执行手段 描述第 5.b.条所列法律、监管、合同、规划、制度和/或传统地位提供的保护具体如何实施。 列出通过的各种规划,标出制定日期和负责机构。其重要条款应在本部分概述。规划副本应作为附加文件(如第7.b.条所示) 附后。

5.e申报遗产所在市或地区的现有规划(比如,地区或地方规划、保护、旅游开发规划)

申报材料格式 5.f 遗产管理规划或其他管理制度 填报须知 如《操作指南》第132段所示,一份适宜的管理规划或其他管理制度必不可少,应该收录在申报材料内。最好也能提供该管理规划或其他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保证。 应提供该管理规划或成文管理制度的详细分析或说明。 应提供: 规划的编制时间: 规划名称: 规划批准文件: 规划编制单位: 及其他规划信息 5.g 资金来源和水平 说明遗产每年的资金来源和水平。 还应该估计可用资金是否充足,特别要确认缺口、差额或其他需要援助的领域。 指出国家当局或其他组织提供的有关遗产的专业知识和培训。 一方面提供最近几年参观人数和模式的有效数据或估计数,另一方面,描述现场的旅游设施,比如通过路径设置、导游人员、通知或公告进行展陈或解说;遗产博物馆,参观或展陈中心;住宿;餐馆或小吃店;商店;停车场;洗5.h 专业知识来源和保护与管理技术的培训 5.i 旅游设施和统计资料 手间;搜寻和援救。 5.j 遗产展示和宣传相关的政策和方案 本部分援引《公约》的第4条和第5条,这两条阐述了文化及自然遗产的展示和传承事宜。 鼓励缔约国提供申报遗产的展示和宣传政策及方案信息。 说明可用于遗产保护的技术与培训。 本部分旨在提供说明遗产保护现状的证据,可定期报告、审查,以明确遗产的变化趋势。 5.k 人员配置水平(专业、技术、维修) 6. 监测

申报材料格式 6.a 衡量保护状况的主要指标 填报须知 以表格形式列出用于衡量整个遗产保护情况的主要指标(见上文第4.a 条) 。指出审查这些指标的周期,以及记录保存地点。这些指标可代表遗产的某个重要方面,并尽可能地与《突出的普遍价值声明》挂钩(见上文第 2.b 条) 。如果可能,可用数字表示,不能用数字的话,以可重复的方式表现,比如,在同一地点拍照。有效指标的实例有: (i) 自然遗产内物种种类或主要物种种群的数目; (ii) 历史城镇或历史街区内需要大规模修缮的建筑比例; (iii) 完成主要保护方案估计需要的年头; (iv) 某个建筑或建筑要素的稳定性或活动程度; (v) 对遗产侵蚀的消长速度。 6.b 监测遗产的行政安排 负责监测(如第 6.a条所示)的机构名称和联系方式。 列出以前的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并进行简要总结,提供报告摘要和参考文献 (比如,根据国际协议和方案,如《拉姆萨湿地公约》,《人与生物圈计划》,6.c 以前报告活动的结果 提交的报告)。 7. 文献 本部分列出了完备的申报材料所需的文献。 缔约国应提供一定数量的近期图像(印制品、幻灯片,如果可能的话,还可提供电子格式、录像带和航摄照片), 以便对该遗产有个清晰的整体印象。 幻灯片应为35mm 格式,电子图像是 jpg 格式,其分辨率不应低于300dpi(每英寸点数)。如果有录像带,建议用Beta SP格式,确保质量。 这类材料应配有图像清单和照片,以及 7.a 照片、幻灯片、图像清单和授权表及其他视听材料 下文列出的视听材料授权表。 至少有一张照片可用于公共网页,说明该遗产应被列为世界遗产。 鼓励缔约国以书面形式,免费向教科文组织非排他性地转让传播、公示、出版、复制及利用(以各种方式,基于各种手段,包括数字形式)全部或部分图像的权利,并准予教科文组织把这些权利授予第三方。上述权利转让不得侵犯知识产权(摄影师/录像导演以及其他所有人的权利), 另外,教科文组织在发行图像时,如果表格中有明确的说明,教科文组织通常会提供摄影师/录像导演的名单。 此类权利转让所产生的所有收益将纳入世界遗产基金。

申报材料格式 7.b 与保护称号、遗产管理规划或成文管理制度相关的正文、其他遗产规划摘要 7.c 遗产近期记录或列表的格式和日期 填报须知 把上文第 5.b, 5.d 和5.e 条所示文件正文附后。 明确阐述遗产近期记录或列表的格式和日期。仅涉及现有的记录。 7.d 列表、记录和档案保存地址 提供保存列表记录(建筑、古迹、动植物种群)的机构名称和地址。 7.e 参考文献 列出主要的出版参考文献,用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 8. 负责机构的联系方式 可通过该联系方式,将相关事宜通知给遗产负责机构。 8.a 编纂人员 名字: 职称(头衔): 地址: 国家、州/省、市: 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8.b 地方官方机关/机构 提供负责遗产管理的地方机构、博物馆、组织、社区或管理人员的名称。如果常规报告提供组织是国家机关,请提供该国家机关的联系方式。 请提供申报遗产的现有官方网站。说明今后是否计划设立该类网站,并提供联系人姓名和电子邮件地址。 申报材料末尾应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盖章。 提供申报材料编纂人员的名称、地址和其他联系信息。如果没有电子邮箱,则联系信息中必须包括传真号码。 8.c官方网站 http:// 9. 相关负责人签名/盖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