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筏尚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存”系列访谈

“生存”系列访谈

来源:筏尚旅游网
“生存”系列访谈

广新1003班 周涵瑶

上帝赠予了我们同样一次生的机会,但却赋予了我们不同的生存环境,安排我们走上不同的人生轨迹——这其中有很多我们可以把握的东西,比如机遇际缘;也有些是我们很难改变或改变不了的,比如家庭条件——人们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生存着。

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以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积累经验为目的进行着自己的“修行”,但我也很想了解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生存方式,所以,我决定挑选一些典型做一次访谈。

大一的时候在西校区学习生活,不免和附近大大小小的餐馆、路边售熟食的摊位打交道,其中有一个摊位让我印象深刻,所以这次的头一站我就选在了那儿。在一个周末,我去了西校区,记忆中那个摊位是在园艺场路靠近河滨体育场的那块儿,原来摊主是一对夫妻,卖的是正宗浙江名吃梅菜扣肉饼,后来又多了一个皮肤黝黑大眼睛厚嘴唇的小男孩儿(其实那时候我对于这个少年就已经很好奇了)。我风风火火地赶往那儿,果然,摊子还在,生意还像以往那样好。 “要一个饼!”我喊道。 “好嘞~”

在等待的时间里,我和他们闲聊起来:(以下A指代丈夫,B指代妻子,C指代小男孩儿) 我:“您这儿的梅干菜很正宗啊!”

A一边揉面,一边说道:“哦?你怎么知道正不正宗啊,这东西可不是哪儿都有的!”

我:“哈哈,不瞒您说,我可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呢~” A:“哈,真的呀,那怪不得!”

我:“是呀,之前去巷子里的一家瓦罐煨汤点梅菜扣肉,上来的那个所谓“梅菜”其实就是诸如红烧蒜薹之类的东西,太假了,吃来吃去也就你们这儿最对味,所以我常来呀~”

B对A说:“我对这姑娘有印象,是我们这儿的常客啦!” 我:“呵呵,叔叔阿姨也是浙江人吗?” A打趣道:“你看呢?”

我:“说实话我觉得你们更像是北方那嘎达的~”

B又对A说:“你还打啥子哑谜,人姑娘都看出来啦,”转头又对我说:“我们是山东的。”

我:“山东的呀,你们那儿也有梅干菜?”

这时候一直在烤饼的C插话道:“山东当然没有了,这梅干菜都是哥哥嫂嫂从浙江空运过来的!”

我:“哦?空运呀?那成本不是很高?您这样一天才能赚多少呀。”

A:“这梅干菜也就浙江的最有名,所以咱就从浙江进呗!还好还好,生意挺火,一天能卖几百个饼呢!虽然成本是高了一点,但至少味道正啊,我们也是小本儿生意,全仗好味道拉回头客嘛~不能砸了招牌吗~”

这话听得我心头一热,相比那些欺负顾客不明真相转昧心钱的商贩,这个小摊宁愿提高成本也要保持招牌中“正宗”两字的含金量,这样的品格在现在这个拜金主义肆虐的时代真是难能可贵了。 我接着和C聊起来:“你多大呀?” C:“我14了!”

我:“他们是你的亲哥哥嫂嫂?”

A帮忙答道:“没有,这孩子是我哥们儿家的娃,这不,给我们当学徒呢~”

我:“这个年纪,不读书吗?”

C:“我念了小学就不念了,出来挣钱养家!”

听他这样说,看着他黝黑的带着稚嫩的脸庞,身上旧旧的掉了色的衣服,我心头一颤。见我沉默了,他又继续娴熟地贴饼,夹饼,刷酱,装袋。烤饼的铁皮桶冒着烟,他那个位置最是熏人,他眯着眼,时不时地背过头去擦一擦被熏出的眼泪,然后转过身来继续工作。 “好了,给,姐姐!”

我的饼烤好了,我接过饼,最后问了他一句:“每天这么干,累吗?”

他咧嘴笑了,露出一对可爱的小虎牙:“不累!姐姐再来啊~” “好的,再见~”

我的头一次采访结束了,拿着刚出炉香喷喷的饼,我却感觉到它沉甸甸的重量。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真是不赖。对于他来说,我能做的最能让他开心的事儿大概就是多来买几次饼了吧。

之后去沙市逛街的时候,我本来想找一位促销员采访一下的,觉得找个姐姐问会比较容易,开始她还很热情地为我介绍这介绍那,不想我说明来意后,她的态度180度急转,“采访?我有啥好采访的,你买不买?不买就走吧,别挡着我生意!”我当时多少有点儿生气,就走开了,我的第二次采访也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正当我愁着找不到采访对象的时候,机会就自己送上门了,十一的最后一天,我去车站接同学,同学大概是带了冬天的衣服还有很多特产,行李很多很重,我们两个人也搬不过来。正愁呢,这时候有一个脚有些跛背有些陀的中年男子拖着行李搬运架走过来:“我帮你们搬吧,一次十元,看你们是学生,打个八折。”同学同意了,于是他把箱子搬上了架子,他本来身材就不高大,再加上驼背,更显矮小,搬箱子的动作也有些笨拙,我隐约还能看见他手上脖颈上暴起的青筋。 在同行的过程中,他(一下简称T)和我们搭起讪来:“你们是大学生吧?” 我:“是的。” T:“长江大学?”

我:“是呀,您怎么知道?”

T笑了笑:“这片儿也就长大最出名了呗,我虽然不是读书人,但这还是知道的。”

我:“呵呵,也是~师傅是哪里人?”

T:“我是黄石的。”

遇上了上坡路,他佝偻着身子,不停地喘着粗气,一瘸一拐地走着,天气不是太热,可是他的额头、脸颊和鼻子上却全是汗水,刚挽起袖子擦了一把,可是没过多久,又不知从哪里渗出许多。 大概是发现了我一直在看他,他转过头来一咧嘴:“不瞒你说,我这背天生就驼,腿是在前些年出了车祸瘸的,当时是想死的心都有了,后来是被家里人拖去去看了心理医生开导开的,当时人家对我说比起那些聋的哑的没胳膊没腿的我可算是幸运多了,没学过知识我也还能靠体力赚钱么,你说是不?”

我没想他会如此心思细腻发觉到我的心思,也没想到他会说出这么一段话来,一时间即羞愧又感动,五味杂陈竟说不出话来了,只能使劲点了点头。

送达目的地后,同学给他钱,他说什么也只要五元就好,无奈我们身上只有一百的。于是他掏出了口袋里的钱,仔细地数了起来,之后无奈地皱了皱眉摇了摇头,额头上的皱纹清晰可见,就像被无数条刀子深深地刻过一样。于是我们去路边杂货店买了瓶水换开了钱,又硬是把水塞给了他。临走的时候他对我说:“我就是没机会了,要是能重来一次我一定好好读书,那次去看心理医生了我才知道,知识这个东西还能救人命啊!女娃儿,要好好珍惜啊……”

看着他远去依然佝偻踉跄的背影,忽然觉得他的形象高大起来。 这虽然是一次计划之外的经历,但我却受益不少,想起同样是残疾人(甚至有些是四肢健全的正常人),有些人选择博取别人的同情,

乞讨为生;但也有像他一样身残志坚,选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谋生的;更有诸如邰丽华一样锐意进取,最后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的。命运给予的是一样的境遇,但一念之差,造就的就可能会是天差地别的人生。

活着,有很多种方式;生存,有很多种状态。这一次的访谈中我见证了其中的一些,疑惑了,赞许了,感动了,也思忖了。总的来说受益匪浅。在这里写下我的所看、所谈、所思、所感,希望能和老师同学一起分享一下我的经历和心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fsc.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