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长安小学 朱林辉
【设计理念】
叶君健写的《看戏》描写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露天的“劳动剧场”表演京剧《穆桂英挂帅》,他的表演博得了全体观众的喜爱,或博得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或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最终整个舞台达到高潮,融为一体。文章以精妙的比喻和交织叙述的写法表现了艺术家精彩的表演和优雅的唱腔和观众的无限热情。
本课的教学力求通过质疑、朗读、批注等方式感受艺术家美轮美奂的艺术表演,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认识“铿、锵、颦”等几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一笑一颦、铿锵、婀娜”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想象、质疑、批注等方法读懂课文中的比喻和联想,感受观众的热情和艺术家的精彩艺术。
3、体会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并试着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演出的一个场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过程预设】
一、课前谈话,初步了解京剧。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文是看戏,看的是——京剧。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国剧,已经有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享誉海内外。在我国的北方,尤其是北京人非常喜欢看京剧,大家想看一看吗?(视频播放京剧片断。)
2、交流感受:戏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吗?把你真实的想法告诉我们。
3、导入: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随着这篇课文去了解看戏的场面。 二、朗读字词,检测预习情况
(一)、字词检测.
1、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老师只检查三个词语,看看你们是不是真会读课文了。(出示词语)
婀娜、一笑一颦、屏住
2、指名朗读,评议,齐读。
(二)过渡: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比较充分,这样的好习惯值得表扬。 同学们,戏里有悲欢离合,演员有喜怒哀乐,而台下的观众在看戏的过程中同样会有——不同的反应和情感的变化。你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关注到这一点了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观众的情感变化,你可以找出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找到之后完成情感变化图。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两个不同形式的填空,你可以选择第一个来填,你也可选择第二个来填,如果你能想到更合适的情感变化图,那就自己来设计。好,一边默读,一边完成练习,开始、 三、整体感知,学习概括方法。
(一)、学生自学,梳理心情变化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交流,教师出示个别学生的练习。 1、交流内容:
(静静等待)→(动荡起来)→(着魔一般)→(进入高潮)→(到达顶点) 预设:
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完成的情感变化图: 屏住呼吸就是静静等待。
陡然动荡有些同学填成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意思是——一样的。都是观众的反应。 接下就是——鸦雀无声,没错,随后——进入高潮,最后是到达顶点。嗯,这就是观众看戏的情感变化。
再看,第二位同学,答案也很正确的,但他自己设计了一个图。请你说说为什么这样设计。
2、交流列心情变化图的不同方法。 (三)、小结方法:
是呀,不看内容,光是这起伏变化的线条就能让我们感受到观众看戏的情感变化。为他独特的想法鼓掌。
同学们今后在读到这类课文的时候,也可以用列心情变化图的方法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时候,不仅借助文字,其实借助一些图示,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意思。给你一点时间,如果有出入的地方,请你改正过来。 四、学习语段,体会精彩艺术
过渡:好,都修改得差不多了,请同学们轻轻放下手中的笔。课文是怎样来描写女主角表演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找找主要集中在哪一段?(哪一段尤其详细?好,
我们就来关注第四自然段。)
(一)、学生快速浏览,找到语段。请看大屏幕,哪些句子写得最明确? (二)、出示句子,学习感受精彩表演。
当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出场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动荡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迅即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阵热烈的掌声。
1、你读得很准确,很流利,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边读边体会女主角的精彩表演。
2、交流:读得很认真,也很投入。你觉得女主角的表演得怎样?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何以见得?)指名一两个同学朗读。
评价要预设:
3、启发质疑:读得真好,说明对这句话已经读出了自己的感受。那么还有读不懂的吗?
预设:
⑴为什么说戏词像珠子一样?
⑵为什么说戏词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滚下来?
不急着找答案。想一想: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办呢?
4、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通过自己的猜想来解决问题。接下来就带着这两个问题请你再读一读句子,也可以联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5、交流。教师随即穿插:
⑴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这样写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诗句展开联想,珠子落进玉盘的声音是怎样的?(清脆、悦耳、动听。)那么,女主角的声音是怎样的?作者正是抓住了两者的相似之处展开联想写出了清脆悦耳、珠圆玉润的唱腔。(板书:联想)
⑵戏词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滚下来,这说明女主角的唱腔和表演已经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这才是表演的最高境界。
(这样的唱腔,这样的声音传到你的心里,会让你久久——回味,难以忘记。引起
一片深远的回音。)
(三)、朗读练习,师生评价。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课文,谁来? (四)、小结:
刚才我们就是联系上下文通过自己的猜想来解决中遇到的问题,今后学习中同学们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四、批注感悟,体会侧面描写。
过渡:那么,课文中仅仅是通过对女主角的正面描写来告诉我们表演的精彩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描写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戏演得很精彩。(板书:正面描写)
(一)、指导读书和批注的方法。 1、学生快速浏览,找到描写观众的句子。
预设: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出场的时候,这个平静地海面陡然„„雷鸣般的掌声。
2、哪些词语特别让你感受到观众的热情?学生交流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
①、陡然动荡起来:你是抓住了“陡然”这个词体会到了观众热情程度之高,观众越是热情,越说明戏演得好。
②、观众像触了电似的:“触了电似的”可见观众对女主角产生热情之快。 ③、雷鸣般的掌声:掌声的热烈程度体现了戏的精彩程度。 3、小结:
读课文、读句子就要抓住关键的词语来进行体会。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也是紧紧扣住词语来读出自己的感受,并且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到句子的旁边。
(二)、学生默读课文,批注。
1、学生运用方法学习第五自然段,抓住词语进行批注。 2、师生交流,评价。 预设:
①着了魔一样,鸦雀无声:(与着了魔对应的是哪个词?是什么让观众着了魔?)你体会得真好,鸦雀无声这个词用得很精妙,既写了观众的表现,也烘托了女主角的精彩表演。
②潮在涨:这样的联想把观众无形的热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多么精妙的联想
呀!
③鲜花:鲜花的联想写出了女主角的美丽形象,“捧”的动作对应了鲜花的比喻,又写出了观众对女主角的热情和喜爱。
④不约而同:联系起来说,是不约而同地“立”,不约而同地“涌”,仿佛有一跟指挥棒在指挥着他们,其实就是他们心里对梅兰芳的热情和喜爱。
(三)、小结:
观众的描写既把看戏的场面写得详细,也从侧面体现了女主角的精彩表演。是艺术家的演技吸引着观众,也是观众的热情感染着艺术家,正因为有了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才有了这样的看戏场面,才有了这样的奇迹,让一起我们在配合朗读中回味这个看戏的场面。(侧面描写)
(四)师生配乐朗读。 五、迁移训练,加深体验理解
(一)、布置练习,明确要求:
同学们,今后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试着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老师带来了一篇文章,描写刘谦表演魔术的场景。刘谦是我们大家喜爱的魔术师,他的出场会引起观众怎样的反应呢?在他表演魔术的过程中又会引起观众怎样的情感变化呢?见证之奇迹的观众又是怎样的反应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展开自己的联想,也试着用上一些精彩的词语,来写一写写出观众的反应。
(二)、学生练习。
(三)、交流欣赏,师生评价。(至少两个学生的作业展示,合作完成,各选一条。) 练习的评价、点拨: 1、写字认真,字迹清楚
2、表扬并应道学生运用词语和展开联想:
这个词语用得真好,就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样紧张(热烈)的气氛。 你的联想运用的真好,把这样这样的场面(心情)想象的表达出来了。 六,小结学习,布置作业
一、观众看戏过程中反应和情感是怎样变化的呢?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图式一
静静等待 → → → →
达到顶点
图式二
二、读一读下面的片断,请你展开联想,写一写观众的反应。
身怀绝技的刘谦
主持人话音刚落,穿着华丽的刘谦便在一片灯光的闪耀下来到舞台中央,向观众优雅地行礼。 表演开始了,只见他用左手的三个手指头夹住一张白色的纸片,右手拿来一只黑色的水笔,神秘地说:“我要用这支笔穿透这张纸,而且保证不是从手指缝间穿过。”说完,刘谦慢慢地将平放的手掌压向水笔,令人心跳的音乐响起, 最后,刘谦又带着那神秘而奇特的微笑说:“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只见他一用力,尖尖的笔头居然从手指上面的白纸上透出来。而且手指没有收到任何的伤害。顿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